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1, 2022

進入耶路撒冷

經文:路加福音1929 – 48

 

引言:沒有樹枝的棕枝主日

弟兄姊妹大家好!眨眼之間我們來到2022年的預苦期的最後一週。意思即係,今個禮拜五就係受難節,而下個主日就係復活節了。在教會傳統裏面,今日一般被稱為「棕枝主日」或者「棕樹主日」,是記念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準備走上十字架。福音書記載,當時耶穌騎在驢駒上,前行後隨的人拿着棕樹枝夾道歡呼,迎接耶穌。不過很抱歉,今日沒有棕樹枝。

我按照教會傳統三代經課的編排,今日選了路加福音的段落跟大家看耶穌騎在驢駒上進入耶路撒冷的情景。聖經裏面四卷福音書對耶穌生平的敘述多多少少都有相同、有不同。對於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的事跡也一樣,幾位福音書的作者都各自有獨特的地方。正如剛才說,路加的記載就是沒有棕樹枝的了。除此之外,路加還有幾方面都是獨特的。譬如在眾人的歡呼裏面,馬太、馬可、約翰都有「和散那」這個字,惟獨路加沒有。此外,馬太、馬可、約翰都提到「大衛的子孫」、「大衛之國」或者「以色列王」這些具有政治色彩的稱呼,但路加只說「奉主名來的王」。

下面,我們會深入看看路加的敘述裏面另一些獨特的地方,從中聆聽上主要我們領受的信息。


I.       門徒

我們會從當中四個角色入手。首先我們看耶穌的門徒。

我們讀路加福音1928 – 3428耶穌說完了這話,就在前面走,上耶路撒冷去。29將近伯法其和伯大尼,在一座山名叫橄欖山那裏,就打發兩個門徒,說:30你們往對面村子裏去,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裏,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31若有人問為甚麼解牠,你們就說:主要用牠。32打發的人去了,所遇見的正如耶穌所說的。33他們解驢駒的時候,主人問他們說:解驢駒做甚麼?34他們說:主要用牠。 

比較其餘三卷福音書,我們發現門徒去取驢駒的這個經過路加描述得最仔細。福音書都敘述門徒按着耶穌的吩咐去做,遇見的情況正如耶穌所說的。但對於人們的提問,路加特意用對話的方式,敘述門徒一字一句照着耶穌所說的回答。讓我們看見,門徒不單只是做好件事,而且是照着耶穌的吩咐去做好件事。

但門徒又不是完全被動地聽耶穌的指示。有一些事情他們是主動自發地去做的。我們看1935 – 3835他們牽到耶穌那裏,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扶着耶穌騎上。36走的時候,眾人都把衣服鋪在路上。37將近耶路撒冷,正下橄欖山的時候,眾門徒因所見過的一切異能,都歡樂起來,大聲讚美神,38說: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

當門徒將驢駒牽來之後,我們看見一連串的行動都是門徒作主動的。他們將自己的衣服搭在驢駒上面,他們扶耶穌騎上去,他們將衣服鋪在路上,他們讚美神。當然,門徒的這些行動並不是隨興之所至而做的。將衣服搭在驢駒上讓耶穌騎上,和將衣服鋪在路上讓耶穌騎着驢駒走過,這些舉動,有兩個舊約的典故。其一係列王紀上133 – 34,當大衛立所羅門承繼王位時,吩咐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單,使所羅門騎着騾子去,在眾人眼前膏他作王。另一個典故在列王紀下913,當先知以利沙的門徒膏立耶戶作王之後,耶戶的同僚「急忙各將自己的衣服鋪在上層臺階,使耶戶坐在其上,吹角說:耶戶作王了。」我們看見,兩個典故都係關於一個新王的登基。

更清晰的就是門徒的歡呼了。v37說他們「都歡樂起來,大聲讚美神,說: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為甚麼門徒有這種想法?為甚麼門徒會認為耶穌係奉主名來的王,並且按照舊約的典故在行動上將耶穌看作登基的新王來尊崇呢?路加告訴我們,「眾門徒歡樂起來,大聲讚美神」係「因所見過的一切異能」。眾門徒,不單是十二使徒,而是一大群耶穌的跟隨者,不管他們跟隨耶穌的時間或長或短,他們都見過耶穌所做的,醫病、趕鬼,一切的異能,而他們從這些異能就能夠辨認出耶穌是那一位「奉主名來的王」。所以他們按着耶穌的身份來尊榮祂。這是無需別人吩咐的。

弟兄姊妹,我們作為耶穌的跟隨者,必定也在別人的身上看見過,或者自己親身經歷過耶穌的異能,祂奇妙的眷顧和帶領,祂大能的醫治和保守。我們又怎樣對待祂的呢?有沒有因為所見的就認出耶穌是王呢?又,如果我們能夠承認耶穌是王,我們生命會有怎樣的轉化呢?

