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以斯拉記 1 - 2 章
引言
當年初教牧同工構思今個年度教會主題的時候,我們想到承接去年年底至今年1月的購堂發展,於是以【活出使命.共建神家】為年題。然後當我自己禱告,思想今個年度的講道系列的時候,我想到〈以斯拉–尼希米記〉。
記得見過一本尼希米記的查經書,書名是《再遞塊磚來》,這個書名正好反映一般人對尼希米記的誤解,以為只是關於興建城牆的故事。
在希伯來聖經裏面,以斯拉和尼希米是同一卷書的前後卷,敘述以色列人從巴比倫歸回重建的經歷。
根據〈以斯拉–尼希米記〉的敘述,以色列人的歸回分三次,分別由三位領袖在三個不同時期帶領。重建的領域也各有不同。我盼望在這一年裏面跟大家一起來硏讀這兩卷書,也一同反思「共建神家」的功課。
進入以斯拉記,我們會先看看當時的背景。
I. 歸回(1:1)
(a) 「塞魯士銘筒」(Cyrus Cylinder)
大家當中可能不少人去過大英博物館,有去過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有這一件古物呢?這一件古物被發現之後,就不時在大英博物館展出的;可惜我去的時候還不認識,所以沒有留意它。這個筒狀的物體,它的質地是泥,被稱為「塞魯士銘筒」。它是在 1879 年在古代巴比倫遺址中發現。這個銘筒上刻滿了巴比倫的文字,記錄了波斯王古列(現在譯做塞魯士)在主前六世紀,擊敗巴比倫一統天下的功績。
其中一段提到,古列有感於當時的人在巴比倫的統治底下備受壓迫,所以他寬容各地的人回到自己的地方,並且容許他們為各地的神建造廟宇。期望這些人可以安居樂業,好為古列和他的帝國向他們的神祈福。
這個發現,讓學者對於以色列人回歸重建耶路撒冷的事情有多一些歷史參考。
不過,如果你看過它的資料,或者今日聽了之後,你有興趣上網找找它的資料,你會發現這個銘筒上面所寫的,與聖經所敘述的有很大的出入。儘管在內容上似乎差不多,都是提及古列怎樣得天下,又提及他容許被擄到巴比倫的人回去自己的原居地,甚至容許這些人重建神廟。不過,兩者描述的角度有絕對的差異。這個在巴比倫遺址發現的銘筒,描述古列因為得到巴比倫的神的喜歡,於是讓他取代巴比倫。但是以斯拉記的記述,他是說:耶和華神將天下萬國賜給他。
當然,我不會跟大家多講那件歷史文物,我只會跟大家看看以斯拉所記載「古列的詔書」。但是在讀這封詔書之前,值得我們留意的是在以斯拉記一開始,神首先解釋了整件「歸回建造」事件。
(b) 耶利米口中的話
以斯拉記1:1:「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在聖經作者的筆下,這封詔書的出現是由於耶和華兩方面的作為。第一是應驗耶利米的說話,第二是激動古列的心。
「耶利米口中的話」是指甚麼呢?首先,耶利米是誰呢?耶利米是舊約其中一位「寫作先知」,他作先知的時期正值以色列的南國猶大被巴比倫帝國滅國的時候。耶利米更是與猶大百姓一同經歷巴比倫三次入侵耶路撒冷、搶掠、俘擄,直至最後一個君王被帶到巴比倫、猶大正式亡國。透過耶利米,神對亡國前後的猶大百姓發出警告、呼籲他們悔改,又賜下盼望和安慰的信息。
「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正是指到神預言巴比倫將要被滅,以色列人將會歸回耶路撒冷。耶利米書29章這樣預告:「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耶29:10)
在古代的世界觀,每個民族有自己的神。一個國家戰敗也同時表示她的神輸給戰勝國的神。所以戰勝國會將搶掠得來的金銀寶物放在他們的神的廟裏面。
然而,從耶利米先知的預告,我們看見,以色列亡國是在神的計劃之內。甚至是神促成這事情的。在哈巴谷書,神這樣說:「6我必興起迦勒底人,就是那殘忍暴躁之民,通行遍地,佔據那不屬自己的住處。……將擄掠的人聚集,多如塵沙。 」(哈1: 6-9)
為甚麼呢?為甚麼南國猶大竟然被巴比倫所滅、以色列百姓被俘擄?是不是以色列的神耶和華敵不過巴比倫的神呢?是不是以色列的軍費不夠多、軍備不夠精良?是不是他們不夠人強馬壯?聖經告訴我們,通通都不是。是神自己興起迦勒底人,即是巴比倫人,來佔據以色列人的住處、來將人擄掠到他們的地方去。
為甚麼呢?為甚麼以色列人的神耶和華竟然這樣對待自己的百姓?拜神不是要得神庇佑的嗎?為甚麼耶和華竟然不庇佑祂的百姓?是祂沒有能力嗎?抑或祂不愛護祂的子民呢?都不是。耶利米先知蒙召的時候,神告訴他:「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1: 10)。以色列人亡國被擄,是為了使他們能夠重新被建立和栽植。在神的眼中,「拔出、拆毀、毀壞、傾覆」,是引向「建立、栽植」的必經之路。
