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05, 2022

在跟隨的路上

 經文:民數記 11 – 4

 

引言

弟兄姊妹早晨!感恩我們仍然有一起敬拜神的機會。

上星期六,我們主日學講到進入人生第三個階段的時候有一個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裏面有一些事情可以做,當中包括以「感恩」和「饒恕」來回顧自己的人生。

我們今日要讀的民數記同樣地,也是以色列民族在一個漫長的過渡期當中,以「感恩」和「饒恕」去回顧自己民族的歷史。

為甚麼這樣說呢?民數記是摩西五經的第四卷。根據聖經學者研究,摩西五經原本是許多早期寫成的零散材料,在以色列歷史的不同階段被滙集、編輯而成。而大部分學者都認同,民數記是在以色列人亡國被擄之後編集成書,且被收錄在摩西五經之中。

亡國被擄的以色列人終於明白,他們落在那樣的困境完全是因為他們沒有跟隨上主的心意生活。摩西五經正是他們回顧民族失敗的過程,在當中他們看見上主的恩典,看見上主沒有離開上主的應許仍然有效。

民數記的篇幅很長,我今日跟大家開始看,但也只會選擇其中一些重點。盼望與大家一起看以色列百姓在跟隨上主的路上有甚麼值得我們留意的,從中對比我們自己的情況,知道如何跟隨上主。

 

I. 民數記分段大綱

首先跟大家從民數記的概覽入手。從敘述的時間來說,民數記是接續着出埃及記的事件。就是以色列民已經離開了埃及、來到西乃山下、領受了誡命律例典章,並且正式與神立約,成為上主的子民了。

在希伯來文的聖經,民數記這卷經文的名稱是「在曠野中」,明顯是突出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生活。而我們常用的中英文譯本稱這卷經文做「民數記」,是根據聖經七十士譯本的叫法。原因是經文中有兩人口統計,分別是數點出埃及之後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以色列人的人數。

按照這兩人口統計的記載,和其他經文敘述的事件,我將民數記分成三個大段落。我們來看一看民數記的大綱。

經文的第一個大段落是第1 – 10章,敘述了:(a)以色列第一次人口統計、(b)民族的潔淨,以及 (c)預備起行。

最後的第三個大段落是第26 – 36章,敘述了:(a)第二次人口統計、(b)迦南的分地安排,以及 (c)其中兩個支派選擇在約旦河東定居。

而當中的第二個大段落,第11 – 25章,則是敘述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的四十年裏面所經歷的事情。包括(a)十二探子事件、(b)摩西的領導地位受到亞倫和米利暗挑戰、(c)可拉黨的叛變,還有 (d)導致摩西、亞倫也不能進迦南的擊打磐石事件,以及最後的, (e)先知巴蘭的咒詛和什亭事件。

從這個分段大綱,我們可以看見甚麼呢?

(a) 從以色列民族的角度

我們首先從以色列民族的角度來看。

我們看見兩次人口統計之間第二個大段落敘述了以色列百姓和領袖的軟弱、失腳,還有他們的不信和對上帝的褻瀆。當十二個探子回來報訊的時候,百姓選擇不相信上帝,他們喧嚷、哭號,對摩西、亞倫發怨言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14: 1–2)。於是上帝就宣告,出埃及的第一代以色列人「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14: 29)。

今日的程序表上刊印了第1章和第26章,兩段數點百姓的經文。那些以色列百姓的悖逆和軟弱,以及他們在曠野的其他遭遇都被放置在兩次人口統計的中間,並不是表示第二代以色列人完全沒有問題:沒有怨言、沒有悖逆。經文這樣編排讓我們看見它突出了一個很清楚的訊息:縱然以色列人有許的悖逆和不信,上主仍然是守約、施慈愛的。在第二次數點人數的時候,神再一次確認他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應許和祝福始終沒有改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請聽我讀民數記11–446:「1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第二年二月初一日,耶和華在西的曠野、會幕中曉諭摩西說:2你要按以色列全會眾的家室、宗族、人名的數目計算所有的男丁。3凡以色列中,從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的,你和亞倫要照他們的軍隊數點。v4646這樣,凡以色列人中被數的,照着宗族,從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被數的,共有六十萬零三千五百五十名。

