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2, 2006

小錢不少

經文:馬可福音12:41-44/王上17:8-16

引言:一個見證
今天與你分享的題目是「小錢不少」,你可能已經心裏有數,今天我要說的是關於奉獻的信息。這個信息在今日是不容易講的。我知道你工作得辛苦、入息又不是豐厚,支出卻也不少。這些我都明白,我都經歷過。正因為我經歷過,我更願意與你分享這個信息。

首先與你分享一個見證,是我個人的見證。

我的母會在荃灣,要是你從九龍搭乘地面的交通工具,甫進入荃灣就會看見一座樓高八層、有彩色玻璃的禮拜堂,那就是了。那座禮拜堂在1989年落成,建造過程固然經歷許多艱難和挫折,錢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當時預算建築費八百多萬,雖然教會有一些資產可以變賣,但會友友大部分都是來自草根階層,要籌得足夠的款項仍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1987年當政府正式批地讓我們建堂時,教會推行了一個認獻計劃。當時我認獻了一個數目,對於整筆建築費來說,我所認獻的實在微不足道。但我知道神悅納的不在乎獻金的數目,而是在乎我的心。主耶穌說:「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在那裏。」(太6:21)反過來說,你的心在哪裏,你就會將財寶放在哪裏。

一、小錢不少
馬可福音12:41-44記載一個寡婦的奉獻;她所獻上的數目很少,但她的心卻是完全在神那裏。「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裏投了若干的錢。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裏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看過這個寡婦與其他財主的奉獻之後,耶穌作出評價:「這個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投的更多」。兩個小錢,加起來只不過是一個大錢,耶穌卻說她投入的比那些財主的更多。

也許我們首先要看清楚,其實耶穌並沒有否定財主的奉獻。我們也不要以為有錢人奉獻較多的金錢總是有一點炫耀的心態;我們不需要有這樣的猜測,誰都沒有權懷疑任何人的奉獻心態。事實上較富足的願意獻上更多絕對是值得為他們感恩的事。

耶穌只是將我們的眼光引到這個寡婦身上。馬可很仔細地描述,這個寡婦是一個「窮寡婦」。當那些財主大手大手地將一袋一袋的錢幣投入奉獻箱的時候,這個寡婦小心翼翼地將兩個小錢投入去:「叮.叮」。當旁邊的人將一個一脹卜卜的奉獻封放進奉獻袋時,她小心翼翼地將兩個五元硬幣放進去。耶穌說她投進去的是更多。

「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這些財主是「從他們的豐富裏拿出來」,而這個寡婦是「從她的缺乏裏拿出來」。從豐富裏拿出來是容的,從缺乏裏拿出來才是考驗。這個寡婦不單「從她的缺乏裏拿出來」,而且是拿出全部,毫無保留。

這個寡婦手上不是有一個大錢,她是有兩個小錢,她可以投入一個,留下一個給自己,但她沒有這樣做。耶穌說她「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由此顯出她所獻上的要給那些財主都多;因為那些財主只是獻上百分之幾,而她是獻上百分之一百,是完全的奉獻。

「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在那裏」,你的心在哪裏,你就會將財寶放在哪裏。但我這樣說會否太輕鬆?又或是太沉重了。「把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一個這樣窮的寡婦,她憑甚麼這樣做?她手上不是有一個十元硬幣,她是有兩個五元,她怎麼不放入一個、留下一個給自己,都夠買一個大麥包明天吃!把兩個小錢都投入去,她還可以靠甚麼來生活?難道耶穌真的要我們飯也不吃,拿來奉獻嗎?

二、缺乏和不足都是很真實的
剛才分享我參與母會建堂的認獻計劃,故事還沒有說完。那時我的認獻是每月奉獻 $1000。當時我每個月的入息是 $6000,這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你知道發生甚麼事?我後來「縮沙」。起初憑著信心填上這個數字,那知慢慢地發現,這個數目太大了,衡量過收入和支出之後,我覺得自己負擔不,我退縮了。

禮拜堂後來還是建起了,而每一次當我看見這座建築物時,我就會記起自己那一次信心軟弱的功課。

缺乏和不足是很真實的。我告訴你這個失敗的經歷,是想你知道,在缺乏之中,我們很容易會疑慮;在不足的時候,我們甚至會退縮。就正如要與大家分享的另一個寡婦的故事,記載在列王記上17:8-16:「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你起身往西頓的撒勒法去,住在那裏;我已吩咐那裏的一個寡婦供養你。以利亞就起身往撒勒法去。到了城門,見有一個寡婦在那裏檢柴,以利亞呼叫她說:求你用器皿取點水來給我喝。她去取水的時候,以利亞又呼叫她說:也求你拿點餅來給我。她說: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神起誓,我沒有餅,罈內只有一把麵,瓶裏只有一點油;我現在找兩根柴,回家要為我和我兒子作餅;我們吃了,死就死吧!以利亞對她說:不要懼怕,可以照你所說的去作吧!只要先為我作一個小餅拿來給我,然後為你和你的兒子作餅。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罈內的麵必不減少,瓶裏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婦人就照以利亞的話去行。她和她家中的人,並以利亞,吃了許多日子。罈內的麵果不減少,瓶裏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

