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以斯拉記3: 1 – 4:24
引言
上一次提到被擄到巴比倫的人,在波斯王古列的批准之下回歸耶路撒冷,重建聖殿。表面看來,波斯取代了巴比倫成為統治者,那是一件軍事、政治事件。不過,上帝卻著意讓我們知道,以色列人回歸耶路撒冷早已在先知的預言中記載。掌管歷史發展的是上帝。「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神就賜與誰。」不過這是一個與世人看法不同的歷史觀,需要我們以信心來接受,否則聖經只是一些古老的故事,與我們日的生活沒有關連。
秉持着這個歷史觀,我們就會明白以斯拉–尼希米記並不是一卷歷史書。它敘述事情不一定按着時間的次序,而是將那些事件刻意編排來傳遞它要說的信息。
記着這兩點,我們就可以開始與以色列人一起展開重建的工程。
I. 住棚節(3: 1-6)
進入經文之前,我想問一問:我們中間有多少弟兄姊妹現在或者以前是從事建造行業的呢?又問下這些弟兄姊妹,要建造一座建築物,要有哪些步驟呢?要建一座建築物最首先需要是甚麼?「土地?」是,首先要有地。然後呢?「畫則?」對,要有圖則。然後呢?然後應該是打地基了。大家可能有留意,香港的建築工程打地基之前通常還有一個程序,就是動土禮,無非是祭祀鬼神,祈求開工大吉。
以色列人重建聖殿,土地,有了,古列王已經批准了他們在原址上建造。圖則,算是有了,找出摩西五經的會幕設計應該差不多了。然後呢?在以斯拉記3: 1-6,我們讀到以色列人在安放聖殿的根基之前也舉行了一個儀式。然而以色列人的這個儀式卻不是祈求開工大吉的。是做甚麼的呢?
(A) 築壇獻祭
我們看vv1-3:「1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2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和他的弟兄眾祭司,並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與他的弟兄,都起來建築以色列神的壇,要照神人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在壇上獻燔祭。3他們在原有的根基上築壇,因懼怕鄰國的民,又在其上向耶和華早晚獻燔祭」。
之前所羅門王興建的聖殿,結構上大致符合摩西五經記載的會幕那樣。在本身的建築物的門前,有一座祭壇,用作焚燒祭牲的(show pic)。當以色列人回歸之後,在v2提到,他們重建聖殿的第一個步驟是「起來建築以色列神的壇,要照神人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在壇上獻燔祭」。可能我們會覺得奇怪,為甚麼要先建造祭壇呢?不用等聖殿建起來的嗎?
原來獻祭與聖殿真是可以分開的。從舊約以色列人的歷史可見,在神眼中,聖殿並不是最重要的。我上次也有提過,為了讓以色列人知罪回轉,神甚至主動將聖殿交給巴比倫人去搶掠、焚燒。
很明顯,以色列人也知道獻祭比聖殿重要。以色列人聚集「如同一人」,要「建築以色列神的壇……在壇上獻燔祭」。獻祭在以色列人的敬拜裏面,佔了首要的位置。「燔祭」是將祭牲全然獻上,不為自己留下一點的。根據利未記的規定,以色列人需要按時為自己、為國家民族,獻上燔祭作為贖罪祭、贖愆祭。要知道,以色列人獻祭不是向神賠罪,也不是對神作出補償,而是表示他們承認自己得罪神。無論是有意的犯錯,或是無心之失,他們藉着獻祭來表示他們祈求神重新接納他們,與他們復和。
