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9, 2016

重建聖民(一)

經文:以斯拉記 7: 1 – 8: 36

引言
記得第一次跟大家分享以斯拉記的時候,簡要地介紹了〈以斯拉——尼希米記〉的分段:
(1)以斯拉記 1-6章 關於重建聖殿
(2)以斯拉記 7-10章 關於重建聖民
(3)尼希米記 1-7章 關於重建聖城
(4)尼希米記 8-13章 關於重建聖約

我們今日來到以斯拉記第 7 章,進入一個新的分題:「重建聖民」了。

又如果大家心水清的就會發現,我們之前看以斯拉記第 1 至第 6 章,一直都沒有一個叫做以斯拉的人物。直到第 7 章第 1 節,以斯拉終於出場了。

第 1 至第 6 章,除了沒有一個叫做以斯拉的人之外,其實它連一個主要人物也沒有。就算提及幾位領袖的名字,都沒有突出任何一個的。相反呢,在第 7 章一開始從以斯拉的家譜就可見,第 7 章其實是將焦點集中在以斯拉身上。透過以斯拉這個人物,讓我們更具體地認識神的性情和作為。

I. 以斯拉其人
我們先看看以斯拉的身份。剛才讀 7:6-10 讓我們知道以斯拉是文士。但以斯拉的第一個身份卻不是文士,而是祭司。

(A) 祭司
經文第 1 至第 5 節列出了以斯拉的父系家譜。大家手上程序表的經文是省略了的。經文由他的父親西萊雅開始,一直追溯,直至大祭司亞倫(v5)。意思是,以斯拉出身祭司家族,而且有資格成為大祭司——如果有機會的話。不過他可能是沒有機會的。為甚麼呢?

舊約時期的祭司或者大祭司,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執行獻祭的工作。主後 70 年聖殿被燒毀之後,獻祭亦隨之而停止,因此祭司這個崗位實際上是名存實亡,直至重建聖殿之後才恢復過來。至於被擄到巴比倫的祭司呢,他們當然也是沒有機會實踐祭司的職份。所以以斯拉雖然有祭司的身份,他是沒有機會做獻祭的工作的。

此外,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以斯拉這個名字很有可能是一個亞蘭文的名字。(參《每日讀經釋義》2014年第一季專題文章〈以斯拉——舊約的文士的職事),洪同勉著。)就是說,以斯拉很可能是在巴比倫出生的祭司,是被擄的第二代。要知道,不是所有猶太人都願意回歸耶路撒冷的。有不少人已經在巴比倫落地生根,第二代更可能完全融入了巴比倫的生活,他們不一定有意願回到耶路撒冷重頭開始的。以斯拉卻不一樣。他願意,而且不怕任何困難。

(B) 文士
以斯拉第二個身份才是文士。文士有兩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是抄寫聖經。由於舊約時期未有印刷術,所有經卷都是人手抄寫的。當時用來抄寫經文的物料是羊皮或者蒲草紙,前者昂貴後者不容易得到,所以需要有專人負責抄寫,減低出錯的機會。文士還有另一方面的工作,是向不認識希伯來語的猶太人講解律法。由於當時在巴比倫出生、成長的被擄第二代有不少已經不懂得希伯來話。要教習律法,就需要翻譯和講解。明顯地,以斯拉在這方面是備受肯定的。經文 7:6 形容他是「敏捷的文士,通達耶和華以色列神所賜摩西的律法書」、v11他「通達耶和華誡命和賜以色列之律例」、v12「通達天上神律法大德的文士」、v21「通達天上神律法的」。經文先後四次描述以斯拉「通達」神的律法,他對神的誡命是精通而且熟練。

