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9, 2014

《洗.足》

經文:約翰福音 13: 1-17; 31-38

引言
大家可能有留意到,剛才的話劇是取材自幾卷福音書所記載,主耶穌與門徒最後一次晚餐的情景。大概我們對主耶穌設立聖餐的情形都會有一些印象,至少每個月守聖餐的時候,牧師也會讀出相關的經文。不過對於主耶穌為門徒洗腳,教會則比較少提及。

事實上,新約四卷福音書裏面,其他三卷都有記載主設立聖餐的情景,唯獨約翰福音沒有。相反也是唯獨約翰福音記載了洗腳這一個部分。我們不會以為約翰忘記了,或是寫漏了。不少解經家告訴我們,約翰福音有着與別不同的內容,譬如約翰只記載耶穌的七件神蹟,又完全沒有記載耶穌所說天國的比喻。可能他認為無需要重複相同的資料,不過更明顯的是約翰刻意選取這些材料,來講述關於耶穌的身分、祂的工作等等的真理。

耶穌為門徒洗腳正是其中一個明顯的例子。

I. 洗腳與十架的愛(vv1-5)
讓我們一同讀vv1-5「1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2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裏。3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裏,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裏去,4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5隨後把水倒在盆裏,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

這幾節經文讓我們知道當時的場景。首先我們知道,逾越節快要到了。約翰福音記載了三個逾越節,但我們知道這個逾越節與其他逾越節不同。在這個逾越節前六日,耶穌在伯大尼被馬利亞用香膏膏抹,耶穌說是為祂的安葬預備的。然後猶太人商議將耶穌和祂所復活的拉撒路一併殺了,因為很多猶太人回去信了耶穌。

這些事耶穌都知道。v1告訴我們,「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v3進一步的告訴我們「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裏,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裏去」。這個時候耶穌已經完成了祂對猶太人的講論,13章這裏是耶穌與門徒一起吃逾越節晚餐的時候。在這裏,耶穌開始進入祂在地上服侍的最後一個階段,祂要走上十字架的苦路。明顯地,耶穌選擇在這個時候洗門徒的腳是有特別用意的。

v1又說「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耶穌為門徒洗腳是因為祂對門徒的愛。約翰在這裏用「自己的人」這個說法,與約翰福音1: 11說「他到自己的也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所用的字眼是相同的。兩批「自己的人」是明顯的不一樣。1: 11的那些是不接待耶穌的;13: 1這些卻是耶穌所說「父所賜給祂,」的(6: 39)。就是這一些,耶穌愛他們,而且愛到底。「愛到底」除了有永恆的意思之外,也有完完全全的意思。就是這一種完全的愛,令到耶穌洗門徒的腳。

耶穌為門徒洗腳的過程,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動作,約翰記載得很仔細,vv4-5:「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5隨後把水倒在盆裏,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v4說耶穌「脫了衣服」這個動詞,有「放下」、「捨棄」的意思,也是約翰福音 10:15耶穌說祂「為羊捨命」的意思。另外,v5提到耶穌把水倒在盆裏,這個動詞也與以賽亞書 53: 12 形容祂「將命傾倒,以致於死」的用法一樣。約翰這樣仔細的記載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每一個動作,目的是讓我們看見,耶穌為門徒洗腳是喻表了祂為屬於祂的人捨棄自己,將命傾倒,以致於死。

耶穌為門徒洗腳除了喻表耶穌的受死之外,也是顯示主耶穌對於真正屬於祂的人的愛是完完全全的愛,到一個地步,祂捨棄自己,將生命傾倒出去,走上十字架,成就救恩。對於耶穌這一份愛,門徒卻不明白。

II. 被洗腳歸屬基督(vv6-11)
讓我們讀vv6-11:「6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7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8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9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10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11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

大概彼得不是第一個被耶穌洗腳的,他卻是唯一一個提出不同意耶穌這樣做的。當然,耶穌是他的夫子,莫說洗腳這樣卑微、只有奴僕才需要做的事情,平常很多事情也是彼得為耶穌打點的,耶穌怎麼可能這樣做呢?!耶穌說彼得,和其他門徒,「如今不知道」。他們不明白的除了耶穌為甚麼要洗他們的腳之外,他們不明白的還有耶穌的死。當耶穌在路上三次預告祂到耶路撒冷之後將會受辱被害,門徒都不明白,甚至他們只知道爭做大。主耶穌卻是明白他們的不明白,祂預先說了,也指明給彼得知道,他們「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就是當耶穌受死、埋葬、復活之後,他們在聖靈光照底下就會明白。

v8彼得回應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不可以!他認為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彼得以為自己知道得比耶穌多,不是嗎?我們記得當耶穌在路上預告祂將要在耶路撒冷「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的時候,彼得「就拉住他,勸他」。儘管耶穌後來再預告了兩次,門徒還是不明白;彼得還是不能夠接受耶穌將要被殺的事實。