也許有一些時候,我們不懂得辨認神的工作,只是覺得巧合。就如我們用的口頭禪「好彩」而已。又或者,會不會事情遂我們心願我們才覺得是神的恩典,當事情不如意的時候就不想接受是神的工作呢?

在這一個記念主受苦的節期,讓我們省察自己的內心,求主甦醒我們的靈,能夠更多的留意、更懂得辨認主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深願我們更願意承認祂是王

 

II.      法利賽人與石頭

不過,當眾門徒「歡樂起來,大聲讚美神」的時候,旁邊另一些人有完全不同的態度。我們要看的第二個角色是法利賽人。vv39-40:「39眾人中有幾個法利賽人對耶穌說:夫子,責備你的門徒吧!40耶穌說:我告訴你們,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

馬太也有描述一些宗教領袖,祭司長、文士等對人們的高聲讚美提出責難;但馬太的記載是在聖殿裏面。只有路加記載在這個時候,在這裏,法利賽人提出了抗議。路加說出他們要求耶穌責備門徒,卻沒有說出他們的心思。法利賽人想門徒收聲的原因是甚麼呢?可能他們妒忌耶穌受歡迎,這一點在幾卷福音書都多次提及。也有一些人認為他們害怕這樣的歡呼會驚動羅馬統治者;約翰福音曾經記載,當時的宗教領袖就是害怕耶穌太受歡迎會招致羅馬政權猜忌,恐怕他們當時被賦予的特權收回,羅馬會直接管治(約11: 48)。又有一些人認為這些法利賽人可能是一番好意,畢竟路加福音13章記載,有一些法利賽人曾經勸耶穌離開因為希律想要殺害祂(v31)。

我們從耶穌與這些法利賽人的對話,以及前、後文的連繫,大概可以看出端倪。

我們先看前文。在路加敘述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之前,在191127節,耶穌說了一個比喻。「有一個貴冑往遠方去,要得國回來」,注意這個不是一個普通的富商去做買賣,這是一個貴族,去遠方承受王權,或者去征戰。臨行前,他將銀子交給僕人去做生意。到他回來之後,發現有一些僕人用他的銀子賺取了更多的銀子,另有一些卻沒有好好運用主人的資源。留意我們不要混淆,以為這是馬太福音那個五千、二千、一千的「按才幹受責任」比喻。不是的。路加在這個比喻當中著意的提到,這立貴冑「他本國人的卻恨他,打發使者隨後去,說,我們不願意這個人作我們的王」(1914)這些仇敵並不是那些懶惰的僕人。因為在比喻的結尾,這個主人回來獎賞了努力的僕人,也懲處了懶惰的僕人之後,說:「至於我那些仇敵不要我作他們王的,把他們拉來,在我面前殺了吧」(19: 27)。路加在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之前,記載耶穌說了這個比喻,是要我們知道「他本國」是有人「不願意他作他們的王」。

我們看後文。路加福音1941 – 4441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他哀哭,42說: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在是隱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來。43因為日子將到,你的仇敵必築起土壘,周圍環繞你,四面困住你,44並要掃滅你和你裏頭的兒女,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因你不知道眷顧你的時候。

大部分聖經學者都同意,這個段落是敘述主後70年耶路撒冷被羅馬軍隊攻陷,第二聖殿被毀的情景。有一些人認為路加將後來的情景寫入福音書裏面,也有一些人相信是耶穌當時的預言。我們不需要在這一點上討論。我們按着路加將經文這樣鋪排來閱讀。

耶穌看見耶路撒冷城,為着當中的人已經命懸一線,平安即將消失,就哀哭,因為他們「不知道眷顧的時候」。「眷顧」這個字有時翻譯做探訪,在舊約裏面很多時是表示上帝親自臨到拯救。而他們的「不知道」並不是真的不知道。對比門徒的行動,我們就看見耶穌所行的一切異能是足以證明祂的身份,但這些法利賽人卻不願意、不接受。正好回應前文那一個比喻,那位貴冑到遠方去得國,他本國的人卻不願意、不接受他作王。

前文的比喻,與後文的哀哭,中間夾着的就是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眾門徒為着所見的異能,將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視為新王的登基。那麼法利賽人呢?

