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2, 2015

選立十二

經文:馬可福音 3:13 – 6:6

引言

「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1:15)當「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這樣「宣傳神的福音」(1:14-15)。

上一次講過,信福音之前必須先有悔改。可是福音是甚麼呢?耶穌宣告「神的國近了」,神的國又是怎樣的呢?甚麼人可以進去呢?上一次我們看了主耶穌呼召人來跟從祂,祂所呼召的人是不是都可以進神的國呢?馬可就在接着的經文一步一步展示這些問題的答案。

我在這裏得先此聲明,今日涵蓋的經文很長。其中包含一些很精彩的片段,但抱歉我在此不能夠很細緻地解釋這些段落,希望日後在證書課程裏面可以有機會跟大家仔細地研讀。今日我只會與大家一起從這個長段落的結構來看看馬可要我們知道的事情。

聖經裏面每一卷福音書的作者都有他要傳遞的信息,所以我們會發現四卷福音書的取材和編排各有不同。而在互相補充的同時,它們的不同亦顯示了它們各自要傳遞的信息。我這個講道系列要講的馬可福音,要嘗試與大家宏觀地看看神透過馬可傳遞的信息,給我們怎樣的教導。

在馬可福音1:1-13,我們看過,是福音的起頭,耶穌藉着受洗和在曠野接受試探,與我們認同。

上一次我們開始進入去看馬可福音裏面三段關於門徒的經文。上一次看第一段是耶穌呼召人來跟從祂。無論人們是甚麼身份地位,無論是貧或富,耶穌都邀請來作祂的門徒。但要回應主的呼召卻不是隨便的決定。人要重新調校生命的焦點,要重新選擇效忠的對象,要放下固有的想法,要跟隨主的心意。當時的人如何回應呢?

在3:7-8描述,「有許多人從加利利跟隨」耶穌。「 還有許多人聽見他所做的大事,就從猶太、耶路撒冷、以土買、約旦河外,並推羅、西頓的四方來到他那裏。」這幾個地方讓我們看見,人們真的是從四方八面來到耶穌那裏。那又如何呢?耶穌是否就心滿意足呢?

I. 新群體、新家庭
(A) 設立十二個人(3:13-19)
然後來到今日的經文。在3:13我們看見耶穌挑選一些人。讓我們一起讀 3:13-19「13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他那裏。14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15並給他們權柄趕鬼。16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17還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又給這個兩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18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並奮銳黨的西門;19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與其他福音書比較,我們發現這一段經文只是記載了耶穌揀選十二個人。沒有說耶穌上山整夜禱告,也沒有提到這十二人的背景、職業等等。甚至馬可沒有稱呼他們作使徒。這十二個人就只是「十二個人」。他們沒有特別的地方,就只是普普通通的十二個人,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我們當中任何一個。他們被耶穌分別出來,他們仍然只是「十二個人」。馬可這樣記載,是要讓這十二個人可以代表我們每一個,是耶穌從那些在祂四周圍着祂的人中間分別出來的。在後面4:10-11提到:「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耶穌對他們說: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這樣我們就知道,「十二個人」被分別出來,是要與「外人」成為一個對比。這十二個人是代表真正跟隨耶穌的人,不是外人。

這十二個人代表着我們每一個人真正跟隨耶穌的人,都是耶穌「隨自己的意思叫來」的。叫來做甚麼呢?經文提及三方面:第一是「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第二是「要差他們去傳道」,第三是要「給他們權柄趕鬼」。

後面兩項,我們上一次也講過。耶穌呼召門徒來跟從祂,他們要承繼祂的工作:傳道、醫病、趕鬼。然而,馬可在這裏卻刻意在傳道、趕鬼之前,提到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常和耶穌同在」。就正如上一次提到,耶穌的工作除了傳道、醫病、趕鬼之外,不可或缺的還有禱告。耶穌分別了這十二個人出來,第一件事就是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就正如祂常常藉着禱告與父神同在。

