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4, 2005

主啊‥請看‥‥

經文:馬太福音25:14-30

引言:
如果今日有人給你$100萬,你會怎樣處置這一筆錢?你會拿去投資嗎?還是你會把這一筆錢存到銀行去?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經文也說到投資。經文記載在馬太福音25:14-30,是耶穌所說的其中一個比喻。我們先看vv14-15:「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一、良善忠心
可能你也聽過這個故事。主人把一些錢給了三個僕人,之後就往外國去了;他沒有說何時回來,也沒有交帶要怎樣用這些銀子,由得這三個僕人自己去思想。他們怎樣用這些錢呢?

讓我們先看看他們究竟得到多少錢?我們手上的聖經把這些銀子數字化了,翻譯成「五千、二千、一千」。事實上在原本的文字,他們各人得到的是某一個重量的銀子;他們分別得五他連得、二他連得,和一他連得。按照當時的平均收入來計算,一他連得大概是一個普通人十五年的薪金。從今天的標準來算,拿月入$6000來計算,拿得最少的那個僕人也有$108萬;另外的那兩個僕人拿了$540萬,和$216萬。他們怎樣處置這筆錢呢?今天,要是有人給你$108萬,你又會怎樣處置呢?

我們看看首兩個僕人。馬太福音25:16-17「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作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經文用了「隨即」來表達這兩個僕人的回應。「隨即」,沒有猶疑、沒有拖延。隨即拿去作買賣,馬上去投資。結果是,拿了五千的賺了五千,拿了二千的賺了二千。

這個結果也為這兩個僕人帶來主人的稱讚。馬太福音25:19-23「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賬。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主人說:好,你言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布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很明顯,這兩個僕人得到的稱讚是一模一樣的。耶穌說這個故事的時候,特意將主人對這兩個僕人的稱讚一模一樣地說出來。正是讓聽故事的人明白,儘管兩個僕人的本金不同,但主人對他們的評價是一樣的:又良善又忠心。

這兩個僕人帶給我們的提醒,我們都明白。你願不願意神也稱讚你作「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沒有多少人會不願意的罷!

二、又惡又懶
不過,僕人之中除了又良善又忠心的以外,還有另外一類的。我們看馬太福音25:24-28:「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裏。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裏。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然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

將這第三個僕人與首兩個僕人比較,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投資方式為他們帶來很不同的結果。那兩個被稱為「又良善又忠心」,這一個被稱為「又惡又懶」;那兩個被派管理許多事,這一個連原本僅有的些微也被奪去;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後果,那兩個可以「進去享受主人的快樂」,而這一個呢?v30主人說:「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這一個又惡又懶的僕人最後被拋到外面。不單止不能與主人一同享受,還被拒於門外。

為甚麼這第三個僕人會有這樣的結果?他究竟做了些甚麼,以致被主人斥責作「又惡又懶」呢?v18說:「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當另外兩個僕人「隨即拿去作買賣」的時候,這個僕人很努力地「掘開地,把銀子埋藏了」。

原來,在當時的社會,將錢埋藏在地裏面是很平常,目的是免得被賊人偷了去,是一個安全的做法。這個僕人,為了妥善保存主人交給他那一千銀子就掘開地,將銀子埋藏了。然後,在v25我們看見他將銀子不多不少地交還給人。可惜,主人並沒有稱他為「又謹慎又小心的僕人」,而是責備他「又惡又懶」。說他「惡」,因為他將責任推在主人身上。在vv24-25,我們看見他將主人說成為「忍心的人」、「嚴厲的人」,v25他說:「我就害怕」,害怕做得不好會惹主人責罰,所以安全至上。然而這種因害怕所以安全至上的做法,根本是源於這個僕人自己的懶惰:他沒有思想主人究竟希望他怎樣使用這些銀子。他只想不要做錯免得自己受罰。

這個僕人與另外兩個僕人最大的分別是在態度上:首兩個僕人是積極進取的,因為他們希望主人能夠快樂。但這第三個僕人卻是消極退縮的,他只求避免使主人不快,所以不會冒險、不會多走一步,一切安全至上;最終都只為自己著想。

三、儆醒預備
這個比喻要我們學甚麼功課呢?
要思想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站得遠一點、從一個更闊的角度來看這幅圖畫。馬太福音25:14-30這一段經文是屬於馬太福音24-25章的一個大段落。這個大段落記載的是耶穌關於末世的講論。在24章的開始,耶穌論到當祂再回來、當世界的末了來到,將會有哪些災難。不過,究竟世界的末了將要在甚麼時候來到呢,那是沒有人知道的。

