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以弗所書 4: 4-6
引言:七一
跟大家玩一個遊戲,我說一些數字,看大家想到甚麼。六七、六四、七一、九二八……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這幾組數目字對於幾代的香港人各有很獨特的意義。今日我不是跟大家講九二八,我跟大家講七一。
大家有沒有參與過七一大遊行?有哪一位參加過第一次的七一大遊行?2003 年。還記得當時是為了甚麼原因嗎?對的,第一次七一大遊行主要是反對「廿三條立法」。之後那幾年的七一又是為甚麼呢?譬如今年的七一,大家知不知道有甚麼議題?不錯,後來的「七一」漸漸地已經是百花齊放,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訴求、有不同的議題。
問一問今年有去七一遊行的弟兄姊妹,你有沒有帶自己的 Banner 去?「沒有」?那麼你可記得當時人們帶着哪些 Banner?也許多得《一國兩制白皮書》,今年的訴求比較集中:公民提名、落實真普選比較多人提到;也有其他的訴求,譬如同志平權、全民退保等等。你自己沒有帶,那麼當時有沒有跟隨著別人的 Banner 一齊行呢?
Banner 的作用是甚麼?Banner 可以是「標語」,作用是表示,這是我的觀點、我的立場、我的信念、我支持的。Banner 也可以是旗幟,用來召集同一陣營的軍隊的。所以我們不會隨便站在其他人的 Banner 之下,因為我們不一定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線;那些 Banner 展示的標語不一定與我們的想法一致。
今日跟大家看的一段經文,正是好像拉出來的一條 Banner、一句標語、一面旗幟。我們要決定是否站在它的下面,是否跟着它行。
經文以弗所書 4: 4–6,清楚的將七個一分成了三個部分:第4節是聖靈、第5節是主,而第6節是父神。
I. 一位聖靈(v.4)
v4 「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為甚麼說這幾節經文好像拉出來的一條 Banner 呢?原來 v4 這句經文按照它原本的格式,並不是一句完整的句子,直譯過來大概是:「一身體、一聖靈、正如你們蒙呼召的那一指望」;基本的格式與第5節大致上是一樣的。
談到以身體作比喻,我們可能很快想到哥林多前書12章的經文。是的,那是比較詳細的。不過在以弗所書裏面,保羅也有提到身體。在 1: 22–23 保羅說:神「將萬有服在[基督]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是祂的身體。在 3: 6 也提到:「這奧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裏,藉着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這裏要留意的是,我們成為「一個身體」。當我們意識自己是這個身體的一部分時,我們要知道那表示我們的身份不同了,跟以往未信主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變。我們要屬於這個身體,我們自己個體就要被放下,這個身體(整個群體)要比我自己一個個體重要。 4: 15–16 提醒我們:「……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着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這個身體的成長,是我們每一個個體努力的方向。
4: 15–16 這兩節經文,與哥林多前書12章裏面提到基督為首,教會為身體的喻象有更大的對應。在哥林多前書 12: 12–27,保羅以身體來比喻教會,其中幾個重點,值得我們注意:
(1) 身體只有一個,儘管有不同的肢體
(2) 身體上不同的肢體,互相需要對方
(3) 越是看來不重要的肢體,越需要保護顧惜
(4) 一個身體,一同受苦、一同快樂
保羅也有用其他圖象來比喻教會,譬如聖殿、神的家等等,比較之下,教會作為一個身體的獨特是,每一個在其中的成員都彼此需要,而且必須互相合作、成就對方,否則這個身體是不會生長的。
教會作為一個身體,保羅在以弗所書這裏強調「一」,是指到從五旬節聖靈降臨到今日、直至基督再回來,在不同時代、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屬於神的人所共同組成的普世教會。這樣說可能很抽象,令到大家不知道教會究竟是怎樣的。我們只要加入地上任何一家地方教會就能夠將這個超越時空、超越地域的教會體現出來,成為讓人看得見的一個身體。
而我們能夠成為「一個」身體,是因為聖靈的感動和引導,就是以弗所書 2: 18 所說:「因為我們兩下[猶太人和外邦人]藉着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無論是猶太人、外邦人,無論哪一個國籍、任何種族,聖靈親自為我們打破這些藩籬。又正如我們上一次看的4: 3提到:聖靈為我們帶來合一;祂將我們帶進救恩之中,成為一個身體、成為一個教會。