在以斯拉記一開始,在敘述百姓回歸耶路撒冷要開展各項建造工程之前,神首先提醒,以色列人回歸是因為他們曾經離開——不單止曾經離開耶路撒冷,更重要的是以色列人曾經離開神,耶利米書9:13-14:「耶和華說:因為這百姓離棄我,在他們面前所設立的律法沒有遵行,也沒有聽從我的話;只隨從自己頑梗的心行事,照他們列祖所教訓的隨從眾巴力。 」神差遣祂的僕人先知一而再、再而三的呼籲他們悔改回轉,但他們始終充耳不聞。到了一刻,神使用「最大殺傷力武器」,就是祂收回自己的榮耀,任由世人以為祂敗給巴比倫的神,任由殘忍暴躁的巴比倫將以色列百姓擄到巴比倫去。
是神狠心對待自己的百姓嗎?記得我第一年讀神學的時候,有一位同學剛剛當上新手爸爸。有一次討論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很激動的說:作為一個父親,他不能夠接受神竟然對自己的兒女那麼狠心!不知道在座作父母的會不會有同感?如果是愛惜自已的兒女又怎會這麼狠心?!又或者,當你越來越經常見到一些小朋友在大庭廣眾發脾氣、扭計扭到尖叫、當街典地的時候,你可能會體會「管教」是何等重要。
是不是神狠心對待自己的百姓呢?在撒迦利亞書1:14-16,神這樣說:「……我為耶路撒冷為錫安,心裏極其火熱。我甚惱怒那安逸的列國,因我從前稍微惱怒我民,他們就加害過分。所以耶和華如此說:現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憐憫,我的殿必重建在其中,準繩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當日期滿了,神的拯救就臨到。
神藉耶利米的口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耶29:10)神不是放棄祂與以色列人的關係,神不是對自己的兒女狠心。祂是借助巴比倫來管教祂的兒女,祂定了這段管教的日子只是七十年。滿了七十年之後,祂就來領回自己的兒女,帶他們回家,並且,祂要懲罰對他們加害過分的巴比倫。
神做的第二件事是激動古列的心。
由公元前609年開始,巴比倫三次入侵耶路撒冷大肆擄掠,最後一次在586年,以色列的南國猶大正式亡國。到了公元前539年,馬代波斯興起取代巴比倫,波斯王古列下詔通告全國,容許所有被擄的人回到自己的地方去,恢復以往的宗教和生活。古列的決定可能是為了收買人心,要穩定國勢,又或者他真的憐憫為懷。無論是甚麼原因,聖經的解釋是:「耶和華…… 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1:1)。
當一些事情發生,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來接收。我們可以看為是偶然的事,只是機緣巧合。我們也可以看作是神的作為,要透過這些事件管教我們,就好像祂用亡國的經歷來管教以色列百姓。也可能是神要要透過這些事件,來使祂的應許成就,譬如祂使用古列的決定,容許以色列人回歸、重建家園。當中的分別是,如果我們看得到是神的作為,那麼無論是神的管教,抑或是使祂的應許成就,我們也有一個尋求的對象,可以去求、可以去問。相反,若我們視之為一些偶然的事件,那麼我們就只有不斷地落在患得患失的不平安裏面,不能夠建立起對神的信心,也得不着真正的自由和喜樂。
不知道大家正在怎樣的景況之中。可能我們正在極大的艱難裏面,覺得神的手加在我們身上太重;或者我們感到前路一片迷濛,不知道可以怎樣走下去。求主賜給我們屬靈的洞察力,看得見是上帝正在工作,可能是管教的工具,也可能是應許成就之前的試煉,好讓我們能夠將自己交給神,憑信心跨過每一天。
II. 古列的詔書(1:2-4)
讓我們再讀以斯拉記 1: 2-4「2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3在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猶大的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殿(只有他是神)。願神與這人同在。4凡剩下的人,無論寄居何處,那地的人要用金銀、財物、牲畜幫助他,另外也要為耶路撒冷神的殿甘心獻上禮物。」
(a) 耶和華是誰?
