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03, 2025

此心安處

 經文:路加福音 1213 – 34

 

引言

弟兄姊妹早晨!感謝主讓我有機會再次跟大家分享神的話。讓我們禱告。 

應該有兩年多不在大家中間了。雖然返過來崇拜一、兩次,但也沒有機會跟大家詳談。大家好嗎? 

過去的大半年我其實是待業在家,無無聊聊織吓冷衫、聽吓電、出街逛吓。逛得多了就留意到巿面上的一些改變。起初是忽然間發現多了很多夾公仔機、兩餸飯的店舖。後來又留意到很多舖頭拉了閘,外面貼上不同地產代理的電話號碼,還寫着「電話即到」「有匙即睇」之類的招紙。早幾日看到一則新聞,更是令到我的心定格了兩秒「麥當勞部署全線賣舖 一件不留」。「一件不留」這幾個字都幾嚇人。我心諗:連麥當勞都要全線結業 

過去一段時間店舖結業的消息是時有所聞的了。有一些是由於不可抗力,譬如見山書店、膳心小館等等。但有更多是因為營業不理想、接連虧損,連一些老牌店舖都撐不下去。甚至不少經營了幾十年的集團也宣布全線結業,譬如大班西餅、海皇粥店等等。結業有很多原因,我當然是不懂。但有一件事就算多不懂都一定會知道的:這麼多店舖結業,又會多咗幾多人失業 

除了餐飲業、零售業,還有一些行業也無聲無息地進入了寒冬。大家有沒有發現好似少了橋補路之類的工程?加上輸入外勞政策,造業工人的作量也大減。還有沒有哪些行業也是面臨危機呢?弟兄姊妹你有沒有受到影響呢?巿面上的這些景象會不會令你對於經濟前景有憂慮呢? 

我們來看看今日的經文給我們怎樣的安慰和提醒。 

今日證道的經文是路加福音 1213 – 34。經文很清晰地分了兩大段落

第一個段落是 vv13 – 21

 

I. 吃喝快樂的人生(1213 – 21

我們先一齊讀 vv13 – 1513眾人中有一個人對耶穌說:夫子!請你吩咐我的兄長和我分開家業。14耶穌說:你這個人!誰立我作你們斷事的官,給你們分家業呢?15於是對眾人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 

耶穌所到之處總是有許多人聚集。當中有一個人來,請耶穌吩咐他的兄長與他分家。為甚麼要請耶穌幫手呢?是不是他的兄長不肯與他分家呢?抑或是他覺得分得不公平,想耶穌為他主持公道呢?知道承繼家業在摩西律法裏面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這個人來請求耶穌幫手,很大可能是因為耶穌的身份。一般而言,解釋律法是拉比的工作這個人稱呼耶穌作「夫子」(即是拉比),所以他認為耶穌應該可以幫他與兄長協調一下 

但耶穌沒有答應他。耶穌一開口說你這個人!」原文其實只是一個「人」字,所以有一些譯本將它譯作「朋友」。也就是說,這個人是耶穌不認識的,他只是圍繞在耶穌身邊的眾人中的一個。他認為耶穌作為夫子,應該可以按照律法規定「吩咐」他的兄長與他分家。但耶穌沒有按照他的請求來做。不單這樣,耶穌更說了一句令人頗為詫異的說話。 

v15 耶穌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你有沒有覺得奇怪?為甚麼耶穌會免去一切的貪心呢?這個人只是想取回他應得的那一分,也算是貪心嗎?估計,耶穌這麼說是吸引眾的注意,想他們留意接着的一句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然後耶穌就用一個比喻來闡釋這句話。 

我們又一齊讀 vv16 – 2116就用比喻對他們說: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17自己心裏思想說: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18又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裏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19然後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吧!20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21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 

