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2, 2007

一生中最怕

經文:路加福音8:40-56

引言——你怕甚麼?
你最害怕甚麼?蟑螂、蛇蟲鼠蟻?假如我的問題是:你最害怕甚麼事情發生?你的答案又是甚麼呢?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兩個關於害怕的故事。

I. 一生中最怕
第一個故事記載在路加福音8:40-48「耶穌回來的時候,眾人迎接他,因為他們都等候他。有一個管會堂的,名叫睚魯,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求耶穌到他家裏去;因他有一個女兒,約有十二歲,快要死了。耶穌去的時候,眾人擁擠他。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醫生手裏花盡了她一切養生的,並沒有一人能醫好她。她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耶穌說:摸我的是誰?眾人都不承認。彼得和同行的人都說:夫子,眾人擁擁擠擠靠著你。耶穌說:總有人摸我,因我覺得有能力從我身上出去。那女人知道不能隱藏,就戰戰兢兢的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把摸他的緣故和怎樣立刻得好了,當著眾人都說出來。耶穌對她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去吧!」

事情開始的時候,耶穌剛從另一個地方回到加利利。有一個人名叫睚魯,已經在那裏等候耶穌,因為他那個十二歲的獨生女兒病了;他逼切想耶穌醫好她。還有一大群人也在此迎接耶穌、等著他回來。為甚麼等祂回來呢?可能只是想見一見祂、聽一聽祂的教訓、趕熱鬧;也許他們是陪伴著睚魯在等候耶穌。反正,當耶穌出現,他們就一擁而上,團團的把祂圍著。

(a) 患血漏婦人害怕的是甚麼?
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女人夾雜在人群中間,悄悄的走近耶穌。來到祂的後面,又悄悄的伸出手去觸摸耶穌衣裳的繸子。經文讓我們看見這個女人小心翼翼,不讓任何人知道。事實上,若不是耶穌問是誰摸祂,根本就沒有人知道這女人的存在。就是當耶穌問了以後,我們看見這女人依然想要隱藏。唯有當耶穌堅持要找出這個摸祂的人,她才戰戰兢兢的承認。看得出來她很害怕。她害怕的究竟是甚麼呢?

路加介紹這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醫生手裏花盡了她一切養生的,並沒有一人能醫好她。」睚魯的女兒十二歲,剛好這個女人患病也是十二年;過去的十二年,當睚魯的女兒為她的家庭帶來歡欣的時候,這女人就正是受著疾病的纏磨。

患病十二年帶來的不只肉體上的痛苦。她的病也讓她與人隔離。根據利未記所說,凡是患上漏症的,無論男女都成為不潔淨,任何人與這些患漏症的人接觸的也成為了不潔淨。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她的家人、朋友都避免與她接觸。十二年來,她就是這樣過著被人離棄的生活。

除了肉體的痛苦、家人朋友的離棄,她還在經濟上遇上困難。經文說:她「在醫生手裏花盡她一切養生的,並沒有一人能醫好她」。她可能已經要倚靠別人賙濟才可以過活;最難過是,儘管她花盡了一切錢財,她的病也沒能醫好。不但肉體受著折磨、親友離棄、經濟拮据,根本連痊癒的機會也沒有。

然而,她知道耶穌可以醫治她,所以她來到耶穌的後頭,偷偷的摸耶穌衣裳的繸子,她相信只要摸著耶穌的衣裳就夠了。事實正是如此,當她摸耶穌的衣裳繸子,血漏馬上就止住了;她痊癒了。

既然已經痊癒了,為甚麼還要害怕呢?

這女人跟其他尋求耶穌醫治的人有很大的分別。其他人多是直接的來到耶穌跟前求醫治,痊癒之後也會讓四周的人知道。患病這麼多年的,一旦得到康復,必定滿懷興奮的告訴別人,讓人分享他的快樂。可是這女人卻想要靜悄悄的離開;就是當逼不得已要承認的時候,她的戰戰兢兢也讓我們看見,即便是得到醫治,她還是感到害怕。她害怕的是甚麼呢?

