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詩篇122篇
引言:愉快之旅
今日分享神的話語之前,我帶了一幀照片來與你分享。
上個星期六是我們“Play for Jesus”五月份的節目,我們一行差不多四十人從筲箕灣巴士總站出發,開始我們這一次的「龍脊之旅」。我們先乘車到土地灣,下車之後就登山向著龍脊上行,之後再落大浪灣,最後一起到石澳食飯。
沿路上,弟兄姊妹抖擻精神、浩浩蕩蕩;一路上前行後隨、前呼後應,好不熱鬧。路途雖然有崎嶇難行的時候,但也有如畫的風光、怡人的景緻;有時候低頭趕路,也有時候可以稍事休息,享受颯颯的清風。
這一次的旅程,神讓我們看見祂恩手的眷顧。早上雖然有下雨,下午當我們出發的時候已經停了。早上的雨水為我們降低了溫度,讓我們不會中暑,可卻沒有造成山路濕滑,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興緻。到後來,甚至有一點點陽光,讓我們看見清朗的氣色。
對於不少弟兄姊妹來說,這是一次愉快的旅程。
I. 朝聖之旅 ~~ 上行篇
今日跟你分享的經文也是關於一次的旅程。詩篇122篇第1節開頭有幾個小字:「大衛上行之詩」。我們知道詩篇從120篇開始到134篇是一個系列,稱為「上行之詩」。上行之詩是以色列人到耶路撒冷聖殿敬拜時在路上唱頌的詩歌。耶路撒冷聖殿是造在山上,到聖殿敬拜的人必然是向上行的,所以這個系列稱為「上行之詩」。
(A) 「我們」的旅程
我們看詩篇122:1-2「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耶路撒冷啊,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
第1節說「人對我說」——「有人同我講」,是哪些人呢?我們在前面兩篇上行之詩沒有看到線索。不過在其他翻譯本裡面卻不是那麼空泛的說「有人對我說」;在其他譯本是說:「他們對我說:讓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他們」是指向一個特定的群體。這些「他們」,究竟是詩人在途中遇到的同路人呢?抑或是他自己所屬的群體,招呼他一同上聖殿去敬拜呢?
「他們對我說:讓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他們叫喚我一起往耶和華的殿去。「我」跟「他們」應該是彼此認識的,是一個群體,相約一起去聖殿敬拜。
「他們跟我說:『我們一塊兒到耶和華的殿去吧』,我就歡喜。」為甚麼感到歡喜?有人招呼你一塊兒去教會,你會不會歡喜?為甚麼呢?返教會是一件開心的事?還是因為有人邀你一塊兒去,所以開心?大概兩樣也是。往耶和華的殿去是歡喜的事,「一塊兒」到耶和華的殿去,也是歡喜的事。
在v2:「耶路撒冷啊,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這一句給我有一種「萬水千山,終於來到了!」的感覺。那天行山的時候,弟兄姊妹你去到那支H100的標距柱的時候,有沒有這種感覺呢?「終於來到喇!」
不過這種「來到喇」的感覺應該有一些不同。龍脊是港島徑的第八段,從H085走到H100,大概8.5km;我們不到三個小時就走完。走完的時候很高興,可能是因為完成了一段艱辛的旅程;也可能是因為有一頓美食在等著你。
對於這一群上耶路撒冷的人呢?「他們對我說:讓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耶路撒冷啊,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詩人之所以歡喜,因為有人同行。「他們」,加上我,變成「我們」。
有一首詩歌,最後的一句是說,上帝與我們之間只相隔一個禱告的距離。你可知道「他們」與「我們」之間又相隔多遠呢?七個字:「我們一起吧?」「好喔!」
你可能很喜歡獨來獨往。可是不管多麼喜歡獨處的人,你一定需要一個群體,需要有人跟你一起;特別是在信仰的路上、在朝聖的路上。
(B) 美哉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啊,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來到喇,自然要看一看四周的景色。那天我們上到龍脊最高那個景點,我們也是停下來,欣賞那美麗的風光。
詩人來到耶路撒冷,站在城門內,他同樣也禁不住要欣賞一下耶路撒冷。在他眼中的耶路撒冷是怎樣的呢?
