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8, 2022

神與我們同在

經文:以賽亞書 710 16;馬太福音 118 – 25

 

引言

弟兄姊妹早晨!感謝神再一次帶領我來到大家中間分享神的話語。

眨眼之間來到年尾,下個主日就是聖誕節了。今日係將臨期第四個主日,一般教會記念將臨期,是提醒我們「等候」。等候甚麼呢?如果我們等候的將臨只是聖誕節的話,那麼下個主日之後,我們就沒有,也沒有甚麼盼望可言的了。但,感謝主!他應許有一日還要再來。將臨期提醒我們的就是,他還要再來。而在他再來之前,他說,他要差派聖靈來,永遠與我們同在。聖靈就係陪我們一起等候耶穌。

 

這一刻讓我們禱告,邀請聖靈來掌管,帶領我們進到真理裏面,使的、的都蒙悅納

今日跟大家看一個大家都知道、記得的聖經字詞: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繙出來就係「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如果純粹閱讀中文《和合本》聖經,「以馬內利」這個字就只是出現以賽亞書和馬太福音。所以我就選了這兩處經文來跟大家看一看。

 

I. 昔時:以馬內利的應許

我們先讀以賽亞書 710 – 16耶和華又曉諭亞哈斯說:你向耶和華你的求一個兆頭:或求顯在深處,或求顯在高處。亞哈斯說:我不求;我不試探耶和華。以賽亞說:大衛家啊,你們當聽!你們使人厭煩豈算小事,還要使我的厭煩嗎?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與我們同在的意思)。到他曉得棄惡擇善的時候,他必吃奶油與蜂蜜。因為在這孩子還不曉得棄惡擇善之先,你所憎惡的那二王之地必致見棄。

發生了甚麼事呢? 以賽亞書 71 – 2 節告訴我們事情的背景是這樣的:「烏西雅的孫子、約坦的兒子,猶大王亞哈斯在位的時候,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以色列王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卻不能攻取。有人告訴大衛家說:亞蘭與以法蓮已經同盟。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跳動,好像林中的樹被風吹動一樣。」這件事發生在主前大概 733 年,亞蘭和以色列原本邀請猶大一起,聯盟抵抗北方的亞述,但猶大拒絕。於是亞蘭和以色列聯手,企圖先收服猶大以穩住後方。就是這個消息令到「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跳動,好像林中的樹被風吹動一樣」。

上主知道他們的恐懼,於是差派先知以賽亞去見亞哈斯,對他說:「你要謹慎安靜,不要因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這兩個冒煙的火把頭所發的烈怒害怕,也不要心裏膽怯。又說「六十五年之內,以法蓮必然破壞,不再成為國民。(賽 748)其實用不着 65 年那麼久。剛才大家一起讀的以賽亞書 710 – 16 就預告了一個更短的時間。先知邀請亞哈斯向上主求一個兆頭。我們看到在國難當前,亞哈斯他們沒有求告神,沒有尋求神的幫助。他們只是讓自己的心因為驚慌而跳動。上帝主動參與這件事。但可惜當上帝親自邀請,亞哈斯也沒有接受。他說:「我不求;我不試探耶和華。」亞哈斯這樣聽上去很敬虔,好像很合乎真理啊,「不試探耶和華」;聖經說,不可以妄求。不過,我們其實都看見這一次不是妄求,不是試探,上帝向人發出邀請。亞哈斯說「不試探耶和華」並不是因為他敬畏神。事實剛好相反!