她是怕眾人不放過她嗎?畢竟她在得醫治之前混在群眾之中,已經令許多人變成不潔淨了。還是她害怕耶穌不願意醫治她呢?她相信耶穌可以治她,但耶穌是不是願意呢?要是耶穌不願意讓她治好,要是耶穌要收回她的醫治,那怎麼辦?

這個血漏的女人最害怕的是,她希望得到的醫治卻得不到;她害怕她已經得到的醫治會失去。

(b) 睚魯害怕是甚麼?
我們不忘記還有睚魯在等著耶穌。第二個故事記載在路加福音8:49-56「還說話的時候,有人從管會堂的家裏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不要勞動夫子了。耶穌聽見,就對他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耶穌到了他的家,除了彼得、約翰、雅各,和女兒的父母,不許別人同他進去。眾人都為這女兒哀哭捶胸。耶穌說:不要哭!她不是死了,是睡著了。他們曉得女兒已經死了,就嗤笑耶穌。耶穌拉著她的手,呼叫說:女兒,起來吧!她的靈魂便回來,她就立刻起來了。耶穌吩咐給她東西吃。她的父母驚奇得很;耶穌囑咐他們,不要把所作的事告訴人。」

故事一開首我們已經看見睚魯在擁擠的人群當中,等候耶穌回來。耶穌回到來之後,他馬上把握機會邀請耶穌到自己家裏去醫治那快要死去的女兒。我們也看見耶穌馬上回應,隨他回家去。

耶穌去的時候,眾人擁擠祂;我們相信睚魯應該在耶穌身邊與耶穌一起前行。所以耶穌與這個患血漏的女人談話的時候,睚魯是在場的。你可以想像睚魯是怎麼的心情嗎?

睚魯是誰?經文介紹他是管會堂的,是當時猶太人的宗教領袖,負責管理會堂的事務。他「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求耶穌到他家裏去」。馬可記載他是「再三的求」耶穌的(可5:23),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是如何痛愛他的女兒。

在他如此焦急希望耶穌馬上去到他家裏的時候,耶穌偏偏因為這個女人的事情耽誤。v50當有人來報告他的女兒已經死了的時候,耶穌叫睚魯「不要怕」,有另一個聖經版本翻譯做:「不要再害怕下去」。

耶穌知道睚魯來找祂之前一直在害怕。他所愛的女兒快要死了,他怎麼能不害怕呢!我們也可以想像,當耶穌停下來堅持要找出摸祂的人時,睚魯一直在害怕;當那個女人拖延了許久才出來面對耶穌的時候,睚魯一直在害怕。

睚魯最害怕的是:他要失去他心所愛的女兒;他最害怕的是,他想要得到拯救的卻得不到。

這兩個人物,在同一個時間出現在耶穌身邊,他們有相同的害怕;他們害怕自己想要得到的卻得不著,他們害怕自己不想失去的卻要失去。也許你也有相同的害怕:已經擁有的害怕失去,希望得到的害怕得不著。

II. 不要怕
(a) 可以嗎?
耶穌對睚魯說:不要怕,不要再害怕下去了。當你正在害怕的時候,要你不害怕,可以嗎?事實是,越是要自己不要害怕,就越是害怕。「害怕」原是不受控制的。


那個患血漏的女人,當耶穌堅持要找出摸祂的人是誰時,她知道不可以隱藏,就戰戰兢兢的來俯伏耶穌腳前;她很害怕。她怎麼能不害怕呢?她是偷了耶穌的能力來治好自己,耶穌是有權取回來的。她正是害怕耶穌要收回她已經得到的醫治。

