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6, 2009

雙城記

經文:使徒行傳11:19-30; 13:1-4,13-52

引言
狄更斯在他那本著名的小說《雙城記》裡面,一開首說:「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這兩句說話常常被人引用,或者它真的在任何時代都可以用得上。《雙城記》故事的背景是十八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巴黎和倫敦,所以叫做雙城記。

兩個距離如此相近的地方,在當時那個時代卻有著顯著不同的發展。

今日跟大家看的幾段經文,也是關於兩個城市;正確來說是關於兩個城市裡面的教會。恰巧,這兩個城市有著同一個名字:安提阿。

第一個是敘利亞的安提阿;另一個是彼西底的安提阿。名字相同,發展卻各異。

I. 第一個安提阿教會(徒11:19-30; 13:1-4)
假如你對差傳事工有一些聽聞,也許你會聽過安提阿教會的名字。因為在使徒行傳裡面的安提阿教會常常被譽為第一家差傳的教會,拓展了宣教歷史的里程。這家安提阿教會是敘利亞的安提阿教會。

A. 她的成立
從使徒行傳11:19-26 可以看到她是怎樣建立的。首先我們看見這家教會是由一些因著患難、四散,要離開耶路撒冷的信徒所建立的。起初這些信徒只是向猶太人傳道。後來,福音傳到安提阿的時候,希臘人也聽聞、也接受了。於是安提阿教會的信徒群體壯大起來。耶路撒冷教會知道了之後,差派巴拿巴去看過究竟。巴拿巴看到的情況是令人鼓舞的。而且當他「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就「有許多人歸服了主」。看見這家教會的信徒需要更多的造就,巴拿巴到大數去找著了掃羅,與他一起在安提阿教會裡面栽培信徒。我們從經文看見他們的服事是大有果效的,v26告訴我們「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有一些人說「基督徒」這個稱呼其實是當時未信的人對他們的取笑。無論是否屬實,這個名稱讓我們知道安提阿教會在當時的社會上,應該是一個突出的群體。

B. 她的特質
這個如此突出的群體,當我們細心來認識就會發現她有一些很美好的特質。

(1)首先,他們有柔軟的心,願意接受福音。當門徒被逼離開耶路撒冷、一些古利奈人、塞浦路斯人將福音帶到安提阿的時候,v21說「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然後當巴拿巴來到勸勉他們的時候,v24又說「有許多人歸服了主」。固然這些安提阿人願意相信,是因為主與那些傳道的人同在,也因為巴拿巴有美好的生命質素讓人看見福音的大能。當然更重要的是聖靈在他們心裡面感動,不過安提阿人必須願意謙卑自己,開放心靈才可以領受的。

(2)其次是他們有受教的心。11:26說,巴拿巴找到掃羅之後,與他一起到安提阿,「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一年的工夫」似乎表示是不短的時間。但與保羅後來在哥林多逗留了一年半、在以弗所和羅馬分別逗留了兩年相比,一年算是中等的時間。在這樣不長不短的時間裡面,安提阿教會的信徒顯然得到很大的造就。我們從後面的幾點就可以看見。

(3)第三是,他們願意分享。使徒行傳11:27-30記載:「當那些日子,有幾位先知從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內中有一位,名叫亞迦布,站起來,藉著聖靈指明天下將有大饑荒,這事到克勞第年間果然有了。於是門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錢,送去供給住在猶太的弟兄。他們就這樣行,把捐項託巴拿巴和掃羅送到眾長老那裡。」安提阿教會的信徒對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可能是不認識的。不過聽見有大饑荒,知道耶路撒冷教會的需要,他們就願意分享。看經文v29,當時安提阿教會可能也不是富裕的,然而他們仍然願意按各人的力量湊集,派人送到耶路撒冷去。

這種情懷亦不單單是金錢物質的分享,我相信裡面也有關心、同情,有基督的愛。這樣的分享,我們也有經驗。去年國內幾次的天災人禍,我們弟兄姊妹也照著各人的力量,集腋成裘,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相信我們也是好像安提阿教會那樣願意分享、願意關心,願意付出愛。

