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05, 2015

苦路上的他們:遇上復活主

經文:約翰福音 20 – 22 章

引言
大家在過去幾個星期有沒有收到這幾張預苦期的默想材料?多謝崇委的弟兄姊妹為我們預備。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用上這些材料來預備自己參與上星期五晚的受苦節崇拜和今天早上的復活節崇拜呢?

受苦節晚上,牧師與我們分享了其中幾位人物,他們在耶穌的苦路上與祂有過接觸。可惜有人錯用權力不願意跟從真理;有人為了避開社會壓力只願意作隱藏的門徒;有人卻因為世人以為倒楣的遭遇反而有機會與耶穌同行,生命完全改變過來。

今天早上,我與大家分享餘下的兩個人物,他們與其他四位的不同是,他們都在耶穌的苦路上跟隨主走了一段,然後他們都與復活的主個別地相遇,也被主個別地差遣。他們一個是抺大拉的馬利亞,一個是彼得。

這兩位人物,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如果你有用上兩周的預苦期默想材料,應該也會知道多少少。

I. 兩個跟隨
抺大拉的馬利亞和彼得其實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除了剛才說的那些之外,他們二人都在跟隨耶穌的行列,如果從名單來看,二人都居首位。

A. 抺大拉的馬利亞
我們也許都知道福音書裏面常常出現十二使徒的名單,不過你可有留意原來跟隨耶穌的女門徒也有名單。馬可敘述耶穌被釘十架時:「有些婦女遠遠地觀看;內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小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撒羅米」。(可15: 40)路加記載:「那告訴使徒的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約亞拿,並雅各的母親馬利亞,還有與她們在一處的婦女。」(路24: 10)

特別在路加福音8章讓我們認識馬利亞多少少:「1…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神國的福音。和他同去的有十二個門徒,2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3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路8: 1-3)

在跟隨耶穌的婦女之中,抺大拉的馬利亞總是在名單之首。她經歷耶穌為她趕出身上的七個鬼。福音書沒有記載這件事的經過,但我們可以想像馬利亞被七個鬼附着時受到何等的壓逼和操控,她可能做出許多異於常人的事情,可能令到她被孤立、被鄙棄。我們也可以想像她蒙耶穌釋放之後生命所得到的更新,她對耶穌因而有何等的感恩、何等的深愛。

我們也許會記得耶穌不止一次預言祂要受害被殺,門徒的反應是怎樣?門徒的反應是:有一次彼得拉住祂勸阻祂,有一次門徒爭論誰是最大的,而大部分時候他們其實是不知所措的。唯獨馬利亞,她明白耶穌的使命,她知道不可攔阻,於是她陪伴耶穌走上這條沒有人明白、孤單、黑暗的苦路。她想不想耶穌「不用死」?她當然想!但她知道不能阻止,於是她選擇陪伴耶穌到底,她雖然不明白,但她選擇跟隨耶穌直到十字架下,分擔耶穌的孤單和黑暗。

B. 彼得
彼得,他的故事我們當然也不會陌生。他是十二門徒之首,他第一個宣稱耶穌是基督,以致耶穌說「要將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但也是在同一個場合,他被耶穌責備為「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他完全不明白耶穌走上苦路的意義。他不但不明白,而且不贊同。他拉住耶穌,他以為自己有更好的方法,他不能夠接受耶穌的計劃。

他不能夠接受一個軟弱的耶穌。約翰福音13: 6-9敘述耶穌為門徒洗腳,「6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7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8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9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洗腳,一件卑下得只有奴僕才被逼要做的事情,夫子、主怎可能做?!「你永不可洗我的腳」!「其他人會接受,我不會!」

然後當耶穌預言門徒都要跌倒的時候,「29彼得說:眾人雖然跌倒,我總不能。30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就在今天夜裏,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31彼得卻極力地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可14: 29-31)「跌倒?其他人會,我不會!」

然後,當然我們知道,彼得後來真的三次不認主。他是貪生怕死嗎?他不是。當人們在客西馬尼園要捉拿耶穌時,他甚至拿出刀來反抗;當人們捉拿耶穌之後,他甚至跟在後面,直至大祭司的園子去。他不是怕死。