如果說以斯拉在巴比倫無機會發揮祭司獻祭的角色,那麼他就是成功轉型,為自己建立新的事業,將文士教習聖經的職事發揮得淋漓盡致。

(C) 高官
以斯拉不單是祭司、文士,而且是高官。有趣是在以斯拉記裏面並沒有明說以斯拉在政府機構裏面的職位,不過從字裏行間我們還是可以看見的。

以斯拉記 7:12-28 是亞達薛西王寫給以斯拉的諭旨,授予他權柄和賜給他需用的物資。我們看看他怎樣說。

7:14 說:以斯拉是「王與七個謀士」差遣他去的,v15 又說王吩咐他「帶金銀,就是王和謀士甘心獻」上給聖殿使用的,v16 又說,以斯拉可以帶着他「在巴比倫全省所得的金銀,和禮物」上耶路撒冷去,v18 又說「剩下的金銀,你和你的弟兄看着怎樣好,就怎樣用」,v20 更批准他「若再有需用的經費,你可以從王的府庫裏支取」,v25 更賜給他權柄「將所有明白你神律法的人立為士師、審判官,治理河西的百姓」,v26 甚至批准「凡不遵行你神律法和王命令的人」以斯拉可以「速速定他的罪,或治死,或充軍,或抄家,或囚禁」。

這一封諭旨顯示了亞達薛西王對以斯拉的信任,無論是金銀禮物等等在財政方面的調度運用,以至管理階層的人事任命,甚至對百姓的判罪量刑,全都委任以斯拉主理。以斯拉的職位可能是近乎一個地方的行政長官。

II. 以斯拉其事
這一位以斯拉,既有世襲的祭司身份,也有文士的專業知識,他同時又是政府高官。可以說是集宗教、文化、政治於一身。我們下星期是立法會選舉了,如果這位以斯拉參選立法會,大家會不會投他一票呢?

慢著!要先看看他的政崗,先了解他的處事。讓我們看看他是怎樣處事的。

(A) 他的處事
我們可以從以斯拉在金銀的處理來認識他。剛才說過,當以斯拉回歸時,亞達薛西王委任他管理王和謀士甘心獻給神的金銀,還有從全巴比倫省籌募得來的金銀禮物。以斯拉如何處理呢?

在 8:24-36 記載,他首先「分派祭司長十二人......將王和謀士、軍長,並在那裏的以色列眾人為我們神殿所獻的金銀和器皿,都秤了交給他們」,而且具備明細的記錄,銀子多重、銀器多少件、金子多重、金器多少件,還有上等的銅器等等。然後囑咐他們:「你們歸耶和華為聖,器皿也為聖;金銀是甘心獻給耶和華你們列祖之神的。你們當警醒看守,直到你們在耶路撒冷耶和華殿的庫內,在祭司長和利未族長,並以色列的各族長面前過了秤。」(8:28-29)

將貴重物品記錄清楚,將職責委派給合適的人,並且勉勵他們要自重謹慎,然後以斯拉就不再過問、不再插手。直至他們到達耶路撒冷,在「神的殿裏把金銀和器皿都秤了,交在祭司烏利亞的兒子米利末」,和其他管事的人手中,而且「當時都點了數目,按著分量寫在冊上」。(8:33-34)交收清楚、公正嚴明、光明磊落。這些大概是今日領袖最需要的情操。

不過也不要以為只是高官才需要這種操守。我們在教會事奉也不要鬆懈。不是說我們在教會事奉會貪財或侵吞,樂恩堂沒有。但有時我們可能會覺得不必太執着。也有一些弟兄姊妹覺得教會已經赤字,所以不想與教會計得太過認真。其實這也不是合適的態度。甚至有弟兄姊妹有意無意之間挪用了公司的資源用在教會,這更是不應該。運用教會資源需要嚴謹,但也不需要因為慳儉而用不恰當的方式處理,只要效法以斯拉那樣,交收清楚、公正嚴明、光明磊落就可以了。

(B) 他的心志
以斯拉值得我們欣賞的地方,除了他的處事之外,還有他的心志。

作為文士,以斯拉願意花工夫學習神的話語,以致他「通達神的律法、誡命和律例」(7:6, 11, 12, 21)。而且,他並不是自己熟習神的話語就算。7:10 說:「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除了自己愛慕神的說話,他還有一個心志,要將神的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而且不是單純知識的傳授。他「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是深入研究、了解、明白,然後遵行;然後又教訓以色列人。