v4 「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保羅提到這一個指望時,特地再提及「蒙召」,回應了 v1:「行事為人,要與所蒙的呼召相稱」。上一次提到,我們所蒙的呼召是 1: 10 所說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同歸於一。」這就是我們的指望。
剛才我們說我們屬於一個身體之後,我們的身份與以前不同了。這一個指望也就介定我們這個新的身份:我們是等候「日期滿足」的人。
「一身體、一聖靈、正如你們所蒙的呼召的一指望」,當這一面旗幟展開的時候,就招聚我們這些同屬於這個身體、同蒙這位聖靈感動,並且懷着同一盼望的人一同聚集;我們一同等候「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同歸於一」。
II. 一位主(v.5)
v5 「一主、一信、一洗」。「信」和「洗」,與「主」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這裏的「一洗」是指到洗禮。洗禮在初期教會是十分重要的。當時的基督教還沒有成為合法的信仰,如果公開表示自己基督徒的身份,佷有可能會被捕、會受到逼迫。而受洗卻是一個公開表示身份的行動。那麼可不可以不接受洗禮,做一個隱藏的基督徒吧?那就不會有逼迫了。為甚麼當時的人不會這樣做呢?我相信一方面是因為主耶穌曾經說過:「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太 10: 32–33)另一方面,我相信是因為他們寧願冒險也要加入教會。
剛才我們看過,教會是「一個身體」,要加入這個身體,必須要有的步驟是歸入成為這個身體的一部分。在哥林多前書 12:13,當保羅說到我們在基督裏成為一個身子的時候說:「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無論我們有多少的不相同,或者我們是多麼獨一無二,要有份成為一個身體,必須要從這位唯一的聖靈受洗。
不單這樣,保羅在羅馬書 6: 3–4 提到基督徒受洗的意義時,這樣說:「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所以,我們藉着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着父的榮耀從死裏復活一樣。」我們今日信耶穌,有時將洗禮看得過於輕鬆,以為可有可無。實際上,聖經的教導並不是這樣。羅馬書這段經文讓我們看見,接受洗禮是一個身份的確認。接受洗禮就是領受一個新的身份:認同基督的死和埋葬,同時被復活的基督認同,「有新生的樣式」。
然而在受洗與基督認同之前,必須先有「信」。以弗所書4:5這裏所說的「信」,並不是指「信心」。而是指到我們信仰的內容;就是以弗所書 1: 13:「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所說的「真理的道」和「福音」。「一主、一信」,只有一位主,所以只有一種信,就是唯一的真理、唯一的福音。
v5 「一主、一信、一洗」,就是:為着同一的信仰(那唯一的福音),藉着同一個洗禮(那個與主同死、同埋葬、同復活的記號),我們歸屬同一位主。
那有甚麼意義呢?
在初代教會,基督徒的崇拜分成兩部分。前部分是所有人都可以參加的,是以聖經話語為主的聚會,讓未信的人可以明白真道。後部分的聚會則是守聖餐,只容許已受洗的信徒參與(今日有一些宗派仍然沿襲這個傳統)。這樣做明顯是分了「外人」和「自己人」。為甚麼要這樣分?因為同領聖餐的,都是經過同一洗禮、認信同一信仰,歸屬同一位主的。這些人與那些未受洗、或者未認識主的人有不同的身份。
當「一主、一信、一洗」這一面旗幟展開來的時候,那些接受同一洗禮、認信同一信仰,也是屬於同一位主的人就聚集起來;他們知道自己的主是誰,知道要跟隨的是誰;不會聽信虛假的道理、不會輕易動心。也不會在社會風氣之中失去了自己的立腳點。
III. 一位父(v.6)
v6 「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第三面展開的旗幟是:「一神,就是眾人的父」。以弗所書一開首,在 1: 3–5 保羅就告訴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着自己的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着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所以我們藉着洗禮歸入基督、成為祂的身體,以致神也成為我們的父。
神是父,祂首先是「主耶穌基督的父神」;然後透過耶穌,祂成為眾人的父。神是眾人的父,又不是所有的人。「眾人」是指到前面說的,在「一信、一洗」之下歸入「一主」,並且透過「一聖靈」、成為「一身體」,同有「一指望」的人。