服侍的人常與主同在,就能夠認識祂更深、明白祂的心意更清楚,也就能夠更有力的去傳道和服侍。約翰15:5記載耶穌說「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服侍的人如果離了耶穌,他們的服侍就只是掏空自己,讓枯乾的生命更加枯乾。唯有當我們「常和耶穌同在」,在祂裏面不斷得到更新和滋養,我們才能夠有活潑的生命承繼祂的工作。可能在我們中間有弟兄姊妹,你正是在事奉的路上感到疲乏困累,假如這一刻你確實是這樣感到疲乏枯乾,主耶穌呼喚你回到祂的身邊,常和祂同在。我們不需要自己一個人獨力支撐,在祂裏面我們可以重新得力。

(B) 設立新群體、新家庭(3:20-35)
然後在3:20-35,馬可就進入去解說信仰群體和神的國的奧秘。這一段經文我們看見一個很明顯的分段結構,就是在兩段經文中間夾着一個主要的信息,好像三文治那樣。我嘗試在程序表的大綱表達出來。

3:20-35這個三文治結構,面層和底層兩段經文都是提及耶穌的親屬、家人。面層是3:20-21,提到耶穌的親屬不知道祂的身份、不明白祂何以那麼廢寢忘食,以為祂癲狂了。底層是3:31-35,當人們告訴耶穌,祂的母親和兄弟在外面時,耶穌反問「誰是我的母親和弟兄」,然後祂自己回答說:「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由此,耶穌將親屬的關係,從血緣擴展至「遵行神旨意」。我不是說「信耶穌要離開家人與教會一起生活」。不是!馬可在v34敘述,耶穌「四面觀看那周圍坐着的人,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祂在這裏將這一個祂分別出來的信仰群體,定義為一個「家庭」;祂將教會定義為「家庭」。

我們看見這個三文治結構,面層是:耶穌的親屬不明白祂的身份,以為祂是顛狂了,底屬是:耶穌定義「凡遵行神旨意的就是祂的弟兄姊妹、祂的母親」。

然後我們看見中間夾着的主要信息,在vv22-30,讓我們一起讀:「22從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說:他是被別西卜附着;又說:他是靠着鬼王趕鬼。23耶穌叫他們來,用比喻對他們說:撒但怎能趕出撒但呢?24若一國自相分爭,那國就站立不住;25若一家自相分爭,那家就站立不住。26若撒但自相攻打紛爭,他就站立不住,必要滅亡。27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裏,搶奪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28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29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乃要擔當永遠的罪。30這話是因為他們說:他是被污鬼附着的。」

讀這段經文我們很容易糾纏在怎樣才算是「褻瀆聖靈」,唯恐得罪神而不自知。其實我們不需要有這種恐懼,也不必胡亂猜測自己有沒有褻瀆聖靈,因為神知道我們是不是故意否認祂的大能。而且經文重點並不在此。

這段經文的重點是甚麼?我們看vv24-26「24若一國自相分爭,那國就站立不住;25若一家自相分爭,那家就站立不住。26若撒但自相攻打紛爭,他就站立不住,必要滅亡。」這兩節經清楚地有一句說話重複地出現:「自相分爭……就站立不住」。這一段經文的重點就是:「自相分爭……就站立不住」。

小結
耶穌設立十二個人,將跟隨祂的人與「外人」分別開來。被分別出來的人要常與祂同在,要成為一個群體。成為新的家庭。然後耶穌說「若一家自相分爭,那家就站立不住」。(v25)

「自相分爭,就站立不住」,這個道理,我們都懂。在聖經裏不止一處、無論舊約新約都有提醒。就是現實生活裏面,無論是家庭、機構、國家、政黨,也有鮮活的例子。教會也不可能倖免。這段經文正是主耶穌對教會的提醒,也是馬可對信徒群體的提醒。教會這個家若自相分爭,就站立不住。
今日我們的教會裏面有沒有一些紛爭呢?我想是有的。今日弟兄姊妹之間有沒有紛爭呢?我想也應該有的。紛爭可能源於不同意見,也可能出於嫉妒。保羅說嫉妒、紛爭的存在是顯示出這個群體仍是屬肉體的、是不成熟的(林前3:3)。但歸而根究底,紛爭的出現可能正是反映我們沒有「常與耶穌同在」。求聖靈光照,讓我們看出自己屬靈生命的缺乏,叫我們願意常常與主同在。