曾經聽過一位弟兄姊妹說:「原來聖經是可以實行出來的!」彷彿很驚人的發現那樣。我當時心裏面想:教會一直都是這樣教導的啊!不是嗎?雅各書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1:22)不會沒有聽過吧?不過,為免還有人不知道神的話語是要遵行的,我在這裏再說一次:「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 1:22-25)當然也有人會說,不明白又如何實行出來呢,聖經是那麼古老、難明!讓我們都彼此勉勵,效法以斯拉那樣「定志考究遵行」,先下定決心要明白,而不是逃避讀經,或者只滿足於傳道人、組長給你的二三手的基督教道理。神應許過:「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 29:12-13)

可能困難不在於不知道要遵行神的說話,而是要有信心。要相信聖經裏面古老的記載是神永恆的真理,適切每一個世代,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族群的人。我們讀神的話如果不是存着相信的心,就沒有可能經歷祂的真實和奇妙。

(C) 他的信仰
如果遵行神的話是困難的話,這個困難肯定不是聖經,而是我們的。是關乎我們的信仰的。以斯拉的信仰令他在這方面沒有困難。他是怎樣的呢?

不知道大家回來崇拜之前有沒有先讀一讀今日講道的經文呢?其實每個禮拜的程序表背後都有預告下周崇拜的講題和經文的,目的是方便大家準備一下。如果你有讀一讀今日要講的以斯拉記 7-8 章,你可能會留意到一句出現了幾次的說話。

第一次在 7:6,當以斯拉與眾人回歸耶路撒冷的時候,「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是因耶和華他神的手幫助他」。如果按我們剛才看,以斯拉作為政府高官,王帝還調動那麼多金銀讓他帶回去聖殿,他回去耶路撒冷必定不是普通的任務。歷史記載,主前 460 年曾經發生過埃及脫離波斯管治的叛變。以斯拉回去耶路撒冷的時間是主前 458 年,是埃及叛變之後兩年。有一些人認為可能是亞達薛西王為免猶太人也出現離心,於是派以斯拉回去,在宗教上教導律法,在政治上以王的命令實行管治。又給他權力可以對「不遵行神的律法和王命令的人......速速定他的罪,或治死,或充軍,或抄家,或囚禁」。可能是。不過在以斯拉的眼中,「是因耶和華他神的手幫助他」。

第二次在 7:9「正月初一日,他從巴比倫起程;因他神施恩的手幫助他,五月初一日就到了耶路撒冷。」只用了四個月就到達。根據地理的考究,這段時間,他們經過的地方應該是炎熱乾旱的。他們的路程應該是沿着幼發拉底河北上,途經大馬士革,南下巴勒斯坦,路程大概900哩。(參【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15Ezra/15GT08.htm)理論上不需太長時間,不過同行的人數眾多,還包括婦孺,每日平均腳程大概不會很快。四個月能夠順利到達,在以斯拉的眼中,是「因他神施恩的手幫助他」。

第三次在 7:28,亞達薛西王為甚麼會對以斯拉委以重任呢?可能因為以斯拉對律法的熟練,王覺得他可以得到猶太人的尊重,又或者因為以斯拉辦事公正,王覺得他信得過。不過在以斯拉眼中,是「因耶和華我神的手幫助我」。

第四次在 8:18,當以斯拉在回歸的行列中找不到利未人的時候,他打發幾位首領去利未人聚居的迦西斐雅,聯絡了利未人的領袖,終於有願意一同回去耶路撒冷的利未人和尼提寧。以斯拉認定這些利未人願意回應是「蒙神施恩的手幫助」。

第五次和第六次在 8:22和 31。當回歸的會眾齊集在亞哈瓦河邊,要正式起行的時候。讓我們一起讀 8:21-23、31:「那時,我在亞哈瓦河邊宣告禁食,為要在我們神面前克苦己心,求他使我們和婦人孩子,並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我求王撥步兵馬兵幫助我們抵擋路上的仇敵,本以為羞恥;因我曾對王說:我們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他的;但他的能力和忿怒必攻擊一切離棄他的。所以我們禁食祈求我們的神,他就應允了我們。......正月十二日,我們從亞哈瓦河邊起行,要往耶路撒冷去。我們神的手保佑我們,救我們脫離仇敵和路上埋伏之人的手。」