在列王紀下 167 – 9亞哈斯差遣使者去見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說: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現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攻擊我,求你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亞哈斯將耶和華殿裏和王府庫裏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亞述王為禮物。亞述王應允了他,就上去攻打大馬色,將城攻取,殺了利汛,把居民擄到吉珥。」不單這樣,經文接着敘述亞哈斯去到大馬色,看見亞述人所拜的神,於是派人畫下了人家神壇的樣式,吩咐耶路撒冷的祭司找工匠來樣建築一座壇,又吩咐祭司要將平常的燔祭、素祭等等改為獻在這新的壇上。就是他將亞述人所拜的神帶到了耶路撒冷。但係他又保留上帝的壇作後備以便有需要的時候可以求問。

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邀請亞哈斯向他求一個兆頭,亞哈斯不是因為敬神而拒絕。他是寧願相信亞述的能力,收買亞述的保護,也不願意相信上帝的說話。或者我們會問,既然神都已經打算出手拯救,為甚麼還要亞哈斯求一個兆頭呢?其實也很簡單直接。當上帝邀請亞哈斯向他求一個兆頭的時候,他是讓亞哈斯自己決定是否要相信神。上帝從來沒有強逼我們相信他的,相信大家決志信主的時候也試過,是否舉手是你自己決定的。上帝就是讓阿哈斯知道,信不信上帝是他自己的決定。他的信心受考驗。但係,原來同時間上帝自己都受考驗:上主是不是真的是信得過的呢?他所說的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得到

雖然我們看見亞哈斯的信心經不起考驗,上帝卻仍然是信實主動給亞哈斯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與我們同在的意思)。……在這孩子還不曉得棄惡擇善之先,你所憎惡的那二王之地必致見棄。」我們在這裏深究這個「童女」究竟是指甚麼人,我們將焦點放在這個應許之上:將來、很快會有一個孩子出生,人們要叫他做「以馬內利,這個名字提醒他們:神與他們同在。這個孩子還小的時候,亞蘭和以色列這兩個國家都不再存在。上帝做得到嗎?

列王紀下 167 – 9 接着就說:「亞述王應允了亞哈斯,就上去攻打大馬色,將城攻取,殺了利汛」。然後在列王紀下 171 – 4 說:猶大王亞哈斯十二年……亞述王撒縵以色上來攻擊以色列遍地,上到撒馬利亞,圍困三年……(到最後)攻取了撒馬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這件事在主前 722 年發生。也就是以賽亞書第 7 章那應許之後大概十年這件事發生了。上帝的應許實現了,上帝做得到。

當神的子民落在戰爭的禍患之中,宣告:「以馬內利,們同在」。儘管亞哈斯沒有信心接受,寧願去尋求亞述的拯救,但上帝的應許卻沒有落空,始終是信實的,他也有能力成就他所說的話

 

II. 彼時:以馬內利的到來

來到新約,「以馬內利」這個名字再次在馬太福音出現。讓我們讀馬太福音 118 – 25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她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約瑟醒了,起來,就遵着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過來;只是沒有和她同房,等她生了兒子,就給他起名叫耶穌。

馬太確實地指出,以賽亞書第 7 章應許的「以馬內利」在耶穌出生的這些事上應驗了、成就了。意思是:耶穌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實現。

如果說,在先知以賽亞的時候,「以馬內利」是上主對受到攻打、陷於戰禍的百姓應許要與他們同在。那麼,我們可以問一問,耶穌出生的時候是一個怎樣的時候,以致「以馬內利」在那個時候真真實實地成就了。畢竟,加拉太書 44 及至時候滿足,上帝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讓我們想一想,耶穌出生的時候是一個怎樣的時候,以致係「時候滿足呢?

我們知道,耶穌的時代是羅馬帝國統治的時代。但聖經對當時描述不多。我們只是在路加筆下知道當時是凱撒是亞古士督統治(路2: 1)。從其他資料我們了解到,亞古士督是由主前 27 開始統治到主後 14 年,差不多 40 年。這亞古士督原名渥大維,因為平息了數十年的內戰,讓人民得享和平的日子,以致被封為「亞古士督」。他辦軍事學校,將羅馬軍隊建立成一支整齊的正規軍,又為退役的正規軍提供退休金,並且容許他們在各省居住,成為社會領袖。
(參考「以斯拉百科網」
http://www.equiptoserve.org/etspedia/新約背景/羅馬帝國兩大家族/