以色列人回到耶路撒冷,安定下來之後第一件事要做的是恢復向神獻祭。因為他們深深體會國破家亡,被擄到巴比倫是因為他們得罪神。回到來神賜給他們的應許之地,他們第一件事是恢復與神的關係。
興建聖殿不重要嗎?重要!但更重要是恢復與神和好的關係。因為他們民族的歷史告訴他們,要是人與神的關係破壞了,再宏偉瑰麗的聖殿建築物都沒有作用。
值得我們問一問自己,我們可能在事奉上花許多心思和時間,預備材料、改進技巧等等,但我們真實的生命是不是與神有美好的關係呢?也許我們只是花時間、花精神來做好我們事奉崗位的要求,卻沒有向祂全然委身,沒有讓祂在我們心中居首位。又也許我們以為返教會崇拜,做少少服侍就夠了,生活的其他層面就不讓神參與太多了。
回歸的以色列人首先重建祭壇,恢復獻祭,好使他們與神的關係得以恢復。讓我們也重新建立與神的溝通,藉着讀經、祈禱,將自己交托,在生活中與神同行。
(B) 住棚節
3:4-6「4又照律法書上所寫的守住棚節,按數照例獻每日所當獻的燔祭;5其後獻常獻的燔祭,並在月朔與耶和華的一切聖節獻祭,又向耶和華獻各人的甘心祭。6從七月初一日起,他們就向耶和華獻燔祭。但耶和華殿的根基尚未立定。」
除了描述他們恢復獻祭,在vv4-6也提到他們所獻的祭,包括常獻的、在月朔和一切聖節所獻的、甘心祭等等。其中,聖經作者更特意記述他們「照律法書上所寫的守住棚節,按數照例獻每日所當獻的燔祭」。
摩西五經記載,以色列人有六個節期,三個在一月,另外三個在七月。六個節期之中,住棚節最是隆重,因為只有住棚節需要連續七日按規定獻不同的祭物。(可以參考民數記29:13-40。)而且,慶祝住棚節,神說明所有人都要歡樂地慶祝的:「守節的時候,你和你兒女、僕婢,並住在你城裏的利未人,以及寄居的與孤兒寡婦,都要歡樂。因為你神在你一切的土產上和你手裏所辦的事上要賜福與你,你就非常的歡樂。」(申16: 14-15)在七月慶祝住棚節即是甚麼時候呢?「你把禾場的穀、酒醡的酒收藏以後,就要守住棚節七日。」(申16: 13)意思是,在整理好所有農作物收成之後,為了慶祝神賜給他們的收成,所有人都要歡樂地慶祝住棚節。除了慶祝收成之外,住棚節另一個意義是記念他們的先祖在曠野漂流四十年住在棚內,當時雖然沒有耕種、沒有收成,卻有神每天供應的飲食。
現在回歸的以色列人建造了祭壇之後,馬上就按照律法的吩咐守住棚節,可見他們確認是神帶領他們回歸。就好像昔日帶領他們出埃及入迦南那樣,今日帶領他們再進入應許之地。藉着再守住棚節,他們再次建立與神之間的關係、再次認信自己是神的子民。
能夠這樣再次認信並不是容易的。我們記得,這一群以色列人是被擄到巴比倫生活了七十年的人或者是第二代,到回歸的這一刻他們仍然是亡國的,甚至在眼見的將來都沒有復國的可能。而他們處身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耶路撒冷。他們在原有的根基上建築祭壇的時候,是處於「懼怕鄰國的民」的狀態之中。換言之,他們不是回去「歎世界」。他們的前面有許多艱難和危險。然而在這許多不理想的景況之中,他們按照神的吩咐守住棚節,在其中歡樂、慶祝。
