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6, 2008

揮動棕枝

經文:約翰福音12:12-26

引言——當年今日,棕枝主日
你可有留意,有一個叫做《當年今日》的電視節目,每一日報導某年今日發生的世界大事。假如這個節目要報導今日的「當年今日」,可能他們會這樣報導:「估計是公元29年的今日,一個名叫耶穌的人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城,當時萬人空巷、夾道歡迎。這一位耶穌曾經在距離耶路撒冷六里以外的伯大尼,叫一個死去四日的人復活,當時許多人都親眼見證這事。」

不錯,耶穌曾經行過這樣的一宗神蹟,叫一個死了四日的人復活。那人名叫拉撒路,是耶穌的好朋友。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之前的那一夜,就是在他家裡住宿。那一夜,拉撒路的姊姊馬利亞把香膏倒在耶穌的腳上,為祂的死和安葬作準備。那一夜,有許多人聚集在拉撒路家裡,約翰福音12:9-11這麼記載:「有許多猶太人知道耶穌在那裡,就來了,不但是為耶穌的緣故,也是要看他從死裡所復活的拉撒路。但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因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

在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的背後,是一個謀殺的陰謀。不過,這無損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熱切,而其他人看來也不知道這一個計謀,仍然熱烈的歡迎耶穌。

根據聖經的記載,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城的日子,是受苦節之前的五天,那就是今天了。就如經文所記載的,人們揮動棕樹枝、熱烈地歡迎耶穌,所以在教會傳統裡面,這一天的主日就被稱為「棕(樹)枝主日」。

讓我們看一看當時的盛況。

一、揮動棕枝而來
約翰福音12:12-13記載:「第二天,有許多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將到耶路撒冷,就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他,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

當時臨近逾越節。按照舊約摩西五經的記載,有三個重要的節期,猶太人必須上耶路撒冷去過節,逾越節是其中一個。所以當時在耶路撒冷的不單有她本身的居民,還有無數上來過節的人。他們聽說耶穌正朝著耶路撒冷來,於是都出到城外去迎接祂。這些人手裡揮動著棕樹枝。約翰特地記下眾人揮動的是棕樹枝,因為它有特別的意義。我們從其他的文獻知道,棕樹枝是當時人們用來歡迎戰勝歸來的王。在耶穌出生以前,大概是主前164年,有一個名叫猶大馬加比的人,曾經帶領猶太人脫離希臘的統治,獨立了大概一百年,當時的人就是揮動棕樹枝歡迎這一位英雄進入耶路撒冷城。

事實上,經文裡面,約翰已經告訴我們了,那些人「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其他幾卷福音書記載這些人的歡呼,都沒有那麼清晰,唯有約翰福音這裡記載,當時人們稱耶穌做「以色列王」。當然,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可能叫一些人想起先知撒迦利亞曾經預言,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謙謙和和的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亞9:9)不過,那些人想要耶穌做他們的王,這其實不是第一次。約翰福音6:15記載,當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的神蹟以後,當時的群眾就已經想強逼耶穌做他們的王。

到了這個時候,人們的訴求更強烈了。

這一批人出來迎接耶穌,他們揮動棕樹枝,他們想耶穌做他們的王,他們歡呼「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但是耶穌來不是要做以色列王。

二、為看神蹟而來
還有一批從耶路撒冷城出來迎接耶穌的人。那是甚麼人呢?vv17-18:「當耶穌呼喚拉撒路,叫他從死復活出墳墓的時候,同耶穌在那裡的眾人就作見證。眾人因聽見耶穌行了這神蹟,就去迎接他。」

第二批從耶路撒冷出來迎接耶穌的人是那些聽過耶穌叫拉撒路復活的人。「眾人因聽見耶穌行了這神蹟,就去迎接他」,他們是否好奇想要看一看這個能夠叫死人復活的人是怎麼的模樣?還是他們想要看一看這個人是真的有這麼大的能力不是?

保羅說:「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神蹟對於猶太人來說,是神同在的證明。約翰福音記載了至少兩次人們向耶穌求神蹟。2:18,當耶穌把那些在聖殿裡做買賣的人趕出去以後,「猶太人問他說:你既作這些事,還顯甚麼神蹟給我們看呢?」他們的意思是要耶穌證明祂有神的同在、祂的權柄是從神而來的。6:30,當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的神蹟,那些人又問:「你行甚麼神蹟,叫我們看見就信你」,耶穌就直截了當的指斥他們其實只是想「吃餅得飽」,不是真的相信。另外在2:23-24記載:「當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有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蹟,就信了他的名。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因為他知道萬人」。耶穌知道那些人看見神蹟之後的所謂相信,並不是真正的相信。

有一些人想看神蹟是想耶穌滿足他們的需要。有一些人想看神蹟是為了滿足好奇心。有一些人想看神蹟是想證明上帝同在;但是憑神蹟才相信的只是邏輯推理,不是真正的相信。真正的信心是單憑神的說話,相信上帝「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真正的信心是好像但以理那三個朋友那樣,即使被扔在火窰裡,仍相信神會拯救,即使神不拯救、即或沒有神蹟出現,仍不會放棄對神的信仰。