留意:這個財主,耶穌描述他「田產豐」,不一定是負面的。耶穌沒有說他用不法的手段增加財富,也沒有說他克扣人工之類,似乎他沒有損人利己。他田產豐盛並不是問題,問題只是在於他如何對待這些田產。他說「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這裏「倉房」和「更大的」都是眾數的。他有不只一個倉房為了應付不斷增加的財物,他不斷擴大他所有倉房的規模來收藏。他的目的,是想自己以後可以「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 

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原文是四個動詞:休息 relax、吃 eat、喝 drink、快樂 be merry我問問大家:有誰不想「休息、吃、喝、快樂」的?大家舉吓手。有誰不想?沒有人不想吧!不要給「安安逸逸」這幾個字嚇窒了你每日放工回到家裏,或者一會兒崇拜完了之後,有誰不想 relax 憩吓、開開心心、食吓嘢的?傳道書也說了幾人莫強如吃喝快樂,在勞碌中享福」,說「這也是出於神的手」(224)。那麼這個比喻裏面的財主想用自己合法得來的財產,令自己可以「休息、吃、喝、快樂」,有甚麼問題呢? 

我們再看一看 vv16 – 19數一數裏面有多少個「我」字?中文譯本有五個。英文譯本有六個。但是不管是五個抑或六個,我相信大家都發現了,財主的說話裏面除了「我」之外沒有任何其他!他的心裏面就只有他自己。他的打算就只是為了他自己。 

為自己打算、積穀防飢,其實無可厚非然而這個財主的計算裏面卻漏了一件很重要的事。v20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這個財主一味的為自己的靈魂準備「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v19。可惜當上帝收回他的靈魂,不管有多厚的積存他的靈魂都享受不到!然後在 v21 耶穌為這個比喻作了一個註腳: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 

我起初預備今日證道的時候,首先參考《三代經課》個主其中一段是路加福音的這一段 1213 – 21。當時就覺得「好」。於是就開始閱讀經文、釋經。但當我讀到這句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的時候,我發現,如果我是當時在場的人,可能是很明白耶穌想說甚麼。也是這樣即是怎樣?這個財主在神面前不富足,那麼怎樣才是在神面前富足」呢?不要那麼自私?不要只是為自己?就是這樣嗎? 

於是,我發現兩件事:第一,不能夠略過接着的 vv22 – 34第二,這兩段經文的對象是不同的。 

大家記不記得耶穌說過:「對眾人講話只用比喻,對門徒就解釋比喻」?(cf. 路 8: 9 –10;太 13: 10 – 14)在這裏,我們正好看見這個分界。在 vv13 – 21,耶穌說話的對象是「眾人」(vv13, 15,然後到了 v22耶穌說話的對象已經轉向了「門徒」了。在其他福音書也有說過,耶穌說了比喻之後,會在「眾人」去只剩下「門徒」之後,才向門徒解釋比喻的含意。 

耶穌說完了財主的比喻,說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之後,「眾人」可能不明白究竟是甚麼意思的。如果眾人當中有一個人想明白更多,就要一路跟隨着耶穌,直到他說出比喻的真正含意。於是我們看見「眾人」和「門徒」的分別。 

「眾人」是圍繞在耶穌身邊趁熱鬧的;是認為耶穌是「夫子」、是「拉比」,是幫助他們排難解紛的;是覺得耶穌的說話很特別,但卻沒有花時間跟隨耶穌,追求要明白更多的。

門徒卻不一樣。

 

II.        不求吃喝的人生(1222 – 34

我們看經文的第二個段落。

我們先看 1222 – 2322耶穌又對門徒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23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財主為了自己以後的日子可以休息、吃、喝、快樂預備了許多財物。主耶穌卻提醒門徒說:「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 

v23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中的「勝於」,英文翻譯作 “more than”  “Life is more than food, body is more than clothing.” 口語地說就是:生命不是只有飲食的,身體不是只有衣裳的。「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不是不用理會,自己的身體是要好好照顧的。但那不是最重要的。何況,我們的需要,神是知道的。 