然後,我請大家讀民數記 261–251–54節:「1瘟疫之後,耶和華曉諭摩西和祭司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說:2你們要將以色列全會眾,按他們的宗族,凡以色列中從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的,計算總數。…… 51以色列中被數的,共有六十萬零一千七百三十名。52耶和華曉諭摩西說:53要按着人名的數目將地分給這些人為業。54人多的,你要把產業多分給他們;人少的,你要把產業少分給他們;要照被數的人數,把產業分給各人。

之下,我們看見兩次的人口統計都有相同的條件:都是要計算「從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的」。而兩次的人數也差不多,都是六十萬多一些。我們看見的第一點是:雖然在曠野漂流了四十年,儘管第一代的以色列人都在曠野中死去,但他們的人數仍然維持在六十萬以上。可以說,上主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應許,說「他們的後裔要好像天上的星、海邊的沙那樣眾多」,並沒有因為以色列人的失信而有偏差。(創15: 5-726: 428: 13-14

再比對一下,我們看到兩次的人口統計的目的是不同的。146凡以色列人中被數的,照着宗族,從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被數的,共有六十萬零三千五百五十名。」很明顯,第一次統計所有二十歲以外的男丁,目的是為預備去攻那地。但第二次卻不同了。2653耶和華說:「要按着人名的數目將地分給這些人為業。」第二次統計二十歲以外的男丁,目的是為了分地。

不單是這一段,其實在第三大段落,另外的幾處經文都是談到分地的事情。包括:第27章西羅非哈的女兒來要求分地,第32章敘述兩個半支派選擇在約旦河東的地方定居,第34章指明迦南地東西南北地界,說明要分給九個半支派,又提名那些協助分地的支派首領,第35章又指明要分給利未人的城邑、郊野,最後在第36章再申明分到產業的西羅非哈女兒要如何分得的產業保留在己的宗族支派之內

除此之外,第28-29章還複述了以色列人要守的節期、節日和當獻的祭,甚至比出埃及記和利未記還要記述詳細。

這些敘述都表,上帝給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應許和祝福沒有落空,以色列人必定會得到應許之地迦南作為他們的產業。他們會在所得的土地上敬拜和獻祭。我們看見人雖然失信軟弱,神仍然是可信的。(提後2: 13

(b) 從第一代以色列人的角度

然而,對於不能夠進入應許之地的第一代以色列人,他們還要在曠野生活四十年,但已經失去了進入迦南的希望,那麼對他們來說生活還有甚麼意義和目的呢?我想起,會不會好像現在大陸一些人的想法:「反正儲不到錢買樓了,不如不拍拖、不結婚,躺平算了。」第一代以色列人會不會也想到:「反正怎樣到迦南了,不如得過且過、馬馬虎虎、有一日過一日就算!」是不是這樣呢?

民數記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們可以從新約的希伯來書得到答案。希伯來書第3 – 4提到神從創世的時候已經為信他的人預備了永恆的安息,並不僅僅是進入迦南應許之地。假如那些得罪神的第一代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的過程中回轉、悔改,那麼即使他們入不了迦南,他們仍然可以進入永恆的安息。就正如摩西,他也是入不了地上的迦南,但必定可以進入永恆的安息。

小結

回應開始的時候說:「以感恩和饒恕來回顧自己的人生」。出埃及的第二代以色列人入了迦南、建立了國家了,他們和他們的後代卻仍然因為得罪神而落在亡國被擄的困境裏面。但是他們卻沒有放棄。相反,他們藉着編輯摩西五經來重新認識自己民族的歷史,重新思想他們與上主的關係,期望更新這一份關係。即使我們今日看見很多猶太人仍然在救恩的門外,一直未能夠接受耶穌就是他們所等候的彌賽亞,但神對以色列這個民族仍然未曾放棄。

