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05, 2015

福音的起頭

經文: 馬可福音1: 1-15

引言:馬可福音的特色
弟兄姊妹早晨。今日是7月第一個主日,眨眼之間已經踏入下半年了。記得上個星期領詩的弟兄提醒我們,來到一年的中間,可能年頭有一些立志還沒有開始,是時候要重拾起來了。這個也是對我的提醒,是時候重拾一些已經忘懷了的、忽略了的事情了。

感謝主,讓我在這個開始下半年的主日與大家分享一個新的講道系列。從今日開始,我會與大家分享馬可福音的信息。

相信大家都有讀過四卷福音書,在讀的時候,或者你也有發現它們之間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特別是馬太、馬可、路加,我們稱之為「對觀福音」的三卷。當然它們也有不少不同之處。而講到它們的不同,我相信四卷福音書的開頭是最明顯的。

不知你有沒有印象呢?四卷福音書的開頭都是講到開始的。馬太福音從以色列人的先祖亞伯拉罕說起,敘述耶穌是舊約應許的君王。路加福音是以耶穌的出生作開始,宣告神介入人間、扭轉人生的困厄和無助。約翰福音以一首瑰麗的詩篇勾劃出耶穌是整個創造的起始,是人類受造的基礎和目的。那麼馬可福音呢?

對比之下,我們發覺馬可福音的開始是極大的不同:「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參考一些釋經資料,更會發現有些古舊的抄本,連「神的兒子」這句也是沒有的,只是:「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好聽一點,可以說它是簡約的。如果說得難聽一點,這樣的開頭其實是黯淡、模糊的。是馬可當時資料搜集的工夫做得不足夠嗎?當然不是。也許更有可能是他其實別有用心。如此簡約、如此黯淡,正是馬可福音其中一個特色。馬可筆下的耶穌就是這樣,「無佳形美容」、沒有一張亮麗的履歷CV。祂就只是耶穌、基督。

馬可福音另一個明顯的特色是,它的篇幅是四卷福音書中最短的,只有十六章。但在短短十六章經文之中,竟然有六章是敘述耶穌的受難,可見「受苦的耶穌」是馬可希望他的讀者不會忽略的。其他還有「彌賽亞的秘密」、「門徒的代價」等,都是馬可福音的特色,我們會有機會慢慢細讀。

我今日主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1 章1 至 15 節,是馬可福音敘述耶穌開始正式工作之前的一段引介,清晰地以約翰和耶穌兩個人物作為重點,分做兩個段落。

I. 約翰的職事
(1) 按照神的應許(vv2-3)
第一個段落是關於施洗約翰。讀過其他三卷福音書的,我們都知道約翰是誰。但馬可卻特別地分別引用了瑪拉基和以賽亞兩位舊約先知的信息,讓我們知道約翰是按照神的應許而來的。神應許在那一位「能力更大的」來到之前,祂差派使者為祂預備道路。

馬可這樣引用舊約先知,讓讀者看見,這一位耶穌基督,祂同樣也是上帝在舊約所應許的,是神差派來的。而且祂來是執行神差派祂的工作。約翰第一句引用的是瑪拉基書 3:1,經文原本是這樣的:「1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2他來的日子,誰能當得起呢?他顯現的時候,誰能立得住呢?因為他如煉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鹼。」這一位「能力更大的」到來乃是要潔淨祂的子民;而約翰,就是要為這位審判的主預備人的心。

(2) 傳悔改的洗禮(vv4-5)
就是在v4所說:「約翰來了,在曠野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洗禮在第一世紀的猶太人中間,是一種潔淨的禮儀,接受的人也同時表示願意悔改、從他們現有的生活方式中改變過來。所以路加記載,眾人到約翰那裏去受他的洗,都問「我們當做甚麼呢?」因為他們知道,悔改必須帶來行為上的改變。

約翰的要求一點也不簡單。路加這樣記載:「7 約翰對那出來要受他洗的眾人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 8 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9 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然後當人們問他「我們當做甚麼呢?」他說:「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對稅吏,他說「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對兵丁,他說「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3:7-14)。