剛才提到在巴比倫遺址中找到的「塞魯士銘筒」上面刻有古列王如何得到巴比倫的神的歡心,讓到他取代巴比倫。聖經記錄的這封詔書,則是說「耶和華將天下萬國賜給他」。
讀這段經文,我們無須馬上以為古列是敬畏神的人,不一定的。這是一封公函,目的是要使到整個帝國的人民歸順。所以,他大概是借用耶和華神的名義來證明自己得天下是順應天意,(就正如在那個「銘筒」上他說是巴比倫的神將帝國賜給他,)主要目的是籠絡人心,減低回歸耶路撒冷的人的異心而已。
古列所認識的耶和華是怎樣的神呢?在這封詔書裏面,兩次提及耶和華:v2「耶和華天上的神」,和v3「耶和華以色列神」。另外,總共四次,當他提到神的殿的時候都特別指明「猶大的耶路撒冷」和「耶路撒冷」。
由此可見,在古列的心目中,耶和華只是猶大耶路撒冷的神,只是以色列的神,只是一個地方的神。你是否認同呢?在你心目中,耶和華又是怎樣的神?
如果從政治角度來看,世上的國家強弱興替,此起彼落,「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假如我們記得一點歷史,就會發現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是歷久不衰的,興盛如中國的周朝也只是825年、漢朝只有422年,波斯帝國,即便是他們取代了巴比倫成為當時西方世界的統治者,不久之後她也被希臘取代了,又不久之後希臘又被羅馬帝國取代。羅馬帝國,又不管他們的制度如何完善、他們的幅員如何遼闊,他們如何用各種社會制度架構來鞏固政權,最終也只維持了500年。沒有一個政權能夠存在到永遠。
耶和華神卻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但以理宣告說:「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或立極卑微的人執掌國權」(但4:17)。
耶和華是怎樣的神?
耶和華是掌管歷史的主宰。祂也是掌管萬有的主宰。詩篇104: 24-29:「 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仰望你按時給牠食物。你給牠們,牠們便拾起來;你張手,牠們飽得美食。你掩面,牠們便驚惶;你收回牠們的氣,牠們就死亡,歸於塵土。」
耶和華是掌管歷史、掌管萬有的神,祂也是掌管每一個生命的主宰。對你來說,是不是呢?抑或我們好像古列那樣,以為神只是某個範疇的神?我們會不會將神規限了在教會裏面,只讓祂參與我們的宗教生活,以為每個禮拜返來聚會、聽道就足夠呢?我們會不會將神摒除在我們的生活以外,以為我們的工作、家庭、戀愛、婚姻、金錢、時間、興趣……等等可以不向神開放、不容讓祂參與呢?
就正如古時的以色列人,他們以為維持了獻祭敬拜的宗教活動就夠,在生活的其他層面,他們離開神,以致神要用亡國的經歷來管教他們。求主開我們的眼睛,看清楚我們與神的關係,離開了祂,我們甚麼也不是。
(b) 要上去的是誰?
古列下詔,准許被擄的以色列人歸回。那麼,是哪些人要上去參與建造工程呢?
v3「在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猶大的耶路撒冷」。甚麼人要上去重建呢?「凡作他子民的」,凡是認為自己是神的子民的,都可以參與。
可能我們會有一個印象,以為古列下詔,然後所有以色列人都回到耶路撒冷去。我們在後面的經文會看見,原來當時並不是所有人都回歸耶路撒冷的。
古列的詔書說:「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他不是強逼所有人要去,他將這個決定交給以色列人自己選擇。於是每一個聽見這封詔書的以色列人就要各自思想:「我是不是願意作神的子民呢?」
耶和華這個名字,是神與以色列人立約的時候啟示給他們知道的。耶和華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內容就是「神作他們的神,他們作神的子民」,是一種彼此相屬、雙向的關係,而且是一個排他性極強的親密關係。聖經常常將以色列人拜偶像的行為形容為犯姦淫就是這個原因。
v3「在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猶大的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殿」。以色列人的先祖因為離棄神,沒有遵守祂的誡命、沒有單單敬拜獨一的主,以致被擄到巴比倫。這一刻他們有機會將以往的過犯撇下,有重新開始的機會,他們要不要把握呢?
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回應呢?