不知道當我們不明白的時候,會否妨礙我們順服神的心意?也許我們有時候也會好像彼得這樣,不知道其實自己不知道,甚至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堅持自己的做法,反而拒絕了讓神的旨意在我們生命裏運行。

耶穌仍然滿有耐性的向彼得解釋,v9:「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剛才說過,洗腳的行動喻表耶穌為屬於祂的人捨棄自己,將生命傾倒。主耶穌對彼得說:我的捨命若與你無干,你就與我無分了。耶穌要彼得看清楚,他拒絕耶穌為他洗腳,不單是因為祂是老師、是師傅,是彼得的自尊讓他不能夠接受耶穌的捨命。我們平常的想法是:「我們自己可以做得到,為甚麼要倚賴別人?」不少人難以接受耶穌的救恩也是這個原因。我們若不能夠看見自己的不能夠,我們是不可能接受耶穌的拯救。就好像彼得這樣,他根本看不見自己的不能夠,所以他不能夠讓耶穌洗他的腳。

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耶穌一無財物、二無權勢,祂有甚麼分呢?跟從耶穌的人指望從祂身上得到甚麼分呢?馬太福音記載,耶穌設立聖餐時應許:「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裏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太 26: 29)。可以說:「與耶穌有分」就是在神的國裏與耶穌同在。然而在約翰福音裏面耶穌的分又是甚麼呢?我相信就是在接着的14-17章,耶穌所說的,「祂在父裏面,我們在裏面,祂也在我們裏面」、在聖靈內住底下,與神團契、復和的關係。

彼得若不願意接受耶穌為他洗腳,不願意承認自己需要耶穌為他受死,他就無分與神團契和復和了。

III. 效法主互相服侍(vv12-17)
接着,主耶穌就解釋為門徒洗腳的意義。我們讀vv12-17:「12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13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14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15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16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17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耶穌作為夫子、作為主,這個身分不因為祂為門徒洗腳而有改變。祂本來是、祂一直都是。不過,祂卻願意放下祂的尊榮,謙卑服侍。祂為門徒洗腳正好是以行動實踐祂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 45)。祂仍然是主。所以當祂說「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的時候,其實是表示,我們沒有空間不贊成的。甚至在v16祂說:「僕人不能大於主人」,祂作為主人尚且為門徒洗腳,作僕人的門徒,和我們,如果以為自己可以避免這樣的服事,就是以為自己比耶穌還要大。

問題是,門徒真的以為自己很大!路加福音記載,在最後晚餐的桌上,當耶穌設立了聖餐之後,門徒竟然爭論「他們中間那一個可算為大」(路22: 24)。無可否認,無論哪一個世代、哪一個民族、文化背景,人們都是最想得到領袖的身分地位。「人望高處」彷彿是人世間的真理。然而主耶穌正是向我們示範了一個與世界不同、真正從神而來的真理,就是 v14 祂說:「14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所以我們「也當彼此洗腳」。

對於尊卑高低,我們應該有一套與世界不同的價值觀。世界以為學位越高、財富越多、權力越大的就是做大的。也許我們成長的過程也是受這樣的價值觀薰陶;甚至我們會將這種錯誤的價值觀也帶進來教會,以為某某得了甚麼甚麼學位,某某在教會年資夠長…… 但是耶穌說:「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誰願為首的,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可10: 43-44)。保羅也說:「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 2)。所以讓我們儆醒,免得自驕自滿,以為自己有甚麼過人之處,忘記了我們其實沒有甚麼不是領受得來的。(林前4: 7)

主耶穌說:「15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所以我們「也當彼此洗腳」,效法主耶穌的謙卑服侍。

IV. 效法主彼此相愛(vv31-35)
主耶穌為門徒洗腳,除了喻表祂謙卑捨己,將命傾倒,以致於死之外,也是祂對門徒愛的表現。祂說:「15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也是要求門徒,和我們,要有愛的表現。

讓我們讀約翰福音13: 31-35:「31他既出去,耶穌就說:如今人子得了榮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32神要因自己榮耀人子,並且要快快地榮耀他。33小子們,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後來你們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話我曾對猶太人說過,如今也照樣對你們說。34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35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v34耶穌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為甚麼是新呢?在舊約的律法裏面也有要去愛別人的要求;耶穌也說過最大的誡命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然後又說「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 37-39)。這與耶穌吩咐門徒的彼此相愛有甚麼不同呢?

