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6, 2025

天堂就是不斷唱歌嗎?

經文:啟示錄 71 – 17141 – 5

引言

弟兄姊妹早晨!感恩能夠跟大家一起敬拜,分享神的恩典。問問大家,有沒有一些弟兄姊妹看見個講題會以為我個講道會係關於天堂或者末世的?真係唔好意思,我今日做咗「標題黨」。如果你看講道的大綱就知道,今日講的是關於敬拜的信息。 

其實今日我在大家中間有兩個任務,除了跟大家一起敬拜之外,下午也會帶領一個崇拜工作坊。於是我就想,不如講道就跟大家分享關於敬拜的題目吧。 

大家有沒有試過這樣諗:「星期一至星期五或者星期六都要早起身,禮拜日都冇得瞓得晏些。如果堂道講得好啲還可以,否則就浪費了時間。」不知道你會不會這樣想呢?希望我不會浪費了你的時間。 

可能有一些人不同意這個講法。因為敬拜的主角是神,我們來敬拜是應該的,不應該想着自己可以在崇拜裏面得到甚麼。是嗎?不過,如果人在敬拜裏面不會得着甚麼,那麼神讓人參與敬拜又有甚麼目的呢?天軍天使不是比我們更懂得敬拜嗎?既然神讓人在敬拜中有份參與,祂的心意必然是美好的。所以值得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敬拜對我們有甚麼意義呢」。 

回到今日的講題,其實是我曾經聽過一些弟兄姊妹的疑惑。通常是,當他們查經查到啟示錄的時候就會有這個疑惑,尤其是一些平時不太熱衷於唱歌的弟兄姊妹。「不堂就是不斷唱歌嗎?」弟兄姊妹你有沒有這個疑惑呢? 

我今日跟大家看一看啟示錄。其實啟示錄是一卷特別難解的書卷。一個原因是它裏面有許多奇奇怪怪的異象。另一個原因是它提及末世和天上的事,所以歷世歷代以來都有不少南轅北轍的詮釋和見解。有多少弟兄姊妹有讀過全卷啟示錄?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敬拜」是啟示錄裏面一個不容忽視的亮點。所以才會令一些人疑惑:將來在天堂是不是要不停地敬拜、不停地唱歌。


I. 啟示錄中的敬拜

我們先來了解啟示錄的寫作背景。看看當時是怎樣的世界,以致聖靈感動約翰寫下一卷這樣奇特的經文。 

(A) 背景世界
一般相信啟示錄大概是在第一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寫成的。即是距離主耶穌升天大概六十後之後。當時教會已經在羅馬帝國發展開去,所以啟示錄的背景世界,正是主後第一世紀的羅馬帝國。 

(1) 宗教方面
由於羅馬帝國奉行多神信仰,特別是君王崇拜,而基督徒只敬拜一位神,不會參與這些敬拜活動,故此初期教會備受羅馬帝國的逼迫,甚至殺害。啟示錄69 – 11就是描述那些受逼迫的信徒呼求主為他們伸冤。而啟示錄的作者使徒約翰,當時更是被放逐到一個名叫拔摩的海島上,與其他基督徒隔絕。 

另一方面,基督徒也因為不參與羅馬人的偶像敬拜被一般百姓排擠,指責他們是「無神論」,甚至認為他們不參與敬拜會招致天神懲罰,使百姓受到連累。啟示錄第2、第3章寫給七教會的書信也有描述。 

(2) 社會

此外,羅馬帝國也有明顯的階級分界。最上層是貴族、地主,次一等是商旅、有錢人。然後是羅馬公民,他們多數是農民、軍兵等等。下游的是自由人,主要是回復自由的奴隸,他們會成為個體戶受僱在農田或者果園裏工作,或者受聘作秘書、教師等,甚至娛樂事業的表演者。最下層是奴隸,完全沒有自由,只是主人的資產。 

貫串在這個階級制度之間的是一種稱為「庇護制度」的潛規則:下層的人可以透過提供服務,或者金錢利益,換取向上流動的機會。(「千夫長說:我用許多銀子才入了羅馬的民籍。保羅說:我生來就是。」徒2228)上層的人也可以向下層的人提出要求,作為提拔他們的條件。在這個運作底下,上層階級有較大機會更上一層,而越接近下游的,向上流動的機會就越渺茫。所以「跨代貧窮」的狀況,早在羅馬帝國已經是很真實的了。 