這些聽見耶穌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就出到耶路撒冷城外去迎接祂的人,他們可能是好奇、可能是想證明上帝同在,也可能只是想趁熱鬧。無論怎樣,他們與第一批人,就是那些想耶穌做以色列王的人,合在一起,成了一支龐大的歡迎隊伍,在耶路撒冷城外揮動棕樹枝,歡呼「和散那!」

在這些鬧哄哄的歡呼聲之中,耶穌不發一言。耶穌來不是要做以色列王,耶穌來不是要滿足人的好奇心,耶穌來甚至不是要滿足人的需要。

當時還有一批人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這一批人沒有出到城外去歡迎。他們在城裡面等待。

三、為見耶穌而來
vv20-22「當時,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有幾個希臘人。他們來見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意見耶穌。腓力去告訴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

原來上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人不單有猶太人,還有一些歸入猶太教,或者對猶太教有興趣的外邦人。這幾個希臘人就是這一類。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之後,他們來,要求見耶穌。他們是不是早已經聽聞耶穌的名字,現在想見祂?經文沒有交代,經文只是記載這些希臘人很簡潔地說:「我們願意見耶穌」。

在四卷福音書之中,只有約翰記載這幾個希臘人的出現。而更有趣的是,這幾個希臘人只在這兩節經文出現,之後就再沒有記載他們了。彷彿他們的出現就只是讓耶穌有機會說這一句話:「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v23)。

當人們在耶路撒冷城外聚集,手裏揮動棕樹枝、口裡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的時候,時候還沒有到。當人們聽聞耶穌叫死去四日的拉撒路復活、然後蜂擁到耶路撒冷城外去迎接耶穌的時候,時候還沒有到。唯有當這幾個希臘人來找腓力,說「我們願意見耶穌」的時候,耶穌說:「時候到了」。

不同的人因著不同的原因來找耶穌;一些想耶穌帶領他們揭竿起義,推翻羅馬的統治。一些想耶穌施行神蹟,滿足他們的需要。所有這些都只是要求外在的。而這幾個希臘人,他們的目的不同,他們要見耶穌。

我們知道,這幾個希臘人說「願意見耶穌」並不只是見一見。他們是想與耶穌交流、交談、深入認識耶穌。即或他們聽聞耶穌所做的一切:祂的教導、祂的神蹟,那些都只是入門、都只是外在的。他們沒有停留在入門,他們想深入認識耶穌,也讓耶穌深入認識他們。

在幾卷福音書裡面,我們常常讀到,每當人們來向耶穌求神蹟,耶穌不會很熱切地回應,甚至很多時候祂會避開,不跟那些人糾纏。原因是,神蹟不能夠叫人生出真正的信心,只有與神有深入的認識才會叫人真正相信。就是這樣渴望與耶穌深入認識,使這幾個希臘人來到要見耶穌。

我們來信耶穌,每一個人都各自不同的入門:可能你患病或是你的家人患病,可能你遇上人生的難題,可能你追求認識那永恆終極的真理,可能你追求人生的意義,又或者沒有任何原因,無論怎樣,總是有人向你介紹耶穌,你被耶穌吸引,於是你開始出席崇拜、小組、主日學,然後你開投入教會、參與事奉。但這些都只是入門、是外在的,你有沒有更深入認識耶穌呢?你有沒有渴望想見耶穌呢?

弟兄姊妹,不要只滿足於入門,不要只滿足於一些外在的,不要以為出席教會聚會就夠了、以為參與事奉就夠了,甚至以為什一奉獻就夠了。

我初返教會的時候是很勤力的,崇拜、團契、主日學、教會營會都是例必出席,甚至有一段時間每個星期三晚的教會祈禱會也有我的出現。剛出到社會工作我就開始什一奉獻,而且返教會不足半年已經開始事奉,甚至有好多年我是身兼幾個事奉崗位。不過,那時我知道,自己心裡面有一些角落還沒有向神開放,還有一些東西捉緊在自己的手裡面,沒有交給上帝。

但是耶穌不滿足。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這雖說是最大的誡命,上帝卻不是要強逼我們愛祂,祂只想我們這樣回應。在耶利米書31:3,神向祂的子民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神先愛我們,祂以慈愛吸引我們,然後期望我們以「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愛來回應祂。

假如我們好像那些在耶路撒冷城外揮動棕樹枝的人,或者好像那些在耶路撒冷城裡面聽聞神蹟的人那樣,只想追求外在的那些東西,神不會滿足。神要我們願意見祂,願意深入認識祂,也願意讓祂深入認識我們。