我們一起讀 vv24 – 30:「24你想烏鴉,也不種,也不收,又沒有倉、又沒有庫,神尚且養活牠。你們比飛鳥是何等的貴重呢!25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26這最小的事,你們尚且不能作,為甚麼還憂慮其餘的事呢?27你想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28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29你們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也不要掛心;30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 

這裏,耶穌用了自然界裏面三種生物來作例子。首先是烏鴉。耶穌用烏鴉「不種、不收、沒有倉、沒有庫」來回應「吃、喝」的需要。當然不是說我們也學烏鴉那樣不工作、不儲蓄,等神供應。耶穌只是說,我們不用掛心,因為我們「必須用這些東西,父是知道的」。 

耶穌又說:「25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26這最小的事,你們尚且不能作,為甚麼還憂慮其餘的事呢?」對應剛才比喻裏的那財主,他為自己的靈魂預備了許多財物,他卻控制不了自己的壽數。耶穌卻說「使壽數多加一刻」是「最小的事」!?你認為對誰來說,這是最小的事?對上帝來說。所以,對上帝來說,使我們的壽數多加一刻都是小事,何況「吃甚麼、喝甚麼」呢!恰巧,昨天聽港九培靈研經會,再一次被提醒:上帝在曠野天降嗎哪,在基立溪旁差派烏鴉,還有撒勒法寡婦罈內的麵和瓶內的油。「使壽數多加一刻」都只是小事,「吃甚麼、喝甚麼」對上帝來說又算得上甚麼呢? 

除了烏鴉,耶穌還用了百合花和野地的草來作例子。「百合花不勞苦、不紡線」比起「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所穿戴的」還勝一籌。野地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燒了」,神還給它們美麗的妝飾。大家有沒有看過地上的草?有一次我參加一個退修會,主持人叫我們留意觀看四周的環境。那一日我才發現,原來地上的草真的可以有那麼多不同的樣子,不同的型態,不同的品種。上帝給它們美麗的妝飾。 

而比起要去覓食的烏鴉和飛鳥,百合花和野地的草就更是只有仰望上帝。上帝不單供應空氣、水份、陽光,上帝更是給它們的榮華的外衣和美麗的妝飾。我們需要的衣著,我們的體態外觀,天父也是知道的。 

然而,耶穌說「你們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也不要掛心」是不是就只是叫我們「要倚靠天父的供應,不必為吃喝衣著憂慮」呢? 

我們讀 vv29 – 34:「29你們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也不要掛心;30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31你們只要求他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32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33你們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34因為,你們的財寶在哪裏,你們的心也在那裏。 

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這個「求」字,不是祈求,是追求、尋求的意思,英文翻譯是 strive, seek。並不是說不用祈禱。這裏是着重另一個層次,是要出力的,要用心的。 

而「外邦人」的英文翻譯是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世上的列國」。「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是世上的列國所追求的,門徒不是要追求這些。門徒要追求的、要尋求的是神的國度。而天父樂意將他的國度賜給我們。 

讓我們留意,在這裏暗藏了一個對比。在 v32 耶穌稱呼門徒做「你們這小群」。對比追求「吃甚麼,喝甚麼」的那些「世上的列國」,門徒只是一個「小的群體」但耶穌說「不要懼怕」。不要因為自己與列國那許多人不同的生活態度而懼怕。不要因為那麼多人走那條路而自己卻選擇了這條路而懼怕。不要因為只有很少同路人而懼怕。不要因為我們只是小群而懼怕,我們不是世上的列國。我們是要承受上帝國度的門徒。 

然後,耶穌說:「33你們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1233)「變賣所有的賙濟人」是不是要變賣100% 的財產呢?字面上應該不是這個意思。「所有的」的意思應該是指「所擁有的」。聖經有其他經文提醒我們,捐獻的事,「各人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就可以了林後 97)。 

重點是「為自己預備」。比喻中的財主為自己預備了許多的財物,「可作多年的費用」。到頭來,當神取回他的靈魂,他「所預備的」就變得沒有用處了,因為他為自己所預備的只是今生的。他在神面前不富足。而主耶穌提醒門徒,為自己預備的,要是永遠的是在天上的。 