「愛人如己」的經文出自利未記19: 17-18:「17不可心裏恨你的弟兄;總要指摘你的鄰舍,免得因他擔罪。18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按照舊約的要求,愛人如己是對一連串消極思想和做法的回應,這些消極的思想和做法包括:心裏恨你的弟兄、報仇、埋怨你本國的子民;這條誡命裏面似乎較積極正面的「要指摘你的鄰舍」,原來都只為了「避免因他擔罪」而已,其實談不上「愛」。

耶穌要求門徒的彼此相愛卻完全不一樣。v34 耶穌說:「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耶穌所賜的這條新命令的原則是:祂怎樣愛我們,我們就要怎樣相愛。祂是怎樣愛我們的呢?

祂說:「15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耶穌對門徒的愛就在祂為他們洗腳的行動裏面表現出來。耶穌為門徒洗腳所表現的愛是完完全全、徹底的愛,是不管他們是否明白,祂仍然將自己捨棄、將命傾倒、以致於死。祂要求門徒之間的彼此相愛也是這樣將命傾倒、以致於死。在約翰福音15: 12-14耶穌又說:「12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13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14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

舊的誡命,神吩咐要愛人如己,是為了避免自己得罪神。新的命令,主耶穌要門徒彼此相愛,是真正的愛、完全的愛、捨己的愛。

還記得在路加福音,主耶穌講了一個「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嗎?主耶穌講那個故事是因為有律法師問:「要愛鄰舍如同自己,那麼誰是我的鄰舍?」故事裏面分別有三個人經過一個被盜賊打傷的人;首兩個可能覺得自己遇着這樣的事情「真倒楣」,調轉頭「從那邊過去了」;第三個人「動了慈心」,於是上前去幫助那人。愛人如己的出發點,可能是為了避免得罪神,可能是碰巧看見對方悲慘的遭遇,或者因為彼此有某種關係:家人、朋友、同事,大家談得來,對方OK。

然而主耶穌賜下的新命令卻不是這樣,不是因為對方遇上禍患你憐憫他,更不是因為對方可愛、容易相處;可能正正相反,對方也許一點也不可愛,甚至令人生厭、讓人鄙視。然而耶穌說,我們因着是同一信仰的群體,就要實踐這種「為朋友捨命」的彼此相愛,讓人藉此看見我們的信仰,看見我們真的是屬於耶穌的自己人。主耶穌說「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是我們沒有空間不同意的。

V. 接受基督的十架(vv36-38)
但這不是容易的事情。要彼此相愛到捨命,那要看是為誰這樣做吧!門徒再次表現他們的不明白。

讓我們讀vv36-38「6西門彼得問耶穌說:主往哪裏去?耶穌回答說: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後來卻要跟我去。37彼得說:主啊,我為甚麼現在不能跟你去?我願意為你捨命!38耶穌說:你願意為我捨命嗎?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彼得不明白,他將焦點錯置了在耶穌將要去的地方上。他以為耶穌要到哪裏去發展復國大業,他不可以接受自己不能夠跟隨耶穌一起去。他仍然一心要幫助耶穌成功。他說:「不要跟我說彼此相愛,耶穌,我願意為你捨命!」彼得以為自己的勇氣、能力,甚至捨棄自己的性命可以幫助耶穌;但他完全不知道跟隨耶穌是怎樣的一回事。他不明白耶穌的死是甚麼意思,所以他不能夠跟隨,也不能夠真正的委身。直至他三次不認主,直至他體會到自己的不能夠和不明白。耶穌說:他年老的時候,人要將他的手束上,帶他到不願意去的地方。那時他才明白,那時他才可真正的為耶穌捨命。

我們是否明白耶穌的死是甚麼意思呢?會不會我們覺得自己的罪不致於大到要耶穌為我們死呢?