故事一開場,神吩咐以利亞先知到西頓的撒勒法去,因為祂吩咐了那裏的一個寡婦供養他。為甚麼先知要別人供養呢?原來當時正是旱災。這章的開頭告訴我們,是神使這一場旱災臨到。開始時,神叫以利亞到基立溪旁,有烏鴉來供養他,他可以喝基溪的水。後來那裏的水也乾涸了之後,神吩咐以利亞去撒勒法,那裏的一個寡婦會供養他。不過當以利亞來到撒勒法,遇上了這個寡婦,情況似乎不樂觀。

這一場旱災持續了幾年。幾年無雨水是怎樣的呢?我們看電視新聞也可能見過這些影象,乾旱沒有雨,影響最大的就是農作物的收成;沒有雨水就沒有收成。

當以利亞來到撒勒法向這位寡婦要求食物時,他遇到這樣的回應:「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神起誓,我沒有餅,罈內只有一把麵,瓶裏只有一點油;我現在找兩根柴,回家要為我和我兒子作餅;我們吃了,死就死吧。」(v12)

缺乏和不足是很真實的。當以利亞向這位寡婦要點水來喝時,她沒有推辭,馬上去取。但當以利亞向她要點餅的時候,她的反應很強烈。在這樣一個乾旱的時候,她有辦法得到水,甚至不介意分一點給別人,但她卻不能夠將餅分給別人,因為她也在缺乏之中,她就只有一把麵、只有一點油。

當缺乏和不足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會疑慮、退縮;寡婦的缺乏甚至令她感到絕望:我拾兩根柴回去,做個餅給我和兒子吃,吃過了就只有等死了。

我剛才說到對母會建堂的認獻,為甚麼當時我的信心會軟弱呢?因為「算不過來」。每個月的收入是那麼多,已經定了;然後每個月的支出是那麼多,沒有多少可以減了,給家裏的、每一天的車資、飯資,扣除了這些基本的衣食住行,算不過來。就好像這個寡婦那樣,麵就只有那少許、油也只有那少許,算不過來,沒有可分給以利亞的了。

缺乏和不足是很真實的,不過當我們只顧低下頭、注目在自己的缺乏和不足,找們就只會看見「算不過來」,看不見事情可以有不同的發展、可以另有出路。

三、學習先後次序的功課
當這個寡婦埋首去計算那一把麵、一點油只夠自己和兒子一餐食用,之後就只有等餓死,神親自介入,帶來轉機。

不過這個轉機,有一個先決的條件。v13先知對這寡婦說:「不要懼怕,可以照你所說的去作吧!只要先為我作一個小餅拿來給我,然後為你和你的兒子作餅。」

不要懼怕,缺乏和不足雖然是很真實,卻可以有不同的發展。先決的條件是分清楚先、後。她要先作一個餅給以利亞,然後才為自己和家人做。她要先為以利亞預備的不需要很多,只要一個小餅,剩下的她可以供給自己的需用。其實神不是要我們飯也不食,拿來奉獻,祂只是要我們學習這個先後的功課。先獻上給神,然後自己可以取用。

以利亞說:「不要懼怕……只要先為我作一個小餅」,他憑甚麼叫她「不要懼怕」呢?我們憑甚麼不用懼怕呢?有一個廣告,幾個小朋友在踢球,「落雨又有乜好驚喎。前途由我創,人生滿希望」。有希望是真的因為我們可以創造前途嗎?不是的。「不要懼怕」的基礎不是我們有多努力;「不要懼怕」的基礎在神那裏。以利亞吩咐這個寡婦不要懼怕,然後他說:「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罈內的麵必不減少,瓶裏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不要懼怕」的基礎是神的應許:只要她先做一個小餅給以利亞,然後才照顧自己的需要,「罈內的麵必不減少,瓶裏的油也不缺短」。

