經文:馬可福音10:35-45
引言
上星期二在窩打老道發生了一宗交通意外,一輛巴士衝上了行人路,把一名途人捲入車底,傷重不治。意外之中,還有另外幾名途人也受了傷,但傷勢不太重。幸與不幸,由誰掌管?
出事的現場,我常常在那裏附近等車。你也可能曾經在那裏經過。有誰會知道哪一次在那裏等車的時候、或者哪一次經過的時候會遇上意外?我們在那裏走過那許多次都安全無事,但當時在場的人卻有不同的際遇。
這一次選來的經文記載了兩兄弟,他們雖然在很多方面也相同,但他們卻是各有不同的際遇。
一、際遇不同(10:35-40)
「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進前來,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無論求你甚麼,願你給我們作。耶穌說:要我給你們作甚麼?他們說:賜我們在你榮耀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耶穌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麼?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麼?他們: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
A. 相同的…
雅各和約翰這兩兄弟,我們不會感到陌生。在聖經裏,他們的名字常常一起出現。根據馬可的記載,他們是一起被主耶穌呼召的第一批門徒。
而且他們都是與主耶穌來往比較親密的門徒。福音書記載,在好許個特別的場合,我們都會看見耶穌帶著三個門徒一起。譬如耶穌在高山上改變形像的時候(可9章),還有當睚魯的女兒死了,耶穌去使她復活過來的時候(可5章);最後,在客西馬尼,當主耶穌需要有人與祂一起儆醒禱告的時候(可14章),與祂一起的都是這三個門徒。其中一個是彼得,另外兩個就是雅各和約翰了;由此可見,雅各和約翰都同樣是與主密交往的。
還不止呢。馬可福音3:17章告訴我們,耶穌為他們兩人起的花名也是一樣的,耶穌稱他們兩人都「雷子」;有一次當耶穌和門徒去到一條撒馬利亞村莊,當地的人不接待耶穌,這兩兄弟馬上問耶穌要不要他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這條村。可見,他們的性格都同樣火爆。
B. 不同的…
儘管雅各和約翰有佷多方面都相同,他們的蒙召、他們與耶穌的親密程度、他們的性格等,他們的際還卻不一樣。
當我嘗試要從聖經去認識這兩兄弟多一些的時候,就發現除了福音書,新約的使徒行傳和書信對雅各的記載比較少。原因是,雅各在教會發展初期已經殉道。根據使徒行傳12:1-2記載,「那時,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那時大概是主後43-44年,就是說,主耶穌被接升天之後大概十年,雅各就已經殉道。
相比之下,約翰的壽命就顯得特別長。根據教會的傳統,約翰是壽高年邁、死於自然。假如按我們平常人的想,約翰的際還顯然要比雅各好得多了。然而,我們知道約翰也不是好過的。
使徒行傳裏面記載,當約翰與彼得向百姓宣告「除了耶穌別無拯救」的時候,他們被公會捉拿,恐嚇他們不可以再傳這福音,當時約翰並不知道,拒絕這個警告,後果會是怎樣,說不定他會好像耶穌那樣被誣陷一個罪名就即時殉道,但他還是拒絕了:「順從神,不順從神,是應當的」。
另外,在啟示錄1:9約翰說:「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裏一同有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因此我們知道,約翰後來被囚禁在拔摩海島上,在那裏寫成了啟示錄。
當他從拔摩海島被釋放出來之後,是否就安享晚年呢?不是的。從約翰約壹、貳、三書的內容,我們可以了解,約翰即使擁有使徒的身份,也不一定得到教會的禮還,在約翰三書(vv9-10)就記載到,他被教會裏面一個信徒領袖拒絕,而且惡意批評。
C. 相同的…
雅各和約翰同蒙一毎呼召,同時與主保持親密的交往,也同樣有著暴烈的性格。他們的際還卻完全不同。
在人看來,雅各沒有為主做了多少工作就被殺,但他作為十二使徒之中最先殉道的一位,正好率先應驗了主耶穌所說的:祂所喝的杯,他們都要喝,祂所受的洗,他們都要受。