還有睚魯,當耶穌要睚魯不要怕之前,他一直都在害怕。他怎麼會不害怕呢?他獨生的女兒快要死了。他正是害怕失去這個女兒。

(b) 怕與信共存
耶穌說:「不要怕,只要信!」是否表示,相信就不會害怕?我們再看這兩個人物,他們兩個都害怕,可是他們兩個都是相信的。

這件事在馬可福音也有記載,馬可5:27-28說,這個患血漏女人,「她聽見耶穌的事,就從後頭來,雜在眾人中間,摸耶穌的衣裳,意思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癒。」她聽過耶穌的事,就是聽過耶穌吩咐污鬼從一個人身上出來、聽過耶穌治好了西門的岳母、聽過耶穌潔淨長大痲瘋的、聽過耶穌治好那個被人用擔架從屋頂吊下來的人、聽過耶穌醫好那個右手枯乾的人、聽過耶穌治好百夫長的僕人;甚至她可能聽過耶穌叫拿因城那個寡婦的兒子復活。她就是聽了這些,她相信耶穌有醫治的大能、有叫死人復活的大能,所以她相信耶穌也能夠醫治她。

馬可告訴我們,她的信心其實很大,她相信只要摸一摸耶穌的衣裳就足夠叫她痊癒。她不是不相信,可是她還是害怕。

睚魯又怎麼樣呢?睚魯的信心也是不小的。馬可福音5:23說,睚魯俯伏在耶穌腳前,「再三的求他,說:我的小女兒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癒,得以活了」。

睚魯作為猶太人的宗教領袖,他當然知道猶太教中許多人對耶穌心存敵意,睚魯甘冒被這些宗教領袖批評和責難,來俯伏在耶穌腳前,再三求耶穌,可見他是相信,只要耶穌願意去按手在他女兒身上,她就能夠活命。他不是不相信,可是他還是害怕。

也許我們也一樣,我們不是不相信耶穌,我們相信神有能力拯救、有能力醫治,有能力為我們解決一切的困難,但是我們的害怕還是存在。

為甚麼主耶穌明明說「不要怕,只要信」,我們偏是「一邊信,一邊怕」呢?約翰壹書4:18說:「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裏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裏未得完全。」我們雖然相信但還是害怕,原來是表示我們在愛裏未得完全。

III. 只要信!
耶穌對那個患血漏的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去吧!」祂又對睚魯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耶穌所說的這一份使他們得著平安、得著拯救的信心,究竟是怎樣的信心?

(a) 懼怕裏含著刑罰
也許我們轉一個角度來問,我們為甚麼會害怕呢?我們害怕,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估計事情會有不好的後果。

患血漏的女人害怕耶穌收回醫治,這樣她就會再次受到疾病折磨、再次被親友離棄。睚魯害怕耶穌救不了他的女兒,這樣他就會失去他心愛的人。

主耶穌希望我們擁有的信心,是能夠帶給我們平安的信心,就正如祂對那血漏婦人所說的「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去吧!」只有當我們相信事情的後果不是不好的,這一種平安才會臨到。

前一陣我按著讀經表讀創世記。到完結時就讀到這一種無論事情如何發展也無須懼怕的平安。創世記50章記載,雅各年邁、壽數滿足而死。50:15這樣說:「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死了,就說:或者約瑟懷恨我們,照著我們從前待他一切的惡,足足的報應我們。」於是,他們專誠再到約瑟那裏向他請罪,又甘心作約瑟的奴僕,期望他能夠寬恕他們,不下手加害他們的家眷。然後在50:19-20,約瑟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神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約瑟雖然被兄長出賣,可是他看見事情的後果並不是不好的,他因此認識到「神的意思原是好的」。神使用約瑟十個兄長的惡意來成就祂拯救全以色列民的計劃。

我們懼怕,因為許多的時候我們只從眼前的事情和遭遇來估計後果。如果我們認為好的東西沒有得到,譬如說:一份工作、一段感情、一個機會、一份讚賞;如果我們不想失去的偏失去了,譬如說:那份工作、那段感情、那個機會、那份讚賞;我們猜想這樣的後果是不好的。那我們只是看見事情壞的一面,卻沒有認識清楚:「神的意思是好的」。耶穌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麼?」(太7:11)有些時候,神讓我們得不著、或者失去,祂的意思是好的。

耶穌對睚魯說:「不要怕,只要信!」這份信心,就是不單只相信神有能力拯救、有能力醫治、有能力勝過死亡,也是相信我們縱然遭遇上我們眼中看為不好的事情,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以致我們有信心無須再在懼怕之中生活。

(b) 神的愛完全
約翰壹書4:18說「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我們知道完全的愛不是從我們而來的;完全的愛只有從神而來。神的愛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神的愛有多完全呢?