回來看我們自己。今日,我們同樣可以藉着回顧自己生命的歷程,重新認清自己與神的關係去到怎樣的地步。會不會你的靈命也正落在某一處曠野裏面,正在一個混沌、停滯的過渡期?或者你確實得罪了神,需要回轉悔改與神復和呢?今日,我們同樣可以藉着回顧我們教會走過的歷程看上主給我們的應許和帶領。「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並且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民14: 18深信我們時悔改回轉,就時重新得着上主的施恩憐憫。

 

II. 數點百姓與安營

看過民數記的分段大綱之後,讓我們進入去看經文的重點。第一點我跟大家看的,是以色列人在曠野駐紮營地的安排。

民數記第1章敘述了摩西、亞倫按照上主的吩咐,數點了二十歲以外的以色列人。之後在第2章:「1耶和華曉諭摩西、亞倫說:2以色列人要各歸自己的纛[音:獨]下,在本族的旗號那裏,對着會幕的四圍安營。」(放置咗會幕先。)然後,在vv3 – 31就仔細的列出十二個支派的營地是如何安排

3在東邊,向日出之地,照着軍隊安營的是猶大營的纛。
5挨着他安營的是以薩迦支派。
7又有西布倫支派。

10在南邊,按着軍隊是呂便營的纛。
12挨着他安營的是西緬支派。
14又有迦得支派。

18在西邊,按着軍隊是以法蓮營的纛。
20挨着他的是瑪拿西支派。
22又有便雅憫支派。

25在北邊,按着軍隊是但營的纛。
27挨着他安營的是亞設支派。
29又有拿弗他利支派。

心水清的弟兄姊妹也許留意到,這裏所說的以色列十二支派並沒有包括利未支派。在民數記150–51,神說:「50只要派利未人管法櫃的帳幕和其中的器具,並屬乎帳幕的;他們要抬帳幕和其中的器具,並要辦理帳幕的事,在帳幕的四圍安營。51帳幕將往前行的時候,利未人要拆卸;將支搭的時候,利未人要豎起。」原來數點人數去打仗並不包括利未人,他們只負責保管帳幕和各種敬拜禮儀的器具

那麼利未人的營地在哪裏呢?153提到利未人要在法櫃帳幕的四圍安營」。接着在民數記第3章就敘述摩西數點利未人和他們安營的地點:

17利未眾子的名字是革順、哥轄、米拉利。
23這革順的二族要在帳幕後西邊安營。
29哥轄兒子的諸族要在帳幕的南邊安營。
35亞比亥的兒子蘇列作米拉利二宗族的首領。他們要在帳幕的北邊安營。
38在帳幕前東邊,向日出之地安營的是摩西、亞倫,和亞倫的兒子。

用圖像來顯示,這樣我們可以看到以色列全會眾安營的時候,會幕在以色列百姓的中心位置,十二支派、利未支派是圍着會幕來生活。



不單止十二支派和利未人安營的方向位置有規定,連他們起行的次序也有規定。民數記第2章:

9凡屬猶大營……要作第一隊往前行。
16凡屬呂便營……要作第二隊往前行。
17隨後,會幕要往前行,有利未營在諸營中間。他們怎樣安營就怎樣往前行,各按本位,各歸本纛。
24凡屬以法蓮營……要作第三隊往前行。
31凡但營被數的……要歸本纛作末隊往前行。

所以無論是停下來安營,抑或是起行,我們看見會幕都是在以色列百姓的中間。

由此我們也看見兩點。

(a) 神與百姓同在

首先我們看見,一座看得見的會幕,代表那位看不見的神選擇住在人們中間。無論他們停留在哪一曠野,抑或是在之上,上主一直與他們同在,沒有一刻離開。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當以色列人得罪神,以致上主審判第一代以色列人的時候,上主都沒有收回會幕。

不過儘管上主與人同在,但百姓卻不可以貿然接近會幕,要知道敬畏神。而且神也不斷提醒他的子民,要保守自己潔淨,免得玷污他們所住的地,因為上主與他們同在(參19: 13, 2035: 34)。