vv3-5「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眾支派,就是耶和華的支派,上那裡去,按以色列的常例,稱讚耶和華的名。因為在那裡設立審判的寶座,就是大衛家的寶座。」
在詩人的眼中,耶路撒冷有三個特點。
(1)首先,他是一座可以讓人尋求保障的城
耶路撒冷的所在,是由幾個山組成。聖殿是在其中一個山上。以色列人在這幾個山之間建造城牆,把城連絡起來。有城牆連絡的城有甚麼特別呢?在摩西五經裡面,一些犯罪的行為在城裡面跟在城外面發生是有不同的判決的。譬如:在申命記22:23-27提到,若有男子在田野跟一個已經許配別人的女子行淫,只要把男子治死,因為在田野,女子喊叫也沒有人幫助,所以罪不在她。假如在城裡面發生這事呢,那男女二人都要治死,因為在城裡面,女子只要喊叫,就有人幫助;事情發生是因為她沒有喊叫。另外,同樣是申命記,在19章提到,以色列人要設立「逃城」,讓無心殺人的可以在逃城裡得到保護,免得他被報仇的人追殺。
從這些律法我們知道,城、城牆,是表示保障、安全。在詩人眼中,耶路撒冷第一個特點是一個可以得到保障的地方,人來到耶路撒冷就有安全。
(2)其次,他是一座讓人聚集敬拜的城
v4說:「眾支派,就是耶和華的支派,上那裡去,按以色列的常例,稱讚耶和華的名。」「按以色列的常例」,就是按照摩西律法所吩咐,以色列人每年要在三個節期上耶路撒冷去過節。這三個節期分別是:除酵節、七七節和住棚節。
耶路撒冷不但是一座敬拜的城,他是以色列眾支派一同聚集敬拜神的地方。在申命記12:1-14記載,在以色列進入迦南之前,神已經吩咐,有一天當他們進入了迦南定居,上帝要為他們選定一個地方,成為全體以色列人唯一聚集敬拜獻祭的地方。然後,當大衛攻取了耶路撒冷之後,神就揀選了耶路撒冷作為以色列人敬拜的場地。
所以我們可以明白,以色列人按常例往耶和華的殿去稱讚耶和華的名,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民族的合一和認同。事實上,後來當以色列分裂為南北兩國之後,北國的統治者為免人民要回到南國的耶路撒冷去敬拜獻祭,以致產生異心、造成統治危機,於是另外設立了兩個敬拜中心,叫北國的人不用跑到老遠去敬拜了;誰知這就使北國人民陷於偶像敬拜的罪裡面。
(3)第三,他是一座讓人可以尋得公義的城
在第5節這樣說:「因為在那裡設立審判的寶座,就是大衛家的寶座。」耶路撒冷,不但是以色列人敬拜獻祭的地方,他同樣是以色列人尋求公平判決的地方。
耶路撒冷,除了是敬拜的中心,他也是大衛王朝的中心。當讀到「大衛家的寶座」的時候,我們馬上會想到神對大衛的應許。記載在撒母耳記下第7章,神應許大衛「我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7:11-16)
「大衛家」並不是一個普通的王朝。「大衛家」這個稱呼是代表神所揀選的國度。在地上,大衛家是指向大衛的後裔接續他作王的統治;我們知道那已經在二千多年前終結了。然而,在新約裡面,耶穌在肉身上作為大衛的子孫,祂承繼了大衛家的國位,祂的國度是直到永遠。
當然,我們相信,在當時到耶路撒冷朝聖的人中間,不乏一些真的拿著案子,到耶路撒冷那裡去尋求判決,要在神面前尋求公義的。而在詩人眼中,耶路撒冷就是這樣一個可以保證提供公平審判的地方,一個伸張公義的城。
(C) 平安之城
詩人,與他的同伴,來到耶路撒冷,看見他是一座可以讓人得著保障、讓人聚集敬拜、讓人尋求公義的城。
除此之外,耶路撒冷本身也是平安之城。
vv6-9「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愛你的人必然興旺!願你城中平安!願你宮內興旺!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緣故,我要說:願平安在你中間!因耶和華我們神殿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
假如我們將這幾節經文看為一個「為耶路撒冷求平安」的禱文,那麼我們可以看見這個禱告有三方面。
(1)首先,為愛耶路撒冷的人祈求
詩人首先為人祈求:「耶路撒冷啊,願愛你的人興旺!」哪些是愛耶路撒冷的人?怎樣才算是愛耶路撒冷呢?