而約翰,雖然不用殉道,卻因為福音的緣故要經歷被捉拿、被囚禁、被流放在一個海島之上。他可能是使徒之中最後一個離世的,因此他也親身經歷教會的紛爭,以及被第二、第三代信徒拒絕和排斥。這些都算不上是好的際遇,某個程度來說,也是主所喝的杯,他也喝了,主所受的洗,他也受了。
二、一個使命(10:41-45)
雅各和約翰兩兄弟要求坐在耶穌左右兩個重要的位置之上,得到的結果就是他們真的要喝主的杯,要受主的洗。但這句話是否只對雅各和約翰說的呢?不是,這句說話不只對雅各和約翰說。
而且,主的話還沒有說完。馬可福音10:41-45 繼續這樣記載:「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雅各、約翰。耶穌叫他們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另外那十個門徒惱怒雅各和約翰當然不是因為他們認同耶穌所說的。回到前面少許,在馬可福音9:33-34 我們就會看見他們惱甚麼。馬可福音9:33-34:「他們來到迦百農。耶穌在屋裏問門徒說:你們在路上議論的是甚麼?門徒不作聲,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為大。」十個門徒惱怒雅各和約翰,因為他們都想坐在耶穌左右,讓雅各、約翰搶先提出這個要求,他們就吃虧了。耶穌當然也知道他們惱怒的原因,所以祂召集十二個門徒一起,向他們說了vv41-45這一番說話。
剛才我說雅各和約翰兩兄弟是同蒙一個呼召,事實上十二個門徒,都是同蒙一個呼召。雖然聖經沒有記載耶穌呼召每一個門徒的過程,但記載下來的,都讓我們看見,主耶穌呼召他們的時候,都是說同一句說話:耶穌見到雅各和約翰隨即招呼他們,聖經說他們「就跟從耶穌去了」(可1:20)。耶穌呼召彼得和安得烈時,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可1:17)耶「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可2:14)。還有,當耶穌遇見腓力的時候,也是對他說:「來跟從我吧」(約1:43)。
不但是這十二位使徒,耶穌向所有人都是發出這個呼召;馬太記載,「有一個門徒對耶穌說: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還有,馬可福音10:17-31 記載一個有錢的財主,來跪在耶穌面前,問怎樣可承受永生。他說他從小就遵守一切誡命,但「耶穌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在跟從我。」
對所有的人,耶穌都發出同一個呼召:「來跟從我」。但是,跟從耶穌表示甚麼呢?
A. 蒙召捨己
今天選的經文是主耶穌第三次預言祂將要受難和復活之後,門徒的反應。事實上,祂前後三次預言自己將要受審判、被殺,然後將會復活,每一次門徒都有不同的反應,也導致耶穌以不同角度來教導他們跟從的意義。
馬可福音第8章記載,當主耶穌第一次預言祂的受難之後,彼得拉著祂、勸祂;因為在人看來,耶穌預言祂將會受的是羞辱。因此耶穌在馬可福音8:34 回應說:「若有人要跟籨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跟從耶穌,意思是捨己;而且種捨己是與承受羞辱有關的,因為在馬可8:38,主說:「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裏,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捨己跟從就是為了耶穌、為了祂的道,放下個人的榮辱。
當雅各和約翰,在耶穌的榮耀裏,一個坐在祂的左邊、一個在右邊時,他們可能以為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要革命起義、奪取政權,所以他們以為可以與耶穌同享執政的榮耀。但原來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是去承擔世人的刑罰、去承受鞭打和侮辱,他們還是否願意一個在耶穌左邊、一個在右邊,與耶穌一同承受世人的嘲諷和戲弄呢?