是不是很「阿Q精神」呢?還沒有開始耕種,他們就慶祝神賜給他們有收成;四周圍還是破破舊舊,他們就歡樂慶祝。會不會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呢?基督徒講信心,對比現實生活、工作艱難、巿道不景……,是不是也只是自欺欺人?這一群以色列人,他們確認能夠走到這一刻,是神施恩的手幫助他們,神按照先知的預言,果然將自己的百姓帶回來。由此,他們體會到神的信實的大能。詩篇126:1-3描述這件事說:「1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做夢的人。2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3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假如我們不將事情看為理所當然,我們就會發現無論大小事情,總是神的工作。
求主賜我們有這一種眼光,超越眼前的艱難,看得見是神行了大事。求主幫助我們有正確的歷史觀,看見在事情的背後是神在掌管,我們就歡喜。並且繼續相信在前面必定有神更大的恩典要賜給我們。因為神不但掌管歷史,祂也掌管我們的人生。
II. 奠基禮(3: 7-13)
恢復了獻祭、慶祝了住棚節之後,重建聖殿的工程正式開始。首先是預備工夫。包括物資和人手。
(A) 籌備
物資方面,第1章記載古列王將原本屬於聖殿的器皿按數交還,「金銀器皿共有五千四百件。」(1:9-11)
除此之外,第2章也記載,「有些族長到了耶路撒冷耶和華殿的地方,便為神的殿甘心獻上禮物,要重新建造。」(2:68-69)與上一次興建聖殿不同,今次不再是由皇室承擔建造的費用,族長、百姓也按自己的能力,甘心獻上禮物或力量。
3:7-9還敘述了其他方面的預備:「7他們又將銀子給石匠、木匠,把糧食、酒、油給西頓人、泰爾人,使他們將香柏樹從黎巴嫩運到海裏,浮海運到約帕,是照波斯王古列所允准的。8百姓到了耶路撒冷神殿的地方。第二年二月,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和其餘的弟兄,就是祭司、利未人,並一切被擄歸回耶路撒冷的人,都興工建造;又派利未人,從二十歲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華殿的工作。9於是猶大的後裔,就是耶書亞和他的子孫與弟兄,甲篾和他的子孫,利未人希拿達的子孫與弟兄,都一同起來,督理那在神殿做工的人。」
這段經文記載了兩方面的預備:建築材料和人手。他們先聘請了石匠、木匠,然後從西頓和推羅(泰爾)購買黎巴嫩的香柏樹,是當時最上等的木材,浮海運來。聖經作者仔細的記述一些細節,支付給石匠、木匠的是銀子,支付給西頓、推羅的是糧食、酒和油,木材如何運來,在哪個港口交收,都是合法地進行。這些描述都讓讀者看到事情是辦理得妥當的。
這些材料在第二年的二月就運送到來。一切準備就緒,可以開工了。為了保證工程順利進行,他們更特別委派人手作監督。派了甚麼人呢?「派利未人,從二十歲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華殿的工作。於是猶大的後裔,就是耶書亞和他的子孫與弟兄,甲篾和他的子孫,利未人希拿達的子孫與弟兄,都一同起來,督理那在神殿做工的人。」(vv8-9)
看見這個名單,不知大家有怎樣的印象。大家可記得利未人專責是做甚麼的?根據摩西五經的記載,利未人是神特別分別出來專責照顧會幕的事情。v9的名單,除了利未人,還有耶書亞和甲篾,還有他們的兄弟、子孫,這一批是祭司,他們是本來專責照管獻祭的事情。但他們也與利未人一起來監督建造的工程。比較所羅門興建聖殿,當時的祭司只負責抬約櫃,當時的利未人只負責將會幕裏面的器皿帶到聖殿去。比較之下,為甚麼一宗建築工程要分派祭司、利未人來監工呢?外行人管內行人,可以的嗎?
