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31, 2013

歸回:重尋神話語的能力

經文:路加福音4: 1-13

引 言
記得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之前,當我還是在中學生團契的時候,有一次大家團友分享讀經生活。當時我們的團長,一位弟兄說:「聖經裏面說『神的話比蜜甘甜,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我實在感覺不到,但是在意志上知道要讀經,所以我還是會讀的。」他這句說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刻,一直記在心上,直至今日。

也許這也是我們的寫照。頭腦上我們知道要讀經靈修,可是實際上我們感覺不到讀經的趣和味。我們知道是要做的,但是只能夠用意志力來支持。到有一日當意志不夠力支撐的時候,讀不讀聖經都成為了重擔,使軟弱的心靈受傷。但神的心意一定不是這樣。

當然,我相信在我們中間一定有一些弟兄姊妹曾經嚐過神話語的甘甜,或者你也不止一次感受過神的話語是很奇妙、很受用!然而這些這麼好的經驗卻不是常常有,甚至可能已經有一段很長的日子沒有了。為甚麼呢?是不是神的說話與生活脫了節呢?畢竟聖經是一本古舊的典籍,有一些書卷甚至是三千幾年之前寫的。今日當我們拿着我們的信仰去迎戰生活的時候,神的話夠不夠力呢?

今日我嘗試跟大家看看主耶穌如何用神的話來迎接挑戰,我們又可以怎樣效法祂。盼望能夠彼此提醒。

I. 人生的試探
讓我們看路加福音第4章,vv1-2a:「耶穌被聖靈充滿,從約旦河回來,聖靈將他引到曠野, 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

這幾句經文讓我們看見事情的場境:時間是耶穌從約旦河回來之後;地點在曠野;期限四十天。時間上是承接着路加福音第3章:施洗約翰在約旦河一帶施洗,人們都去他那裏。3: 21-22說:「眾百姓都受了洗,耶穌也受了洗。正禱告的時候,天就開了,聖靈降臨在他身上,形狀彷彿鴿子;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然後耶穌就「回來」。聖靈在祂身上,帶領祂去到曠野,迎戰魔鬼的試探。

(a) 食物——肉體的需要
我們看耶穌遇見的第一個試探。請大家讀路加福音 4: 2b-4:「那些日子沒有吃甚麼;日子滿了,他就餓了。3魔鬼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4耶穌回答說:經上記着說: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

四十日沒有吃自然是肚餓了。雖然福音書裏面沒有記載過耶穌吃東西,但祂一定需要食物的。魔鬼說「你若是神的兒子」,祂是。將石頭變做餅對耶穌來說絕對沒有難度。不過,可以做、有能力做,不等如就要做。

耶穌引用申命記 8: 3來回答:「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食物是重要的,但食飯、肉體需要的滿足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考慮。耶穌的回答,引領我們回去申命記看以色列人遇到甚麼事。

申命記 8: 3-4「3他苦煉你,任你飢餓,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4這四十年,你的衣服沒有穿破,你的腳也沒有腫。」四十年曠野的漂流,以色列人沒有耕種、沒有收割,他們每一天的食物就是從天而降的嗎哪。聖經說:這種嗎哪是他們不認識的,「嗎哪」這個字本身的意思就是「咩野What」。在人看來沒有耕種、沒有出產的曠野,神卻沒有忘記他們的生活所需;祂賜下每一天的糧食;四十年沒有間斷。

面對魔鬼的試探,耶穌回答說:「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靠的是甚麼呢?「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意思是甚麼呢?出埃及記16: 4記載:「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我好試驗他們遵不遵我的法度。」糧食從天而降有一個條件:按照神的吩咐,每一日只可取一日的份量。目的是試驗他們「遵不遵守神的法度」,意思是試驗他們是不是信得過神。信得過的就會按神的吩咐只取一日的份量;信不過的就會儲存。神是信實的,「這四十年,你的衣服沒有穿破,你的腳也沒有腫」,當然他們也沒有餓死。