(b) 以神為中心的生活

第二點我們看見神對人的心意。

留意以色列十二支派以及利未人的營地不單止座落在會幕的四周,他們全部都是向着會幕來紮營,他們的生活是以神為中心,而且是朝着上主來運

弟兄姊妹,這是不是我們生活的模式呢?是我們圍着神?抑或是我們要上主跟着我們呢?我們生活的中心是不是上主呢?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作者是「道在人間靈修輔導中心」的主任陳國權牧師。文章的標題是:〈疫情下,教會網上崇拜直播之反思〉。文章裏面提到兩年多的疫情不斷衝擊信徒的信仰和生活。當中作者特別指出因應疫情而出現的網上崇拜直播,它既是出於實際需要,但又帶來令人擔憂的影響

我們人的受造預設了需要敬拜的。即便是不相信耶穌的人會找到一些其他東西作為敬拜的對象。不管是實質金銀木器製作的偶像,或是無形的譬如金錢、權勢、名譽、自由,哪怕是一個甚麼甚麼主義,也會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所謂敬拜、崇拜,就是你付上心力、時間,以生命追求和堅持相信的東西。

這篇文章提到的網上直播崇拜帶來的憂是:信徒習慣了留在家中觀看直播,就算已經恢復了現場的崇拜聚會不願意出席。作者指出令人憂慮的是信徒究竟是否明白教會究竟是甚麼。「教會」這個字本身的意思是「聚集」,「教會」應該是一個被召喚來聚集在一起的群體。而信主的人理應是被召喚出來聚集在一起敬拜我們主的一個群體,以致讓人看得見我們是「教會」。這篇文章的作者也提到現場崇拜能夠提升信徒的團體性,藉着在教會群體裏面的相處,我們的信仰發展、人格塑造都得以提升

我很同意這位陳牧師的觀點。而且我特別留意到其中一點,就是我們信仰的發展。

我不知道大家看網上崇拜直播的習慣是怎樣。但我相信有一些情景會是大部分觀看網上崇拜直播時也會有的試探和誘惑。譬如我們可能會游走在不同的直播視頻,尋找自己喜歡的講員,聽自己喜歡的詩歌音樂這樣按自己喜好來「崇拜」,說得漂亮是「吸取豐富的信仰養份」,實際卻是一種「以我為主」的消費心態,憑自己的喜好去作出選擇。弟兄姊妹,我不知道你是怎樣來到樂恩堂的,你是家人帶你來的?是跟朋友來的,或是你自己來的?我更相信若不是上帝帶領,你不會成為樂恩人。假如你現在寧願在網上游走,去揾自己喜歡的崇拜來聽,而不願意來到現場,實體地與弟兄姊妹聚集、相交,那麼我想問:你這樣是否仍然是跟隨着上主的帶領呢?

也許有一些弟兄姊妹不是上述的情況,他們是忠誠地收看樂恩堂的崇拜直播,然而他們又會不會傾向選擇自己方便的時間來收看呢?吃着早餐來聽?食着晏來聽?又會不會選擇在自己方便的地方收看呢?你會不會為了不想找泊車位,或者省回一個鐘停車場費,所以選擇在車上崇拜?又或者為了節省來回交通的時間,於是你選擇在家中,或者在不知哪裏崇拜?弟兄姊妹,我們是不是要跟上主計較這些,而不願意準時來的來到現場,實體地、專一地敬拜神呢?

當然,有很多長者或者照顧者因着疫情的緣故,需要留家中,減少接觸,我們是明白的。怎樣返崇拜也只是一個例子。對於我們每一個人,放在我們生命當中最中心位置的又是甚麼呢?是誰呢?

弟兄姊妹,我們是朝向神、以上帝為中心來生活抑或我們按着我們的需要、牽着上帝去走我們選擇的路呢?

 

回應詩:

《我的心,你要稱頌耶和華》

我的心,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恩惠,
祂赦免你一切過犯罪孽,醫治你疾病復原。
我的心,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恩惠,
祂要仁愛慈悲為你冠冕,為受屈的人伸冤。

天離地有何等的高,祂的慈愛也何等的深,
東離西有多麼的遠,祂使我的過犯也離我多遠,
耶和華有憐憫的愛,且有豐盛無盡的恩典,
從亙古直到永遠,耶和華祂是我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