但是在啟示錄第2章,我們看見主安慰士每拿教會的信徒,不要介意貧窮,不要因此而妥協,要至死忠心。 

(3) 民生

至於當時羅馬帝國的貿易活動、民生概況等也或多或少在經文裏面反映出來。譬如在啟示錄1811 – 13提到有各式各樣的貨品從各地進口到羅馬。從一些資料我們知道,當時羅馬帝國的貿易包括黃金、穀物、香料、陶器、絲綢等等;而出口這些貨品的地方包括不列顛、西班牙、希、土耳其、北非、中國等等。頻繁的貿易活動帶來豐富的物質,同時也帶來奢靡的生活態度,和金錢掛帥的價值觀。 

此外,由於羅馬帝國大部分領土都是以軍事征服得來,為了安撫戰敗的國民,幾任的凱撒都大興土木,建造公路、浴場、廟宇、劇院、和一些大型建築物、鬪獸場等,營造一個太平盛世的局面,令國民覺得羅馬國勢強大、以身為羅馬人自豪。在第6章神就針對這種太平作出審判。 

而在首府羅馬城,由於不斷發展吸引了無數人湧入來尋找改機會,自然地帶來了住屋、衛生、盜賊、娼妓等等的社會問題。貧窮的人來到只能夠住在環境惡劣的木屋。後來羅馬城發生大火,就是因為這些擠逼的木屋林立,以致一發不可收拾。 

粗略認識了一點點羅馬帝國當時的情況,不知道有沒有令你聯想到今日我們身處的社會呢? 

看過了經文的背景之後,我們來看看啟示錄裏面幾場敬拜的分佈。 

(B) 幾場敬拜的位置
剛才說「敬拜的場景是啟示錄裏面一個不容忽視的亮點」。在經文結構上,它們的分佈十分平均:

(1)   41 – 1151 – 14                     展現封印書卷
(2)   74 – 8                                        揭開第七印前
(3)   1115 – 18                                   吹響七號之前
(4)   141 – 5                                      吹響第七號時
(5)   151 – 4                                      傾倒七碗之前
(6)   165 – 7                                      開始倒第七碗
(7)   191 – 6                                      倒完七碗之後 

4、第5章對坐寶座者和羔羊的敬拜在展現封印書卷的前後,可以視為同一場敬拜的前後。至於其餘幾場敬拜,分佈在揭開七印、吹響七號和傾倒七碗的異象之間。每一場敬拜都標誌着審判完成、坐寶座者和羔羊的勝利。這些敬拜場景,強調以獨一真神和羔羊為敬拜對象,與啟示錄第13章描述對獸和龍的敬拜成了強烈的對比。 

我相信這樣的編排有特別的意思。要明白,神賜下啟示錄,不是叫我們猜測主耶穌甚麼時候會再回來,也不是要我們害怕世界末日。事實上許多人讀啟示錄,只着眼於自己是不是要經過那些災難,是災前、災中抑或災後被提……等等,反而忘記了經文描述的所謂災難,是神用來審判邪惡勢力的工具,是表明羔羊已經勝利。 

而幾場敬拜的場景間隔着審判的描述,是要讓啟示錄的讀者記得,坐寶座的是審判的主、被殺的羔羊已經得勝,即使仍然在患難之中也不至失去盼望。藉此呼籲當時的信徒要持守信仰,不要參與君王敬拜或者任何偶像敬拜,也不要屈服於不公平的商業活動或者制度,要得勝。 

這幾場敬拜的描述有長有短,有一些甚至是只有兩句,卻富有深意。今日我選了其中兩段跟大家一起看看。

 

II. 十四萬四千人的敬拜71 – 17141 – 5

我們先看第7章。

(A)     71 – 17

(1) 地上的十四萬四千人
我們一起讀啟示錄71 – 41此後,我看見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執掌地上四方的風,叫風不吹在地上、海上,和樹上2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天使,從日出之地上來,拿着永生神的印。他就向那得着權柄能傷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大聲喊着說:3地與海並樹木,你們不可傷害,等我們印了我們神眾僕人的額。4我聽見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數目有十四萬四千。 