凱撒亞古士督平定了內亂、開啟了盛世,公元前27 ,直到主後 180 的二百,歷史稱這段時間為「羅馬和平」(Pax Romana)。在這二百年裏面,羅馬帝國達到輝煌的頂峰。她的版圖橫跨歐亞非大陸,從西班牙延伸至土耳其,以至地中海沿岸的北非一帶。帝國境內,彷彿政治開明、社會穩定、經濟富庶、文化興盛,一片「和平」的景象。

然而事實上絕不是這樣。整個羅馬帝國是以不斷的軍事行動、南征北討侵佔得來的。而所謂的「羅馬和平」是以高壓的手段、鐵腕的統治來維持的。(從他們使用十字架這樣殘忍的刑具就可知了。)「條條大路通羅馬」不是為了商業貿易,在整個帝國建立起寬闊平坦的道路網絡,目的是讓羅馬軍隊可以快速地到達帝國每一個角落去平定內亂。因為當時在羅馬帝國各個地方確實有不少革命反抗的事情。大家記得耶穌其中一個門徒稱為「奮銳黨的西門」,「奮銳黨」勍是當時其中一個要推翻羅馬政權的革命黨。在使徒行傳裏面,當猶太宗教領袖討論要如何處置門徒的時候,提及在耶穌之前已經有幾個人起來自稱彌賽亞聚眾革命。所以羅馬帝國的政權聲稱的「羅馬和平」,實際上絕不是真正的國泰民安。

除了政權的壓逼之外,當時羅馬帝國社會的各個階層也是層層剥削,互相欺壓的。當時的羅馬社會將人分為五個等級。最底層的是奴隸,之後依是自由人、自由羅馬人、騎士,最上層的貴族地主。每一階層向上流的限制很大,而且必須透過尋求別人幫助或者利益輸送來換取向上流動的機會。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底下,耶穌來實現「以馬內利,神與人同在

當約瑟發現他未過門的妻子竟然未婚懷孕,按照舊約律法,他原本可以把她拉出來、公審,然後公開地休妻。但他卻不想「明明的羞辱她」。正當他思想這件事的時候,上帝的使者在夢中安慰他,告訴他這個嬰孩是從神而來的。還吩咐他要「給他起名叫耶穌」。

「耶穌」其實是很一個普的名字,聖經裏面有幾個耶穌。意思是舊約裏面的「約書亞」,字面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主的使者也向約瑟解釋要這個名字的原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馬太在這裏特意記述取這名字的原因,是想他的讀者知道,這耶穌並不是他們一直所期望那樣,要來將他們從羅馬帝國統治中解放出來。耶穌不是革命領袖、政治領袖。耶穌來要將他的百姓從罪惡裏面拯救出來。

在羅馬帝國統治的背景之下,百姓的罪惡會是甚麼,以致上帝認為這是適當的時候讓主耶穌降生呢?耶穌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他的百姓是哪些人呢?約翰福音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他的百姓就是那些口裏承認、心裏相信,願意接受福音的人。耶穌要將他們從罪裏面拯救出來。

我們在新約後面的書信裏面也可以讀到,當時的信徒都無可避免地參與當時一般人的生活、文化,以至政治等方面的運作。我們記得,當約翰在約旦河邊為人施洗時,有稅吏、有兵丁來問他應當要怎樣做(路 312 – 14)。對於當時在羅馬帝國的政治、文化底下生活的信徒,「以馬內利,與他們同在」是他們能夠得到的拯救。

是的,在政權高壓的統治下,人們只能夠低着頭生活,免得招惹麻煩,免得被拉被鎖被誣陷。是的,在社會階層的架構之下,小巿民胼手胝足都只是能夠糊口。或者任何一個階層都必須在夾縫中掙扎求存,在「社會」這座大機器裏面,每個人都只能夠被逼着走下去。

然而,到馬太福音 28 章,馬太以「神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來作結束再一次提醒我們,縱然生活的景況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甚至我們的生活條件,我們身處的社會階層也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上主始終與我們同在,主耶穌要與我們一起,直到永恆

 

結語:此時:以馬內利的同在

今日,「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又有怎樣的背景呢?