當時的情景正是一個朝聖者,跟一群同路人,經歷了路上的艱險、困難,終於到達耶路撒冷。假如我們翻到前面詩篇121篇,我們就會明白有一些危險來自大自然,甚至連太陽、月亮都可能成為傷害;大概他們走過曠野的路,太陽月亮的熱和冷都不容易熬過。這一條朝聖的路是不容易走的。
剛才我們說,以色列人按照摩西的吩咐,一年三次上耶路撒冷去敬拜。記載在申命記16:16,經文說:「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節、七七節、住棚節,一年三次,在耶和華你神所選擇的地方朝見他,卻不可空手朝見。」這三個節日有甚麼特別呢?
「除酵節」是逾越節之後七天吃無酵餅的節期;目的是提醒以色列人要在神面前除去罪惡。至於七七節則是逾越節之後七七49天,是慶祝莊稼初熟,將新的收成獻上給神。而住棚節,則是每年將農作物收藏完結之後,向神獻上感恩,為來年祈求的節期。
三個節期裡面,除酵節是關乎到拯救的,七七節和住棚節都是為了收成的。按照摩西的律法,以色列一年三次在這三個節期裡面要到耶路撒冷守節,時間其實是不方便的。七七節是開始收成之後的七七49日,就是說,除酵節差不多就是開始收成的季節,七七節正是收割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而住棚節則是年底結算的時候。
這三個在收成如此重要的時刻,以色列人卻要花在敬拜神的事情上,而且要老遠的來到耶路撒冷聖殿來敬拜。明顯的,來的人都是願意輕看經濟收益、看重遵守神的要求。這些人就是愛神的人。
不知道你可有留意,在詩篇122篇裡面,詩人沒有提及神,詩歌裡面讚美的對象是耶路撒冷和聖殿;然而那並不表示詩歌裡沒有神,耶路撒冷、耶和華的殿就已經代表了神。愛耶路撒冷的,就是愛神的。愛神的就是愛耶路撒冷的。
那些願意按照摩西的吩咐,一年三個節期到耶路撒冷敬拜獻祭的,就是愛耶路撒冷的人,他們願意把經濟收益放在次要,首先來聚集敬拜,上帝就會叫他們興旺。
(2)其次,為城祈求
其次,是為城禱告。v7「願你城中平安!願你宮內興旺!」
剛才我們說,有城牆連絡的城,是提供保障、是安全的地方。詩人瞻仰「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然後,他為這座城禱告。
「耶路撒冷啊,願你城中平安!」詩人為耶路撒冷求的平安,不單止是外面沒有敵人攻擊的平安。詩人求的是城中平安。平安,在希伯來原文的意思也不單是沒有戰爭。平安,是指一種平和、安寧的狀態,是說到人際關係的平和,是人與自己心靈的平和,也是人與神關係的平和。
在這篇詩篇的前部分,我們已經看見這種平和。v4說:「眾支派,就是耶和華的支派,上那裡去,按以色列的常例,稱讚耶和華的名。」
首先,在這裡,詩人用「耶和華的支派」來介紹眾支派。我們不知道這篇詩是在哪一個時期寫成的,究竟當時十二支派的關係如何呢?不過,我們從舊約其他書卷裡面的蛛絲馬跡可以發現十二個支派並不是那麼和諧。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段是融洽相處的。大衛的時代算是支派關係最好的了。但後來彼此的分歧越來越大,最終導至分裂成為南北兩國。詩人在這裡為耶路撒冷城求平安,他所求的可能正是城裡面人與人之間的平和;祈求人際之間的衝突不會對耶路撒冷造成破壞。
另外,在同一節經文,我們也可以看見詩人描述以色列人與神關係的平和。經文說「眾支派按以色列的常例,稱讚耶和華。」常例是指到以色列人的律法。在人看來,律法是帶有強逼性的,但稱讚卻應該是由衷的。兩者會不會有衝突呢?人可以在被逼之下由衷地稱讚神嗎?還是,「按以色列的常例」——按照摩西的律法其實不一定是強逼的。
事實上,神差遣摩西頒佈律法,並不是要轄制以色列人。我每一次教摩西五經的時候,第一課總是告訴同學,摩西五經在希伯來聖經之中,是稱為「妥拉」,意思是尺,是量度的準繩。摩西頒佈的律法是讓人知道行事為人的準則,讓人有所遵從。唯有當我們不覺得律法的要求是強逼的,而我們甘心樂意去遵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對神發出由衷的稱讚。甚麼時候遵守律法會是我們甘心樂意的呢?