經文開始時說「此後」,這個「此」是指第 章提到羔羊揭開了七印中的第一至第六印,那幾匹馬的異象,以及帶來的破壞和死亡。第 章最後幾節,描述那些想要躲避審判的人對山和巖石說:「倒在我們身上吧!把我們藏起來,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因為他們忿怒的大日到了,誰能站得住呢?」根據這一句,接着下來第7的「此後」,應該要描述這個「忿怒的大日」。而我們在 71 – 2 確實看見更大的破壞即將降臨。因為已經有四位天使準備好要「傷害地和海」,也就是啟示錄第 章所描述,揭開第七印的情景。注意這四位天使不是憑自己的喜好去傷害地和海。他們是「得着權柄」的。好明顯他們是奉那位坐寶座者和羔羊的命令去行。 

然而就在這個極大的破壞將要來到之際,經文描述「另有一位天使,從日出之地上來,拿着永生神的印。」他向那四位要「傷害地和海」的天使說:「等等」。等甚麼?「等我們印了我們神眾僕人的額。」甚麼意思?意思係,在這四位天使執行破壞的審判之前,神差派另一位天使來,在屬神的人額頭上做個標記先。讓這四位天使能夠將他們識別出來,審判的時候不致傷害他們。 

然後經文描述受印記的共有十四萬四千人。而且作者約翰稱呼他們做「以色列各支派」的人。在接着的 vv5 – 8 更列出十二個支派的人數,每支派都是一萬二千,總共十四萬四千。 

每一個出現在啟示錄的數目字都有特定的意思:
3
是神聖的。代表受造的世界、是完滿、10 是完整、12 是神的子民。 

所以十四萬四千就是12 x 12 x 1000。以此來理解,十四萬四千蒙受印記的神僕人的數目,是表示所有屬神的子民,完完整整的,一個也不會少。他們都會受到保護,免去審判帶來的災禍。 

除此之外,我們從舊約民數記可以知道,每當神數點百姓的數目,就是表示戰爭的時刻已經來到。所以,vv5 – 8 這裏列出十二支派的人數也是提醒我們,爭戰時刻已經來到,神的子民要預備好。回應啟示錄第 2 至第 3章主對七教會的勸勉,「得勝的」就得到屬天的賞賜。 

(2) 天上的十四萬四千人
然後我們跳下去看79 – 12。我們一起讀:「9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10大聲喊着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與羔羊!11眾天使都站在寶座和眾長老並活物的周圍,在寶座前,面伏於地,敬拜神,12說:阿們!頌讚、榮耀、智慧、感謝、尊貴、權柄、大力,都歸與我們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不少人讀這段經文會疑惑,這裏「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許多人,是不是 vv1 – 8 所說的十四萬四千人呢?他們究竟是以色列人,抑或是外邦人呢?其實,答案已經在經文裏面。 

首先,那十四萬四千人是在地上的,而這些「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許多人,他們是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意思是,他們是在天上。聖經特意敘述了他們在天上的衣著和行動。他們「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在傳統裏面,棕樹枝象徵打勝仗,有慶祝的意味,以色列人用來歡迎君王的。記得當主耶穌騎着驢駒進入耶路撒冷,人們就是揮動棕樹枝歡迎他的了。然後這些人稱頌神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與羔羊!」然後,天使也回應他們說:「阿們!頌讚、榮耀、智慧、感謝、尊貴、權柄、大力,都歸與我們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所以簡單比較之下,我們知道這一群「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許多人,他們是在天上的;而且他們是已經在戰爭中得勝的。 

我們繼續看 vv13 – 1713長老中有一位問我說:這些穿白衣的是誰?是從那裏來的?14我對他說: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說: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15所以,他們在神寶座前,晝夜在他殿中事奉他。坐寶座的要用帳幕覆庇他們。16他們不再飢,不再渴;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他們。17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神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

 這些在天上的許多人,他們身穿的白衣,原來是「用羔羊的血洗白淨的」。大家知道這個描述是屬靈的層面,意思是這些人是被主耶穌的寶血所買贖的,因着基督,他們的罪都被赦免潔淨了。 