III. 眾人的回應(1:5-8; 2:3-67)
我們看看當時的人怎樣回應。1: 5-8「5於是,猶大和便雅憫的族長、祭司、利未人,就是一切被神激動他心的人,都起來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華的殿。6他們四圍的人就拿銀器、金子、財物、牲畜、珍寶幫助他們,另外還有甘心獻的禮物。7古列王也將耶和華殿的器皿拿出來,這器皿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掠來、放在自己神之廟中的。8波斯王古列派庫官米提利達將這器皿拿出來,按數交給猶大的首領設巴薩。」
經文敘述當時的人有三種回應。
(a) 被神激動的人
第一種是「被神激動他心的人」,就是心裏面被神感動,願意重新成為神的子民、願意重拾與神立約關係的人。經文列舉了這些人的身份,有族長、祭司,和利未人。這三種身份,可以視為百姓當中的首領、宗教領袖、神職人員。
還有甚麼人呢?還有很多其他人,2: 1-2「1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從前擄到巴比倫之猶大省的人,現在他們的子孫從被擄到之地回耶路撒冷和猶大,各歸本城。2他們是同着所羅巴伯、耶書亞、尼希米、西萊雅、利來雅、末底改、必珊、米斯拔、比革瓦伊、利宏、巴拿回來的。」
2章2節這十一個名字應該是當時的族長首領。然後在2章3至64節,分別記載了各個宗族的名字和人數,或者是籍貫某個城的人數。特別在v36, 40, 43, 55 記載了有祭司、利未人,還有尼提寧(殿役),和所羅門僕人的後裔等等。
〈以斯拉–尼希米記〉這兩卷書有一個很顯眼的特色,就是兩卷書裏面有許多份「名單」。從名單裏面的記載可以看到很多;不過單單有這麼多「名單」這一個點,已經足夠提醒我們:建造的工程不是只靠一些首領、宗教領袖或者神職人員就可以承擔得了,必須有許多人參與才可以成事。
甚麼人可以參與呢?v5「於是,猶大和便雅憫的族長、祭司、利未人,就是一切被神激動他心的人,都起來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華的殿。」這些願意參與建造的,既是願意與神恢復關係的,同時也是被神激動他們的心,起來承擔建造工程的。
(b) 四圍的人
除了這些「起來上猶大耶路撒冷」的人之外,還有一些四圍的人。在v6敘述:「他們四圍的人就拿銀器、金子、財物、牲畜、珍寶幫助他們,另外還有甘心獻的禮物。」這些四圍的人,就是1:4所說的:「凡剩下的人,無論寄居何處,那地的人要用金銀、財物、牲畜幫助他,另外也要為耶路撒冷神的殿甘心獻上禮物。」就是說,這些四圍的人也是被擄的以色列人,只是他們不願意歸回到耶路撒冷去。古列王的詔書要求剩下的人「要用金銀、財物、牲畜幫助他」,可能是一個溫馨的鼓勵。意思是:那些選擇不回到耶路撒冷去的,並不是與這事情無關。他們仍然要付上金銀、財物、牲畜,和各種禮物,好讓建造的工程能夠順利進行。
講到這一點,不知道會不會有弟兄姊妹覺得做這些「四圍的人」都幾好:只要付出金銀財物,就不用落手落腳一起建造。不過我剛才說了,那些被神激動他的心、願意上去的,就是「作上帝子民的」。對比之下,那些剩下的、四圍的人,其實失去了很重要的東西,他們不再有「神子民」的身份、是放棄了與神的關係了。
為甚麼這些人不願意歸回耶路撒冷呢?