對於約翰這樣嚴厲的要求,眾人的反應是怎樣?馬可告訴我們:「5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或者我們會覺得「猶太全地」這樣的描述可能是文學的誇張手法,原來這個描述可能頗真實的。因為根據一位與約翰同時期的猶太學者記載,施洗約翰對當時的人是有很大影響的。我們會問,為甚麼人們對如此嚴厲的信息竟然是趨之若鶩呢?若你被人稱呼做「毒蛇的種類」,你會怎樣?今日如果有人說「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人們是否能夠聽進耳裏?今日如果有人在 Whatsapp 群組說有一個這樣的人在曠野傳講這樣的一個信息,你會怎樣回應?也許我們會好奇,出去看看發生了甚麼事。可能只是去看看,我們會不會接受這樣的警告,願意悔改呢?

當時的人卻願意聽,「5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他們深切體會這樣的警告、這樣的提醒正是他們需要的信息,所以他們去「承認他們的罪」,去「受他的洗」。

當我們聽到一些嚴厲的說話、逆耳的勸告會有怎樣的反應?可能要視乎由誰人說出來。求主憐憫,賜我們一顆柔軟的心,以致我們願意被神改變我們的生命。求主賜我們一顆謙卑的心,以致我們聽得見從祂而來的說話,無論由哪個人的口說出來,只要是神的說話,讓我們聽、讓我們分辨是神的警告和提醒。

(3) 指向基督(vv6-8)
約翰的信息除了發出警告,提醒人悔改之外,他也將人指向耶穌。vv7-8「他傳道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是不配的。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

馬可介紹施洗約翰引用的另一處舊約經文就是以賽亞書。按照以賽亞先知的預言,約翰在曠野發出他的信息。對於以色列民族來說,曠野不是一個普通的地方。曠野是以色列民出埃及之後與神相遇、相知的地方,是他們民族與神立約、成為神子民的地方。

約翰宣告:有一位「能力比[他]更大」,地位比他更高的要來。這一位「能力更大的……要用聖靈給他們施洗」,聖靈的臨在是表示上帝要與人同在。約翰就是這樣預備人的心,將人指向耶穌。

我們有沒有這樣的領受,將人指向耶穌呢?今日我們透過各種通訊平台(Facebook、Whatsapp、微訊……等等),可以將各式各樣的資訊轉發、傳遞,甚至可以借助 youtube或者其他的軟件,自己製作影片然後上載到網絡世界。今日要讓人知道一件事不難,難是難在我們有沒有在意我們轉發出去的、上載上去的究竟是甚麼信息。我們是不是借用各種工具,將人指向耶穌呢?抑或我們只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地加入傳言的行列呢?

我們的生命是不是能夠叫人認識耶穌呢?抑或我們寧願做一個隱蔽基督徒,獨享基督的救恩呢?

約翰呼籲當時的世代回轉悔改,將人指向耶穌。然後耶穌出現了。

II. 耶穌的職事
讓我們讀馬可福音 1: 9-15「9那時,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在約旦河裏受了約翰的洗。10他從水裏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11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12聖靈就把耶穌催到曠野裏去。13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14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15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1) 耶穌受洗(vv9-11)
雖然馬可在 vv7-8 敘述了約翰對耶穌的介紹,但究竟耶穌是誰呢?在接着的段落馬可就敘述耶穌的職事。

首先是,祂接受約翰的洗禮。

為甚麼耶穌要接受約翰的洗禮?我們可能記得耶穌自己回答說,是「盡諸般的義」,那是馬太的記載(3: 15)。但在馬可福音裏,約翰沒有提問,耶穌也沒有解釋,彷彿祂接受約翰的洗禮是那麼「理所當然」。但其實深思下來,這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約翰傳的是「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耶穌沒有罪,為甚麼還接受呢?當然祂「盡諸般的義」,為跟從的人立下榜樣是對的。但根據馬可的記載,我想有另一個可能,就是祂與那些「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的人認同。對那些承認自己的罪、願意到神面前來認罪悔改的,耶穌與他們同在。在一個願意承認自己有罪、願意到神面前來認罪悔改的群體裏面,亦必然有耶穌在他們中間。相反,一個群體若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罪,他們也容不下這一位耶穌。