結語
在這個時候,讓我們同領聖餐,讓我們思想,主耶穌的死是有怎樣的意義。

耶穌為門徒洗腳喻表祂為救贖我們捨棄自己,將生命傾倒出去,走上十字架,成就救恩。耶穌為門徒洗腳,也是顯示主耶穌對於真正屬於祂的人完完全全的愛,愛到底,愛到捨命的地步。門徒當時不明白。甚至驕傲自負、以為自己可以為神付上多少,甚至為神捨命。

然而,主耶穌要的卻是我們效法祂的榜樣謙卑虛己、順服神的心意,走上捨己的道路。主耶穌要的是我們效法祂的榜樣,彼此相愛,甚至捨命。


君尊義僕
1.貧窮嬰孩天上來,進到世間掩祂光榮;
不求供奉卻服侍,為救眾生捨祂性命。
2.在園中掙扎流淚,選擇擔當眾生重罪;
拒己心意遵父旨,慈愛的心痛傷破碎。
3.請看祂手上釘痕,那手曾鋪滿天星宿;
卻以傷痕證主愛,曾任鐵釘扎傷刺透。
4.效法恩主服侍人,決定一生以祂為王;
顧念他人的需求,如事奉祂學祂榜樣。
副歌:謙卑上主,君尊義僕,召我們跟從祂腳蹤,
身心所有,每日獻作活的祭,謙恭敬拜,君尊義僕。

Sunday, April 13, 2014

當年今日

經文:約翰福音12: 12-26

引言:棕枝主日
香港的亞洲電視有一個節目叫做《當年今日》,專門報導在某年今日發生的事件。假如這個節目要報導今日在當年發生過的事件,他們可能會說:「估計在公元29年的今日,一個名叫耶穌的人騎着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城。當時萬人空巷、夾道歡迎。這一位耶穌曾經在距離耶路撒冷大概六里以外的伯大尼,叫一個死去四日的人復活,當時許多人都親眼見證這件事。」

是的,耶穌曾經行過這樣的一件神蹟,祂叫一個死了四日的人復活;那個人名叫拉撒路,是耶穌的好朋友。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之前的一晚就是在拉撒路家裏過夜。那一晚,拉撒路的姊姊馬利亞將香膏抹在耶穌腳上,為祂的死和埋葬做準備。那一晚有許多人聚集在拉撒路家裏,約翰福音12:9-11這樣說:「有許多猶太人知道耶穌在那裏,就來了,不但是為耶穌的緣故,也是要看他從死裏所復活的拉撒路。但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因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

原來,在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的背後,是一個雙重謀殺的陰謀。耶穌是否知道這個陰謀呢?祂知道。在約翰福音 12: 7-8 記載,當馬利亞用香膏抹耶穌的腳,耶穌說:「由她吧!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耶穌知道,不過這無損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熱切,而其他人似乎也不知道這個計謀,他們仍然熱烈地歡迎耶穌。

當時臨近逾越節。按照舊約摩西五經的記載,有三個重要的節日猶太人必須上耶路撒冷去過節。逾越節是其中一個。所以當時在耶路撒冷的不單止有她本身的居民,還有無數上來過節的人。他們聽說耶穌正朝着耶路撒冷來,於是都出到城外面去迎接祂。

今日跟大家分享的經文:約翰福音12: 12-26記載了當時的盛況,當中有幾批歡迎耶穌的人,他們各有不同的想法。就讓我們來看看。

I. 揮動棕枝而來(vv12-16)
讓我們首先讀約翰福音12: 12-16:「12第二天,有許多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將到耶路撒冷,13就拿着棕樹枝出去迎接他,喊着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14耶穌得了一個驢駒,就騎上,如經上所記的說:15錫安的民哪,不要懼怕!你的王騎着驢駒來了。16這些事門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穌得了榮耀以後才想起這話是指着他寫的,並且眾人果然向他這樣行了。」

第一批是拿着棕樹枝的人。

根據聖經的記載,耶穌騎着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城的日子是受難節之前的五日,就是今日了。就如我們剛才所讀的經文,人們揮動棕樹枝、熱烈地歡迎耶穌。所以在教會傳統裏面,這一個主日被稱為「棕枝主日」。