所以在馬太福音24:42-44,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那一天來到。家主若知道幾更天有賊來,就必儆醒,不容人挖透房屋;這是你們所知道的。所以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然後,在接著的經文,耶穌就用了四個比喻來說明怎樣是儆醒和預備。

你對於「耶穌再來」有怎樣的感覺呢?會不會感到很遙遠,甚至有點「事不關己」的感覺?假如你讀過啟示錄,那麼一談到「耶穌再來」,你可能會馬上聯想到啟示錄裏面記載的那些災難和審判的情景。就正如耶穌的門徒一樣。在馬太福音24:3,當耶穌預言耶路撒冷聖殿將要被毀的時候,他們馬上追問:世界的末日、耶穌再來的時候會是怎樣的。不過,耶穌沒有讓門徒將注意力停留在將來的世界末日,因為在那一天尚未來到之前,門徒仍然要在地上繼續生活。門徒要怎樣生活呢?今天,我們正是活在這一段時期,因此,我們同樣要問這一個問題:我們要怎樣生活呢?

耶穌用了四個比喻來說明怎樣是儆醒和預備。其中在馬太福音24:45-51的「忠心和不忠心人」的比喻裏面,祂首先教導門徒:耶穌再來的日子時辰,是我們預計不到的。然後在25:1-13的「十童女的比喻」,祂教導門徒:迎接主再來的預備工夫是不可以由別人代勞、也不可以轉讓的,我們各人必須自己作好預備。

來到25:14-30這個「按才幹授銀子」的比喻,和後面25:31-46的「萬民受審判」的比喻,就是更加具體地告訴門徒,迎接主耶穌再來的預備工夫,究竟是要作甚麼。

四、生活應用
那麼預備迎接主再來,我們究竟要作甚麼呢?在主耶穌再來之前,我們要怎樣生活呢?

1. 選擇積極的生活態度
很明顯這個比喻讓我們看見兩種生活態度:積極進取,和消極退縮。面對主人交托的銀子,這些僕人以這兩種不同的態度來運用,得到的結果也因而有所不同;積極進取的被稱為「又良善又忠心」,消極退縮的被稱為「又惡又懶」。任何人想要得到哪一個稱呼,就要作出相應的行動。

無疑,希望不勞而獲是人的天性,不過主耶穌卻不容讓我們有這樣的奢想。那些門徒詢問世界的末了有甚麼預兆,並不因為好奇,而是他們想快些過渡到世界的末了、想耶穌快些回來,他們不願意切切實實地在生活中付出。主耶穌正是要糾正他們的這個想法。主耶穌再來的日子是我們不知道的,但生活必須繼續。

記得幾年前,當沙士疫情越來越嚴重的時候,我一個同學說:「沙士打到來了,怎麼辦呢?」當時另一個同學回答:「哪有怎樣辦,繼續生活罷。」恰巧,今天我們又落在類似的境況之中,專家說禽流感必然會發展至人傳人,只在乎早晚。我們同樣可以問:怎麼辦。我相信答案也是這一個:繼續生活。而且要積極進取地生活,因為我們可以繼續生活,已經是神給予的一份恩典。有一天神要跟我們算賬,看我們的每一天活得怎樣,是積極進取呢?還是消極退縮呢?

2. 排除害怕參與事奉
主人按著三個僕人的才幹,交托給他們不同數量的銀子,沒有一個得到的是過於或少於他能夠負擔的。同樣地,神也會按照我們的才幹和能力,給我們有不同的托負。第三個僕人說他害怕,因為他認為主人是嚴厲的人。事實是,主人對他特別有憐憫:主人交托這個僕人已經是最少的了,因為他知道這僕人的才幹比不上其他兩個僕人。可惜這個僕人沒有看見主人的恩惠、沒有善用主人的銀子,反而只知害怕、白白錯失了主人給他的機會,最後更落得「在外面黑暗裏‥哀哭切齒」。我盼望我們都不要有這樣的下場。

有些時候聽見一些弟兄姊妹不願意擔任一些較重要的事奉崗位,譬如不願意作團契導師、不願意作部長、不願意作組長、不願意作執事,原因是害怕。我會想:我們事奉的上帝,害怕甚麼呢?是害怕我們做得不好,招惹神的責罰?祂可是知道我們的限制、按我們的才幹交托責任的主啊!還是我們只是害怕做得不好時要招惹別人的言語,自己的面子不知道放哪裏呢?假如我們因為害怕所以不參與某些事奉崗位,那麼我們可能要想一想:我們會不會好像那第三個僕人那樣,只想自己安全,而不肯冒險、不肯多走一步呢?