剛才說詩篇120-134篇是上行之詩。剛好在詩篇120篇之前的一篇,詩篇119,詩人就讓我們看見,甚麼時候律法會成為我們甘心樂意遵循的準則,譬如vv6-7「我看重你的一切命令,就不至於羞愧。我學了你公義的判語,就要以正直的心稱謝你。」v57「耶和華是我的福分;我曾說,我要遵守你的言語。」v97「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的思想。」還有v111「我以你的法度為永遠的產業,因這是我心中所喜愛的。」數不完的。詩人可以在神的話語裡面找到喜樂的源頭,找到生命的力量,所以他能夠以遵守律法為他的福分。
這種愛和敬虔實在不容易呀!然而這豈不正是人與神的關係達致平安、平和所帶來的果效嗎?唯有當我們相信「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以致我們信得過祂為我們有最美好的旨意,願意將自己交託給祂,我們就能夠「以神為樂」。
(3)第三,為皇宮祈求
v7「願你城中平安!願你宮內興旺!」第三,是為皇宮祈求。你記得v5說:在耶路撒冷「那裡設立審判的寶座,就是大衛家的寶座。」
耶路撒冷作為審判的中心,人們遇上一些難以判斷的案件,就會到耶路撒冷那裡去尋求判決,在神面前尋求公義。在詩人眼中,耶路撒冷應該是提供公平審判,伸張公義的。所以他為耶路撒冷的皇宮祈求興旺。皇宮正是王權寶座的代表,也是公義判決的代表。
在聖經裡面,也是摩西的說話,曾經對於君王有這樣的要求,申命記17:18-20「他登了國位,就要將祭司利未人面前的這律法書,為自己抄錄一本,存在他那裡,要平生誦讀,好學習敬畏耶和華他的神,謹守遵行這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這些律例,免得他向弟兄心高氣傲,偏左偏右,離了這誡命。這樣他和他的子孫便可在以色列中,在國位上年長日久。」
當詩人為耶路撒冷的皇宮求興旺的時候,在他心裡面所想的肯定不是一般人想到國家的興旺:外匯儲備、就業數據、軍費支出、匯率赤字……。要國家興旺,聖經只告訴我們一件事:就是要學習敬畏耶和華,謹守遵行這些律例。
詩人來到耶路撒冷,他為耶路撒冷求平安。這裡可能有另一個深層的意思。耶路撒冷這個字,本身就已經含有平安的意思。「撒冷」,在創世記曾經記載一位麥基洗德稱為撒冷王,在希伯來書7:1-2清楚介紹他:「這麥基洗德就是撒冷王,又是至高神的祭司,……(v2)他頭一名繙出來就是仁義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撒冷本身就是平安,而耶路撒冷這個城的名字,他本身就已經有平安的意思。
耶路撒冷城已經是平安的城。來到耶路撒冷,我們為他求平安,我們自己也得著平安。
II. 朝聖之旅 ~~ 地上篇
詩篇122篇作為上行之詩,是以色列人朝聖的途中頌唱、誦讀的詩歌。可是,今日即使你可以到耶路撒冷去,那裡已經沒了耶和華的殿讓我們去上行、去瞻仰,去敬拜。再讀、再思上行之詩,對於我們今天有甚麼意義呢?