另一方面,在 v11 我們亦看見耶穌從水裏上來,隨即「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在這裏我們看見馬可的記載一個特別之處,這一句從天上來的確認,並不是說給旁邊的人聽(cf. 太3:17),而是說給耶穌聽的。再一次我們看見,馬可描述的耶穌是低調的,沒有耀眼光芒的。祂是神的兒子這個身份,對當時的人是隱藏的。就正如這節經文的下半節「我喜悅你」所引用的以賽亞書 42: 1-2:「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裏所喜悅的!……他不喧嚷,不揚聲,也不使街上聽見他的聲音。」這一位神的僕人,在以賽亞書漸漸清晰的描述之下,最終讓我們看見,就是那「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賽53: 3, 6)的那位,受苦的僕人。

盼望我們能夠一同記着,耶穌不是以神的兒子、應許的君王的身份進入人群。相反,祂是以受苦僕人的身份,與落在困苦中的人認同。我們作為祂的跟從者、教會作為祂的身體,我們也要從受苦的角度進入人群之中,與困苦的人認同。

(2) 耶穌受試探(vv12-13)
耶穌不但與罪人和受苦的人認同,祂更是與落入試探裏面的我們認同。在 vv12-13 馬可敘述耶穌接受洗禮之後、得到從天上來的聲音悅納之後,「聖靈就把耶穌催到曠野裏去。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

地點,再次是曠野。曠野,除了是上帝與祂的子民相遇、相知、立約的地方,它同樣是以色列百姓備受試探、軟弱跌倒的地方。曠野也是他們得罪神之後,被神審判、飄流四十年的地方。耶穌來到曠野,四十日之內,接受撒但的試探。四十日,正是摩西在西乃山上領受律法的日子、是以色列人十二位探子進入迦南窺探的日子,也是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上大勝巴力先知之後走去何烈山的日子。很明顯,馬可刻意地用曠野、用四十日這些典故,讓讀者將耶穌的經歷,與以色列人歷史上的經歷串連起來。

「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馬可的記載再一次與其他福音書有不同。馬太和路加,以不同的次序,都有敘述耶穌所受的三個試探:食物、榮耀和權力。約翰福音沒有記載這件事。而馬可呢,就只是一句說話就交帶了:「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是怎樣的試探呢?當然我們可以從其他福音書找答案。不過既然馬可沒有具體說明,我相信大概我們也不需要執著要有一個答案。「試探」,這兩個字已經足夠了。

更何況,耶穌所遇到的三個試探,並非我們會遇上的,畢竟那三個試探都是衝着祂是神的兒子的身份而來的。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會受到試探。我們不是神的兒子,我們只是凡人,凡人自然有凡人的試探。也許我們所遇見的試探,正是好像馬可福音這裏所記載的,是「隱藏的」、說不出來的,甚至是只可以在自己的腦海裏出現,不能讓人知道的。然而就在這些試探裏面,耶穌與我們同在。

耶穌究竟有沒在試探中犯罪呢?雖然馬可沒有詳細記載,他是有說明的。經文繼續的敘述就讓我們清楚。「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然後說:「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v13)。參考馬太的記載,說「有天使來伺候他」,正是表示耶穌勝過了撒但的試探。

不過,除了這樣,馬可又很獨特地描述耶穌「與野獸同在一處」。這個描述對於當時的人來說是更大的安慰。馬可福音成書一般估計是在主後 66–74 年之間。這個時期,不少基督徒因為尼祿的逼害而殉道。主後70年,有猶太人起義推翻羅馬政權,以致耶路撒冷被攻陷,聖殿被徹底燒燬。那些被逼害的信徒,和這些因猶太戰爭而被判叛國的猶太人,他們的下場就是在競技場內與猛獸搏鬥。對於當時活在猛獸陰影底下的讀者,耶穌「與野獸同在一處」表示祂的得勝也包括猛獸的攻擊。然而,說耶穌「與野獸同在一處」有另一個更遠的指向,因為即使在當下他們不能夠勝過逼迫和困境,屬於上帝的人有一個更美的將來。就是以賽亞書65章預告的:「17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 25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這正指向將來神為我們預首的新天新地。

耶穌受試探不但表示祂明白我們在試探底下的軟弱,祂同時也宣告,祂是得勝試探的主。所以希伯來書的作者告訴我們:「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但知道這一點並不足夠,我們還要「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 15-16)