(4)安提阿教會第四個特質是,他們能夠彼此接納。13章1節:「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這裡列出了五位教會領袖的名字,原來他們各有特色。 (a)巴拿巴——我們知道,巴拿巴是耶路撒冷教會派到安提阿去的。原來巴拿巴是來自塞浦路斯,並不是耶路撒冷的原居民。算是外省的猶太人。 (b)稱呼尼結的西面——西面是一個猶太人的名字;不過尼結卻是很特別。尼結這個字是拉丁文(也就是羅馬帝國官方文字),意思是「黑」。很多人相信這位西面是黑皮膚,可能是一位非洲裔的猶太人。「尼結」大概是其他信徒給他的「花名」,應該不是種族歧視,而是一個感情深厚、熟絡的表達。 (c)古利奈人路求——路求也是一個拉丁的名字。古利奈位於北非。這個地方名在11:20出現過。可能路求是從耶路撒冷信徒的口中認識救恩,然後將福音帶到安提阿;看來,路求應該是一個來自北非的羅馬人。 (d)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馬念這個名字是一個希臘化的希伯來名字,他應該是一個希臘化的猶太人。馬念特別之處是他是與希律同養的,意思是他是從小在皇宮中與希律一起長大,「陪太子讀書」的。簡單來說,馬念算是一位王子。 (e)保羅——我們都認識保羅,他是百分百的猶太人;曾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法利賽人,嚴守律法的規定,過著比別人敬虔嚴謹的生活。

從這個領袖群來看,我們可以估計安提阿教會這個群體幾乎包含了羅馬帝國的各個種族、各類身份地位的人士,有羅馬公民、希臘人,有純正的猶太人,也有外省猶太人、希臘化猶太人,有白人、黑人,還有王子。但他們絕對沒有猶太人、外邦人之分別,沒有羅馬人、希臘人、猶太人的隔閡,沒有種族歧視,沒有身份地位高低的懸殊。他們融洽相處,彼此接納。

(5)第五是,他們願意尋求神。13:2-4:「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他們既被聖靈差遣,就下到西流基,從那裡坐船往塞浦路斯去。」

當聖靈向安提阿教會這群領袖啟示祂心意的時候,他們正在「事奉、禁食」之中。事奉,指到他們在敬拜。而禁食則是指禱告。在聖經裡面,禁食都是與禱告有關。當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尋求神的心意,為了要讓意志集中、讓自己有充裕的時間來等候神回應,我們可以禁食禱告。

這樣我就知道,安提阿教會並不是突然之間收到聖靈的指示要差派巴拿巴和保羅出去。他們是一直在禱告尋求神的心意。他們在甚麼事上面尋求甚麼心意呢?我們從聖靈的啟示就可以知道,安提阿教會很有可能就正是尋求他們可以為福音做甚麼。

一家願意接受福音、願意受教,能夠分享、互相接納的教會,自然是願意被神更多使用、願意為神付出的教會。他們尋求神,要明白自己在傳福音的事情上面可以為神有怎樣的付出。於是聖靈指示他們。

(6)當聖靈指示他們,要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出去的時候,安提阿教會的回應是積極的。其實我們想深一層會發現聖靈這個指示是不容易的。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

巴拿巴和掃羅是安提阿教會其中兩位重要的領袖。我不會說他們兩人是教會裡面最優秀的領袖,但他們的重要性卻是不容忽視的。起初正是巴拿巴從耶路撒冷來勸勉他們,堅固他們的信仰;後來掃羅加入,教導他們,在真理上裝備他們。現在聖靈要將這兩個如此重要的人差派出去,對於安提阿教會可能會有很複雜的情緒。一定會捨不得,畢竟大家一起建立教會這許多年,彼此之間已經建立起深厚的情誼,要分離實在不容易。

此外,我相信會覺得失落和無奈。本來一起聚集敬拜、一起相交擘餅、一起服事禱告,一下子他們要從我們中間被分出去。本來每個主日返來都會見到的熟悉面孔,以後只會偶然才再見;本來每次小組都可以一起「的的啄啄」說個不停的,現在不知何時才再有機會。你明白這種感受嗎?

安提阿教會第六個美好的特質是,他們願意放下自己。為了福音的緣故、為了回應聖靈的差遣,他們願意放下自己這些感受。當然,神要差派我們中間任何一個、兩個,或更多弟兄姊妹去做神呼召他們的工,我們是阻擋不了的(這樣才叫我們無奈嘛)。然而,我們會不會因為要與這些被差派的人分離而被這份不捨、失落和無奈感籠罩,自己也不再可以積極起來呢?安提阿教會不是這樣。在v3我們看見他們領受了聖靈的吩咐,就按手打發他們去了。不但這樣,在使徒行傳後面的經文我們看見,保羅幾次佈道之後都會回到安提阿教會,然後再從這裡出發。每一次他們都會經歷這種分離,但他們每一次都積極的面對,在差傳事工上面,成為保羅美好的伙伴。

最近為了預備我們立會十周年回顧,我粗略看一看,發現在過去幾年,我們當中不少弟兄姊妹出去讀神學,畢業之後到了另一些教會去服事。可能你也經歷過安提阿教會的這一份不捨、失落和無奈。但神願意我們放下這些情緒,繼續積極走前面的道路。