不多久之前,我出席一個小組,與他們一起查考希伯來書,當中讓我發現神完全的愛其中一些元素。希伯來書4:12-13這樣說:「神的道是活潑的,是大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神的道,一般是指聖經,可是也可以理解是主耶穌。要是這樣理解,你讀這段經文時有甚麼的感想?我們心中的思念和主意,耶穌都能夠辨明;被造的一切都在祂面前顯露出來,萬物在主的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對你來說,主耶穌知道你一切的思念和主意,會不會讓你感到害怕呢?還是剛好相反,既然在主的眼前我根本就無從躲藏,豈不是可以更無所懼怕的向祂敞開我的心思意念嗎?

神的愛完全,正是在於祂認識我們每一個人最深處的思念和主意,正如詩篇139篇裏面所說:祂鑒察我們、認識我們,我們一切行動作為祂都知道,我們舌頭上的每一句說話祂都曉得。然而,祂沒有因此懲罰我們、嫌棄我們;相反的,祂在我們前後環繞我們,按手在我們身上;祂的手引導我們、扶持我們。如果你是誠實的,你就會知道埋藏在自己心底最深處的惡和罪是何等可憎,可能自己也接受不了。唯有神才有這份完全的愛來接納我們、赦免我們。

神的愛完全,祂認識那個最真實的我,而且接納這樣的我。這一份完全的愛就能夠把懼怕除去。而且「神的意思原是好的」,祂對我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耶29:11)。這一份完全的愛,就足以把我們的懼怕除去。

(c) 把懼怕除去
「不要怕,只要信!」我們從血漏婦人和睚魯的故事看見,在「害怕」過渡到「相信」的過程當中,我們可能要經歷很大的起落,不是開心的喜樂,而是好像過山車那樣的起落。

那患血漏的婦人得到醫治之後本來想靜悄悄地離去;得到醫治對她來說已經心滿意足了;可是,耶穌卻逼使她必須面對她心底的懼怕。當她面對耶穌,面對耶穌可能收回醫治的時候,她才能得著耶穌賜給她全人的醫治,她才可以真真正正地平平安安的回去。

睚魯來到耶穌的面前,本來他只是來尋求病得醫治,耶穌卻讓他經歷死人復活。在他得著這一份使他得救的信心以前,他卻必須面對他所懼怕的,他必須先失去他的女兒,他才能夠經歷耶穌是賜人生命的主,他得回的生命就不止是此世的生命,也包括在天家永恆的生命。

有些時候,我們就是會失去不想失去、會得不著渴望得著的。當事情的結果臨到是我們不希望的、是我們不願意接受的,這時我們的信心會蒙上陰影。就是儘管我們會繼續相信,可是我們的信仰卻存著懼怕。唯有當我們相信「神的意思是好的」、當我們能夠坦然的來到神面前向祂赤露敞開、揭示我們心底最深層的害怕,並且相信神有完全的愛,懼怕才會除去。

結語——你信甚麼?
你信甚麼呢?你所相信的神是不是擁有完全的愛、能夠接納你呢?你所相信的神是不是懷著賜平安的意念、祂的意思都是好的呢?

