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3, 2019

在這時代.禱告

經文:但以理書 9:1 – 19

引言
曾經聽過有人用「大時代」來形容今日的香港。不知道你會不會同意呢?毫無疑問,今日的香港確實進入了極不一樣的景況。在這個「極不一樣的」景況之下,人要怎樣自處呢?更重要是,我們如何不受這景況影響,將我們的目光投得更遠更廣呢?

聖經裏面有一位人物,但以理,也剛好也是進入一個大時代,當面對轉變的時候,他如何將目光投向更遠更廣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

I. 時代
讓我們先從時代開始。

經文 9:1 說:「瑪代族亞哈隨魯的兒子大利烏立為迦勒底國的王元年。」這裏彷彿輕描淡寫說了一個新王登基的事件。但其實一點也不尋常。首先,我們看見這裏有兩個民族的名稱:瑪代和迦勒底。迦勒底即是巴比倫。就是但以理書一至五章的敘事場景。

或者我們需要先看多少少事情的背景。但以理書 1:1-2「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並神殿中器皿的幾分交付他手。他就把這器皿帶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廟裏,放在他神的庫中。」同着這些,還有許多貴冑、宗室,即是王族宗親也一同被擄到巴比倫。當中包括但以理和他的朋友。然後在但以理書一至五章,我們看見被擄的百姓在巴比倫、尼布甲尼撒統治底下的一些情況。根據歷史記載,巴比倫征服了巴勒斯坦地之後大概七十年,有瑪代波斯興起取代巴比倫。

但以理書 9:1 這裏所說的,就是這個轉折期。所以,9:1 所描述的不是新王登基那麼簡單,而是當時世界局勢一個十分大的轉變。這樣的世局變動,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也許這正是當時的人心裏面的問題。巴比倫的政策是將戰敗國的王族宗親和社會的精英俘擄返去巴比倫。瑪代波斯是怎樣的呢?會不會也要將所有人俘擄返去瑪代波斯呢?抑或有其他更殘忍的對待呢?當時的人當然是不知道的。

對於迦勒底人來說,這個轉變當然極大,他們是亡國由另一個民族來統治。但是對於猶太人來說卻不是那麼大件事。因為無論是巴比倫抑或瑪代波斯,反正都是被外邦統治。雖然,不少猶太人已經在巴比倫定居了下來,落地生根了,如果要再次大遷徙,始終都影響大的。

然而,對於猶太人來說,事情又不是真的是那麼淡然。因為瑪代波斯取代巴比倫這事,上帝早已經藉先知耶利米的口預言了。但以理書 9:2 提到,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這預言,在耶利米書分別記載了兩次,第一次在 25:11-12 「這全地必然荒涼,令人驚駭。這些國民要服事巴比倫王七十年。七十年滿了以後,我必刑罰巴比倫王和那國民,並迦勒底人之地,因他們的罪孽使那地永遠荒涼。」。另一次在 29:10 更加預告:「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上主要眷顧你們……使你們仍回此地。」若真是這樣,這將會是十分重要的的契機。

所以當瑪代族的大利烏被立為迦勒底國的王的時候,但以理知道先知預告的時間來到了。但事情會怎樣發生呢?

在這個歷史的轉折,但以理來到上主面前禱告。

讀但以理書 9:4-19 這段禱文,我嘗試跟大家看看上帝是怎樣的呢1,也看看但以理是怎樣的。

II. 上主
在 9:4-19 節裏理一邊描述上主是怎樣的性情,一邊禱告。我們從這些描述裏面看見,上主透過但以理要我們認識祂是怎樣的上主。

v4 但以理「向耶和華我的神祈禱、認罪,說:主啊,大而可畏的神,向愛主、守主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上主是偉大的,是值得敬畏的,是守約施慈愛的。大家有機會讀但以理書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全卷書來到第九章這裏才第一次出現「耶和華」這個稱呼。要知道,每次當聖經用「耶和華」這個名號的時候,大多數是要強調上主和祂子民之間的立約。耶和華這個名號是上主在何烈山上向摩西啟示的名號,也是在西乃山祂與以色列民立約的名號。當以色列人拜金牛犢,摩西為百姓代求的時候,上帝自己曾經為這個名號下了一個定義。祂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34:6)。宣告這個名字的意義之後,上主更答應繼續與百姓同行。