這一句出現了幾次的經文是「神的手」、「神施恩的手」。從這句說話,我們看見以斯拉對神的信仰。

當以斯拉帶領會眾從亞哈瓦河起行的時候,名單上有男丁 1754 人,另外還有他們的家眷婦孺,可能有七八千人。一個這樣多人的群體,在他們經過的路上必然是很觸目的。他們所帶着的財物自然也會引來盜賊的注意。他們實在有需要加強沿途的保安,(找一間不會跌錢的解款公司就可以了)。甚至以斯拉其實有權要求軍方派人協助。不過以斯拉說:「我求王撥步兵馬兵幫助我們抵擋路上的仇敵,本以為羞恥」。他有權那樣要求,不過他沒有這樣做。是不是以斯拉將事情看得太過輕率呢?我相信不是的。他是知道有安全的問題,他是意識到路上會有危險的,不過他認為求王派軍兵保護是「羞恥」。

我們現代人可能對以斯拉的想法難以認同的。即使相信神會保護他,多找一些保障也不妨吧?為甚麼不呢?我們都是習慣兩手準備的。祈禱是要的,但也要準備有 Plan B 的嘛。我寫講章寫到這裏的時候,想引用一些生活例子。我想到幾方面,但心裏又覺得是不是呢?譬如我想到弟兄姊妹轉工,大部分人會先找到新工作才辭工的。我又想到小朋友讀書,特別是幼稚園和升小一的階段,有一些父母會為孩子先註冊一個學位,然後再去心儀的學校「叩門」。這些做法彷彿都是合情合理的。為自己找一個保障,其實有甚麼問題呢?我也想到投資。剛剛不久前與一些弟兄姊妹講起買儲蓄保險,他們很認真地問我:「沒有其他投資嗎?」我聽了心中也一懔,「是不夠保障嗎?」為未來找多一重保障有問題嗎?

讓我們留意,以斯拉說那句話(「我求王撥步兵馬兵幫助我們抵擋路上的仇敵,本以為羞恥」)是甚麼時候。當時全會眾已經齊集在亞哈瓦河邊,利未人也都已經來到了,那是他們真真正正踏上回歸行程的時候。剛才說,「神施恩的手」一直是以斯拉的信仰,在籌備回歸的過程中,他認定每一步進展都是神幫助他們。來到最後的一刻,難道信心就用完了嗎?不會的。他對王說:「我們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他的」。這一句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以斯拉一直經歷的。

7:6 說,就連「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以斯拉都認為「是因耶和華他神的手幫助他」,7:27 王「修飾耶路撒冷耶和華的殿」,以斯拉也認為是神使他「起這心意」的。如果以斯拉相信神的手一直在施恩、帶領着他,連波斯王的心都在神的掌管之中,難道短短 900哩、幾個月的路程也信不過神嗎?所以他說:如果我向王求助,是何等羞恥的事。

我們怎樣看日常的事情?我們怎樣領受日常的事情,就直接影響我們怎樣相信神。我們可以將事情看為偶然,或者是自然的事情,甚至是我們憑自己努力得來的成果。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用屬靈的眼光去分辨事情、世情,我們對神掌管萬事有更大的信心。如果我們能夠用屬靈的眼光來看自己的經歷,記着神的手怎樣幫助和帶領,就能夠領受聖經所說,是神的手在施恩、是神使萬事互相效力。

III. 以斯拉的神
而被以斯拉所相信的神,也在他所經歷的事情上面顯明祂是值得信靠的。

7:9 說:「正月初一日,他從巴比倫起程;......五月初一日就到了耶路撒冷。」事情彷彿很簡單。當然事情不一定是那麼簡單的。7:21 以斯拉「在亞哈瓦河邊宣告禁食,為要在神面前克苦己心,求他使他們和婦人孩子,並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以斯拉認為尋求王差派軍兵保護他們是一件不恰當的事情,他另有一個心志,就是倚靠神的保護。在亞哈瓦河旁邊,他宣告禁食。禁食是為了禱告,禁食禱告是為了表示所祈求的事是十分十分重要和着緊的。