對所有人,耶穌都發出同一個呼召:「來跟從我」。今日我們是否回應這個呼召,放下自己的榮辱、捨己跟從呢?放下自己的榮辱,似乎說得很嚴重,其實只是很簡單:事奉主不要怕失敗、不要怕做得不好、不要怕做不來、不要怕別人會怎樣看我……,就去學習服事、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不斷改進。
我檯面上有一面鏡子,鏡子上寫著一句金句。你可能也有這種擺設;假如你將它當作鏡子來用,就不能看清楚鏡子上的字。相反,若你將焦點從自己身上轉移到那金句之上,你就會看見神的應許。
讓我們學習捨己,將焦點從自己身上轉移,看見神的榮耀有時是會透過人看來是失敗和羞辱的經歷來彰顯。
B. 作僕作傭
主耶穌呼召門徒來跟從,在祂第二次預言自己受難和復活的時候,是怎樣表達呢?馬可福音9:35-37 這樣說:「耶穌坐下,叫十二個門徒來,說: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於是領過一個小孩子來,叫他站在門徒中間,又抱起他來,對他們說: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
這亦正正是我們剛才所看,馬可福音10:41,主耶穌所說的:「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
在一個群體、或一個組織裏,最大的、作首領的,他必然擁有一定的權力。主耶穌用外邦人的管治制度來作例子:君王、大臣操權管束;也許我們用今日一些機構的管理階層作例子就更容易明白。
當門徒爭做「一哥」的時候,耶穌的教是,若有人想要做「阿頭」,他必須要為耶穌的緣故接待一個好像小孩子那樣的人。小孩子是怎樣的?小孩子是需要別人給予、較少付出的。就好像我們當中一些初信的弟兄姊妹,他們對聖經認識不多、對信仰經歷較淺,在小組裏需要別人餵養,查經、分享的時候可以付出的也不多。神說我們要接待他們。那由誰來接待呢?你可以嗎?「我不行的啊,我不夠資歷嘛。你去找XYZ吧,他可是資深信徒呢!」是嗎?是否一些負責帶領的弟兄姊妹才需要接待他們呢?「耶穌不是說:誰願為大,就必作用人,誰願為首,就作僕人嗎,我可沒有想過要當阿頭呢」。也許,有一些弟兄姊妹總樂於常常接受別人的餵養和照顧,所以甘於做「小」的。然而,耶穌的意思不是這樣。
在馬太福音25:41-45 記載,假如我們對於一些在肉身上、或是在屬靈生命上有需要的人沒有作出回應,耶穌說:「這些事你們既不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接待一個好像小孩子那樣需要別人幫助、需要別人餵養的,就是作在耶穌身上,也是作在神的身上。相反,若不接待這樣一個有需要的人,就是不接待耶穌;馬太福音提醒我們,後果可以是十分嚴重的。
若你曾與小孩子相處,就會知道,你拖著他的小手一起走,步伐不可以快;你與他說話,必須俯身來遷就他。其實這也是一個捨己的決定:雖然我不是想做一哥,我仍然願意幫助有需要的人,甚至願意拖慢自己的步伐、放下自己的身段。在馬可福音10:45,主耶穌以自己作榜樣,祂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祂卻從來也沒有想過要當一哥、從來沒有要求做阿頭,祂豈不也是取了奴僕的身份,主動來服事人嗎!
對所有的人,耶穌都發出這一個呼召:「來跟從我」。祂說:「若有人要服事,就當跟從我,我在那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約12:26)。祂在服事的崗位上,跟從祂的人也要在服事的崗位上,祂接待小孩子,跟從祂的人也要接待像小孩子的。
C. 同喝同洗
主耶穌呼召人來跟從,在祂第三次預言受難和復活的時候,又怎樣表達呢?
雅各和約翰來,要求在耶穌的榮耀裏,一個坐在祂的左邊、一個坐在祂的右邊。耶穌回答:「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麼?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麼?」
耶穌要喝的杯是甚麼呢?祂所要受的洗又是甚麼呢?