所以在這裏出現耶和華這名號,相信但以理是要認信上主是守約施慈愛的神。除此之外,他更是要喚起上主對以色列人的揀選的情誼,請求祂繼續與自己的百姓同行。

然後在 v7,但以理禱告說:「主啊,你是公義的」。但以理從哪裏看出主的公義呢?他從自己的百姓得罪神,因而招致懲罰,被趕散到各國的這段歷史,看見上主是公義的。以色列人亡國是因為他們得罪神,這個遭遇是他們罪有應得。所以我們看見,縱然上帝是守約施慈愛的神,祂卻不會縱容百姓犯罪,祂的公義就這樣顯明出來。

接着在 v9,但以理繼續說:「主我們的神是憐憫饒恕人的」。上主是公義,祂不會縱容犯罪的人,但祂是憐憫饒恕人的。然後在 v14 但以理再次宣認:「耶和華我們的神在他所行的事上都是公義」。

然後在 v16,但以理呼求:「主啊,求你按你的大仁大義,使你的怒氣和忿怒轉離你的城耶路撒冷,就是你的聖山」。「大仁大義」,在一些英文聖經翻譯作“righteous acts”,直譯是「公義的行動」。「求你按你公義的行動,使你的怒氣和忿怒轉離」。我讀這個翻譯的時候,心裏面感到奇怪。如果說「按公義的行動」,豈不是要照他們的罪懲罰嗎?在申命記 28:45-46,摩西宣告:百姓若不謹守遵行上主頒佈的誡命律例典章,「這一切咒詛必追隨你,趕上你,直到你滅亡;因為你不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不遵守他所吩咐的誡命律例。這些咒詛必在你和你後裔的身上成為異蹟奇事,直到永遠!」(申28:45-46)如果「按上主公義的行動」,豈不是應該按照申命記這裏所寫的使得罪神的人滅亡,甚至直到永遠嗎?上主公義的行動、祂的大仁大義,竟然是使祂的怒氣和忿怒轉離,不再追究得罪祂的人!

最後在 v18,但以理禱告說:「我們在你面前懇求,原不是因自己的義,乃因你的大憐憫」。祈禱到最後,但以理仍然堅持,因為上主的大憐憫,他能夠在上主面對懇求。

將這幾節經文列出來,我們看見但以理描述的主:
.v4 大而可畏
.v4 守約施慈愛
.v7 公義
.v9 憐憫饒恕人的
.v14 行事公義
.v16 祂公義的作為使怒氣和忿怒轉離
.v18 有大憐憫

雖然這裏沒有包含上主所有的性情,但已經足夠看見但以理之所以能夠向上主禱告的原因。大而可畏的上主既是守約施慈愛、憐憫饒恕人的,祂同時也是公義的。按照祂公義的作為,祂願意將祂的怒氣和忿怒轉離那些本是罪有應得、本該滅亡直到永遠的人。這不是因為人自己的義,而是因為上帝的公義。

其實我們都知道的,若不是因為上主的憐憫,我們都是應該永遠滅亡,永遠與主分離的。「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 3:10-12)我們今日能夠站在主面前,唱詩歌頌、祈禱敬拜,聖經說,不是因自己的義,而是因上主按祂公義的行動,將祂的怒氣和忿怒轉離,使我們得着祂的憐憫和饒恕。

所以但以理縱然知道以色列的君王、首領、列祖,和百姓是怎樣地背逆上主,他仍然能夠向上主懇求、禱告。

III. 但以理
但以理所認識的神就是這樣的。那但以理又是怎樣的呢?

讓我認識一下但以理是怎樣的人。聖經裏面提到但以理的經文不多,只有在以西結書將但以理與挪亞和約伯並稱為義人。主耶穌也引用過但以理書。其餘都沒有提及。所以我們可以簡單地只是從但以理書認識但以理。

剛才提過,但以理書第一章交待了,巴比倫將南國猶大圍困,除了擄掠了聖殿的器皿,還將猶大王,以及許多社會上的精英、宗室、貴冑都擄到巴比倫。但以理是一個敬虔的人,為了保守自己不被外邦人的食物玷污,他決定不接受王帝分派的膳食和美酒,只食素菜、飲清水。神幫助他,使他「面貌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而且能夠顯出他有聰明智慧。後來當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需要人解夢的時候,但以理也能夠證明神的靈與他同在,既能夠成功解夢,還說出列國興替的預言。後來他更幫助尼布甲尼撒從上帝的懲罰中回轉,使他認識在列國中掌權的至高神。在但以理書第六章,我們看到但以理無懼逼害,堅持每天向上主禱告、保守自己對上主的忠誠。我們看見但以理是一個禱告的人。在但以理書第二章敘述他在危急的時候禱告尋求神;在第六章告訴我們,即使有逼迫的危險,他仍然堅持他的禱告習慣。然後來到第九章這裏,我們從他的禱告中認識他更多。