被擄七十年,其實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不少人已經在巴比倫成家立室、兒女成群,或者有一些已經落地生根、建立了自己的事業,要連根拔起回到耶路撒冷重新開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有一些人是不願意離開在巴比倫舒適的生活。畢竟耶路撒冷被攻佔之後,剩下的全都是最老弱貧窮的人,幾十年裏面,被破壞的地方沒有資源來修補,可以想像有多落後和破舊,而回去重建又會是何等勞心勞力。權衡利害之後,有一些人選擇留在巴比倫。固然有一些事情是需要有前方、有後援的,不過在回歸建造的事情上,聖經很清楚的讓我知道,那些選擇歸回、上猶大耶路撒冷的,才是神的子民。
很自然地,我想起耶穌說過「手扶着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路9: 62)。而這些留在巴比倫的人,就是眷戀眼前的事物,寧願放棄神子民的身份。他們也是放棄了最重要的東西。
盼望我們不會好像這些剩下的、四圍的人。讓我們的眼目看見甚麼是放棄了也不可惜的,甚麼是真正值得我們握着的,好叫我們成為真正屬於神的子民。
(c) 古列
第三種的回應是古列。vv7-8「古列王也將耶和華殿的器皿拿出來,這器皿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掠來、放在自己神之廟中的。波斯王古列派庫官米提利達將這器皿拿出來,按數交給猶大的首領設巴薩。」
剛才說,古時的人以為一個國家戰勝另一個國家,就表示這個國家的神勝過那個國家的神。神卻是不介意的。剛才也說過,是神自己興起巴比倫人來攻擊耶路撒冷(哈1: 6-9)、任由他們搶掠聖殿、將百姓俘擄到巴比倫的。這一切都是在神的允許之下進行,藉着亡國,神將祂的子民煉淨。祂讓那些不願意作祂子民的「自然流失」,最後,願意歸回建造的就是真正屬於神的子民。
然後,那些從前被巴比倫奪去的,原本放在神聖殿裏面的金銀器皿,很自然地就歸還給神了。
記得在1月的時候,我們為了購堂有不少討論。我也在《牧情》分享過我母會建堂的經歷,提到我們當時認獻目標是150萬,後來實際收到的奉獻超過163萬。有一點在《牧情》上我沒有分享的,就是當時負責策劃建堂的弟兄姊妹看見最後的奉獻數字時,有不少感到可惜和後悔的。實際奉獻收入超過認獻差不多一成,為甚麼可惜和後悔呢?原因是,起初策劃時估計得太保守了。1980年代的150萬,不是今日的150萬,而且當時的會眾大多數是低下階層,我們根本不敢想像要籌集150萬會有怎樣的結果。於是在設計整座大樓的時候為了節省開支,所以沒有預留空間。十年前,當地方不夠用,想再加建幾層的時候,由於起初建築時沒有預備,所以也不可以了。
有時,我們會被自己的想像力限制了,很容易將目光框了在眼前的現實,沒有留下空間讓神工作。不要說被巴比倫搶了去的聖殿的器皿神會要回來,就是原本沒有的,神也可以供應充足。記得我分享過,2003年,當時我仍然在讀神學,全香港因為沙士(SARS)而經濟滑落,不少人失去了工作,神給我的供應卻一點也沒有減少。若不是神的心意,再多的努力工作也是枉然。可是如果是神的工作,祂自然會照管其中的需要,在以色列人第一次歸回耶路撒冷的時候,神就是這樣激動古列將屬於耶路撒冷聖殿的金銀器皿交回。
結語
在進入耶路撒冷、開展重建工程之前,神首先帶領屬祂的人歸回。他們的歸回是從被擄到的地方歸回,也是從過往他們民族得罪神的罪裏面歸回。神提醒我們不要眷戀遠離神的生活,要歸回到神裏面,與祂恢復關係。
我相信教會也是一樣。當我們策劃購堂、發展的時候,神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歸回。
開始的時候提到利希米記不只是關於重建城牆的故事,同樣地,以斯拉記也不只是關於重建聖殿的故事。
〈以斯拉–尼希米記〉作為一卷書共分為四個段落:
(1) 以斯拉記1-6章 關於重建聖殿
(2) 以斯拉記7-10章 關於重建聖民
(3) 尼希米記1- 7章 關於重建聖城
(4) 尼希米記 8-13章 關於重建聖約
重建聖殿和城牆只是事情的一方面,事情的另一方面,而且是更先決的是要重建整個信仰群體。從得罪神被擄到巴比倫,歸回到與神恢復親密的關係。
求聖靈光照,幫助我們省察自已的屬靈光景,看得見神的作為,是要管教我們,抑或要使祂的應許成就。
回塵詩
教會的主(《恩頌聖歌》304首)
1.教會的主,求祢使我們更新,信眾皆盼救主掌管萬國;
靈風聖火,加添力量振精神,吹我們心壇燃燒生命火!
求主憐恤教會的輭弱失敗:疲乏驚慌,收穫少活動多,
受捆的心缺乏勇氣除障礙,深盼能得力,遵恩召而活。
2.教會的主,兒女求祢祝福:誠實歸回,為罪哀慟懺悔,
信心重建,生命主權復歸主,得聖靈充滿樂遵主旨意;
今投靠祢,撇開不停的爭競,萬口齊聲呼求祢賜復興,
但願蒙恩得活水滋潤心靈,依靠主生活,以主愛事奉。
3.教會的主,使我們合一相處:蒙一恩召,異象、希望相同,
誦一信經,宣一十架屬一主,高擧主恩言,主真理同證;
懇求施恩,領教會度過憂患,完善合一得勝、頌主榮光,
同唱凱歌,宣主升天永執權;天下永歸服,尊基督為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