II. 神國的奧秘
將跟隨的人與外人分別開來、組成了信仰群體這個家庭,然後,耶穌繼續教導他們關於神國的真理。

馬太、路加都有記載耶穌講的天國的比喻,相比之下馬可記載的神國的比喻就是最少的,只有三個。他又將這些比喻編排成一個三文治結構,也是前後兩段落夾着中間一段重點信息。讓我們看一看。

(1) 撒種的比喻(4:1-12)
首先是4:1-13。是撒種的比喻:農夫到田間撒種,種子分別落在四種不同的土壤上,有被飛鳥吃了的、有落在石頭地上的、有被荊棘擠住的,也有落在好土裏能結出果實的。在這個比喻之後,馬可敘述「10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11耶穌對他們說: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12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vv10-12) 讀這幾節經文,我們又會很容易落在困惑之中,不明白為甚麼耶穌明明用比喻令到人們聽不明白,卻又說: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

這個難題我們稍後會回來處理。我想我們先留意v11:「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在耶穌的周圍有許多人從四方八面來聚集。這些人是外人,馬可有時又稱他們做「眾人」。這些眾人不一定是真正跟隨耶穌的人。而神國的奧秘只是那些真正跟隨耶穌的人才能夠明白。這個正是這個三文治結構面層的信息:「神國的奧秘只是那些真正跟隨耶穌的人才能夠明白。」

(2) 其他神的國的比喻(4:26-34)
然後我們看三文治結構的底層4:26-34是另外兩個神的國的比喻。vv26-29「26又說:神的國如同人把種撒在地上。27黑夜睡覺,白日起來,這種就發芽漸長,那人卻不曉得如何這樣。28地生五穀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29穀既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神的國是如何發展起來,人是不知道的,只是會看見結果。另一個比喻在vv30-32「30又說:神的國,我們可用甚麼比較呢?可用甚麼比喻表明呢?31好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裏的時候,雖比地上的百種都小,32但種上以後,就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又長出大枝來,甚至天上的飛鳥可以宿在它的蔭下。」神的國起初是細小的、不起眼的,後來必然壯大起來。

在這兩個比喻之後,v33-34「33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34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沒有人的時候,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這個三文治結構的底層信息再次表達:神國的奧秘只讓真正跟隨耶穌的門徒知道。

(3) 解釋撒種的比喻(4:13-25)
然後我們看中間夾着的vv13-25。耶穌向門徒解釋撒種的比喻,四種土壤代表四種接收福音信息的態度:有人聽不入耳、有人紮根不深、有人因為世上各種思慮而中途放棄,也人有歡喜領受、果實纍纍的。我們暫且不估計自己是哪一種土壤。留意vv21-25:「21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燈臺上嗎?22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23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24又說:你們所聽的要留心。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25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在這幾節裏面,耶穌解釋了為甚麼祂要用比喻。就好像點燈,為甚麼要點燈?因為要照明,所以不會將點着的燈隱藏。隱瞞的事,就如同燈光一樣,必然會顯露出來。留意耶穌不是用謎語,若是謎語我們就要猜了。剛好相反,耶穌是用比喻,是要將事情更清楚顯露出來。v23很重要:「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這句說話,在v9當耶穌對外面的眾人講撒種比喻時也有說過「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所以無論是在外面的眾人,抑或真正跟隨耶穌的門徒,「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而且耶穌應許:「你們所聽的要留心。……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vv24-25)。意思是,能夠領受神國奧秘的,他們越發能夠明白更多,不明白的漸漸地連僅有的也失去。

關鍵在:為甚麼有些人能夠明白神國的奧秘呢?