面對魔鬼的試探,耶穌回答說:「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物質的缺乏、肉身的需要雖然是很真實,然而那不應該成為我們唯一的追求。要維持生命,更重要的是信得過神說過的說話,要倚靠神。

(b) 權柄榮華——賜恩的主
接着,我們看路加福音 4: 5-8,魔鬼對耶穌的第二個試探:「5魔鬼又領他上了高山,霎時間把天下的萬國都指給他看,6對他說: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為這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7你若在我面前下拜,這都要歸你。8耶穌說:經上記着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

魔鬼對耶穌說:「天下的權柄榮華都是我的,你來拜我、求我,就可以給你。」雖然有其他經文稱魔鬼撒但做「這世界的王」,但我們讀啟示錄就知道,魔鬼只是暫時掌權,他並不是真正的王,天下萬有不是屬於他的。

我們再從耶穌的回答看看這個試探是甚麼。耶穌的回答出自申命記 6: 10-13:「10耶和華你的神領你進他向你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給你的地。那裏有城邑,又大又美,非你所建造的;11有房屋,裝滿各樣美物,非你所裝滿的;有鑿成的水井,非你所鑿成的;還有葡萄園、橄欖園,非你所栽種的;你吃了而且飽足。12那時你要謹慎,免得你忘記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耶和華。13你要敬畏耶和華你的神,事奉他,指著他的名起誓。」

當以色列人將要進入迦南地的時候,神再次透過摩西提醒他們:將來當他們進入應許之地得到安居樂業、衣食無憂的時候,不要忘記是誰將這一切賜給他們,不是其他的神,甚至不是他們憑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是神將他們從埃及拯救出來、帶他們來到一個有城邑、有房屋、有水井、有果園,一個設備齊全的地方。將這一切賜給他們的是這一位上帝。

也許我們今日不會拜魔鬼,我們也不會拜其他偶像,不會去黃大仙上香、不會向觀音借庫,然而我們是不是認識清楚我們所擁有的來自誰呢?會不會我們真的以為是靠我們自己努力得來的,忘記了是上帝的恩賜呢?也許我們中間有人不同意我這樣說,豈不是我努力讀書所以可以升學嗎?豈不是我努工作所以有現在的事業嗎?當然我們不應該抹殺人要努力上進,然而在人的努力之前,會不會有一些先決條件並不是出於自己的呢?就如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在他們努力耕種之前,神已經為他們預備了合適的環境。

耶穌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事奉祂」的意思是,認定除了上帝以外我們再沒有其他的倚靠,祂是我們唯一的仰望,也是我們唯一的渴慕。

(c) 證明——神同在嗎?
讓我們看魔鬼對耶穌的第三個試探。我們讀路加福音 4: 9-12:「9魔鬼又領他到耶路撒冷去,叫他站在殿頂上,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從這裏跳下去;10因為經上記着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保護你;11他們要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12耶穌對他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

這是怎樣的試探呢?我們同樣可以在耶穌的回答裏面看出來。耶穌回答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是引用申命記 6: 16,全句是「不可試探耶和華你們的神,像你們在瑪撒那樣試探他」。瑪撒的故事,我們可以在出埃及記17: 1-7看到。當時百姓來到曠野另一處安營的地點,因為沒有水喝就向摩西爭鬧;神吩咐摩西用杖擊打磐石出水。出埃及記7: 17這樣說:「摩西給那地方起名叫瑪撒(就是試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就是爭鬧的意思),因以色列人爭鬧,又因他們試探耶和華,說:耶和華是在我們中間不是?」很明顯,瑪撒的故事並不是單純有沒有水飲的問題,而是他們質疑神有沒有與他們同在。

魔鬼試探耶穌說:「你從這裏跳下去,看神會不會施展大能保護你、托住你?看看神有沒有與你同在?」也許我們對這個試探並不陌生。在遇到不遂意的時候、在漫長的等候裏面、在近乎沒有指望的處境之中,無論是工作、是家庭、人際關係、人生的前路等等,可能我們都曾經問過類似的問題:「神在哪裏?神有沒有與我同在?」