這些歡迎耶穌的人手裏揮動着棕樹枝。約翰是特意記下眾人揮動的是棕樹枝,因為它有特別的意義。我們從其他文獻知道,棕樹枝是當時的人用來歡迎戰勝歸來的君王的。在耶穌出生之前,主前164年就曾經有一個名叫猶大馬加比的人,帶領猶太人打勝仗、脫離希臘的統治,獨立了大概一百年;當時的人就是揮動棕樹枝歡迎這位英雄進入耶路撒冷城的。

事實上,在經文裏面,約翰已經告訴我們,那些人「喊着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v13)如果你讀其他幾卷福音書,你可能留意到,其他幾卷福音書記載這些人的歡呼,都只是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唯有約翰記載,當時的人稱耶穌做「以色列王」。當然,耶穌騎着驢駒進入耶路撒冷,令到一些人想起先知撒迦利亞曾經預言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騎着驢,就是騎着驢的駒子。」(亞9: 9)不過,人們要耶穌做王其實不是第一次。約翰福音6: 15記載,當耶穌行完五餅二魚神蹟之後,當時的群眾就已經想強逼耶穌做他們的王。

到了這個時候,人們的訴求就更強烈了。

這一批人出來迎接耶穌,他們揮動着棕樹枝。他們想耶穌做他們的王,他們歡呼:「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他們要耶穌帶領他們復國。

但是耶穌來沒有政治目的,祂不是做以色列王。

II. 為神蹟而來(vv17-19)
第二批迎接耶穌的人,是甚麼人呢?

我們再一起讀 vv17-19「17當耶穌呼喚拉撒路,叫他從死復活出墳墓的時候,同耶穌在那裏的眾人就作見證。18眾人因聽見耶穌行了這神蹟,就去迎接他。19法利賽人彼此說:看哪,你們是徒勞無益,世人都隨從他去了。」

第二批從耶路撒冷出來迎接耶穌的人是那些聽過耶穌叫拉撒路復活的人。「眾人因聽見耶穌行了這神蹟,就去迎接他」;他們是否好奇想要看一看這個能夠叫死人復活的耶穌是怎麼模樣的呢?抑或是想要看一看這個人是否真的有這樣大的能力?

保羅曾經說過:「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林前 1: 22)。不錯。猶太人是要看見神蹟。因為對於猶太人來說,一個人可以行神蹟就證明有神的同在。約翰福音記載至少兩次人們向耶穌求神蹟。第一次在 2: 18,當耶穌把那些在聖殿做買賣的人趕出去之後,「猶太人問他說:你既作這些事,還顯甚麼神蹟給我們看呢?」但他們只是要耶穌用神蹟來證明祂有那個權柄。第二次在第6章,當耶穌行完五餅二魚神蹟之後,那些人又問:「你行甚麼神蹟,叫我們看見就信你呢?」當時耶穌直截了當斥責他們其實只是想「吃餅得飽」。另外在2: 23-24記載:「當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有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蹟,就信了他的名。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因為他知道萬人」。耶穌知道那些人看見神蹟之後的所謂相信,其實不是真正的相信。

有一些人想看見神蹟只是想耶穌滿足他們的需要,想「吃餅得飽」。有一些人想看見神蹟只是為了滿足好奇心,看完一件神蹟之後這些人只會想要看更大的神蹟。有一些人想看見神蹟,是以為有神蹟就可以證明有上帝同在。但是憑着神蹟才相信,那只是邏輯推理,不是真正的相信。真正的相信是單憑神的說話、相信上帝「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真正的相信是好像但以理的三個朋友那樣,即或上帝不拯救、即或沒有神蹟出現,他們也不會放棄對神的忠誠。

這些聽見耶穌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就出到耶路撒冷城外去迎接祂的眾人,他們不是真心的相信,他們可能是好奇,可能是想證明有神存在,也可能只是趁熱鬧。無論怎樣,他們與第一批人,就是那些想要逼耶穌做以色列王的人一起,合成一支龐大的歡迎隊伍,在耶路撒冷城外揮動棕樹枝,歡呼「和散那!」

在這些鬧哄哄的歡呼聲之中,耶穌卻沉默不言。耶穌來不是要做以色列的王,耶穌來也不是滿足人的好奇心,不是要滿足人的需要。

III. 為見耶穌而來(vv20-23)
當時還有另外一批人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這一批人沒有出到城外去歡呼。他們在城裏面等候。

我們讀 vv20-23「20那時,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有幾個希臘人。21他們來見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意見耶穌。22腓力去告訴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23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