在4:13-25這個段落,我們又可以看見一個字不斷重複出現:「聽」。耶穌解釋四種土壤時不斷說「人聽了道……人聽了道」講了四次;然後在v23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在v24又說「你們所聽的要留心」。為甚麼有些人能夠明白神國的奧秘呢?關鍵在於聽道的人的心態:是聽不入耳?是紮根不深?是因各種思慮而中途放棄?抑或是歡喜領受。

三文治結構的面層是:「神國的奧秘是真正跟隨耶穌的人才明白」;底層是:「神國的比喻只讓真正跟隨耶穌的門徒知道」。中間夾着的信息是:「你們所聽的要留心」。

小結
回來看v11-12那個難題,耶穌說:「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這兩節經文是引用以賽亞書6:9-10,神差遣以賽亞先知時,預告以色列人不會接受神的信息。當耶穌自己來到宣告神的信息,眾人是不是願意聽呢?會不會好像昔日的以色列人那樣也是「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呢?耶穌說:「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另一個翻譯是「否則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意思是只要他們聽、願意回轉過來,就得赦免。任何時候,只要我們肯聽、願意回轉,就得赦免。

但我們願不願意呢?「你們所聽的要留心。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你越是留心裝載神的說話,神的說話就越多的給你。相反,我們越是願意留心神的道,連僅有的也可能會失去。

神國的奧秘只讓真正跟隨耶穌的門徒知道,因為他們願意用心裝載神的道。馬可挑戰我們。馬可挑戰我們要不要成為真正跟隨耶穌的門徒的一份子?抑或我們仍然只是想做外面的眾人呢?我們是歡喜裝載神的道呢?抑或讓許多思慮纏繞而失落這上好的福份呢?

III. 你的信救了你
(A) 耶穌是誰?
(1) 這到底是誰?(4:35-41)
說完這些比喻之後,馬可敘述耶穌與門徒渡到格拉森,在那裏趕鬼。但在趕鬼的事情之前,馬可記載了耶穌與門徒遇上風浪。也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事件:耶穌與門徒渡海,門徒撐船,耶穌在船尾睡着了。途中遇上風浪,門徒驚慌起來,叫醒耶穌,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v38)然後耶穌平靜風浪,門徒「大大地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v41)

「這到底是誰?」這個問題就在接着的格拉森事件中回答了。

(2) 至高神的兒子(5:1-20)
在5:1-20馬可敘述耶穌到海那邊的格拉森人的地方。那裏有一個被鬼附着的人。耶穌來與他相遇,那人「他遠遠地看見耶穌,就跑過去拜他,大聲呼叫說:至高神的兒子耶穌,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指着神懇求你,不要叫我受苦!」(vv6-7)

「這到底是誰?」「至高神的兒子耶穌」。

對這位「至高神的兒子」人有怎樣的態度呢?馬可就在這件格拉森事件裏面讓我們看見。
按照馬可的描述,這個被鬼附的人起初並不是很想耶穌為他趕鬼,v10有另一個譯本是:「他再三地哀求耶穌,不要趕他們離開那地方。」(現代中文譯本)為甚麼呢?因為他不想受苦,在v7他說:「至高神的兒子耶穌,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指着神懇求你,不要叫我受苦!」當耶穌要介入我們的生命,第一個感覺一定是受苦,因為祂要攪動我們生命裏面的黑暗,要將我們從固有的沉溺之中救拔出來。並不是所有人都即時接受的。

然而當生命得着真正的轉變就會不再一樣了。v15描述鬼離開這個人之後,他「坐着、穿上衣服,心裏明白過來」,甚至最後他更「懇求和耶穌同在」(v18)。記得耶穌呼召真正跟隨祂的人要「常和祂同在」(3:13),這個人「心裏明白過來」之後,就主動「懇求和耶穌同在」、願意成為真正跟隨耶穌的人。

另外的人又如何呢?vv14-17「14放豬的就逃跑了,去告訴城裏和鄉下的人。眾人就來,要看是甚麼事。……16看見這事的,便將鬼附之人所遇見的和那群豬的事都告訴了眾人;17眾人就央求耶穌離開他們的境界。」