不錯,如果我們將這件事看作一宗建築工程,那真的是外行人管內行人,他們應該是不懂的。不過,從百姓和長老委派祭司、利未人來監督這事,我們卻可以明白這並不是一宗建築工程那麼簡單,它是宗教事務來的。或者說是宗教事務是太離身了,我會說這是一宗信仰的工程。要重建的不單是一座建築物,而是以色列人對神的信仰。
上帝需要聖殿嗎?當大衛想要為上帝建造殿宇的時候,神對他說:「你豈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呢?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常在會幕和帳幕中行走。」(撒下7:5-6)無論是從前,以至現在,神沒有將自己規限在任何建築物之內。相反,萬物都是神親手創造舖設,祂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裏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賽66:1)
神並不需要聖殿,重建聖殿是為了回歸的以色列人。以色列出埃及、在曠野的時候,神藉着會幕向以色列人彰顯祂的同在。後來聖殿承繼了會幕的位置,成為神與以色列人同在的標誌。聖殿被焚毀的時候,百姓心裏面疑問:神是不是已經離棄了他們呢?神究竟是不是真的呢?這一刻聖殿被重建起來,就彷彿是神宣告:祂再次與以色列人同在。
神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沒有一座建築物足以讓祂棲身,祂說:「這一切都是我手所造的,所以就都有了。但我所看顧的,就是虛心痛悔、因我話而戰兢的人。」(賽66:2)以色列人經歷亡國被擄,現在歸回重建,不是他們重建神的聖殿,乃是神重建他們的信仰。藉着他們不能夠靠自己成就的事情,神一再讓他們經歷神的信實。虛心痛悔、對神心存敬畏的,神必看顧。這個昔日給以色列人的應許,今日神也賜給我們。新約彼得前書2:5教導:我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神很願意住在我們中間,求神加給我們有信心重新歸向神,讓祂重建我們對祂的信仰。
(B) 奠基禮
我們讀3:10-13「10匠人立耶和華殿根基的時候,祭司皆穿禮服吹號,亞薩的子孫利未人敲鈸,照以色列王大衛所定的例,都站着讚美耶和華。11他們彼此唱和,讚美稱謝耶和華說:他本為善,他向以色列人永發慈愛。他們讚美耶和華的時候,眾民大聲呼喊,因耶和華殿的根基已經立定。12然而有許多祭司、利未人、族長,就是見過舊殿的老年人,現在親眼看見立這殿的根基,便大聲哭號,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13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和哭號的聲音;因為眾人大聲呼喊,聲音聽到遠處。」
一般來說,一些重要的建築物在正式動工之際,都會舉行奠基儀式。通常會邀請社會名流、公司的領導等重要人物出席,又會請這些來賓致詞,主要是表示祝賀,並且祝願順利等等。
但3:10-13所描述的卻不是這樣的。
沒有甚麼達官貴人、社會名流被邀請來致詞。有甚麼人呢?有穿着禮服的祭司來吹號。還有在聖殿裏面專責音樂事奉的利未人亞薩子孫來奏樂。他們都按照大衛所定的規矩,站着讚美神。
在安放聖殿的根基時,百姓願意將榮耀頌讚歸給神,稱頌祂的慈愛。他們這樣做是表示,聖殿重新建造,不是因為任何人促成其事,而是神在工作,因此他們口唱心和,讚美稱謝耶和華。
他們歌唱的詩歌,很可能是詩篇136篇,v1:「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然後整篇詩篇就數算神在以色列人的歷史裏面如何顯出祂的慈愛:祂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祂創造諸天,祂擊殺埃及長子、領以色列人從中出來,祂分裂紅海、領以色列人走過,祂引導自己的民行走曠野、賜百姓產業……等等。
如果他們當時歌唱的果真是這篇詩篇,我們就可以說,這些回歸的以色列人透過回顧神在他們民族歷史裏的作為,看出神的良善,和慈愛,亦因而使他們更加能夠在艱難的境況裏面堅持歌頌神的美善,因為神一直以祂大能拯救、引領他們。
有一首古老的詩歌,其中幾句歌詞是這樣的:「主的恩典樣樣都要數,主的恩典都要記清楚,主的恩典樣樣都要數,必能叫你驚訝立時樂歡呼。」假如我們是不太喜歡記取教訓的,或者我們很容易將事情抛諸腦後的話,我們就會錯失一些機會去發現神的豐盛和大能、祂的信實和可靠,我們也會常常將自己保持在小信、懷疑,不肯定、不安穩之中。
求主憐憫我們、幫助我們。
結語
以色列人在重建聖殿的開頭,他們首先恢復獻祭,首先恢復與神和好的關係。若不能夠與神有和好的關係,我們所做的無論怎樣的服侍,都是枉然。在神的眼中,聖殿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讓祂住在我們裏面,我們讓神重建我們對祂的相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