不要怕,只要信!我們不能夠叫自己不害怕,可是我們能夠牢牢的記著神的意思是好的,祂的愛是完全的。祂的愛既完全,就把我們的懼怕除去。

Monday, April 02, 2007

主要用牠

經文:路加福音19:28-40

引言:主已經預備好了
下個主日就是復活節假期了,你可有預備好怎樣渡過呢?不是說你會做甚麼、會參與哪些活動,我是問你有沒有預備好。

今天的經文,路加福音19:28-40記載耶穌進入耶路撒冷,預備好要完成祂來世上的使命。事實上,從9:51耶穌已經開始預備這一個時刻。9:51這樣說:「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路加記載,耶穌一直在加利利一帶傳道,直到這個時候,他才起程上耶路撒冷去。

而且祂知道,上耶路撒冷去祂將要有怎樣的遭遇。路加福音18:31,耶穌對十二個門徒說:「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寫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另外在19:11-27,耶穌說了一個比喻,指出有一些人不願意祂作王。所以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之前已經知道祂走上的是一條苦路。祂已經預備好。其他人預備好了沒有呢?

一、驢駒預備好了嗎?(19:28-34)
我們先看路加福音19:28-34「耶穌說完了這話,就在前面走,上耶路撒冷去。將近伯法其和伯大尼,在一座山名叫橄欖山那裏,就打發兩個門徒,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裏去,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裏,是從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若有人問為甚麼解牠,你們就說:主要用牠。打發的人去了,所遇見的正如耶穌所說的。他們解驢駒的時候,主人問他們說:解驢駒作甚麼?他們說:主要手牠。」

橄欖山在耶路撒冷的東邊,大概只有半公里的距離。一直以來,福音書記載耶穌到任何地方去,無論遠近都是走路前往的,從沒有記載耶穌騎上任何牲口。然而,偏偏來到這個橄欖山,耶穌才要找來一隻驢駒,是否因為距離太遠?抑或因為祂感到疲累?

從祂差派人去找這驢駒的過程,我們發現,這隻驢駒也已經預備好了。而且耶穌知道牠已經預備好了。

當他們一大群人來到接近伯法其、伯大尼的橄欖山的時候,耶穌吩咐兩個門徒去對面的村莊。從耶穌的說話,我們很容易有一個錯覺,以為耶穌吩咐門徒去拿回一些屬於祂的物件。祂準確地知道那隻驢駒的位置,知道祂是拴在那裏,祂甚至知道有人會問門徒為甚麼解開牠;就好像是祂把牠拴在那裏,現在吩咐門徒去取回來。可是,當門徒到達了村子、找著了驢駒、被人問起的時候,我們才知道牠另有主人。

但主耶穌卻知道這一切。就如祂知道自己上耶路撒冷的遭遇將會是怎樣。

這匹驢駒是從沒有人騎過的。牠就一直等待著某一天有人來取。驢駒的主人也預備好將會有這樣的一天。當門徒去解開驢駒的時候,驢駒的主人問:解驢駒作甚麼?這是一句很平常的問題,並不表示他們真的感到意外;而且他們對於門徒的回答顯然十分滿意。當門徒按照耶穌所說的回答之後,路加沒有記載驢駒主人有怎樣的反應。馬可則告訴我們:「門徒照著耶穌所說的回答,那些人就任憑他們牽去了」(11:6)。那就是說,驢駒的主人早已經知道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匹驢駒遲早也會有人來取去的。他已經預備好了。只等有人來說「主要用牠」,他就讓他們牽去。

很有趣地,對於這匹驢駒為甚麼會預備好,我們所知的不多。驢駒的主人怎樣知道這匹驢駒甚麼時候要用呢?他又是否知道是誰人、在甚麼場合騎上這匹驢駒呢?這些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只是知道耶穌知道這匹驢駒已經預備好了。而這個就正是祂需要用得著牠的時候。

二、門徒預備好了嗎?(19:35-38)
這匹驢駒預備好了。這匹驢駒的主人預備好了。其他人呢?門徒又如何呢?讓我們看路加福音19:35-38「他們牽到耶穌那裏,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扶著耶穌騎上。走的時候,眾人把衣服鋪在路上。將近耶路撒冷,正下橄欖山的時候,眾門徒因所見過的一切異能,都歡樂起來,大聲讚美神,說: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