我們再來看看vv39-40:「39眾人中有幾個法利賽人對耶穌說:夫子,責備你的門徒吧!40耶穌說:我告訴你們,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當門徒稱耶穌做「奉主名來的王」,當那匹驢駒的主人承認耶穌是主的時候,大家留意這些法利賽人怎樣稱呼耶穌?「夫子」。「夫子」即係老師、先生的意思。在這些法利賽人眼中,耶穌只是老師。儘管他們必然也親眼見過耶穌的異能,他們就是不接受耶穌是王,耶穌是主。

耶穌怎樣回應這些法利賽人呢?祂說:「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v40)。路加不是說,若門徒不讚美,其他受造物都要歡呼。這裏,「石頭」並不是泛指受造萬物那麼簡單。

在路加福音的開頭,當耶穌還沒有出來傳道之先,施洗約翰在約旦河邊,許多人要去受他的洗,但他警告當時的人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不要自己心裏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3: 8)約翰的意思係,要是這些人沒有真正悔改的心,神總能夠從別處呼召人來成為祂的子民。同樣地,耶穌說:「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意思係,如果這裏的人不發出歡呼,上帝也可以從別處呼召人來獻上讚美。耶穌的回應直接地、不客氣地指出,法利賽人不願意接受祂作王,不願意因耶穌的作為向上帝歡呼,上帝自然有另一批子民獻上讚美。但不願意接受耶穌的人,他們的下場將要如何呢?耶穌的哀哭正為他們而發。

弟兄姊妹,讓我們以這些法利賽人為鑑。不要自以為已經得着救恩,就抗拒讓耶穌作主作王。是的,會的。即使是得救的基督徒,我們難免有軟弱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體貼肉體,拒絕耶穌的帶領。或者基於種種原因,我們可能會背向基督,偏行己路。

在這一個記念主受苦的節期,讓我們省察自己的內心,求主甦醒我們的靈,叫我們更多靠近主,知道上主的眷顧,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

 

III.    驢駒與耶穌

最後我們來看另外兩個角色。

我們再看看vv30 – 34,耶穌「打發兩個門徒,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裏去,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裏,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31若有人問為甚麼解牠,你們就說:主要用牠。32打發的人去了,所遇見的正如耶穌所說的。33他們解驢駒的時候,主人問他們說:解驢駒做甚麼?34他們說:主要用牠。

路加與馬可都有提及這匹驢駒「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這一點是重要的。因為按照舊約的典故(撒上6: 7),用作神聖用途的牲口必須是未曾用過的。不過,這匹從來沒有人騎過的驢駒被拴在那裏也是有趣的。為甚麼把牠拴在那裏呢?想像一下,入村已經看見了,牠在那裏做甚麼呢?曬太陽嗎?我記起,有好幾次早上經過一些建築地盤總是見到一群人在等候。起初不以為意,後來聽一些在地盤工作的人說,他們晨早出現是等候判頭分配工作,遲了可能會沒有了。這匹驢駒在那裏,明顯也是等候分配工作。

門徒去取驢駒的這一段經過,四卷福音書各有不同的記載。約翰完全沒有敘述,只說「耶穌得了一個驢駒,就騎上」(約12: 14)。馬太、馬可、路加都有描述當中的細節。三卷福音書都有記載耶穌說,如果有人問起為甚麼解驢駒,就回答說「主要用牠」(太21: 3;可11: 3;路19: 31),馬太略過了細節,只說「這事成就」。馬可雖然有描述細節,但他也只是說「門徒照着耶穌所說的回答」(可11: 6)。唯獨路加,當他敘述門徒被詢問的時候,「他們說,主要用牠」(路19: 34)。顯然,在路加的筆下,「主要用牠」這個訊息是額外地重要。

路加另一個獨特的地方是,馬可和路加都有提到門徒果然被詢問。馬可的經文是「在那裏站着的人」(可11: 5),而路加卻著意地描述:「他們解驢駒的時候,主人問他們」(路19: 33)。

耶穌打發門徒去取驢駒,吩咐說,如果有人問起,就說「主要用牠」。門徒回答的時候就照着說「主要用牠」。詢問他們的卻是「主人」。誰的主人?驢駒的主人嗎?驢駒的主人問,門徒回答說「主人要用牠」。誰是主人?誰是誰的主人?