C. 她作為轉捩點
正如我一開始說:這一家安提阿教會被譽為第一家差傳教會,拓展了宣教歷史的里程。

主耶穌臨升天之前吩咐門徒,「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祂的見證(徒1:8)。我們就在使徒行傳裡面看見,差傳事工向這個方向拓展。首先是聖靈在五旬節降臨,使人看見福音的大能;透過使徒行醫治趕鬼的神跡讓猶太全地得見神的臨在;然後,藉著司提反的殉道,叫腓利被逼下到撒馬利亞去宣講基督。來到這個時候,也是因為司提反的殉道,門徒四散,將福音帶到腓尼基、居比路、安提阿。然而主的見證還未到地極。

安提阿教會承接這一棒,差派工人出去為主作見證,「直到地極」。使徒行傳往後的經文就記載著聖靈吩咐安提阿教會所差派的保羅和他的同工們如何將福音從亞細亞開始,帶到歐洲希臘羅馬帝國的其他地區。

安提阿教會有著上面所說的六個特質,使她不但自己信徒的生命強大茁壯,她也成為了普世宣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II. 第二家安提阿教會(13:13-15; 42-52)
第二家安提阿教會可能有一些人沒有留意。這家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教會在使徒行傳裡面就只在13、14兩章經文裡面出現,之後就再沒有被提及。但是從宣教歷史的角度來說,她可說是第二個轉捩點。

A. 她的成立
使徒行傳13:13-15「保羅和他的同人從帕弗開船,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他們離了別加往前行,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在安息日進會堂坐下。讀完了律法和先知的書,管會堂的,叫人過去,對他們說:二位兄台,若有甚麼勸勉眾人的話,請說。」然後在v42-43說「他們出會堂的時候,眾人請他們到下安息日再講這話給他們聽。散會以後,猶太人和敬虔進猶太教的人多有跟從保羅、巴拿巴的。二人對他們講道,勸他們務要恆久在神的恩中。」

第二家安提阿教會是保羅和巴拿巴第一次佈道的時候建立的。當保羅和巴拿巴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他們按照一向以來的習慣,在安息日到猶太人的會堂敬拜。在敬拜之中,保羅被邀請分享信息,於是他從舊約神揀選以色列開始講起,直到救恩在耶穌身上成就。講完之後,當時的人有很好反應。不但請他們下一個安息日再去分享。就在他們離開會堂之際,已經有一些猶太人和加入猶太教、敬虔的外邦人起來跟從保羅和巴拿巴。

雖然在我們今日選讀的經文裡面沒有很直接的提到這些跟從的人組成了教會,不過在後來記載保羅和巴拿巴完成了這一次旅程之後,在回程的路上再探訪彼西底的安提阿,在14:20-23說,他們來到安提阿,「堅固門徒的心,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又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相信彼西底安提阿的信徒在這個時候也形成一個教會群體,保羅也為他們選立了長老。

B. 她的特質
這家安提阿教會又有著怎樣的特質呢?

也許我們得先看一看當保羅、巴拿巴在這裡傳福音的時候遇上的阻力。使徒行傳13:44-45「到下安息日,合城的人幾乎都來聚集,要聽神的道。但猶太人看見人這樣多,就滿心嫉妒,硬駁保羅所說的話,並且毀謗。」

之前的經文告訴我們,當保羅和巴拿巴第一次在這個安提阿城裡的會堂講道時,許多猶太人、敬虔進猶太教的人都歡喜領受;而且邀請他們再來。但當他們第二個安息日再來的時候,許多猶太人表現出抗拒的態度。聖經在v45清楚說:猶太人是因為看見人多,「就滿心嫉妒」。不是因為他們不接受保羅所講的福音、不是因為與真理有甚麼違背。是因為嫉妒。而且顯得非理性,聖經說他們「硬駁保羅所說的話,並且毀謗」。就是說,明明保羅所說的是有理的、是可信的,但這些猶太人只因為嫉妒就不聽,而且講一些褻瀆、辱罵的說話。

結果是怎樣呢?13:46-49「保羅和巴拿巴放膽說:神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極。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讚美神的道;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於是主的道傳遍了那一帶地方。」保羅向這些猶太人宣告,他們既然主動拒絕接受福音,就證明自己不配,外邦人卻因為願意相信就得到永生。

猶太人不單止在會堂裡面抗拒保羅的宣講。他們更加煽動安提阿城裡面的人來逼迫保羅。在13:50-52這樣說:「但猶太人挑唆虔敬、尊貴的婦女和城內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羅、巴拿巴,將他們趕出境外。二人對著眾人跺下腳上的塵土,就往以哥念去了。門徒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在這樣的情況下,保羅和巴拿巴只好離開彼西底的安提阿,但是當地願意相信的信徒卻「滿心喜樂,被聖靈充滿」。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彼西底的安提阿教會有怎樣的特質呢?