我們再看看 9:1-3:「瑪代族亞哈隨魯的兒子大利烏立為迦勒底國的王元年,就是他在位第一年,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禱懇求。」但以理除了是一個禱告的人,他也是一個讀經的人。

剛才說,這是一個改朝換代的時刻、是一個動盪的時刻、是一個面臨重大改變的時刻。換作是你,你會怎樣呢?我們可能會感得擔憂、不知道將來會如何。我們可能會做很多分析,了解世界局勢發展,然後決定要如何自處。或者我們會選擇明哲保身,遠離是非之地……

但以理卻看見轉變的時刻正是一個改變的契機,他尋求要明白上主的計劃。他在上主的話語裏面去尋找。

經歷變動,無論是世界局勢、社會變遷、或是我們自己個人際遇,我們有沒有想到問一問上帝:「究竟發生甚麼事呢?」我和家人的關係發生了問題,有沒有問過上帝「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我沒有了工作,有沒有問過上帝「究竟發生了甚麼事?」香港來到這個境況,有沒有問過上帝「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我們有沒有想到問一問上帝:「你正在做甚麼呢?」抑或我們只是任得事情發生,甚至只是在動盪之中為到不知道將會發生甚麼事而驚惶失措,卻沒有意會上帝正在工作?「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但以理明白、相信,所以他尋求神,他讀上帝的話。他要明白發生的事情,於是他讀到耶利米先知的信息:「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

那又怎樣呢?比作一些人,可能會想:「哦。耶路撒冷荒涼七十年快要屆滿了。感謝主。阿們!」你會不會是這樣?有時候可能我們的心不夠敏銳,縱然知道神的計劃,卻沒有用心禱告。也可能我們的信心很大,「既然神已經應允了、既然預言要實現了,那就沒有甚麼好祈了!」我在想:會不會我們對上帝太有把握,我以為上帝就是這麼多了。又或者我們對禱告太沒有想像了。

在這個列國更替、政局轉變,知道神的預言將要實現的時候,但以理讀經、禱告,尋求明白上主的計劃。綜觀 9:4-19,我們發現但以理這段禱文裏面有不少值得我們思考和反省的地方。

首先,但以理的禱告是以上主的性情作基礎的。剛才我們看但以理對神的認識,其實是他每一段禱告的開始。但以理首先宣認他對上帝的認識,作為他禱告的基礎。當我們禱告的時候,我們對神究竟有多認識呢?有時我們會不肯定上主是否聽我們禱告,原因可能在於我們對神的認識不多,我們不知道禱告的內容是否與神的心意配合。但以理卻是認識神的,他知道上主大而可畏,他知道上主既是公義、行事公義,他也知道上主守約施慈愛、有憐憫、會饒恕人,所以,他才可以禱告。若上帝不是一位憐憫、會饒恕人的,根本他的禱告就不成立,因為這裏,但以理是為自己的民族得罪上主禱告,要懇求上主的憐憫和饒恕。

其次是,但以理每一次都以「我們」來祈禱。如果從客觀環境來說,但以理其實是別人犯罪引致他受苦被害的。若不是「君王、首領、列祖,和國中一切百姓」沒有聽從上主差派的僕人眾先知來傳講的信息,他們就不會亡國,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也不會被擄。他本來可以埋怨的,可以對那些得罪神的人感到憤怒、咒罵。甚至他可以不再理會以色列的任何事情,畢竟他在巴比倫和波斯帝國都是位高權重的,荒涼的耶路撒冷可以與他無關的,就由得那些破壞耶路撒冷的人去承擔吧!

然而,但以理卻不是這樣。他以「我們」來禱告,表明他與自己的百姓站在一起。他不是認為百姓所做的是對的所以站在他們那一邊。他知道百姓得罪了神,他將自己歸邊在這些罪人的陣營,這樣來為自己的民族禱告。我們咒罵那些搗亂生事的人容易,我們和那些與自己意見分歧的人割蓆容易,但我們可不可以放下自己的「對」,來為他們、為我們禱告呢?