你可能會說:這豈不是以斯拉自找嗎?如果他求王差派步兵馬兵來幫助豈不是不用這樣着緊了嗎?不是的。因為回歸的猶太人要面對的並不只是路上安全的問題。

先知但以理禱告要知道將來的事,神差派使者向他傳遞信息。這位使者說:「你的言語已蒙應允;我是因你的言語而來。但波斯國的魔君攔阻我二十一日。忽然有天使長中的一位米迦勒來幫助我,我就停留在波斯諸王那裏。」(但 10:12-13)這位使者告訴但以理,神要應允但以理的禱告,但過程中遇到「波斯國的魔君攔阻」。我不在這裏跟大家解釋這魔君是甚麼,但這段經文卻給我們另一個角度明白屬靈的事。神是聽禱告的神,而且祂不會不回應,無論我們所求的與祂的旨意是否相同,祂不會沉默。當我們的禱告似乎石沉大海的時候,讓我們明白,必然是有某些原因攔阻着;而且神必然會為我們爭戰,消除這些障礙。我們需要做的是保持着信心、等候神。

8:21 說:以斯拉「在亞哈瓦河邊宣告禁食......求神使他們得平坦的道路」,8:31 就說:「神的手保佑他們,救他們脫離仇敵和路上埋伏之人的手」。神的手一直都在幫助他們、保佑他們。神的手也一直都在幫助你、保佑你。你是否相信呢?在一些我們以為神不回應的禱告裏,在一些我們以為神不知道的困苦中,神的手一直都在,幫助和保佑。

以斯拉說「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他的」,是他特別的大膽,所以信得過神嗎?他從哪裏建立起對神這樣的信心呢?記得以斯拉被稱為「敏捷的文士」,因為他「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以斯拉對神的信仰不是只有宗教術語,不是空洞沒有基礎的。他從神的話語裏面認識到,這一位神有「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要成就祂自己的旨意。聖經又說:「耶和華的膀臂並非縮短,不能拯救,耳朵並非發沉,不能聽見,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賽 59:1-2)所以,以斯拉「在亞哈瓦河邊宣告禁食」,在神面前「克苦己心」,向神認罪、尋求潔淨、仰望神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然後神就施展奇妙的作為保佑他們。

結語
有以斯拉這樣行事光明磊落,專心倚靠神的領袖帶領,有神施恩的手處處幫助、保守,這一支回歸的團隊還欠缺一些甚麼。

8:31「正月十二日,他們從亞哈瓦河邊起行」。咦? 7:6 明明說他們是正月初一日起程的。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二,中間那十二日發生了甚麼事呢?

讀第 8 章的時候,有一句經文十分吸引我的注意,就是 8:15「我查看百姓和祭司,見沒有利未人在那裏」。沒有利未人!

利未人與祭司差不多,他們也是世襲在聖殿服侍的,也是因為聖殿被毀而失去了他們的專業。也許與其他人一樣,利未人在巴比倫生活穩定了,不考慮去耶路撒冷過一些沒有保障的生活。那後來願意回歸的利未人,是不是因為以斯拉開出很好的條件吸引他們呢?似乎不是。在 8:18 這樣說:「他們在以色列的曾孫、利未的孫子、抹利的後裔中帶一個通達人來」。這位通達人,另一個翻譯是說他有洞見(insight-NASB)。為甚麼最終有利未人願意回歸?因為他們中間有洞見的這個人所作的工夫。這個人連名字也沒有被記錄,他在利未人中間做了怎樣的游說工作也沒有提及。但我們知道,因為這個通達人的緣故,最終有十八個利未人回應以斯拉的呼籲,參與回歸的行列。

對比利未人,我們可以看見以斯拉回歸的決心和對神的信心是很清晰、明顯的。他不會因為將要遭遇的困難而猶疑,甚至相反地,他是迎難而上,在各種境況裏面看見神施恩的手幫助,倚靠神的手保佑。最終成就神要他完成的托負。

假如這刻神將托負放在你面前,你又是否能夠踏出信心的一步,倚靠神來回應呢?你會好像利未人那樣不願意離開舒適的生活?或是心裏猶疑呢?抑或我們會學效以斯拉那樣,將自己交托神,跟隨神的帶領踏出勇敢的一步呢?

