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01, 2017

舊,不如新

經文:馬太福音5: 17-20

引言
「登山寶訓」是天國的藍圖,是神從萬民當中呼召人出來成為天國子民、組成天國的心意。

那麼神對於天國有怎樣的心意呢?今日我們會開始進入「登山寶訓」的內容。馬太福音第5章從17節至第48節是描述主耶穌將舊約以色列人的律法重新詮釋。我會跟大家慢慢看。

今日,我們先看看主耶穌如何先解釋當時的人對於祂,和對律法的誤解。或者,也是我們的誤解。

I. 天國律法的詮釋者
讓我們再讀馬太福音5: 17-18:「17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18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曾經也覺得舊約是過時的,在日常生活應用不到的呢?雖然我們知道聖經是神的話語,但也許我們有時都下意識地將舊約放在新約之下,覺得舊約是較次要的。

但主耶穌開宗明義表明,舊約是不能夠廢去的。「律法和先知」是當時對聖經的統稱。在主耶穌的時代,當然還沒有新約聖經;新約書卷大概是在主耶穌升天之後三十多年開始寫成的。

耶穌第一句就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大概當時有人很熱切的期望有新的政治形勢出現。我們知道在主耶穌的時代,猶太人已經亡國了超過五百年。就算他們回歸重建了聖殿和城牆,他們仍然受着外邦人的統治。縱然在主前160幾年他們曾經有過一段獨立的時候,可是不到一百年,最終還是落入羅馬人的統治之下。猶太人就一直等候彌賽亞出現帶領他們復國,而耶穌的教導和神蹟確實令不少人認定祂就是神差派來的。甚至,約翰福音記載在五餅二魚神蹟之後,人們想強逼祂作王。但主耶穌提醒他們,不要錯誤估計祂的工作。

可能有人以為彌賽亞來到,舊的法規就會成為過去。但耶穌清楚說明,到天地都廢去神的律法仍然會長存。而祂來乃是要成全神的律法。耶穌成全律法和先知,意思是祂應驗舊約所有對祂的預言,祂實現舊約律法對彌賽亞帶來永恆國度的喻表,祂實踐律法和先知對於神子民要如何彼此相待的教導。耶穌來成全律法和先知,叫神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

神的話沒有分舊與新,整本聖經都是神的說話,但我們卻傾向選擇自己喜愛的,只留意自己覺得合用的。人之常情是,我們很容易記着聖經裏面安慰的金句,但對於責備的信息就沒有能力記住。之前曾經舉過的一個例子:我們會記着神應許「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但我們很少記得這節經文的下半節,神責備他們說:「你們竟自不肯」(賽30:15)。我相信更少人會深究這節經文其實是神責備以色列人不肯信靠祂,偏要尋求埃及的協助,甚至他們阻止先知傳講神的說話。

不但對待聖經是這樣,我們有時對待神的教導也是這樣。我們會傾向喜歡聽一些令我們覺得舒服的講員,會追捧一些輕鬆小品式的講道。遇上艱澀深奧的道理,很多人就自然地覺得自己會不明白。神的話語是生命的糧食,好像家裏的餸菜一樣,有時不太美味,卻是我們生命成長的必須。事實上,聖經原本的語言是我們不懂得的語言,聖經背景的文化也是我們不認識的文化,我們感到艱澀難明是正常的。但感恩的是,神使用祂的僕人將聖經翻譯成我們讀得懂的文字,將我們讀經的障礙減到最少。但我們以怎樣的態度來讀聖經呢?耶穌來成全律法先知,我們對這些律法和先知又有多少認識呢?盼望我們不要只滿足於停留在「信耶穌上天堂」的階段。

主耶穌一定不會滿足於此。後面的經文5章21–47節,每當提到律法的要求,耶穌都以「只是我告訴你們」來指出這些律法真正的解釋是甚麼。耶穌作為天國的君王、神的兒子,祂就是律法最終的解釋者。祂知道律法的文字背後,神真正的心意是怎樣,天國的子民要如何過活。如果我們只想「上天堂」,卻沒有打算遵行神的心意,那麼我們可能誤會了「信耶穌」的意思。

不過,我們也不要以為按着律法的要求來做就會得救。不是的。因為單單按照律法的要求來做,可能會帶來另一種的後果。

II. 文士和法利賽人的不義
讓我們讀5: 19–20:「19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20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

明顯地,耶穌這樣說是針對文士和法利賽人的教導。文士和法利賽人是當時負責教導律法的神職人員,是宗教領袖。他們如何教的呢?他們自己又是如何行的呢?耶穌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是怎樣的呢?