我們正處身動盪的時代。任何人都會說,香港近月的情況是開埠以來前所未有的,是最嚴峻的。我們怎樣面對呢?每個禮拜日、禮拜一早上起來都會聽到前一晚有騷亂、暴力事件。我們指責攪事的人,我們可以唾罵使用暴力的人,接着還可以怎樣呢?除了不斷轉發排山倒海、不知道是真是假的資訊,除了參與各方陣營的行動,我們還可以做甚麼呢?

但以理禱告。但以理認罪禱告。

我們看看但以理認的是甚麼罪。vv5-6 「我們犯罪作孽,行惡叛逆,偏離你的誡命典章,沒有聽從你僕人眾先知奉你名向我們君王、首領、列祖,和國中一切百姓所說的話」。vv9-11 「我們卻違背了他,也沒有聽從耶和華我們神的話,沒有遵行他藉僕人眾先知向我們所陳明的律法。以色列眾人都犯了你的律法,偏行,不聽從你的話」。v13「這一切災禍臨到我們身上是照摩西律法上所寫的,我們卻沒有求耶和華我們神的恩典,使我們回頭離開罪孽,明白你的真理」。v14「我們並沒有聽從他的話」。我們可以看見,對於國家所遭遇的患難,但以理反省得出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聽從神的話,沒有遵行神的律法,所以律法書上所寫的災禍就臨到他們身上。國破家亡、百姓被擄,但以理反思當中的原因,他不是歸咎自己的軍事力量不夠強,或者外交政策失敗,他的判斷是因為百姓得罪上帝。

弟兄姊妹,也許我們都曾經判斷過香港今日落到怎樣的景況,是哪些人做成的,是誰的過錯、是哪些人攪事。但我們判斷的時候,是站在哪一個角度呢?

我們是不是以經濟的角度考慮呢?——社會的暴力事件,破壞了營商環境,旅行團、自由行旅客都不來了,打擊了許多人的生計。外國機構都相繼地調低對香港的評級,進一步打擊香港在國際上的地位。香港越來越不行了。

抑或是站在法治紀律的角度呢?——犯事的人理應得到法律的制裁,不能縱容滋事分子,必須繩之以法,否則破壞香港的法治制度,社會只會繼續亂下去。

抑或站在公義的角度?——政府想要強行通過「逃犯修訂條例」,後來警察的濫權濫捕,元朗黑社會任意襲擊途人沒有被制止;甚至懷疑太子站有打死人、新屋嶺拘留所的被捕者不知被怎樣對待……等等。

弟兄姊妹,讓我們暫時放下自己認為對的觀點,從自己的立場站開一點點、抽離一點點。讓我們從上主的角度來看香港此刻的情況。有哪一個陣營是完全對的?有哪一批人是完全沒有錯的?固然我們可以繼續指責,「是因為他們那樣那樣,我們才會這樣這樣」。但我們知道上主的判斷不是這樣。

我不是說我們要不辨是非,然而我們要知道,始終有很多事情是我們不知道的。尤其是此刻,太多假消息、太多猜測的資訊充斥,我們不知道的也許比我們知道的還要多。因此讓我們承認,我們的判斷一定不會是完全對的。所以讓我們放下自己認為對的,來為彼此禱告。不單止「求上帝止息罪惡!」更加「求上帝赦免犯罪的人!」最重要的是,「求主開我們的眼睛,看出我們有哪些地方正在得罪上帝。」但以理不是求上帝懲治惡人,他為百姓、領袖和君王認罪。他說:「我們犯了罪,作了惡」。

弟兄姊妹,如果要禱告說「我們犯了罪、作了惡」,你會想到甚麼?會不會想到我們這個社會為了發展經濟犧牲了許多人的生活、犧牲了社會的公平公義?我們可能沒有留意,其實有很多人分享不到經濟的成果。如果你不明白這一點,我邀請你參與成長中心的探訪行動,更多認識一些劏房戶,更多認識一些外判清潔工、露宿者。還有更多無權無勢的人正在社會的低下階層生活着,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會不會因為香港有經濟成就卻無視貧窮人的生活苦況,來求上主赦免?

如果要禱告說:「我們犯了罪、作了惡」,你會想到甚麼?會不會想到我們的勇武派確實使用了過激的手法,破壞了「和理非」的原意、影響了巿民的生活,我們令事情更加不可收拾。你會不會為這些破壞香港的事情,來求主赦免呢?