不單這樣,他們還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還記得開始的時候跟大家介紹了當時羅馬帝國的情況,基督徒在宗教、社會制度,以至民生方面都因着他們的信仰而受到逼害。然而天上的這一幕讓啟示錄的讀者看見,縱然患難是何等大,所受的逼迫令他們多麼困苦,只要他們堅守着信心,靠着基督得勝,他們就安穩在上帝的手裏。 

(B) 141 – 5

接着我們看啟示錄141 – 5 

剛才說啟示錄裏面有許多奇奇怪怪的異象。讀過啟示錄的應該至少會記得七印、七號、七碗的異象。剛才看的第7章就是揭開第七印之前的景況。而第14章這一段則是吹響第七號的時候。 

啟示錄 111這樣說:「第七位天使吹號天上就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第七號吹響,是宣告上主已經得勝、基督作王了。不過敵擋神的邪惡勢力仍然垂死掙扎。就是在第 12 – 13 章所描述的大紅龍、海獸、地獸的異象。這個段落最後的描述,是地獸出來迷惑眾人:「牠又叫眾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額上受一個印記。除了那受印記、有了獸名或有獸名數目的都不得作買賣。在這裏有智慧:凡有聰明的可以算計獸的數目;因為這是人的數目,它的數目是六百六十六。」(1316 – 18 

可能很多人對於這裏說的 666 有很大的疑惑。又有很多人胡亂猜測它是暗示某一個人。甚至有一些電影都用這個作為橋段。我今日沒有時間跟大家詳細講解,但這一點卻是與141 – 5 有着直接的關係。 

我們再一起看 141 – 5
1我又觀看,見羔羊站在錫安山,同他又有十四萬四千人,都有他的名和他父的名寫在額上。2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像眾水的聲音和大雷的聲音,並且我所聽見好像彈琴的所彈的琴聲。3他們在寶座前,並在四活物和眾長老前唱歌,彷彿是新歌;除了從地上買來的那十四萬四千人以外,沒有人能學這歌。4這些人未曾沾染婦女,他們原是童身。羔羊無論往哪裏去,他們都跟隨他。他們是從人間買來的,作初熟的果子歸與神和羔羊。5在他們口中察不出謊言來;他們是沒有瑕疵的。 

(1) 羔羊作王,與人同在
v1再次出現十四萬四千人。經文的「又」字令我們誤會是另一批十四萬四千人。其實這十四萬四千應該是剛才第7章出現的那些人。這個時候,他們仍然在地上,但羔羊已經來到,與他們一起站在錫安山。錫安山並不是真實的一個地點,而是借用舊約的典故。昔日神設立大衛王正是在錫安山治理以色列,神的聖殿也是在錫安山。所以錫安山既是喻表大君王治理他的百姓,也是喻表神與人同在。 

剛才說「第七位天使吹號天上就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1115上主要作王,於是羔羊來到錫安山。 

(2) 額上印記,歸屬上主
此外,這十四萬四千人的額上寫上了羔羊的名和他父的名。7曾經說,要在他們的額上印上印記。這時我們知道這個印是甚麼了,就是「羔羊的名和他父的名」。剛才說印上這個印保護他們免受天使的審判。這裏也讓我們知道這個印記的另一個意思。對應剛才說,地獸出來迷惑眾人,那些想要作買賣的人要拜獸,要參與君王崇拜和偶像敬拜,要接受的獸的印記666。(1316 – 18)屬於神的人就有羔羊的名和他父的名寫在額上,表明他們是屬於羔羊和羔羊的父的,與獸的邪惡勢力是勢不兩立的。 

(3) 跟隨羔羊,不屬世界
這段經文也讓我們知道更多關於這十四萬四千人的資料。vv4 – 54這些人未曾沾染婦女,他們原是童身。羔羊無論往哪裏去,他們都跟隨他。他們是從人間買來的,作初熟的果子歸與神和羔羊。5在他們口中察不出謊言來;他們是沒有瑕疵的。」這裏幾個描述都不是從字面解釋的。「未曾沾染婦女、原是童身」是指他們沒有與偶像打交道,沒有參與君王崇拜或偶像敬拜。「羔羊無論往哪裏去,他們都跟隨他」,在啟示錄裏面與邪惡勢力的爭戰,羔羊是參與其中的,跟隨他的人也同樣要與邪惡勢力爭戰,要得勝。最後他們口中察不出謊言來;他們是沒有瑕疵的」。不是說這些人是完美的,沒有人是完美的。經文這樣說只是要對應前面第 12 – 13 章那些被海獸、地獸迷惑的人,他們跟隨所拜的偶像作惡、行詭詐,但是跟隨羔羊的人卻會保守自己,不與世界同流合污。 