我們首先要知道文士和法利賽人是甚麼人。文士在舊約已經有,是負責抄寫和教導律法的。至於法利賽人,則是在兩約之間出現的一個群體。兩約之間是指舊約最後一卷書寫成之後至到主耶穌降世之間,大概四百年的時間。這段日子裏面,儘管猶太人從被擄之地歸回了,在耶路撒冷定居了,但日子沒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仍然是處於亡國的狀況,仍在外邦人的統治之下。

在以斯拉–尼希米記,我們看見回歸的猶太人痛定思痛,認定是他們的祖先沒有遵守神的律法招致亡國,所以不少人自覺地努力持守神的吩咐,免得再遭受神的懲罰。其中有一群被稱為法利賽的人,更是強調要與世俗分別開來,法利賽的意思就是「分別者」。他們可說是猶太人中間的敬虔人,所以百姓普遍都尊重他們的。

那麼我們會感到奇怪,為甚麼一些原本致力遵守神的話語、自己願意分別為聖、敬虔度日的法利賽人,到了耶穌的時候竟然常常被耶穌責備呢?

文士和法利賽人教導百姓遵行神的律法。他們如何教的呢?他們自己又是如何行的呢?在馬太福音另外兩處經文有提及耶穌如何評價法利賽人。

讓我們先看馬太福音 15:1-9「那時,有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說:2你的門徒為甚麼犯古人的遺傳呢?因為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洗手。3耶穌回答說:你們為甚麼因着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7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着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他說:8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9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法利賽人的第一個問題是將人的遺傳抬得高過神的吩咐。原來在教授律法的過程中,有一些拉比教導律法的解釋和應用是特別使人得到提醒和幫助的,後世的拉比也會引用這些前輩的教導。情況就好似現在一些學者寫的釋經書或者參考書。後來有人將歷代著名的拉比的教導收集、編輯成為經書,成為他們的傳統和教訓。久而久之,這些人的傳統漸漸地越來越受到重視,後來反而令到他們對神的話語模糊,忘記了神起初的吩咐。

文士、法利賽人還有另一個問題。我們看馬太福音23:1–8:「那時,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2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3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4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5他們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繸子做長了,6喜愛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裏的高位,7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稱呼他拉比(拉比就是夫子)。」

法利賽人起初是敬虔地將自己分別聖,認真地遵行神的吩咐,又教訓人這樣行。可是漸漸地,他們以為自己真的值得別人的尊重,忘記了每一個人都有軟弱的時候。他們慣了被人尊重,漸漸地他們會在人前刻意做許多值得人尊重的事情、令人看出他們的敬虔來,但他們心裏只是想着自己的榮耀。

記得有一兩次說到法利賽人被耶穌責備的時候,有弟兄姊妹問我:當時的猶太人、法利賽人根本不知道耶穌是神的兒子,當聽到耶穌所講的與自己一直接受的教導不同,自然難以接受,這樣就被耶穌責備,似乎不太公平。但我們不能夠忘記,當時許多人都承認耶穌的教導與眾不同、而且是帶着權柄的。甚至耶穌自己也說,憑祂所做的,人可以認出祂的身份。法利賽人對律法和先知的認識比普通百姓要多,耶穌來成全了律法,他們應該比其他百姓更能夠分辨出來的。何況,經文也有記載,實際上有一些法利賽人是能夠接受耶穌的教導,成為跟從祂的門徒。所以,法利賽人若是不能夠接受耶穌,最大的理由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他們出於小心謹慎去辨別真理。

那麼是甚麼原因呢?在馬太福音28:18,當耶穌受審的時候,聖經作者清楚的告訴我們,猶太人「是因為嫉妒」才將耶穌解去受審。另外在馬可福音3章,當耶穌在聖殿裏醫治一個一隻手枯乾了的人的時候,聖經作者告訴我們,耶穌看見法利賽人「的心剛硬,憂愁他們不信」。儘管法利賽人似乎比別人更認識律法,我們看見他們因着嫉妒和心硬,聽不到耶穌所傳的道,在信仰的路上走上了歧途,最終走上滅亡之路。

但願我們不是只按着字面來遵守神的話語,而是能夠追求明白神的心意,從生命的根本去被神的話語改變。

III. 歷史的教訓
法利賽人的歧途亦不只是聖經裏面的「故事」。在教會歷史裏面,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錯誤。

相信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宗教改革五百周年,好像說了很多次了。可是,為甚麼會出現宗教改革的呢?