你又會不會想到警察使用的催淚彈、催淚煙、催淚水、橡膠子彈、布袋彈確實是超過了必須,對待已經被捕的人士還繼續拳打腳踢、肆意踐踏,確實是過度的武力。你會不會為香港落到這樣的地步,來求主赦免呢?

在這場逆權運動、抗爭騷亂之中,有誰完全清白?「你沒有參加?是嗎?」如果你真的甚麼也沒有參加,我更加要問:你有沒有禱告?在 v13 但以理說:「這一切災禍臨到我們……我們卻沒有求耶和華我們神的恩典,使我們回頭離開罪孽,明白神的真理。」我們有沒有禱告?

最後,我們還看見但以理為着上主的名禱告。在 v18,但以理求上帝眷顧那「稱為你名下的城」,在 v19 又再次說「這城和這民都是稱為你名下的」。但以理所說的是耶路撒冷,是上主親自選立的聖城。正因為是上主親自選立的,但以理就能夠以此為基礎,懇求上主眷顧保守。不是因為百姓有甚麼值得上帝恩待,而是上帝既然揀選了耶路撒冷,祂是守約施慈愛的,祂必然願意將祂的怒氣轉離,不再懲治,卻要憐憫饒恕。

我們從歷史的發展知道,上帝果然憐憫、饒恕了以色列百姓,帶領他們回歸重建。

所以我們同樣可以為着上帝的名的緣故向祂懇求。上帝有沒有揀選香港?我不知道。可能沒有。但上帝揀選了教會。在這次的社會運動裏面,我們看見教會也落在困難之中。因着政見不同,連教會這個基督身體都被撕裂。上帝不喜悅。我們置身其中又應該怎樣禱告呢?

也許我們要先認知教會正在怎樣的境況。讀 9:1-19 這段經文,有一個詞語吸引了我的注意,就是「荒涼」。「荒涼」這個字出現了三次。v2「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v17「荒涼的聖所」,v18「荒涼之地」。

我們有沒有發現教會正落在荒涼之中呢?

在今次「反送中」運動之中,大陸媒體公開指責香港的教會協助示威者、提供庇護的地方。甚至指控教會在背後煽動、指使年輕人破壞香港。最近官方媒體更點名指明一些教會打開大門讓示威者入內休息是縱容暴徒等等。相信不少香港人也有這樣的想法。廿甚至我在網上看到一些報道,甚至有信徒威脅,如果教會繼續這樣做就不再奉獻、退出事奉。

弟兄姊妹,我們不一定認同彼此的想法和做法,但我們不能夠接納彼此有不同,教會因此荒涼。
我們不能夠接納彼此有不同,因為我們不能夠放下我們認為自己是對的想法,教會因此荒涼。
我們不能夠放下我們認為自己是對的想法,於是我們不能夠一起禱告、認罪,教會因此荒涼。

但以理在轉變的一刻、在動盪的時局之中,他為着荒涼的耶路撒冷禱告。作為教會,如果我們自己也落在荒涼之中,如果我們也不能夠一起禱告、認罪,那麼教會在香港這個動盪的時候還有甚麼存在的意義?

很多人都說:香港已經走不回去了。事實是來越來越激烈的衝突無日無之,巿民互相毆鬥,對警隊的不信任、甚至憎恨已經越來越強烈。有人估計,在往後五、六十年都沒有可能消解。那麼香港教會要扮演怎樣的角色?我們是站在衝突的任何一方嗎?我相信上帝更想我們以禱告守望我們的香港,祈求上主賜下真正的平安。

結語
我知道今天的信息大家不一定聽得進耳朵裏。然而,幾個月下來,我確實感到,縱然我們心中各有自己的是非判斷,但當我們仍然認信我們的主是既憑公義行事,也是憐憫饒恕人的神的時候,我們就要學習將自己執着認為對的放下,與那些同樣認信上帝救恩的弟兄姊妹一起禱告,為香港認罪、懇求上主將祂的怒氣和忿怒轉離。懇求上主施恩憐憫……


回應詩
【求主興起禱告的心】
在這片乾旱土地,沒有豐足的收穫,
願祢察看施憐憫,賜春雨滋潤大地。
是祢永看顧的恩義,叫我眾永不驚惶,
現我以信心回應,獻上迫切的禱告。
求主興起禱告的心,在祢沒有難成的事,
藉已成就的禱告,讓我開始認識主大能;
求主興起禱告的心,像戰士激發熱心,
顯明祢是獨一的主,是祢永遠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