神會按著我們的才幹能力交付給我們不同的托負。我們不必把自己看得過高,也不能把自己看得過低。我們的責任是把握事奉的機會、積極進取地參與。其實在過程中發現自己新的恩賜、發現自己原來可以做得到某些事情,是一件使人興奮的事情。我鼓勵你嘗試經歷這種興奮。

3. 用行動證明愛
三個僕人之中,首兩個之所以積極進取,拿到銀子之後隨即就去做買賣,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以主人的快樂來做動力。在馬太福音25:19-23的經文,主人稱讚這兩個僕人的時候說:「可以進來享受主人的快樂」,讓我們看見,主人因為這兩個僕人的工作感到歡喜。主人快樂不是因為他們賺了多少銀子,主人快樂是因為這兩個僕人的忠心,而透過這份忠心,這兩個僕人表達了他們對主人的愛。

我們常常勸弟兄姊妹要愛神,主耶穌也說最大的誡命是「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但是很多人感到這種愛很難捉摸。現代人說愛,很多時只是指一種感覺;但我們對神卻不容易有這份感覺,畢竟我們沒有可能看見祂、觸摸祂,甚至我們不能感覺到祂。那麼我們怎樣愛神呢?

我最近讀一本書,提到聖經裏面用來表達神的愛的字,原本的意思是關乎行動和選擇的。神對人的愛並不是一種感覺,而是祂為人犧牲釘在十字架上的行動、是祂將人從罪惡中拯救出來的行動、是祂使人與神和好的行動。同樣地,我們若要愛神,我們也得在行動上愛祂。就正如首兩個僕人那樣,他們愛主人,於是他們選擇做一些能夠令主人快樂的行動。而第三個僕人就剛好相反,他只是戰戰兢兢地避免令到主人不快樂,免得自己受責罰,所以他選擇了將銀子埋在地裏。這個行動就足以證明這個僕人根本不愛他的主人。

當然了,假如你說你不愛神,那我就無話可說了。不過,假如我們願意說我們愛神,那麼我們就必須認清一件事:愛與行動之間有牢不可破的關連。沒有行動就表示沒有愛。意思就與雅各書所說的「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一樣:愛沒有行動也是死的。

4. 選擇行動也選擇結果
最後必須要說的一點是:對於神所交托給我們的,我們究道是善用、錯用,還是不用,將要帶來很不一樣的後果。

首兩個僕人選擇了善用主人的銀子,於是他們被稱為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他們的主人要把許多事派他管理,而且他們可以進去享受主人的快樂。但是假如我們選擇不用神交托給我們的,跟第三個僕人一樣,那我們也要承受跟他一樣的結果:被責備做又惡又懶的僕人、連僅有的些微也被奪去,還有最嚴重的是:被丟在外面黑暗裏。不要忘記這個比喻是天國的比喻,所以「被丟在外面黑暗裏」的意思是無分進入將來的天國。

就正如剛才所說:我們是否愛神,必須以我們的行動來證明。第三個僕人的行動證明了他不愛主人,所以他無分進入主人的筵席。同樣地,假如我們不選擇善用神所交托的,我們的行動也就證明了我們不愛神,我們也就無分參與天國的筵席了。

神愛我們,祂當然不希望我們失去天國的福分,所以祂將這個比喻放在聖經裏,正是要提醒我們:要選擇善用神所交托的,用行動來證明我們愛神,否則後果嚴重。

結語:主啊‥請看‥‥
三個僕人與他們主人的對話,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都有「主啊」,和「請看」。首兩個僕人說:「主啊,你交給我xx銀子,請看,我又賺了xx。」第三個僕人說:「主啊,你是‥‥,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裏。」

將來有一天,當我們的主人回來與我們算賬的時候,我們要怎樣回答呢?
「主啊,你交給我xx年的生命,請看‥‥」
「主啊,你交給我xx的辦事能力,請看‥‥」
「主啊,你交給我xx年的讀書機會,請看‥‥」
「主啊,你交給我xx方面的才幹和能力,請看‥‥」
「主啊,你交給我xx次傳福音的機會,請看‥‥」
「主啊,你交給我生兒養女的福分,請看‥‥」
「主啊,你交給我擁有聖經的機會,請看‥‥」

「主啊‥請看‥‥」
今天,神交托你各種的機會、各種的恩賜、各種的才幹能力,還有時間、金錢、影響力,你會怎樣投資呢?當將來有一天,神要與你算賬的時候,你打算請主耶穌看甚麼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