「婦人就照以利亞的話去行。她和她家中的人,並以利亞,吃了許多日子。罈內的麵果不減少,瓶裏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只要遵照神吩咐的先後次序,神的應許必然應驗。先知瑪拉基也說:「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必為你們斥責蝗蟲,不容牠毀壞你們的土產,你們田間的葡萄樹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瑪3:10-11)你先將神當得的十分之一獻上,然後就會看見神照顧你的事業、照顧你的家庭、照顧你的投資、照顧你的入息,為你供應日用所需,甚至滿瀉。要知道使乾旱臨到木地的是耶和華,使雨水降在地上的也是耶和華。

事實上,這個先後次序不單適用在金錢奉獻之上,在我們人生各個範疇都是一樣。主耶穌也曾經應許: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天父是知道的,我們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我們所需用的一切,都要加給我們。(太6:32-33)

四、每一天地供給

在同一段經文,主耶穌也勸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v34)

在撒勒法寡婦這個故事裏面,神應許「罈內的麵必不減少,瓶裏的油必不缺短」,祂不是轟轟烈烈地行個神蹟,使麵和油滿溢,不像「五餅二魚」那樣有餘有剩,讓他們可以慢慢食用。神是每一天都保持著那個分量,沒有減少也沒有增多,就只是足夠他們的需要。

每一天當這個寡婦要煮飯、打開米缸的時候,她看見的仍然是「罈內只有一把麵,瓶內只有一點油」;每一天都都要面對著「我們吃了,死就死吧」的掙扎。而她能夠依靠的仍然是神的應許;於是,她每一天看見的就是「罈內的麵果不減少,瓶裏的油也不缺短」。

當然,如果可以選擇的,我們都希望手頭充裕,奉獻時不用掙扎那麼多。但事實是,當我們手頭充裕的時候,我們的心就容易偏離,倚靠的對象就容易出現偏差。

在馬太福音6:11,主耶穌教導我們,只須每一天向天父求:「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記得有一首詩歌,其中一句歌詞說:「我不借明天的太陽,因明天或許陰暗」。明天不知道會怎樣,但聖經說:「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4)

很多人都有興趣知道,我過去十九個月裏,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崗位,究竟怎樣維生?我在過去一年在母會裏當部分時間傳道人,但得到的報酬其實只夠給家裏、付一份保險金,和什一奉獻。自己日常的支出,諸如車資、飯食,以及衣服鞋襪等日用品,我就真的經歷「罈內的麵不減少,瓶裏的油不缺短」。在那段日子我怎樣維生呢?我有機會做替工、有機會做 freelance,又接受過肢體真金白銀的支持,還趁金價高的時候,將十幾年前公司抽獎得來的金鍊賣出。我特地計算了一遍,加起來的總數原來真的夠我節儉地渡過十九個月。

當然這不是說要辭去工作,等十多個月,然後經歷神供應。我只是盼望你會相信,神真的可以供應我們日常所需用的。但祂的要求是我們分先後次序。就好像這個撒勒法的寡婦,從自己僅有的麵和油裏面先拿一點出來供給以利亞,然後才照顧自己的需要,神就會按祂的應許,使罈內的麵不減少、瓶裏的油不缺短。

結語:誰供養誰
故事聽到這裏,你可有留意,神要以利亞去撒勒法,祂說祂已經吩咐那裏的一個寡婦供養他。究竟是誰供養誰?

一開始神已經夠幽默了。在古代社會,寡婦是需要別人幫助的弱勢群體。因為家中沒有了男人,寡婦大多數是沒有收入、需要親屬接濟的。然而神卻吩咐一個需要別人接濟的人去接濟祂的僕人。

然後,我們看見若不是以利亞去投靠祂,這個寡婦和她家裏的人吃完那一餐就都要餓死了;而另一方面,以利亞也真的從這個寡婦的麵和油得到了供應。究竟誰供養誰?

再說回我認獻建堂的事,儘管當時我沒有履行我的承諾,教會籌得的款項卻遠遠超出當時定下的目標,而且到建成了整座禮拜堂之後遇有盈餘。雖然神沒有追究我的虧欠,而禮拜堂也建得成,但對我來說,這件事永遠是一個遺憾。神總可以有另外的途徑供應教會的需要,但到最後埋數的候,我卻無份。換了是你,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假如這個撒勒法的寡婦不願意先為以利亞做一個小餅,神總有其他途徑供養祂的僕人,但因為她願意先獻給神,她就得著神所應許的「罈內的麵不減少,瓶裏的油不缺短」。

「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裏投了兩個穴錢,就是一個大錢」。這個窮寡婦靜靜地來將兩個小錢放進奉獻箱裏,然後靜靜地離開,沒有驚動任何人,也沒有留意有誰看見。她完成了這個舉動之後,就沒有再出現,聖經也沒有多說一句話。她把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她明天怎樣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