弟兄姊妹,這幾年的疫情對你有怎樣的影響?中過招未呀?開始旅行未呀?還有沒有「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呢?抑或,其實份工己經沒有了呢?

這幾年的政情,對你又有怎樣的影響?身邊有多少家人、同事、朋友、弟兄姊妹已經移民了?還有沒有睇報紙、聽新聞呀?有沒有一些改變,令你感到很難適應,很辛苦、很無奈呀?

還有我們的家庭,家人的健康、自己的身體狀況,子女的教養、夫妻的關係……等等。或者是人際的相處,與朋友、與同事……我們是不是正需要「以馬內利,神與你同在」呢?

但是,弟兄姊妹,讓我們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需要不要只看生活的困境和限制。我邀請你將眼光放遠一些,拓闊一些。你還有留意烏克蘭被俄羅斯侵略的戰況嗎?最近世界盃,你有沒有留意伊朗的足球隊,他們拒絕唱國歌?有沒有留意有一位伊朗足球員因為支持國內示威而被判死刑?回到近處,你有沒有留意香港這一兩年的罪惡何等猖獗?當街斬人的事情彷彿無日無之?剛剛昨天在赤柱監獄門口,一位女子被人擄劫上車!你有沒有留意近幾個月的工業意外、地鐵意外是多麼頻繁,多麼匪夷所思?很多以前沒有想像過的事情都發生了。這些事讓我們知道,今日的世界一點也不和平。今日的香港並不是國泰民安。即使各地的政權吹噓自己的統治如何帶領人民走出疫症的困局、如何振興經濟,其實人民的生活仍然是艱苦的。人仍然需要「以馬內利」,神的同在。

今日的處境,與先知以賽亞時期有着很多的相同。雖然我們不一定要面對戰爭的挑戰,但仍然是沒有多少人願意「謹慎安靜」地相信、倚靠神。今年的聖誕節,基石有哪些福音聚會呢?12 24 號下午,A 區有一個聖誕聚會,然後又會在附近派單張,作街頭佈道。弟兄姊妹你參與吧,讓更多人可以得着這個神與我們同在的祝福。

今日的處境,與耶穌時代有着更多的相似和類同。初代教會,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在羅馬政權手下備受逼迫,不少人放棄信仰,也有不少人以殉道來堅持。今日,我們有沒有心理準備?

大家可有留意,最近有消息,已經建立了舉報機制。就是在學校裏,你聽到老師說的話不對,你可以舉報他。或者你聽到同事說的話不對,也可以舉報他。在高壓的統治之下,人如何持守真理?

在基石這個群體裏面,大家的關係夠不夠深刻真摯?我們是否可以彼此信任,以致我們將心底的話交流,不怕被出賣?我們需要與弟兄姊妹建立起更強、更堅固的關係。然而,我們卻不必懼怕。因為在這樣時候,我們仍然可以相信「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的真實,因為我們同時也相信歷史是掌管在上帝手中的。

我們也可以從約瑟學習如何,在這樣的世代怎樣作神喜悅的人。剛才說,約瑟原本可以將他的未婚妻交出來公審,但他不想「明明的羞辱她」。約瑟這樣的為他人設想,甚至將自己的權利放在一邊,甚至他不介意自己受到虧損,這一份心腸,讓他在馬太福音裏面成為第一個被上帝稱「義人」的。

弟兄姊妹,讓我們在一個彷彿混亂、黑暗的世代,我們堅持做上帝喜悅我們做的事情。讓我們堅持守着我們的信仰,我們堅持與弟兄姊妹真摯地交往。所以求聖靈幫助我們,在今日這個世代,讓我們靠着與我們同在的神,有信心、也有愛心去活出上主喜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