原來上到耶路撒冷去過逾越節的人不單止猶太人,還有一些歸入猶太教、或者對猶太教有興趣的外邦人。這幾個希臘人就是這一類。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之後,他們來要求見耶穌。他們是不是早已經風聞耶穌的名字,現在想見祂呢?經文沒有交代,經文只是記載這些希臘人很簡潔地說:「我們願意見耶穌」。

在四卷福音書裏面,只有約翰記載這幾個希臘人的出現。有趣的是,這幾個希臘人只在這兩節經文出現,之後就再沒有記載他們了。彷彿他們的出現就只是讓耶穌有機會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v23)。

當人們在耶路撒冷城外聚集,手裏揮動棕樹枝、口裏喊着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的時候,時候還沒有到。當人們聽聞耶穌叫死去四日的拉撒路復活、然後蜂擁到耶路撒冷城外去迎接耶穌的時候,時候還沒有到。

唯有當這幾個希臘人來找腓力,說「我們願意見耶穌」的時候,耶穌說:「時候到了。」

不同的人因着不同的原因來找耶穌:想耶穌帶領他們揭竿起義,推翻羅馬的統治;想耶穌施行神蹟,滿足他們的需要;想看看耶穌,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所有這些都只是膚淺的、表面的。而這幾個希臘人,他們的目的不同:他們要見耶穌。

我們知道這幾個希臘人說「我們願意見耶穌」,並不是單單想「看一看」。他們是想與耶穌傾談,深入認識。即或他們風聞耶穌所做的一切:祂的教導、祂的神蹟,那些都只是入門、都只是表面的;他們沒有停留在那裏,他們想親身與耶穌見面、真正的認識耶穌。

在幾卷福音書裏面,我們常常讀到,每當人們來向耶穌求神蹟,耶穌不會很熱切地回應,甚至很多時候祂會避開,不跟那些人糾纏。原因是神蹟不能夠叫人生出真正的信心,只有與神深入相交,真正認識神才會叫人有真正的相信。就是這種真實認識主耶穌的渴望,使這幾個希臘人來到要見耶穌。

我們信耶穌,每一個人都各自有不同的入門:可能你患病或者你的家人患病,有人向你介紹耶穌;可能你遇上人生的難題,有人向你介紹耶穌;可能你追尋人生的意義,有人向你介紹耶穌;又或者,沒有甚麼原因,有人向你介紹耶穌。無論怎樣,你被耶穌吸引,於是你開始返崇拜、小組團契、返主日學,然後你開始投入教會、開始參與事奉。但這些都只是入門,你有沒有更深入認識耶穌呢?你有沒有渴慕想見耶穌呢?

弟兄姊妹,我們不要只滿足於入門,不要只滿足於表面的信仰,不要以為返返教會聚會就夠了、以為參與一些事奉就夠了,甚至以為做了奉獻就夠了。

我起初返教會的時候很勤力的:崇拜、主日學、團契是必到的,一出來工作就開始奉獻,又願意參與事奉。不過,那時自己知道,生命的主權仍然捉緊在自己的手裏,沒有交給神;自己知道有一些事情是沒有向神開放、不肯讓神掌權的。我還是想維持自己的生活方式,還是想自己話事。

但是耶穌不滿足。

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雖說這是最大的誡命,但上帝不會強逼我們愛祂,祂只是想我們這樣回應。在耶利米書 31: 3,神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神用祂的慈愛吸引我們,祂先愛我們,然後盼望我們以「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愛來回應。

假如我們好像那些在耶路撒冷城外揮動棕樹枝的人,或者好像那些聽見神蹟出到耶路撒冷城外去迎接耶穌的人那樣,只想追求表面的信仰,只想逼留在入門的階段,神不會滿足。神要我們願意見祂,願意深入認識祂,也願意讓祂深入認識我們。你願不願意呢?