一般人將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將《九十五條論綱》張貼在威登堡大學的教堂門口,作為宗教改革的開始。但有甚麼原因導致事情這樣發展呢?其中一個原因可以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社會重新發現古希臘的文明,將東方拜占廷的文化、藝術引進西方。當時西方羅馬教會因而有機會閱讀古希臘原文聖經,從中發現羅馬教廷有不少解經上的錯謬,甚至有時為了鞏固教會的權力而刻意曲解,又或者引用聖經來謀利。馬丁路德,和當時很多有識之士,從原文聖經讀到真正的意思之後,起來提出教會需要變革。由於當時聖經只有拉丁文譯本,只有教廷的神職人員懂得閱讀,因此當時的改革者提倡平民百姓都應該他們讀得明的聖經,可以直接領受神的說話,不需要由教會神職人員作真理的代理人。因此促成有各種語言的聖經翻譯本問世,讓平民百姓也能夠自己閱讀和明白神的話語。此外,他們又提倡「唯獨聖經」,強調只有聖經才是信徒生活行事的最高指引,不應該讓教皇的喻令取代聖經的權威。

不過,推動平民百姓都可以讀聖經,只是爆發宗教改革的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教廷內部的過失。基督教成為了國教、羅馬教廷成為唯一的宗教代理之後,教會就在地上開展。縱然過程中有不少良好的傳福音事業發展,在教廷內部卻因為人的罪性、權力的慾望、金錢的誘惑,以致不少教皇、主教、神父等等都假借宗教之名來謀取權力和私利。而直接導致馬丁路德向教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的導火線就是教廷販賣贖罪券。他們教導信眾,贖罪券越多就越快離開煉獄進入天堂,購買贖罪券可以為自己將來入天堂預先儲蓄,也可以為已死的親人贖罪,讓他們早入天堂。

我們現在聽來當然覺得荒謬,但當時的人由於沒有機會自己讀聖經,對基督的信仰也是透過教會的教導而得來,所以不懂得分辨。而當時的教會就是這樣走了歧途,以錯誤的解經、以教皇的權威、以教會的傳統,甚至以蒙蔽的手法,欺騙當時的信徒。而對於一些起來指出教會犯錯的宗教改革者,當時的教會也犯上與法利賽人一樣的罪:嫉妒他們、殺害他們。

IV. 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
對我們來說這是怎樣的提醒呢?

主耶穌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太5:20)。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問題是他們沒有認真的認識神的說話,只是在字面上遵行,甚至以傳統教訓取代了聖經的權威。他們沒有追求被神的說話改變,以致生命被罪籠罩,也不知悔改。

我們又看見,新約教會也免不了重蹈法利賽人的覆轍。宗教改革的時候,羅馬教廷的問題是以自己為真理的代理人,以私意解釋聖經,以致人們被蒙蔽、受欺騙,不認識使人自由的真理,對救恩沒有把握。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呢?

或者,我們先撫心自問,我們會不會也走上了法利賽人的歧路,以人的傳統代替神的真理?或者我們有沒有執着一些固有的知識,或者信仰經驗,以致我們不能夠接收新的思維?我們有沒有高舉了某些人的教導,以致我們沒有認真的思考一些不同的想法?

甚麼才是標準?誰才是我們要應該堅持追隨的對象?我猜我們都知道這兩個問題的標準答案,但實際上我們心裏面是不是這樣相信、又這樣實踐呢?我們知道唯一的標準是聖經,我們知道只有神是我們應該堅持追隨的,但我們如何認識祂呢?我們怎樣讀聖經呢?

有時我會恐怕我們好像重回宗教改革前的教會那樣,寧願聽牧師、傳道人講聖經,而不願意花多一些功夫去思想神的話語、去認識神的心意。

求主憐憫我們,幫助我們,開我們的眼睛看出祂律法的奇妙。

結語
曾經將自己分別為聖、追求敬虔度日的法利賽人,在信仰的路上有犯錯的時候,慢慢地走差了,最終走上滅亡。

曾經被主委以重任、陰間的權勢不能勝過她的新約教會,在信仰的路上有犯錯的時候,漸漸地越行越遠,最終神興起祂忠心的僕人,帶來改革,可惜教會因而分裂。

讓我們以法利賽人,和以宗教改革時期的教會為鑑,切實的在聖經裏認識神的心意,追求被神改變自己的生命,活出真正的信仰,免得在信仰的路上走上歧途而不自知。我們也感恩,神賜下聖靈,親自帶領我們進入真理、明白神的話語,在我們的生活裏面常常提醒、指引。

甚願我們珍惜神賜下已經翻譯成我們讀得懂的聖經,以及聖靈的同在、光照,更深地進入神的話語裏面,成為我們生命之糧,在主裏面得着滿足。



回應詩:
【生命的話語】《永遠尊貴.最珍貴的角落》。版權:讚美之泉

主每一日對我說話,祢生命的話語。
顯明祢心親愛聖靈,教我生命之道。
開我眼使我看見,提昇我的靈使我歡唱;
祢的話使我能再次擁有新的生命。
我需要,我需要祢生命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