最後,耶穌說:「因為,你們的財寶在哪裏,你們的心也在那裏。」(1233)這裏的「財寶」就是 v33 提到我們為自己預備在天上的東西。也回應在比喻裏面,耶穌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1215)。 

人生的目的不是追求家道豐富。人生的目的也不是追求休息、吃、喝、快樂。這些是外邦人所求的,是世上的列國所追求的。門徒追求的不是這些。門徒要追求、尋求的是我們將要承受的天國。 

我們注意到,經文的敘述,從 vv22 – 28 的憂慮、憂慮、思慮、憂慮,轉變為「求」——追求、尋求。憂慮的感覺源於我們對於重要的人、事、物不肯定、不能夠掌握。於是我們要問自己:在我的心目中甚麼是重要的呢?可能不是「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可能是某個人、某些東西,一些實質的物件,或者不實質的,譬如面子、權威、親情、愛情、友情 

弟兄姊妹,對你來說,甚麼是重要的呢?你會為了甚麼而憂慮呢?你又會為了甚麼而出力、用心去追求、尋求呢?憂慮源於不肯定、不能夠掌握。所以要將這些我們看為重要的放在天上,那裏就是最穩妥的保存地方。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那些我們看為重要的若不能放在天上、不是永遠的呢,那也不應該成為我們人生追求的目的了。 

於是,我們再次看見門徒和眾人的分別。眾人是「世上的列國」,他們只是圍繞在耶穌身旁趁熱鬧的,是追求一些只在今生有價值的東西的。門徒卻是願意進深多一步去明白更多的,以致他們對於甚麼是重要的事情有了不同的看法。因着相信天上的安穩,門徒也對今生追求的目標、人生的目的有了不同的看法。 

弟兄姊妹,你是眾人中的一個,抑或是主的門徒呢?你對於吃喝衣著等等今生的事情是不是仍然看重呢?去追求呢?抑或你的價值觀、世界觀已經改變,以致你看重的是永遠的、在天上有價值的事情呢?

 

結語:

結束的時候,解一解今日的講題。 

「此心安處」,大家知不知道它的出處呢?我在網上搜尋了一下。這句說話的出處是蘇軾的《定風波》。話說,北宋元豐年間發生新舊黨爭,蘇軾被貶官至黃州。其好友王定國被貶至嶺南,在他身邊只剩下一位歌姬名叫柔娘陪伴着。幾年後,二人復職。再聚頭的時候,蘇軾問柔娘,「嶺南的生活應該不太好吧?」柔娘回答說:「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大受感動,於是寫了《定風波》這首詞。後來人們就用這句話來比喻:只要內心能夠安穩,任何境況都無妨。

不是因為身處家鄉,就能夠安心地生活,而是因為心裏安穩,無論在哪裏都有如身處家鄉。不是因為生活一無所缺、無風無浪,就能夠安心地生活,而是因為心裏安穩,就縱然在缺乏中,在風浪中也能夠泰然自若。作為主的門徒,當我們將心安放在天上,就能夠安穩度過每一日。 

求主幫助我們。

 

回應詩:【我知誰管着明天】《青年聖歌 II》

1.    我不知明天的道路,每一天只為主活。
我不借明天的太陽,因明天或許陰暗。
我不要為將來憂慮,因我信主的應許,
我今天要與主同行,因祂知前面如何。 

2.    每一步越走越光明,像攀登黃金階梯,
每重擔越挑越輕省,每朵雲披上銀衣;
在那裡陽光常普照,在那裡沒有眼淚;
在美麗彩虹的盡頭,眾山嶺與天相連, 

3.    我不知明天的道路,或遭遇生活苦楚;
但那位養活麻雀者,祂必然也看顧我,
祂是我旅途的良伴,或經過水火之災,
但救主必與我同在,祂寶血把我遮蓋。 

副歌:    有許多未來的事情,我現在不能識透,
但我知誰管著明天;我也知誰牽我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