在這件事情裏面,我們發現門徒有高度的參與。牽來這匹驢駒之後,他們把衣搭在驢駒之上、將耶穌放上去,然後又將衣服鋪在路上、大聲讚美神。

從他們的一連串行動,我們會以為他們預備好了。看清楚一點,這個段落記載的每一個行動都有舊約的根據。從這些行動,我們可以看見門徒的心思。

首先,他們把自己的衣服搭在驢駒上面,扶著耶穌騎上。我們可以在列王記上1:33-34找到這個典故。大衛對祭司撒督和先拿單說:「要帶領你們主的僕人,使我兒子所羅門騎我的騾子,送他下到基訓;在那裏,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單要膏他作以色列的王。」在以色列的傳統,君王登基的時候是騎著驢駒去的。

然後,他們將衣服鋪在路上。列王記下9:13記載當先知以利沙派人去膏立耶戶作以色列王的時候,與耶戶一起的人「就急忙各將自己的衣服鋪在上層臺階,使耶戶坐在其他;他們吹角,說:耶戶作王了!」將衣服鋪在路上是要迎接一個被揀選的君王的禮儀。

當然最明顯的是門徒口裏的說話。v38他們大聲讚美神,說:「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這是引用詩篇118:26的經文,不過門徒卻加入了自己的意思。詩篇118:26原本只是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但門徒在這裏指明「奉主名來的王」就顯出他們心裏想要耶穌作王。

門徒有這樣的想法也不為奇。撒迦利亞書9:9就曾經預告:「看啊,你的王來到你這裏!他是公義的,並且行拯救,謙謙和和的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

不錯,耶穌作為君王,騎著驢駒來到耶路撒冷,本應是來接受加冕、接受擁戴。然而,耶穌作為君王,卻不是門徒心目中的君王。在上耶路撒冷的途中,耶穌三次向他們預言祂將要受許多的苦、被交在人手裏、被戲弄、凌辱、鞭打、殺害……;然後,路加告訴我們:「這些事,門徒一樣也不懂得」(路18:34)。他們心目中想著的是耶穌成為君王之後,自己可以坐在高位之上。他們不明白耶穌作為加王的意思。其實,門徒還沒有預備好。

三、其他人預備好了嗎?(19:39-40)
那匹驢駒預備好了,那匹驢駒的主人預備好了;但門徒還沒有預備好。那麼其他人呢?其他人預備好沒有呢?

路加福音19:39-40「眾人中有幾個法利賽人對說:夫子,責備你的門徒吧!耶穌說:我告訴你們,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

當時在門徒中間的法利賽人禁不住要求耶穌責備門徒。這幾個法利賽人可能嫉妒耶穌;他們也可能覺得門徒情緒太高漲,如此明目張膽的歡呼可能會引起統治者疑慮,畢竟,之前有幾個法利賽人也曾警告耶穌要離開,因為希律想要殺祂(路13:31)。怹們不明白,耶穌真的是要來作王的彌賽亞,祂配得這些稱頌和讚美。

門徒沒有預備好,因為他們以為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就建立神的國、自己作王。這幾個法利賽人沒有預備好,因為他們以為耶穌只是夫子、是老師;他們沒有認識清楚耶穌的身份。

耶穌說:假如門徒「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事實上,當時除了門徒以外,沒有其人也加入讚美的行列。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按照舊約的傳統,祂是來接受加冕、接受擁戴。然而整個過程,我們看不見耶路撒冷城的百姓出來迎接。

在路加的筆下,應該歡呼擁戴耶穌、應該為耶穌加冕的人消聲匿跡,只剩下一群門徒,和城外的石頭。

門徒沒有預備好,眾人中的法利賽人沒有預備好,就連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沒有預備好。

假如門徒預備好,他們就不會當耶穌被捉拿的時候不認祂、捨祂而去。假如法利賽人預備好,他們就不會當祭司長、文士和百姓的長老設計殺害耶穌的時候保持緘默。假如耶路撒冷的百姓預備好,他們就不會當彼拉多要釋放耶穌的時候反而高叫「釘他十字架」。