當耶穌在客西馬尼禱告的時候,祂再提到「杯」。馬可福音14:36「他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是從你的意思。」這杯,是祂被出賣、被捉拿、被審判、被誣告、被釘死;這杯,是祂擔當世人的罪孽、承受被神棄絕;這杯,是祂被祂所拯救的人辱罵、嘲諷。為甚麼耶穌要喝杯?當然因為祂要成救恩,祂必須如此。
然而另一方面,祂被猶太人的祭司、法利賽人交給外邦人釘死,豈不是因為祂憑著真理指出這些人的錯謬?豈不是因為祂要在一個淫亂悖逆的世代活出神的指意?豈不是因為祂作為光,來到黑暗的世界,世界卻不接受光?
對所有人,耶穌都發出同一個呼召:「來跟從我」。祂說:「你們是世上的光」;保羅也說,我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2:15-16),這樣,黑暗的世界也會同樣不接受我們。彼得說:「他們在這事上見你們不與他們同奔那放蕩無度的路,就以為怪,毀謗你們」(彼前4:4)。所以,耶穌所喝的杯,我們也要喝。
當然,按著人的常情,這些都昃我們不希望遇到的,甚至我們會盡量避開的。可以避得過嗎?我們可以在黑暗的世代,卻不發光嗎?
耶穌:「我所要受的洗,你們也要受」。在耶穌的時代,洗禮是外邦中歸入猶太教的其中一個儀式。而在猶太人中間,洗禮也是一個神更新祂的子民,帶領他們進入新國度的標記,所以我們看見施洗約翰在約旦河邊施行悔改的洗禮。而主耶穌到約旦河領受施洗約翰的洗禮卻有另一個意義。在馬可福音1:9-11 記載,當耶穌「從水裏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耶穌所受的洗禮,是祂開始地上事工之前,祂身份的確認;受洗之後,祂就進入曠野去受魔鬼的試探,然後開展祂的服事。耶穌所受的洗,我們也要受。
我讀神學的時候,在幾年的教會實習裏常常遇到一些弟兄姊妹,返崇拜很穩定、上主日學很用心,但就是不肯接受洗禮。問他們為甚麼呢,他們的答案常常是說自己做得未夠好、靈修未夠好、見證未夠好、事奉未夠好……。另外,我也見過一些弟兄姊妹,他們也是不願意接受洗禮,理由則是,洗禮之後就不可以做這、不可以做那……。這些弟兄姊妹都是以為洗禮是用來量度我們行為的。但其實,洗禮是一個身份的確認。主耶穌受洗時,祂聖子的身份得到確認;同樣地,當我們受洗的時候,我們的身份也得到確認,我們受洗是歸入祂的死,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
你會否以為不受洗就可以無須與世界發生衝突、不需要表達自己的信仰嗎?我們可以避開不喝主的杯、不受主的洗嗎?
對所有人,耶穌都發出同一個呼召:「來跟從我」。祂說:「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裏,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可8:38)。
結語:「你們能嗎?」「你們也要」
當主耶穌問:「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麼?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麼?」雅各和約翰很快地回答:「我們能」。不管他們這樣回答是經過深思熟慮、抑或只是順口開河,耶穌說「他們也要」,祂所喝的杯,他們也要喝,祂所受的洗,他們也要受。
生死禍福,隨時降臨,我們不能夠控制自己的際遇。就正如雅各和約翰,他們當然不會預先知道自己究竟是殉道,抑或昃壽歲滿足而死。他們卻沒有浪費一分一秒,以生命活出同一個呼召,他們或生或死,都回應同一個使命:
跟從耶穌——捨己,不計較個人的榮辱
跟從耶穌——作僕人,俯就卑微,接待像小孩子那樣的人
跟從耶穌——同喝主的杯、同受主的洗,不怕在黑暗的世代為主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