魔鬼跟耶穌說:「跳下去,看神會不會托住你?跳下去,證明神與你同在吧。」主耶穌回答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不要好像昔日以色列人在瑪撒那樣,因為環境的不遂意而懷疑神的同在,甚至頂撞、悖逆神。

小 結
面對魔鬼的試探,無論是關乎要肉體需要的滿足、生活條件的預備,或是在不順利的環境裏面神是否同在,在種種的挑戰裏面,耶穌都以神的說話來回應。但我們有沒有留意,耶穌是怎樣用神的說話的呢?當然,主耶穌首先是記得這些經文,不用慢慢撥手機,或者在網絡世界搜尋。不過更重要的,我相信是耶穌對於聖經有正確態度。

II. 神話語的能力
(a) 聖經不是……(約 5: 39)
在約翰福音 5: 39,耶穌指出當時的猶太人、法利賽人對於聖經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在耶穌時代,聖經就是指舊約,主要是摩西五經;猶太人的觀念是:遵守摩西五經就可以得到神的喜悅。可能因為在利未記18:5神曾經吩咐說:「你們要守我的律例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於是聖經就成為了一本手冊(handbook)、一本說明書(manual),他們逐點逐行照着遵行,唯恐行差踏錯,招致神的憤怒。但另一方面又因為自己可以守得住而自以為義、自高自大。

但聖經不是一本手冊或者說明書,不是一些規條要我們遵守。儘管聖經,特別是舊約裏面有不少經文都要求我們遵行,甚至指出若不遵守會有如何的後果。可能再加上我們常常講的「神的主權」,彷彿我們在神面前連半寸的餘地也沒有,於是我們不自覺地落在法利賽人的問題裏面,以為規行矩步就可以討神喜悅。

這種態度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呢?好處是我們會因為懼怕惹怒神而繼續遵行。壞處是我們只能夠活在恐懼之中,感受不到神的愛,不懂得被愛,亦不懂得愛人。然後當生活越來越艱難,聖經的教導又彷彿越來越脫離現實的時候,我們只能夠憑自己的意志來繼續遵行;到有一日當意志不夠力支撐的時候,聖經的教導成為了重擔,我們就會將聖經連同上帝一併丟棄。但神的心意一定不是這樣的。

(b) 聖經是……(約5: 40)
聖經是甚麼?

剛才那句經文,約翰福音 5: 39「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接着的 v40 耶穌說:「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裏來得生命。」耶穌指出他們的問題:查考聖經、遵守了那些規條就以為可以承受永生。但不是這樣的。主耶穌指出,唯有到祂這裏來才可以。

怎樣是到耶穌這裏來?與聖經有甚麼關係?聖經是為耶穌作見證,意思是讓人認識耶穌。但怎樣對待本聖經才可以認識耶穌呢?

(i) 以聖經為鏡——照見本相
我借用雅各書 1: 23-24:「23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着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24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聖經好像一面鏡子;我們讀經就好像對着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要讓聖經反照出我們的本相。聖經讓我們認識耶穌,首先我們要將真實的自己呈現在耶穌面前,與祂對話;讀經是我們與神對話、溝通。或者我們慣常聽到的是,讀經是我們聆聽神的說話,祈禱是我們向神傾訴。不是錯的,也不完全是對。我們祈禱也是聆聽神的說話;我們讀經也是與神溝通。

就如TEC的宣傳所說:聖經開啟.生命改變。

在聖靈光照下,我們讀經的時候誠實面對自己的軟弱和不足,願意來到主面前被神修剪、改變。讀經是生命改變的工程。如果讀經只是知道一些知識、知道神的要求、知道耶穌是誰…… 那是不夠的。讀經必須是我們從這些聖經知識、這些神的要求裏面看見自己的本相,看見自己生命要被神修剪的地方,又願意被神修剪;否則我們只會在知識裏面越來越自高自大,甚至自以為義。