沒有,他們都沒有預備好。

結語——沒有棕枝的棕枝主日
今天是受苦節前的最後一個主日,在教會年曆裏,今天被稱為「棕枝主日」。主前第二世紀,猶太人曾經起義革命爭取到一百年的獨立;當時帶領革命的人就是與百姓一起揮動棕樹枝進入耶路撒冷、奪回聖殿。

然而,在路加筆下,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沒有棕樹枝。耶穌作為君王,祂是謙謙和和的來到自己的地方。祂來不是要搞革命、爭取政權。祂來是要捨棄。

(a) 榮耀的主捨棄榮耀
當耶穌起程上耶路撒冷的時候,祂知道「先知所寫的一切話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他將要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他,凌辱他,吐唾沫在他臉上,並要鞭打他,殺害他;第三日他要復活。」耶對於將要發生的事不是無知無覺,祂被自己的門徒出賣也不是誤信於人、被奸人所害。相反的,祂知道誰會出賣祂,祂也知道門徒會離棄祂。這一切都在祂意料之中。祂曾經很清楚地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10:18)

當耶穌起程上耶路撒冷的時候,祂預備好要捨棄自己的生命、祂預備好要捨棄自己的尊嚴、祂預備好要捨棄自己的榮耀。在預備記念耶穌受難的這段日子,你有沒有預備好要為耶穌捨棄些甚麼?

(b) 其他人都捨棄耶穌
門徒沒有預備好,他們以為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要作政治、軍事的君王;他們還沒有學懂捨棄的功課。他們執著要以耶穌做他們心目中的王,就是帶領革命、推翻羅馬政權,他們卻沒有看見耶穌作為君王是受苦的僕人,是謙謙和和的,將榮耀歸於至高的神、將天上的平安帶給地上的人。他們歡呼讚美神,因為他們曾經見過耶穌所行的一切異能,他們知道這就是彌賽亞,他們「以為神的國快要顯出來」,以致他們不能明白耶穌所說一切關於祂將要受苦、被殺的說話。他們沒有捨棄自己的想法,所以當耶穌被捉拿的時候,他們四散逃命、選擇捨棄耶穌。

同樣地,我們看見法利賽人沒有預備好接受這位耶穌是彌賽亞,他們一直就只視耶穌為夫子、老師。雖然看見耶穌所作的、聽見耶穌所說的,他們仍然只是從人的角度來認識耶穌。祂的說話帶有權柄、祂解釋聖經有獨特的睿見、祂以權柄趕鬼治病,但他們不相信耶穌是君王。他們不希望看見祂被希律捉拿,不過當耶穌真的被捉拿的時候,他們就寧可犧牲他來保住社會安定。因此,當祭司長、文士和民間的長老捉拿耶穌,要交給外邦人定祂死罪的時候,這些法利賽人保持緘默,寧可捨棄耶穌。

(c) 驢駒和祂的主人進入耶穌的受苦
整件事情裏面,就只有驢駒的主人為耶穌進入耶路撒冷預備好。我們不知道那隻驢駒是多大。我們只知道祂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牠自出母胎就被分別開來,預備有一天要背負這位君王進入耶路撒冷。

我們看見,當門徒到村子去找這隻驢駒時,牠就在那裏。根據耶穌的指示,牠應該被人綁在一個當眼的地方,一進入村子就會看見的。我們不知道祂被拴在那裏多久。牠的主人也不知道在哪一天會有人來拿走牠。也許每一天牠的主人都把牠帶出來、拴在那裏等待一個人來說「主要用牠」。

驢駒的等待、驢駒主人的信守,成為這一次耶穌以君王姿態進入耶路撒冷的關鍵。環繞在耶穌四周的門徒沒有預備好,耶穌要來作王的耶路撒冷城沒有預備好;就只有這一匹驢駒的主人預備好進入耶穌的受苦。

「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的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耶穌來預備好捨棄自己的生命、捨棄自己的尊嚴、捨棄自己的榮耀。你有沒有預備好要為耶穌捨棄些甚麼?你會好像門徒和其他人那樣捨棄祂呢?抑或會好像這匹驢駒和牠的主人那樣預好進入耶穌的受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