「17那看門的使女對彼得說: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嗎?他說:我不是。……25西門彼得正站著烤火,有人對他說:你不也是他的門徒嗎?彼得不承認,說:我不是。26有大祭司的一個僕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親屬,說:我不是看見你同他在園子裏嗎?27彼得又不承認。立時雞就叫了。」(約18: 17-27)他為甚麼不認主?我們看見彼得並不是怕死,可是他始終不明白為甚麼耶穌必須要死。出於不明白、出於無以名狀的恐懼,或簡單稱之為「軟弱」,彼得跌倒了。

小結
彼得和抹大拉馬利亞兩人都是在耶穌受苦的路上一直跟隨的人,他們跟隨的距離不同,一個跟到祂受審的地方、一個一直跟到祂受死的十字架下。他們跟隨的方式不同,一個選擇反抗,一個選擇順從。但他們都是不明白。

我們是以怎樣的方式跟隨主的呢?當我們不明白的時候,當神的心意與我們的想法不同的時候,當我們對神的計劃感到失望、難過,想拒絕的時候,我們又是否願意跟隨到底呢?

II. 兩個遇上
這兩個在苦路上一路跟隨的門徒,在主復活之後也有着相似的際遇。有一點他們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在約翰福音20: 9所說,他們還不明白耶穌必要從死裏復活。而不同的是,彼得看見空墳墓之後就回到自己的住處去,馬利亞卻徘徊不去。耶穌的身體不見了,她不能夠作罷。然後主與她相遇。

A. 抺大拉的馬利亞
我們一起讀大家手上的經文,約翰福音20: 11-18:「11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裏看,12就見兩個天使,穿着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着,一個在頭,一個在腳。13天使對她說:婦人,你為甚麼哭?她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裏。14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裏,卻不知道是耶穌。15耶穌問她說:婦人,為甚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裏,我便去取他。16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17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裏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18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她又將主對她說的這話告訴他們。」

這一段敘述有很清楚的結構。首先馬利亞遇到向她宣告信息的天使,最後她自己要去宣告信息。在這個宣告之間,她兩次被問同一個問題:「為甚麼哭?」兩次她都回答同一個答案:耶穌的身體不見了。她正是被這個問題捉着,以致她沒有認出耶穌來。直至耶穌呼喚她的名字,將她從捉着她的問題中叫喚出來。驀然回首,她所尋覓的就在眼前。

從她的捨與不捨之中,我們看見馬利亞對主的愛。她能夠為了順服主的心意,即使不願意耶穌受死她也捨棄自己的想法、以行動配合。我們也看見她的不捨:她不能夠任由耶穌的身體不見了,她不能夠就此作罷。在她的捨與不捨裏面,我們看見她都是以主為重要,比她的想法重要,比她自己得到滿足重要。

我們有多愛耶穌,祂是知道的。在跟隨主的路上,我們為主捨的是甚麼?不捨的又是甚麼?抑或我們始終只是以自己的想法先行,沒有明白神的心意?

馬利亞深愛耶穌,以祂的心意為先;我相信亦因此令她成為第一個遇上復活主的人。雖然當時還有其他婦女一起,但福音書仍然清楚寫下,「耶穌復活了,就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可16: 9)

當馬利亞發現原來眼前的人正是耶穌,可以想像她是何等的喜悅。從耶穌的說話大概也看出來。耶穌說:「不要摸我」,有譯本翻譯做「不要拉住我」(新漢語),這個意思可能比較清楚。馬利亞驟然遇上耶穌,於是很自然地拉住祂,不讓祂再消失。或者,可以與耶穌重遇實在太高興了,她想要拉着祂與祂多談一會兒,一直談下去。然而耶穌卻不容她有這個想法。