四、時候到了
主耶穌來到耶路撒冷,百姓夾道歡迎,但這些都不是耶穌想要的。直到有幾個希臘人來要求見耶穌,耶穌說「時候到了」。甚麼時候?是「人子得榮耀的時候」。

耶穌在這裡說的「榮耀」是指向祂的死。祂說:「一粒麥氶不落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在其他幾卷福音書裡面,當耶穌預言祂將要受難的時候,必然提到受苦、被殺和復活。然而在約翰福音我們沒有看到這三個元素;約翰不是要避談耶穌的受苦。約翰是要帶領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耶穌的死亡。對於將要經歷的一連串事情,耶穌稱之為「榮耀」。

當然榮耀還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方式,譬如耶穌在迦拿以水變酒也是「顯出他的榮耀」(約2:11)。但在這段經文裡面,約翰讓我們看見耶穌以受苦來得榮耀。當耶穌以「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來比喻受苦所得的榮耀時,祂將我們的目光從十字架的痛苦引向十字架帶來的結果。從永恆的角度來看,死亡不是結局,因為死亡會帶來生命。在後面12:32,耶穌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耶穌在十字架上死去,就帶領無數的人得著生命;一粒麥子落地裡死去,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你手裡面有沒有捉緊一粒麥子,不肯讓它死去呢?這粒麥子會不會就是你心裡面某一個不曾向神開放的角落?會不會是你沒有放手交給神的執著?會不會是一些你信不過神的事情?會不會是一些昔日的記憶、一些你忘記不了的遺憾?可能只是某一個人、某一件事?

「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你是不是還企圖保留一些終必會失去的東西?抑或想捉緊一些你明知道留不住的東西?不如放手讓這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去,可以讓你的生命結出許多的子粒來。

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vv25-26)

這兩節經文在其他幾卷福音書裡有另一個演繹。馬可記載耶穌這樣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可8:34-35)其他福音書的重點是跟從基督要付的代價,這個代價可能是要付上生命。約翰再一次帶領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耶穌的死亡。

在約翰的筆下,耶穌看祂將要面對的死亡是榮耀,因為祂看見的是死亡之後的永生。從永恆的角度來看,死亡不是結局,是進入永生的過程。在其他福音書裡面,跟從耶穌的代價是背起十字架,但約翰讓我們看見,跟從耶穌首要的條件是服事祂。

說到服事,我們會想到在教會擔當不同的崗位、做各式各樣的工作,譬如協助兒童事工、擔當崇拜司事、參與敬拜隊、成為某一個事工委員會成員……諸如此類。然而耶穌說的不是這些,祂得很清楚,服事祂就是跟從祂,祂在哪裡服事的人就在那裡。

所以我剛才說,不要只滿足於一些外在的,以為返教會聚會就夠、以為參與事奉就夠、以為什一奉獻就夠。這一切都是好的,但卻不足夠。因為耶穌要的不單止這些。耶穌呼召我們來相信祂,是跟從祂,是服事祂,是祂在哪裡我們就在那裡。

要怎樣才可以這樣徹底地跟從?唯有當我們在耶穌裡面才可以。我們有沒有與耶穌建立這麼深入的相交、認識,讓我們整個人浸溶在耶穌裡面,與耶穌彼此相屬,祂屬於你、是你的一切,而你屬於祂,向祂毫無保留、毫不掩藏?

結語
「估計是公元29年的今日,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城、當時萬人空巷,夾道歡迎。」有一些人想耶穌來帶領他們革命起義、掙脫羅馬的統治;有一些想看耶穌的神蹟,滿足他們的需要。但這些都不是耶穌想要的。

主耶穌要我們以一個願意的心來見祂、與祂深入認識。主耶穌邀請我們來服事祂、跟從祂、祂在哪裡我們也在那裡。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在耶穌那裡,徹底的跟從呢?

今天跟大家帶來一首回應詩歌,歌詞每一句開首是「前」,然後是「今」。從前是那樣,現今是這樣。你從前是怎樣呢?現今又是怎樣呢?你現今是怎樣?你將來又會是怎樣?我們跟從主,生命是否每一天都有不同?每一天都與主更親近、更親密多一些呢?


【今要主自己】(《生命聖詩》393首)
前所要是祝福,今所要是主;前所憑是感覺,今靠主言語;
前所要是恩賜,今要賜恩主;前我尋求醫治,今要主自己。

前用己力苦試,今完全信靠;前要一半救恩,今要全得救;
前常用手拉主,今主手牽我;前常漂流無定,今錨已抛妥。

前我忙於計劃,今專心祈求;前我非常掛慮,今有主眷佑;
前我隨己所欲,今聽主訓語;前我不住求問,今常讚美主。

前是自己作工,今靠主工作;前我欲利用主,今讓主用我;
前我尋求能力,今要全能主;前為自己勞碌,今為主而活。

前我盼望屬主,今知主屬我;前我燈將熄滅,今照耀輝煌;
前我等待死亡,今候主再來;我一切的盼望,安妥主幔內。

永遠高舉耶穌,讚美主不歇,一切在耶穌裡,惟祂是我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