回應詩
【勇敢走出去】 《永遠尊貴‧最珍貴的角落》。版權:讚美之泉
我並不完美,也並不特別,而祢卻是為我捨棄生命的主;
我時常軟弱,有時會迷惑,但祢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主祢要往哪裏走,我就跟祢走,
領我走到世界盡頭,一生不再回頭;
讓世界聽到我們敬拜,我們的禱告,
讓復興從我們開始,將主愛帶到人群中。
縱然有許多的問題,我也不放棄,
祢大能賜給我勇氣,我會勇敢走出去。

Monday, August 01, 2016

生命的跑手

經文:林前 9:24-27;腓 3:12-15

引言
我相信大家都聽過「贏在起跑線」這句話,意思是要盡早起步。不久前更有人提出起跑線都不夠早。那個我不跟大家討論了。不過從「贏在XXX」的爭論之中,有一件事很清楚的,就是,生命是一場競賽。

生命是一場競賽,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其中的跑手。不知你是否同意呢?

大家有沒有參加過運動會?我知道樂恩堂有很多跑手,我們中間不少人參加過賽跑。不過就算你沒有參加過,相信你一定有看過運動會,譬如奧運啦。也不用等很久,碰巧今年又是四年一度的奧運年,這個星期六已經是第一日的賽事了。

拋拋書包、講少少歷史。大家可能都知道奧運的發源地是古希臘。那你知不知是在哪一年開始的呢?原來古希臘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公元前 776 年舉行的。羅馬統治之後,奧運會仍然繼續,直至主後 393 年才停止。舉辦了一千多年。

起初的奧林匹克運會只接受希臘各城邦的運動員參加,後來當希臘統治的地區越來越多,各個殖民地也可以派出參加者。所以在新約時期,幾乎所有人都對奧運會十分熟悉。大家猜猜古希臘奧運第一項賽事是甚麼呢?原來初時只有賽跑。或者因為這個緣故,保羅寫信給教會的時候,也常常用賽跑作為比喻。

今年是奧運年,我們上個星期的兒童暑期聖經班(VBS)也是以運動會作為主題。我今日也乘機跟大家分享我們作為生命的跑手,有甚麼要注意的。

我們今日主要會看兩段經文,其中一段在腓立比書 3 章,大家剛才讀了。

另一段在哥林多前書 9:24–27,讓我們一起讀:「24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着獎賞。25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26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27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1. 要得冠軍
第24節說:「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着獎賞。」

記得有一年,樂恩足球隊出去比賽,我和幾位姊妹去觀賽。我們當然不懂,只是在場邊鬧哄哄地叫一些口號。叫到不知道叫甚麼好的時候,不知哪個忽然間叫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其他人又跟着叫「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叫了一兩次之後,有一位弟兄聽見,轉過頭說「甚麼友誼第一呀?!」於是他就擰轉面向球場內大叫 ——「樂恩球王、勁射破網!」

對啊!哪有人參加比賽不是為了贏冠軍的?好幾年前有一首歌的歌詞有幾句是這樣的:「從小喜歡冠軍、從不希罕亞軍、誰想得季殿軍」,連雙冠軍也不想。是這樣吧?「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着獎賞。」(v24)保羅說:我們就是要用這樣的態度來跑生命的競賽,要好像爭取冠軍那樣,因為冠軍只有一個,必須全力以赴。

這一點,那些相信「贏在XXX」的父母會完全同意。不過生命不只是成為名校的尖子、不只是考得好成績、入到名牌大學,也不只是搵份好工、生活無憂。

v25 提到運動員爭取的只是能壞的冠冕,無論是金銀銅牌,或者好像李麗珊、黃金寶、李慧詩等那樣一舉成名,但很快就會成為過去,另外有人代之而起,「一代過去,一代又來」。我們追求的會不會只是能壞的冠冕呢?抑或是一些不能壞的、可以留到永恆的東西呢?弟兄姊妹,你有沒有為了自己在永恆國度裏面有份而全力以赴呢?