這段經文的敘述彷彿很簡單,這匹驢駒的主人將他所擁有的這匹驢駒給了主使用;驢駒不過係身外之物。不過從這匹驢駒的角色來看就很不同了。這匹驢駒完全沒有自主的空間。牠的主人把牠預備好了,把牠拴在那裏,牠就在那裏等候。有人來牽牠去,牠就得着一個工作。可是牠的主人也是聽命於另一個主人,當有人來說「主人要用牠」,這匹驢駒就被牽去。而牠的第一個工作就是承載着這一位主,進入耶路撒冷,走向十字架。

誰是主人?誰是誰的主人?也許我們更多時候也好像一匹驢駒,為僱主付出時間勞力,為口奔馳。但是讓我們不要忘記,另有一位主人,當祂要用我們的時候,我們是要準備好的。或者我們當中有弟兄姊妹好像「這一匹」驢駒那樣,準備好了,正在閒置中,隨時候命。我們是不是願意回應主的呼召:「主要用你」呢?但願我們能夠清晰聆聽、辨認主人的聲音,隨時被牽去,隨時被主使用。 

最後我們來看第四個角色,當然是耶穌。

門徒「歡樂起來,大聲讚美神,38說: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這句說話有點熟?對!它彷彿回應了路加福音214,當耶穌出生的時候天使向牧羊人宣告,天兵天使一同讚美神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喜悅歸與人」。

我們知道,在聖經裏面,「和平」、「平安」的意思都不是單單指到沒有戰爭的和平。聖經提到「和平」、「平安」更重要的是指向人與上帝關係復和的狀態。「在天上有和平」、「在地上平安」都是耶穌來到的使命。路加福音1910,就是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的前文再前文,當耶穌進到撒該的家,祂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這就是耶穌的使命。

開始的時候,我提到今日選用的經文是參照三代經課的編排。在編排裏面,還有一段我們十分熟悉的經文,提到耶穌完成祂使命的心志,就是腓立比書25 – 115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6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7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8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9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10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11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這一首頌歌的內容和意義都十分豐富的頌歌,我今日不能夠多講。我只是想聚焦在一點,就是耶穌「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前面說的那一匹驢駒,牠沒有自主的空間,牠的主人將牠預備好讓牠主人的主人使用。可是主耶穌卻完全不一樣。「他本有神的形像」,祂就是「主」。「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祂本來與上帝有着同等身分,祂本來是「主」,但祂卻沒有堅持自己與神的同等。祂放下這個身份,成為比低下更低下的十字架死囚。甚至當祂在橄欖山客西馬利園,雖然禱告時極度掙扎,到最後祂都能夠放低自己的意思,成就天父的旨意(路22: 39-44)。

今時今日我們很多時會強調我們要有自主的空間,甚至說救恩都是個人自己與神的關係,彷彿很多事情是我們可以決定的。然而當我們深思細想,也許會發現許多時候、許多事情並不是我們可以自主的。我們能不能坦然接受上主的安排呢?我們能不能接受,當事情不是我們所想的時候,那也是上主的安排呢?甚至我們願不願意將自己決定的權柄都交給上主呢?譬如工作的安排,譬如去留的決定…… 諸如此類。

在這一個記念主受苦的節期,讓我們省察自己的內心,求主甦醒我們的靈,叫我們認清誰是我們生命的主,使我們甘心將自交給上主安排。

 

結語

在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的敘述裏面,我們看見有四個鮮明的角色。首先是門徒,他們因着所見的異能辨認出就是奉主命來的王,並且獻上尊崇讚美。

其次是法利賽人,他們卻不願意接受耶穌做他們的王,不接受耶穌是主。

第三是那匹驢駒,我們又看見因着牠主人對主的忠誠,這匹驢駒得以被主使用。

最後是主耶穌自己,因着對上主的順服,能夠成就祂降世的使命,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這四個角色,你會覺得自己與哪一個較接近呢?

在這一個記念主受苦的節期,讓我們省察自己的內心,求主甦醒我們的靈,叫我們預備自己,進入耶穌受苦的情景,想念主的救恩。


圖片:
(1) Triumpal Entry of Jesus to Jerusalem ~ Harry Anderson
(2) Axander Antonyuk 一位烏克蘭畫家,值得關注他的作品:
https://artandtheology.org/tag/alexander-antony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