馬利亞深愛耶穌,這是無庸置疑的,她甚至為成就耶穌的心意而願意忍受分離、忍受捨去、忍受傷痛。不過,與所愛的人在一起卻不是全部,不應該是全部。愛不能夠只在兩個人的關係裏面燃燒,否則只會將兩個人都燒燬(consume)。再甜蜜的關係,總有一天會耗盡。

愛必須向外流出,必須與人分享。馬利亞起初不明白這一點,但遇上復活的主,讓她改變過來。

B. 彼得
相比之下,彼得與復活主的相遇就不同了。

我們讀約翰福音21: 15-19「15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16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17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18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19耶穌說這話是指着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

這一段經文,大家也不會陌生。可能你也聽過不少人指出,耶穌問彼得那三次「你愛我嗎?」頭兩次是用較高層次的愛、犧牲的愛來問的,後來第三次耶穌降低了層次,用朋友的愛來問他。

當耶穌問第三次的時候,彼得憂愁起來。「憂愁」的意思包含「受傷害、難過」。彼得一直的回答是,他以朋友的愛來愛耶穌,說了兩次,耶穌還要問第三次,於是彼得感到受傷害。我能夠付出這麼多已經很多了,還要更多嗎?

也許,我們試試從耶穌的角度來想一想。面對一個出賣自己、三次否認自己的人,還可以要求他愛嗎?三次的詢問之中,彼得顯出他始終沒有改變,他對耶穌從始至終只有朋友的愛,甚至他未必明白自己三次否認耶穌的原因。他沒有深究自己對於愛的要求與耶穌的要求有怎樣的不同。彼得一向是衝動而直接的,「主啊,你知道我愛你」。耶穌,你知道的。

我們有多愛耶穌,祂是知道的。按照我們對祂的愛,耶穌來與我們相遇,用祂無限的愛來接納我們有限的愛,卻又讓我們知道我們有限的愛是何等的有限。

在v18-19,耶穌對彼得說:「18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19耶穌說這話是指着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在約翰的福音裏面,這是耶穌第一次呼召彼得「你跟從我吧!」

彼得的路不容易走,某程度而言,彼得最終走上的也是一條苦路,與耶穌的相同,他的死要榮耀神。彼得是否能夠走得上呢?他曾經說:「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22: 33)但當面對無以名狀的恐懼時,他不認主。那麼面對真實的下監、受死,他又將會如何呢?

今天是一個多變的世代,也許我們當中不少人不容易作出承諾。面對自己的多變,我們已是難以掌握,環境的多變,更是我們難以預測的。我們不願意承諾,因為我們不想成為使人失望的人、不想成為傷害別人的人。我們甚至不敢對上帝承諾,免得好像彼得那樣,到頭來軟弱跌倒。

然而,彼得遇上復活的主,一切都變得不一樣。

III. 兩個差遣
A. 抺大拉的馬利亞
約翰福音20: 17,耶穌對馬利亞說:「17……你往我弟兄那裏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18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她又將主對她說的這話告訴他們。」

馬利亞向門徒宣佈主復活的消息,在幾卷福音書都有敘述,至於門徒的反應,我們看路加和馬可的描述:「她們這些話,使徒以為是胡言,就不相信。」(路24: 11)「他們聽見耶穌活了,被馬利亞看見,卻是不信」,甚至耶穌後來向他們顯現,「責備他們不信,心裏剛硬,因為他們不信那些在他復活以後看見他的人」。(可16: 11, 14)

為甚麼門徒不相信?一方面因為「心裏剛硬」,另一方面,也許路加講得準確,這些婦女的說話,「使徒以為是胡言」。女性的地位在當時的社會是相對較低的。一方面由於是男性主導,由此也造成另一方面的結果,就是女性接受教育的水平較低,參與社會的層面也較狹窄,於是更使得她們不獲得男性主的主流社會信任。

然而從馬利亞的身上,我們看見,上帝眼中的權力分配不是這樣的。配得過被主差派,需要的不是知識或者社會地位。馬利亞的信心並不是比其他門徒大,留意約翰說「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裏復活」,連馬利亞也是不明白的。但她因着對主的深愛,以致她忠誠地跟隨到底。她的不明白使她更加堅決地要尋回耶穌的身體,造就她成為主復活的第一個見證人,成為第一個被差遣去報告這個好信息的門徒。