(A) 邁向新天地
我想到的第一個意義是,我們得著神的應許:將來有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為我們預備。啟示錄21:1-4這樣說:「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從前的耶路撒冷,已經成為過去了。我們等候的是一個新的耶路撒冷。
從前的耶路撒冷,是讓人尋求保障、讓人聚集敬拜、讓人尋求公義的地方,他成為了過去,卻不是說這些都不再存在。而是我們盼望一個新耶路撒冷,在那裡我們仍然得到保障,我們仍然聚集敬拜,我們仍然可以尋求公義,而且是更真實、更豐盛的。因為將來在天上的耶路撒冷,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自己與人同在,親自成為人的保障、親自施行公義。
(B) 尋‧求平安
其次是,我們可以尋求平安。
以色列人每年三次從自己居住地出發,往耶路撒冷去,尋求保障、尋求公義,也尋求與其他支派、與他自己所屬的群體一起聚集敬拜。
今日我們也在這條尋求的路上。我們不是尋求世上的保障,我們也許很難尋得公義,然而至少我們可以找到同路人一起聚集敬拜。每一個星期有六天我們是在朝聖的路上前行,我們工作、我們負上家庭責任、我們服侍、我們相交,這些全都是我們在朝聖路上預備自己迎見神的工夫。然後每一個星期天我們到神的殿去,聚集敬拜。昔日以色列人在耶和華的殿敬拜,他們是預嚐天上敬拜的滋味,今天我們在地上教會的敬拜同樣是預嚐天上敬拜的滋味。
以色列人三個節期上耶路撒冷去敬拜,儘管時間是不方便的,儘管他們要放下經濟利益,但願意一心歸向神的,神就賜他們興旺。不知道你到教會去、進入了禮堂,你有沒有撇開一些本來覺徥很重要的甚麼,一心歸向神呢?
以色列人進入耶路撒冷,為耶路撒冷求平安。他們記念上帝施恩,在敬拜之中獻祭,實際地參與其中。他們為耶路撒冷城求平安,為到當中人與人的相處、人與神相交禱告,他們也實際地參與其中,彼此相處。他們為耶路撒冷的公義祈求,他們自己必先是行事公義、願意一心尋求公義的人。
今天我們進入教會,有沒有為教會求平安?求平安,不單單是祈禱,必須也要參與其中,為這個群體帶來平安。就是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在個人與神的相交之中,積極參與,帶來平安。
(C) 愉快的旅程
第三,我們相信,今天我們在地上這一段朝聖之旅也會是愉快的旅程。
留意在v4有一句小字:「或譯:作以色列的憑據」,意思是作以色列的見證。眾支派上耶路撒冷去,怎樣可以「作以色列的見證」呢?
以西結書37章,神透過先知的行動作出預言;也正好說明這一點。神吩咐以西結先知用兩支木杖,一支寫上猶大、另一支寫上以法蓮,然後將兩支杖拿在手中連接起來,這個行動喻表將來神要親自使已經分裂的南北兩國復合成為一個國家,而且應許祂要再次與他們同在。這個預言行動結束時,神這樣說:「我的聖所在以色列人中間,直到永遠,外邦人就必知道我是叫以色列成為聖的耶和華。」(結37:28)
當眾支派摒棄彼此的分歧,共同歸在耶和華的名下,合而為一,他們就成為一個統一的以色列的見證。要摒棄彼此的分歧,也不一定是艱鉅的。就正如主耶穌在約翰福音13:35所教導:「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意思就是,我們若彼此相愛,我們就成為主耶穌的憑據、見證。
當「我」與「他們」變成我們,我們也就走在愉快的旅程之上,前行後隨、前呼後應。
結語:天路客旅
剛才我引用了申命記16:16,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在除酵節、七七節、住棚節,一年三次,在耶和華你神所選擇的地方朝見他,卻不可空手朝見。」值得我們留意,是摩西說明:不可空手朝見。
七七節、住棚節是兩個閞乎收成的節期,他們要將初熟的農作物獻上,不可以空手。在接著的v17摩西繼續說:「各人要按自己的力量,照耶和華你神所賜的福分,奉獻禮物。」
在踏上旅程之前,以色列人要想清楚獻上甚麼、獻上多少。獻上多少,視乎你認為神賜給你的福分有多少。你可以獻上很少,沒有人會理會、沒有會查核。但神知道。
記得主耶穌有一次走過一棵無花果樹,找不著果子,只有葉子。有一首詩歌就是以這個故事作背景,說,當主再來的時候,想要尋找果實,卻只有葉子。當我們走完今世這一條朝聖之路,去到新耶路撒冷的時候,你希望在你手上是只有葉子,還是有果實獻上呢?
今天趁著我們還有機會為神結果子,就讓我們彼此勉勵,樂意事奉主,好叫將來有果子獻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