2. 操練紀律
要贏得冠軍,除了要全力以赴,還必須要操練。v25「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意思就是要自我約束。在 v27 又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運動員的練習,除了要在技巧上有更好的掌握之外,體能也是一項重要的訓練,要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要明白自己的限制,否則就算你的目標明確,也會因為個人的軟弱而失去贏取冠軍的機會。

在奧運歷史上曾經有一宗懸案。在 1912 年的瑞典奧運,一場馬拉松比賽裏面,有一位日本選手金栗四三在起跑之後就失踪了,他沒有跑到終點,亦不知去向。由於接着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事情不了了之。但這位金栗先生戰後在日本再出現,他成為了一位小學老師,而且也參加過其他的賽事。究竟發生了甚麼事呢?後來人們找到了他來訪問。原來當時金栗先生在比賽途中中暑暈倒了,被當地一個農民救起了他、照料了一段日子。之後他沒有通知奧運主辦機構就返回了日本。

當我們有一個目標要全力以赴的時候,原來我們也要操練自己,否則也不能夠跑到終點。怎樣操練呢?「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就是要能夠控制自己。除了體能之外,還要操練自我控制,否則後果可能很嚴重。

一場比賽,最壞的結果是甚麼?輸掉。

生命的競賽最壞的結果又是甚麼呢?

3. 提高警覺
我們再讀 v27「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保羅說,如果不能夠控制自己,如果不能夠自我約束,結果會是「被棄絕」,英文翻譯是 disqualified,即是「取消資格」。保羅的意思是恐怕別人從他聽到福音,他自己反而被取消資格。甚麼會令到一個傳福音的人被取消資格呢?

甚麼會令到一個運動員被取消資格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今年奧運的消息。今年奧運在開幕之前,俄羅斯因為他們的運動員被揭發在兩年前的冬季奧運服用禁藥、俄國當局更被指製造假的檢驗紀錄,整個國家被取消資格,不可參加今屆的奧運。後來經過交涉,爭取到由各項運動的總會決定俄國運動員是否可以個人名義出賽。據我所知到現時為止他們的田徑隊和舉重運動員都被禁止參賽。我聽到的時候覺得很可惜。你說服用禁藥的運動員他們平常有沒有練習呢?當然有。我猜想,那些藥物只是將一些超過運動員本身的能力爆發出來,相信他們平常的鍛鍊一定不會少。其實每一個運動員都知道服用禁藥是會被取消資格的,就算得了獎也會被奪回。但為甚麼他們仍然這樣做呢?因為要贏。

對於運動員來說,得獎是最重要的。然而在得獎之前,一個更重要的前提是「不能夠為了勝利而不遵守規則」,否則有可能被取消資格。那是比輸掉比賽更壞的結果。

保羅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甚麼會令傳福音的人被取消資格?傳福音的人有甚麼規則要遵守?在前一節,9:23 保羅這樣說:「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有一些人事奉神不是為了福音的緣故,反而是叫自己得好處的。有一些人會借傳福音之名謀利。有一些人可能為自己爭取好名聲,有一是為了給自己滿足感、成功感。又有一些人只是打發時間、或者以為幫下教會啦,又有一些只是覺得「無所謂」。這些都不是為了福音的緣故。傳福音、事奉神的人第一要遵守的規則是「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讓我們都檢視一下自己,我們事奉、傳福音,甚至我們坐在這裏敬拜,究竟是怎樣的心態。

4. 忘記背後
生命的跑手還有甚麼規則要注意的呢?