上帝揀選忠誠的人成為見證福音的使者,從來不在乎他們的身份、社會地位。那些只是世界的標準、世人的要求,上帝要求於我們的,首要是「忠心」。

B. 彼得
如果這麼說,也許我們會詫異於耶穌對彼得的鍥而不捨。是的,主耶穌對彼得的呼召是鍥而不捨的。

世人的標準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更可況彼得是三次!但耶穌的標準不是這樣。對於彼得的三次不認主,耶穌用三次差遣來對應。

v15:「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就是以我對你的那種全心全意、無私的愛來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就是以朋友之間最深厚、最真摯、親密的愛來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

v16:「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就是以我對你的那種全心全意、無私的愛來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就是以朋友之間最深厚、最真摯、親密的愛來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

v17:「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就是以朋友之間最深厚、最真摯、親密的愛來愛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以朋友之間最深厚、最真摯、親密的愛來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彼得感到受傷,「耶穌你知道,我對祢能夠付出的愛就是這麼多了。」不錯,耶穌想提升彼得對祂的愛的層次,但祂並沒有勉強。當彼得未能作出對等的回應時,耶穌並沒有繼續進逼。相反,祂遷就着彼得的軟弱,只是提醒他,將來他遭遇的事會再一次試驗他對耶穌的愛。

然而儘管彼得的愛還未能到達耶穌所想的,主耶穌卻沒有因此而放棄彼得。祂三次的吩咐彼:「你餵養我的小羊」、「你牧養我的羊」、「你餵養我的羊」。愛是一個過程。儘管彼得還沒有看見自己對主的愛有怎樣的欠缺,主卻容許他在過程中漸漸地發現、漸漸地加深。到一天,他說:「12親愛的弟兄啊,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13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彼前4: 12-13)

如果彼得是代表教會,記得主耶穌曾經說過要「將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如果彼得是代表教會,那麼讓我們看見,就是在這樣的軟弱和有限之中,教會被呼召、使用。如果你想尋找一家沒有問題的教會,那麼讓我們知道,教會從來不是不會犯錯的,教會仍然在很多方面需要不斷成長、改變、更新,要不斷尋求明白主的心意,然後跟隨。

又或者今天你是未能對主承諾的其中一個。彼得這樣被耶穌差遣也讓我們看見,不是在乎我們是否可以付出多少。主已經發出呼召,我們只管按着我們的軟弱來回應,主耶穌能夠接受我們的軟弱和有限,祂讓我們對祂的愛和委身,在過程中漸漸成長,漸漸加深。

結語
我想到一句平常在聖誕節引用的經文,是路加福音1: 78-79:「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

在復活的清晨,一切的黑暗、虧欠,都在與復活的主相遇之中被更新、被轉化。

或許我們在「不明白」中掙扎着;或許我們在軟弱跌倒中仍然未可以站起來。在這一個早上,復活的主要光照我們。

或許我們知道自已愛主不多,或許我們仍然不願意跟隨耶穌到底。讓我們知道,主願意等候,等我們漸漸地委身更多,等我們漸漸地愛祂更深。


回應詩
【主活着】
1. 我所事奉復活主,祂今在世活着;
我知道祂確活着,不管人怎麼說;
我見祂手施憐憫,聽聞祂安慰聲,
每次當我需求祂,總必答應。

2. 在我所處環境中,主愛常在我旁;
我雖有時心煩惱,但卻永不絕望;
我知救主引領我,衝破暴風狂濤,
一日我主必再來,大顯榮耀。

3. 歡欣,聖徒當歡欣,大家高聲讚揚,
不息的哈利路亞,歸於基督我王,
尋祂的人有盼望,祈求者得幫助,
無人有祂的愛心,仁慈,善良。

副歌:基督 耶穌,今天仍然活着,
祂與我談,祂伴我走,生命窄路同過。
基督 耶穌,救恩臨到萬邦,
若問我怎知祂活着,祂活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