與那個被鬼附、願意跟隨耶穌的人相反,「眾人」看見這一切,不但沒有「心裏明白過來」,反而「央求耶穌離開他們」。人只是看見神蹟,生命沒有改變也不一定會跟隨耶穌。

那個人心裏明白過來,與這些眾人央求耶穌離開,兩者為甚麼有這樣的分別呢?福音的種子撒下,為甚麼會有人聽不入耳,有人卻歡喜接受呢?馬可就在下面的經文讓我們看見。

(B) 你的信救了你(5:21-43)
經文5:21-43,又是一件耳熟能詳的事件。這段經文也是以三文治結構呈現出來。
(1) 睚魯為女兒求醫治(5:21-24)
三文治結構的面層是5:21-24。管會堂的睚魯,他有一個十二歲的女兒患了重病,他於是來求耶穌:「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愈,得以活了」。於是耶穌就與他去了。

(2) 睚魯的女兒得醫治(5:35-43)
三文治結構的底層是5:35-43。耶穌可以起程去睚魯的家。不過「35還說話的時候,有人從管會堂的家裏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何必還勞動先生呢?36耶穌聽見所說的話,就對管會堂的說:不要怕,只要信!37於是帶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同去,不許別人跟隨他。」(vv35-37) 去到睚魯的家,就將他的女兒救活過來。

(3) 患血漏的女人(5:25-34)
然後我們看中層的經文,5:25-34。在耶穌去睚魯家的途中,一個患血漏的婦人趁着人多,偷偷來摸耶穌的衣服,「28意思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癒。29於是她血漏的源頭立刻乾了;她便覺得身上的災病好了。 」她不敢讓人知道,因為根據猶太人的潔淨條例,她是不應該出街,因為與她接觸的都會變成不潔。她就是在這種沒有人會與她交往、被孤立的境況之下足足十二年。她來摸耶穌的衣裳,心裏相信單單這樣就可以痊愈,甚至不用讓耶穌知道。

可是耶穌知道她需要的不單單是病得痊愈。耶穌堅持要這個女人現身,「30……就在眾人中間轉過來,說:誰摸我的衣裳?……32耶穌周圍觀看,要見做這事的女人。33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懼戰兢,來俯伏在耶穌跟前,將實情全告訴他。34耶穌對她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災病痊癒了。」(vv30-34)或者我們來找耶穌,不少人也是想病得醫治、想困擾自已的問題得到完滿解決。然而主知道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甚麼。是甚麼?是平安。平安是超過身體健康、超過事業有成、超過生活順利,真正的平安是與神恢復關係、與神復和、得着拯救。

要得着這種平安必須與神相遇、有真正的接觸,毫無保留的將個人最深層的害怕和恐懼呈現出來,讓祂醫治、讓祂釋放。

小結
三文治的面層是:睚魯為女兒求醫治。底層是:睚魯的女兒得醫治。中間的信息是:「你的信救了你」。
那個被鬼附的人願意跟隨耶穌,那些眾人卻央求耶穌離開,兩者的分別在於有沒有信。福音的種子撒下,有人聽不入耳,有人卻歡喜接受,兩者的分別在於有沒有信。

耶穌對這個婦人說:「你的信救了你」。耶穌也對睚魯說:「不要怕,只要信!」我們呢?我們是不是要繼續選擇怕呢?抑或我們願意信呢?
在風浪之中,門徒叫醒耶穌求救。耶穌平靜風浪之後,對他們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4:40)門徒膽怯,因為當時他們不知道耶穌是誰。我們知道了。耶穌是至高神的兒子,連風和海也聽從祂,我們還有甚麼顧慮以致未能夠信靠祂呢?

結語
「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在今日的經文我們看見馬可展示了:神的國是屬於真正跟隨耶穌的人的。我們不一定有甚麼特別突出,我們可能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主耶穌將我們分別出來成為一個信仰群體、成為一個家庭,我們這不可以分爭,否則就站立不住。

我們留心裝載神的話,就會認得出耶穌是至高神的兒子,是值得我們可以信靠的。讓我們在神面前謙卑,讓聖靈光照,叫我們真的看見祂是至高神的兒子,祂要我們來信靠祂。


[Pictures sources:
http://www.dreamstime.com/royalty-free-stock-image-decorative-background-flowers-butterflies-red-illustration-image35078006
http://www.travelfoodfashion.com/indonesian-words-family/#
http://theologyinshorts.com/wp-content/uploads/2014/12/Bible-Ope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