在試探裏面,在逼迫之中,即或我們軟弱跌倒了,讓我們不忘記祂有勝過試探的能力,祂賜下憐恤和恩典、祂賜給我們安慰和盼望。我們可以放心來到施恩寶座前祈求神隨時幫助。

(3) 耶穌的教導(vv14-15)
耶穌除了藉着受洗與罪人認同、與困苦的人同在,以及在曠野受試探賜給在試探中的我們有盼望和安慰之外,耶穌還帶來更寶貴的福音。

vv14-15:「14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15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在四卷福音書裏面,以「福音」作為名詞,馬可是最刻意和用得最多的。「福音」原本的意思是「好消息」。以「福音書」作為寫作形式,則是指到敘述耶穌的生平、言說,和事蹟的文體。所以「福音」是關乎耶穌的身份和工作,是耶穌宣講、展示的好消息。簡單來說,福音就是耶穌,耶穌就是「好消息」。

馬可福音1:15 可以說是概括也總結了這個好消息的內容:「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這個信息,在整卷馬可福音將會透過耶穌的宣講和具體的事蹟繼續闡述。

但我想大家留意的是耶穌講這段說話的時間。在 v14 馬可告訴我們,時間是「約翰下監以後」。雖然約翰下監的原因和結果在後面第6章會有詳細的交代,不過馬可選擇在整卷福音書的開頭讓我們知道,是有他的目的。

第1章1至15節這個段落是馬可正式敘述耶穌的言行事蹟之前的一段引言。他清楚地以約翰和耶穌作為這段引言的兩個重點人物,並且平衡地對兩人作出描述,使我們讀起來也自然地作出對比。

第一、馬可介紹他們二人時都用上了舊約的經文。第二,馬可敘述他們二人的職事。第三,馬可記載他們二人宣講的信息。還有第四。第四就是「約翰下監」。從這樣互相對照的敘述之中,我們可以預期,約翰的遭遇也將會是耶穌的遭遇。在約翰下監之後耶穌就正式開始祂傳福音的工作。在馬可福音第 6 章敘述了約翰下監及殉道之後,耶穌亦開始預告祂將要上耶路撒冷,並且要受害。

從這個鋪排可見,馬可是清楚明白的表達,耶穌基督的福音,是祂的受苦;而祂的受苦是要帶給那些願意承認自己的罪、願意悔改相信祂的人在神的國臨到的時候,可以得着拯救。

這個信息,對於我們當中未信耶穌的你,是一個邀請,同時也是一個警告和提醒。

但是對於已經相信耶穌的我們,再讀福音書又有甚麼意義呢?

結語
(1) 耶穌是誰?
對於我們已經相信的人,重讀福音書,我想到,我們是可以不斷的認識耶穌是誰。耶穌是誰?耶穌是神的兒子,這一點我今天刻意沒有提及;往後我們還有機會提到。反而今天這十多節經文讓我們看見,馬可以熟悉的舊約典故帶來新的信息:耶穌在曠野受試探,為到在曠野試探中跌倒得罪神的以色列人,帶來一個新的開始。同樣地,耶穌給我們有新的開始,也許我們都在試探之中,也許我們都在試探中失敗,也許我們都得罪神。然而耶穌讓我們有新的開始,耶穌讓我們過去的失敗可以改寫。

然而耶穌帶來新的開始靠的並不是懾人的氣魄,或者驕人的成就,祂以受苦僕人的身份進入人間,將受苦的人從困厄中拯救出來,以祂的受苦為人開一條新的道路,重建與神的關係。

(2) 跟從耶穌
對於這樣的一位基督,聽見祂的福音的人需要有行動的回應。所以在接着的經文(vv16-20),馬可就敘述耶穌與人相遇,呼召他們作門徒,他們就起來跟從。

而跟從耶穌的人不可以忘記祂是一位怎樣的主,祂沒有亮麗的CV,祂只是以受苦的服侍,成為福音,成為改變人生命的好消息。讓我們也如此跟從,願意以受苦的心志進入人群。


回應詩:
【宣告】
耶穌,耶穌,天下萬有都宣告。
聖哉!聖哉!聖哉!聖哉!聖哉!聖哉!
祢是神,萬有的主宰,除祢以外,別無救贖。
祢是王,榮耀的君王,和撒那歸於至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