(b) 以聖經為鏡——生命經歷的參照
聖經作為鏡子,另一重意義是讓我們從中找到自己的對照,從而知道如何面對挑戰。

主耶穌在曠野、四十日受魔鬼的試探。曠野、四十日這兩個元素對認識舊約的讀者來說絶不陌生。「曠野」和「四十」放在一起讓人想到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漂流的遭遇。在魔鬼的試探中,主耶穌正是想到聖經記載昔日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經歷,讓祂想到申命記,於是引用來回答魔鬼。今日當我們面對生活裏面各種挑戰的時候,主耶穌在曠野受試探的這段經歷同樣也對照我們的處境,讓我們從中學習主耶穌如何以神的話成為自己的提醒,讓我們也以神的話來警惕自己。就是說:主耶穌想起以色列人的經歷,想起神的話來提醒自己;我們也想起主耶穌的經歷,想起神的話來提醒自己。

同時間,主耶穌所引用的申命記也同樣引領我們將以色列人的經歷對照自己的屬靈光景,看出自己屬靈生命的境況。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的時候,不斷為了生活的基本需要埋怨神,就算每日有神所賜下的嗎哪作食物,也不能夠信得過神、倚靠神。我們會不會也是為了衣食住行等等基本的需要來折騰,卻沒有信心信得過神是信實的主?

昔日摩西提醒以色列人享受迦南美地的出產時,不要忘記都是神所賜的恩典。今日我們的事業、家庭、生活條件等等,我們會不會以為是靠自己的努力?

以色列人在曠野遇上不順意的時候甚至懷疑神沒有與他們同在,以致悖逆頂撞神。當我們在不順利的日子,會不會也懷疑神沒有同在,忘記了祂曾經陪伴我們一起走過許多的崎嶇不平、高低跌宕?

與以色列人不同,主耶穌遇上各種試探的時候,祂想起神的說話,以這些說話來提醒自己。讓我們遇上種種試探的時候,也能夠記起神的說話來提醒自己。

結 語
最後我們看阿摩司書 8: 11「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

真正的飢餓是甚麼?真正的乾渴是甚麼?真正的飢餓是無論吃了多少、吃了甚麼都得不着飽足,真正的乾渴是無論飲了多少、飲了甚麼都仍然口渴;真正的空洞是無論甚麼也填它不滿;真正的寂寞是無論有多少人在身邊也解不開你的心結。因為我們心底裏面真正需要的並不是外在的東西可以滿足。

在耶穌受魔鬼第一個試探的時候,祂回答說:「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要維持我們的生命存活,物質的滿足其實用不着很多,更重要的是在神話語裏面得到滿足。

在阿摩司的時代,北國以色列在耶羅波安二世的統治之下進入另一個輝煌的時代,政治相對地穩定,故此經濟亦可以平穩發展。因着這一切,百姓對神的悖逆亦到了頂點。先知阿摩司奉差遣對以色列百姓宣告的這一句說話是神的審判:神要使一種饑荒臨到地上,不是普通缺糧缺水的饑荒,這一種饑荒乃是神不再發出祂的說話。

阿摩司向他的聽眾宣告,神的話不再臨在地上,他們從西到南、從北到東想找一個可以傳遞神說話的都找不到,因為神將自己隱藏。神將自己隱藏,不再有說話臨到,表示祂不再帶領這些百姓,「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既然以色列人不願意聽神的話,神也就沒有說話賜下來;既然他們不願意跟從,神也就不再帶領。

可能我們不容易理解這番說話,因為我們現在隨時可以打開聖經,甚麼版本都有:中英日韓,兩希原文,還有甚麼領袖版、姊妹版、職場事奉版、生命成長版…… 林林總總。彷彿隨時都可以有神的說話。然而事實是否真是這樣呢?撫心自問,有多少次我們打開聖經卻聽不到神的說話?我們又有沒有因為聽不到神的說話、不明白聖經而着緊,會切切懇求神光照我們?會花一些功夫、用一些方法要明白?讓我們不要放棄,不要就這樣放下聖經。

聖經是神與我們相遇、對話的空間。它不只是一本書;它不是生活指南、信仰手冊,聖經要照出我們的本相,神的說話能夠改變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存着信心,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渡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