神是眾人的父,保羅用了三句短句來形容:「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神「超乎眾人之上」:祂是創造萬有的主(西 1: 16–17),萬有都屬祂,祂的主權遍佈全地(詩 103: 19),涵蓋整個受造世界,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有形的、無形的、可見的、不可見的、從前的、現在的,以至將來的,都在祂的掌管之內。祂超越一切。祂的永能和神性在萬有之中彰顯出來。祂不在萬有之內,祂超越萬有,超越眾人。
神「貫乎眾人之中」:祂不但超越在萬有之上,藉着愛子耶穌基督,祂充滿萬有(弗 4: 10),並且祂用權能托住萬有(來 1: 3)。
祂也「住在眾人之內」:透過聖靈,神內住在眾人心裏,與人同在。就是在約翰福音裏面主耶穌應許的:父賜給我們的保惠師,永遠與我們同在,而且住在我們裏面(約 14: 16–17),成為活水泉源,賜給我們生命(約 7: 38–39)。
結語:「一」
剛才我以三張旗幟來介紹聖靈、主,和父,其實是誤導了大家。我們要張開的只有一面旗幟:只有一位神,就父子聖靈三一神。
神自己既是三位,卻是一神,讓我們有更多的提醒。正如腓立比書所頌讚的,主耶穌雖然與神同等,但祂從沒有爭辯,祂沒有奪回自己的神性主權,祂願意順服在父的旨意之下。而聖靈,主耶穌告訴我們,聖靈是要將受於祂的教導我們,聖靈要榮耀子(約 16: 14),而子要榮耀父(約17:4);父又反過來榮耀子(約 8: 54; 17: 1)。
在三一神的團契裏,我們認識到「一」的真理。我們可能不完全明白三位一體的真諦,或者我們仍然願意憑信心接受這真理。但我們可能因此未必會想得很深入。讓我們嘗試想多少少。
我們想一想:三一神,聖父、聖子、聖靈,他們各是獨立的位格但並不排斥;相反,他們能夠容納對方、成就對方,與對方成為一。其實這是不簡單的。試想想:他們是神!三位都是,他們同榮同尊,沒有哪一位比哪一位更尊榮。所以他們能夠容納彼此的存在,必須先要收起一部分的自己。一個簡單的例子,本來你自己一個人住,現在要與另一個同住,你必須讓出一些空間給對方。而且三位格不但讓出空間讓對方存在,而且三位格彼此容納成為自己一部分以致成為一。
這個三一的真理,讓我們更可以明白以弗所書 4: 2–3:「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事實上,緊接着這兩節經文,保羅就說出 v4–6 這幾節彷彿是信仰的宣告。正是讓我們從神的三一關係去明白我們要如何的與人同行。你不願意讓出空間,是沒有可能與人同行的。讓出空間的時間不單是空間,還表示你願意開放,讓對方進入你的空間,這樣才可能成為一。
我們也一樣,必須彼此讓出空間,互相容納,才可以成為一個教會、一個身體。而且不容我們不願意。因為那是我們所蒙的呼召,就是我們的指望:「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同歸於一」(弗 1: 10)。
在這個日期來到之前,我們要先預備自己。今天看的經文就正是保羅提醒我們要調整自己的心思,好回應這個指望。
開始的時間,我說 vv4–6 的經文好像拉出來的一條 Banner、一句標語、一面旗幟。這句標語是:「一身體、一聖靈、一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父神」。我們會不會站在它之下呢?這七個一所啟示的三一上帝如果是我們所相信、所跟隨的,今日我們就要開始學習開放自己,容納別人。
這是一面旗幟,招聚我們來,藉着「一信、一洗」歸入「一主」,並且透過「一聖靈」、成為「一身體」,同有「一指望」,叫我們成為教會。這面旗幟舉起來,招聚我們加入三一神的陣營,成為神的軍隊,投入屬靈的爭戰。
回應當前的情況,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當然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贊成或不贊成佔領行動。或甚至身體力行的參與。我一直在想:無論支持與否,一定有其他人用各種方法表達。我所想的是:有甚麼行動是只有我們基督徒可以做的?如果我們要舉起一張 Banner,就只是基督徒會舉起的,那會是甚麼?
回應詩:
【教會獨一的根基】(《生命聖詩》第215首 )
教會獨一的根基,是主耶穌基督,
她是主的新創作,從水與道而出,
主從天上來尋她,作主聖潔新婦,
甘願流自己寶血,捨身將她買贖。
教會雖召自萬邦,信徒卻成一體,
同有救恩的憑證,一主一信一洗,
同尊獨一的聖名,同享唯一天糧,
同懷專一的盼望,同蒙恩愛無量。
教會歷盡了苦難,世人譏笑毀謗,
內爭分裂她身體,異端叛道中傷,
聖徒儆醒爭相問,黑夜到底多長?
哭泣將變為歌唱,轉眼即見晨光。
教會在地卻聯合,真神三位一體,
已享安息的聖徒,奧祕甜蜜團契;
懇求主賜恩我們,能像快樂聖徒,
同樣溫柔且謙虛,與主天上居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