(1)首先是,他們樂於傳道。在v48-49說:「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讚美神的道;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於是主的道傳遍了那地方。」當保羅宣告神定意對外邦人施行救恩的時候,作為外邦人,這些信徒感受到神所賜的恩典。因為根據舊約的揀選,他們本來是沒有份的,現在卻被包括在羊圈之內。於是,他們將這個好消息「傳遍了那地方」。

(2)其次是,他們願意跟從。在v52,聖經形容他們「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這是用來形容人真心悔改、接受福音的結果。那就是說,儘管在安提阿裡面有不少猶太人反對保羅,仍然有願意相信保羅所傳的福音、願意跟從神的信徒。

(3)第三是,他們要經歷艱難。剛才讀的14:20-23提到,保羅「堅固他們的心,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可見當時的信徒已經開始經歷艱難,有一些事情搞擾他們,使他們的信心可能會不堅固、令到他們可能守不住所信的道。說不定是那些原本與他們一起在會堂裡敬拜的猶太人對他們施加壓力,甚至盡力要將他們「搶回過去」。這些艱難也可能來自v50所說的那些「虔敬、尊貴的婦女,和城內有名望的人」。總之保羅說他們要經歷許多艱難。

我們不知道這家教會接著下來的發展是怎樣。因為在使徒行傳裡面再沒有提到他們。在16:1記載保羅第二次佈道經過附近的特庇、路司得,經文也提及以哥念,就是沒有提到安提阿。究竟這家教會的信徒在經歷艱難的時候,是否仍然樂於傳道、仍然願意跟從呢?抑或他們已經在艱難的日子裡面流失了呢?

C. 她作為轉捩點
但無論怎樣,這家安提阿教會仍然可算是宣教歷史的第二個轉捩點。使徒行傳13:47「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極。」

剛才也說過,這家安提阿教會是保羅和巴拿巴第一次佈道的時候建立的。保羅和巴拿巴被差派出去佈道,是實踐主耶穌的吩咐:「直到地極」,作祂的見證。而正正是在這裡,保羅宣告:神立了他作外邦人的光,叫他施行救恩,直到地極。

13:47這句經文是引用舊約以賽亞書49:6,原本的經文是「現在他說: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根據同一章經文v3說,這裡所說的神的僕人是以色列。就是說,神在舊約的時候已經吩咐以色列人作外邦人的光,將救恩傳到地極。然而事情沒有這樣發生。

然後,主耶穌來到。在路加福音2:29-32,老西面在聖殿裡面遇見嬰孩耶穌的時候,禱告說:「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主耶穌來到世間,擔起上帝僕人的使命,成為外邦人的光。

來到使徒行傳13章,這個「作外邦人的光」的僕人身份,就傳到給教會;首先是保羅和巴拿巴,以及他們的同工。彼西底的安提阿教會作為宣教歷史上第二個轉捩點就在於「作外邦人的光」的棒,在這個時刻交到教會手上。

到使徒行傳結束時,我們看見福音還沒有傳到地極。在保羅之後,教會仍然需要負起這個「作外邦人的光,施行救恩,直到地極」的任務。

結語
然而怎樣的教會能夠當得上這個上帝僕人的身份?是好像敘利亞的安提阿教會?抑或好像彼西底的安提阿教會?答案很清楚。從他們的特質來看,敘利亞的安提阿教會確實值得我們羡慕和學習。你還記得他們有哪些特質嗎?他們有柔軟的心,願意接受福音;他們有受教的心,願意學習真道;他們願意與人分享;他們能夠彼此接納;他們願意尋求神的心意,又願意放下自我來回應聖靈的帶領。

至於彼西底的安提阿教會,他們的樂意傳道和願意跟從也值得我們學效。然而當面對艱難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堅持呢?所信的道有沒有恆守下去呢?

兩個城市、兩家教會,雖然有著同一個名稱,卻有不同的際遇。在人看來似乎敘利亞的安提阿甚麼都好,又沒有遇上猶太人或其他的攔阻,也許我們會以為他們有那些美好的特質是必然的。彼西底的安提阿,從一開始就似乎已經是困難重重。然而,保羅的勸勉卻是真實的,我們進入天國必須要經歷許多的艱難。而在這些艱難之中,我們最要堅持我們的信心,恆守所信的道,才可以度過。

兩個城市、兩家教會,雖然有著同一個名稱,卻有不同的發展。盼望我們可以好像敘利亞的安提阿教會那樣,有柔軟的心、有受教的心、願意分享、彼此接納,願意尋求神的引導,又願意放下自我來回應聖靈的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