小結:敬拜,上天下地
其實 141 – 5 這段經文可以說是啟示錄裏面描述敬拜的精萃。當羔羊同十四萬四千百姓在地上的時候,天上同時有敬拜的歌聲。而天上的這些新歌,地上的十四萬四千人也一起唱。於是我們看見一幅上天下地一同唱詩、讚美、歌頌、敬拜神的畫面。 

不但這樣,我們從經文的編排也看見,天上的敬拜出現的時間常常是地上正在經歷大災難,或者將會有大審判的時候。正是這樣的編排,作者約翰讓我們看見,不管地上的逼迫多麼嚴厲,生活多麼艱難,我們總可以藉着在地上的敬拜參與天上的讚美。而天上的讚美又讓我們對於得勝的羔羊,和始終掌權的上主有更深的信靠。

 

III.     今日的敬拜

在聖靈感動之下,約翰寫了啟示錄。對照我們今日的世界,有哪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呢? 

首先我們看見,當日羅馬帝國的世界與我們今日的世界也許有着不少相似的地方。世界上仍然有許多地方的人因為相信耶穌的緣故受着逼害。許多人因為不與世界同流合污而被打壓排擠。帝國主義、威管治亦不是很遙遠。 

或者拉近一些,看我們身處的城巿階級上流的機會越來越少、跨代貧窮越來越不容易逾越。在鉅大的財政赤字之下,支出龐大的建設並沒有減少,民生的需要反而被削減…… 這些我們一點也不陌生。在這樣的社會狀況下,敬拜對我們有甚麼意義呢? 

啟示錄的敬拜提醒我們,天上的敬拜是真實的。當我們在世上面對艱難困苦的時候,上帝仍然掌權。而且羔羊已經得勝了、作王了。現在只是邪惡勢力的強弩之末,垂死掙扎而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啟示錄其實是一封書信它是約翰寫給當時小亞細亞一帶的教會,當他們聚集敬拜的時候誦讀出來的。所以當信徒正在地上敬拜的候,他們同時聽見天上敬拜的景象。他們將目光從地上的患難轉到天上,要看見那一位坐寶座的掌管着世界的進程,歷史的終局也在他手中;也要看見曾被殺的羔羊得勝的主,有一日他會凱旋而來

 

結語

弟兄姊妹,今日你是帶着怎樣的心情回來崇拜呢?你會不會只是返來獲取一刻安靜,然後回到生活就仍舊讓生活的煩重壓在心頭呢?你會不會覺得世界紛亂、充滿無奈,信仰只是逃避現實呢? 

願那位坐寶座的和被殺的羔羊,加力給我們每一位。叫我們存着確實的信心,並且倚靠主堅持走信仰的路。我相信初期教會的信徒所經歷的,我們絕對不能倖免。但是縱然如此,縱然我們看見公義被輾壓受苦的人得不到應有的幫助讓我們困頓艱之中,仍然憑信心仰望這一位始終掌權的神 

最後,讓我們藉着主對士每拿教會所說的話來彼此勸勉:
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說: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 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啟 29 – 11

 

回應詩:

【最美好的仗】

過去困於幽暗裏,難以解開這捆綁,
痛苦中掙扎,無法為基督作王。
懇請救主改變我,能對你重燃渴望,
求你助我,洗脫骯髒。
憑上帝話語可得勝,
我立志每天穿戴主所賜全副軍裝。

今天決意跟主的足印,不管試探像惡浪臨近,
那懼怕四周多黑暗,一生都至死忠心,
恩主,我要盡力地傳揚,彰顯你愛,令大也明亮,
願窮盡力氣高聲唱,忠心打那最美好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