IV. 時候到了(vv24-26)
主耶穌來到耶路撒冷,百姓夾道歡迎,但這些不是耶穌想要的。直到有幾個希臘人來要求見耶穌,耶穌說「時候到了」。

甚麼時候?v23 耶穌說:是「人子得榮耀的時候」。耶穌在這裏說的「榮耀」是指到祂的死。

讓我們讀 vv24-26「24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25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26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在其他幾卷福音書裏面,當耶穌預言祂將要受難的時候,必然提到受苦、被殺和復活。然而在約翰福音我們沒有看見這三個元素。約翰不是要避談耶穌的受苦,約翰是要帶領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耶穌的死亡。對於將要經歷的一連串事情,耶穌稱之為「榮耀」。

當然榮耀還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方式,譬如耶穌在迦拿以水變酒,聖經也是說要「顯出他的榮耀」(約2: 11)。但在這段經文裏面,約翰讓我們看見耶穌以受苦來得着榮耀。當耶穌以「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來比喻受苦所得的榮耀時,祂將我們的目光從十字架的痛苦,引向十字架帶來的結果。從永恆的角度來看,死亡不是結局,因為死亡會帶來生命。在約翰福音12: 32,耶穌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耶穌在十字架上死去,就帶領無數的人得着生命;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去,就結出無數的子粒。

你手裏面有沒有捉緊着一粒麥子,不肯讓它死去呢?這粒麥子會不會就是你心裏面某一個未曾向神開放的角落?會不會是你未曾放手交給神的事情?會不會是一些昔日的記憶,一些你忘記不了的遺憾?可能只是某一件事,或者只是某一個人。

有一位宣教士名叫Jim Elliot,他為了向奧卡族傳福音而殉道。他曾經說過:“He is no fool who gives what he cannot keep, to gain that which he cannot lose.”意思是:「一個人願意放棄那些他一定會失去的,來換取一樣他不能失去的,這人是個聰明的人!」

「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你是不是還企圖保留一些終必會失去的東西?抑或想捉緊一些你明知留不住的東西?今生的享樂、物質的豐富......唯有我們願意放手讓這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可以讓你的生命結出更多的子粒來: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耶穌說:「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vv25-26)

這兩節經文在其他幾卷福音書裡面有另一個演繹,譬如在馬可福音 8: 34-35,耶穌這樣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其他三卷福音書的重點是跟從基督要付的代價,這個代價可能是要付出生命。對比之下,約翰再一次帶領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耶穌的死。

在約翰筆下,耶穌把祂將要面對的死亡看作是榮耀,因為祂看見祂的死所帶來的結果。在其他福音書裏面,跟從耶穌的代價是背起十字架,但約翰讓我們看見,跟從耶穌首要的條件是服事祂。

說到服事,我們會想到在教會擔當不同的崗位、做不同的工作,譬如幫手兒童事工、做崇拜司事、參與不同的部……諸如此類。然而耶穌說的不是這些,祂說得很清楚,服事祂就是跟從祂,祂在哪裏,服事的人就在那裏。當時耶穌在哪裏?當時耶穌正在走向十字架,今日祂向我們發出這樣的呼召,我們來服事祂、跟從祂,就是與祂一起走向十字架,與祂一起進入受苦當中。

不要只滿足於膚淺、表面的信仰,以為返返教會聚會就足夠、以為做一點事奉就足夠、以為有奉獻就足夠。耶穌要的不單止這些。耶穌呼召我們來相信祂,是要跟從祂,是要服事祂,是祂在哪裏我們就在那裏,是與祂一起走上順服神的道路,是背起十字架來跟從祂,捨棄今生,才可以得着永恒。唯有這樣,我們的生命就能夠結出許多子粒來,使上帝得榮耀。

要怎樣才可以跟從得那麼徹底?唯有當我們在耶穌裏面的時候才可以。我們是不是願意與耶穌建立這麼深的關係,讓我們整個人浸溶在耶穌裏面?我們是不是願意讓神來掌管我們的生命毫不掩飾、毫不隱藏、毫無保留呢?

結語:你在哪裏?
「估計是公元29年的今日,耶穌騎着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城。當時萬人空巷,夾道歡迎。」這些人想耶穌帶領他們揭竿起義,脫離羅馬的統治;這些人想耶穌用神蹟來滿足他們的需要。但是這些都不是耶穌所要的。

主耶穌要我們以一個願意的心來見祂、與祂建立深入的關係。主耶穌邀請我們來服事祂,跟從祂,祂在哪裏我們就在那裏。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在耶穌裏面,徹底的跟從祂呢?被祂得着呢?

回應詩
深願祢來掌管我心
主啊,我深願祢來掌管我心,
主啊我渴望遵祢旨意而行;
主啊,我願意一生為祢所用,
求祢差遣我。
不要任憑我妄行自己的路,
求祢更新我思想意念所有,
主啊,求祢領我行十架的路,
一生不偏離。
youtube
[詞、曲:黃曉翠。《為以色列禱告》。版權屬華人敬拜讚美音樂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