讓我們讀腓立比書 3:12-15「12這不是說我已經得着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穌所以得着我的。13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14向着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15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若在甚麼事上存別樣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

上星期的兒童 VBS 我們一班教練和助理教練就與接近三十位小小運動員訂立了一些規則。第一項就是「忘記背後」。每位小朋友回來之後第一件事是將自己的背囊放到指定的地方。導師告訴我,小朋友很容易分心,如果讓他們帶着背囊在身邊,他們必然會顧左顧右地取這樣取那樣。放下背囊就會讓他們更專心。

我相信,在生命的賽道上也是一樣。保羅說他「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當然,忘記背後的意思不是真的是把從前的事完全忘記了,「忘記」是「放下,免得自己不能夠專心」。

要忘記的是甚麼呢?保羅在腓立比書第 3 章的經文,提到自己有很出色的家勢,他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受過正統的高等教育,又曾經受教於名師門下,用今日的說話來說,可說是「天之驕子」「名門望族」。保羅說他放下這些,免得自己不能夠專心。

也許我們不一定有顯赫的背景,也不一定有多少成就,甚至可能我們會覺得自己只是失敗者。都不要緊。如果我們要向前行,就要放下無論是成功或失敗的以往,專心努力走前面的路,就正如希伯來書 12:1 說:「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生命的跑手如果不能夠放下各樣的重擔,如果仍然被各種的罪纏累,可能就會被取消資格。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不能夠放下過往成功失敗的經驗、不能夠專心去跑,也許,我們也得不着終點的獎賞。

5. 向着標竿
在 vv13-14 保羅說:「13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14向着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這個擺在我們面前的標竿,就是我們要努力向着它直跑的終點,是跑手的目的地。然而,生命競賽的標竿卻不是一個地方,是一份禮物,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在 v12 也說,這份獎賞是「基督耶穌所以得着我的」,是基督耶穌「捉着我們,好叫我們可以捉着的」這份獎賞。

不錯,有一份獎賞是神已經為我們預備好了,是基督耶穌要給我們的,但它卻不是隨隨便便、馬馬虎虎就可以得到的。在 v12,連保羅自己也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着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我相信這種「竭力追求」就正是剛才說,要以全力以赴、爭取冠軍的態度,要自我約束、操練自我控制,和要遵守規則。

結語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

我讀神學的時候,有一年學院舉辦了一個賽跑比賽,大概是從我神學院出發,跑過附近某個私人屋苑然後折返。有一位同學一開始就已經跑得很快,加上他的年紀已經很大,大家都覺得他很厲害。他跑得好快,於是大家就一心以為他一定會贏,誰知很久之後還不見他返回學院,大家已經覺得奇怪,後來負責在中途協助的同學回來時告訴我們,這位同學跑得很快,可惜跑錯了路;而且他跑得太快了,大家追不上他。

其實我們每一個都已經在賽道上跑,但我們是不是跑在正確的賽道上呢?上星期 VBS 的小朋友要背五句金句,最尾的一句是約翰福音 14: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正確的賽道就是藉着耶穌回到永恆天父那裏。你跑對了沒有?

「凡較力爭勝的,……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林前 9:25),在基督耶穌裏面,神已經為我們預備了永恆的獎賞,但我們必須要跑在這條正確的賽道上。而且必須要竭力的跑,要忘記背後、對準終點、專心地跑。

獎賞已經預備好了,你預備好未呢?

盼望比賽完結的時候,在頒獎臺上我們每一個都在。


回應詩:
【生命有力量】
盡力讓我誇過路障來獻上,掌聲裏滿載欣賞,
一跳會跳出我力量,堅守心志立定路向。(衝呀!)
願奔往發力,求向上立志,
願苦幹基督常常陪伴我一起,不怕難。
願心裏真光,來照亮發光,
願我心開放,恩典將更多。(要呀!)
一唱會唱出我力量,今天必要掌握路向!(好呀!)

Photo source:
(1) Usian Bolt, 2012 London Olympics (gettyimages.com)
(2) Eric Liddell, 1924 Paris Olympics (http://www.freeheartday.com/eric-liddell-the-olympian-who-ran-for-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