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31, 2010

當犯錯的人遇上恩典的神

經文:列王紀上12: 1-24;歷代志下11: 13-17

引言 —— 電影《回到未來》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套經典的電影系列叫做《回到未來》,不知你還記得否?這套電影一共有三集。故事很簡單,說一個年輕人 Marty 認識了一位天才博士,博士有一輛可以穿越時間的跑車,於是 Marty 就在幾集電影裡面走了幾轉穿越時間的旅程。

電影名稱叫做《回到未來》,因為他們幾乎每一次都是從現在回到了過去,電影結束時都是回到現在,所以就是「回到未來」了。電影每次都描寫他們回到過去的時候所發生的事;他們要面對當時的危機,而當時的危機又會對他們的現在有著重要的影響。譬如第一集的故事是 Marty 回到三十年前,幫助自己的父母戀愛成功,而且改變了父親原本懦弱的性格。當他「回到未來」的時候,他發現,父親整個人生都有不同的發展,事業有成,那當然就使他的家境比之前富裕得多了。

第二集 Marty 就去到他的未來,發現自己年老時鬱鬱不得志。原來年輕時有一次他被人用激將法挑戰,與人賽車,釀成了車禍,之後一生就為此付上沉重代價、翻不了身。電影結束的時候,就是他那一次賽車,這一次他做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決定,於是為未來的自己改寫了命運。

電影想表達的是:回到從前,再作決定,就可以改寫一切。有可能嗎?假如回到從前,再做過某些決定,後果是不是就會不一樣?難題是不是就會不出現?事情的發展是不是就會有不同呢?

回到現在,錯誤的決定已經做了,破壞已經是鐵定的事實了,還可以怎樣?

今日,我們看另一個列王紀的人物,他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造成無可彌補的破壞;盼望從他身上看到可以學習的地方。我們要看的是:羅波安。

列王紀上 12: 1-20 經文記載了羅波安登基的時候,以色列人起來背叛,脫離了耶路撒冷的統治。

經文告訴了我們事情發生的經過是這樣了。但為甚麼會發生這件事呢?有甚麼原因呢?就讓我們看一看。首先我們要明白,任何事情不會單一地存在、單一地發生的。聖經告訴我們,「萬事是互相效力」的。我嘗試看一看構成這件南北分裂事件背後的各種因素。

我們先看一些表面的因素。

I. 南北決裂的表面因素
(a) 遠因 —— 歷史因素
(i) 南北從來不和
經文 v1「羅波安往示劍去;因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劍要立他作王。」讀起來,這節經文有點怪。怪在甚麼地方呢?怪在,為甚麼羅波安作王不是在首都耶路撒冷、不是在自己的皇宮被膏立的呢?怪在,為甚麼羅波安作王不是百姓來為他加冕,而是他要親自去到百姓中間讓人膏立他呢?原來這件事有歷史的根源。

撒母耳記下記載,大衛立國初期,只有猶大支派支持他,其餘的支派都支持掃羅的兒子。雙方爭戰許久,大衛日見強盛。後來以色列有人行弒了掃羅的兒子,於是「以色列的長老都來到希伯崙見大衛王,大衛王在希伯崙耶和華面前與他們立約,他們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撒下 5: 3)之前,大衛在希伯崙已經做了猶大王六年半了。

自此,南北兩邊就分開來膏立同一個王,也讓我們看見以色列眾支派與南面的猶大一直都不同心。所以,在列王紀上 12: 16 當他們與羅波安談不攏的時候,他們說自己「與大衛沒有分、與耶西的兒子沒有關涉」絕不是一句晦氣說話;而雙方不能夠達成共識之後,導致決裂也不是偶然的事件。

(ii) 所羅門的重軛
隨了這些老遠的歷史因素,另外還有一個不太遠的歷史因素。經文說以色列人與羅波安交涉,提出了一個要求。在 v4 他們對羅波安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作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作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事奉你。」

原來所羅門時期大興土木的結果是積聚了民怨。我們記得所羅門是一位怎樣的王。除了富強、有智慧之外,所羅門登基之後就開始籌建聖殿、皇宮,又大力發展貿易。要做這些工夫,自然需要人手。列王紀上 6: 13 說:「所羅門王從以色列人中挑取服苦的人共有三萬,派他們輪流每月一萬人上黎巴嫩去;一個月在黎巴嫩,兩個月在家裡。」上黎巴嫩去做甚麼呢?去伐木,用來興建聖殿和皇宮。還有 6: 15-16 這樣說:「所羅門用七萬扛抬的,八萬在山上鑿石頭的。所羅門用三千三百督工的,監管工人。」七萬、八萬都是人數。所羅門用了七年來興建聖殿,另外用了十三年來為自己建造宮室。在這一切榮華的背後,是二十年來十多二十萬以色列百姓不停地作苦工。

就在羅波安繼承王位的這個時候,以色列人說:「夠了!我們受夠了!」羅波安不肯答應以色列人的訴求,以色列自然就選擇與他分道揚鑣了。

不過,除了這些遠因之外,還有一些眼前的因素促使事情惡化的,這些眼前的因素,是人為犯錯帶來的結果。

(b) 近因 —— 人的犯錯(羅波安的驕傲)
羅波安來到示劍登基,遇上拉橫額抗議、要求減輕徭役。12: 6-11 告訴我們,羅波安回去先諮詢一批老臣子的意見,覺得「不中聽」,v8 說「王卻不用老年人給他出的主意」。留意他不是比較了兩方的意見然後做一個選擇。他還沒有聽另一方的意見已經決定了這一班老年人的主意不合他的心意。其實他心裡早已經有自己的想法。

經文也可以看出端倪。經文 v6 和 v9 羅波王似乎向兩邊陣營發出同一個問題:你們給我出個主意,我好回覆以色列人。但實際上原來是有不同的。v6 他向老年人發出的問題是:「你們有甚麼建議,給我去回覆他們」,而v9 他向一班與他一同長大的少年人是說:「你們認為我們要怎樣回覆他們」——「我們」。

羅波安已經先入為主地與那些與他一起長大的少年人站在同一陣線。羅波安選擇不聽老年人的說話,而接受少年人的建議,當然因為他覺得少年人的建議更好。但少年人的建議為甚麼是更好呢?老年人的建議,羅波安一聽就決定不接納,因為甚麼?因為與他自己所想的不同。少年人的,他一聽就覺得「中聽」,因為與他自己所想的一樣。當他再與以色列人見面的時候,羅波安完全將少年人的說話重複,可見他是完全的贊同。

有一些人認為羅波安這種態度是愚昧,沒有考慮形勢;但我覺得可能不是愚昧。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可能由於參考資料不足,可能由於昧於形勢。但從經文所見,羅波安不是沒有其他參考建議。我猜他也不是不知道形勢,他紆尊降貴走到人民中間讓人加冕,還遇上拉橫額抗議的場面,不會不知道形勢是怎樣的吧。然而他還是做了一個這樣的錯誤決定,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是他驕傲、自負。只選擇去聽自己喜歡聽的意見,與我不同的看法就覺得沒有參考價值,這就是驕傲。

可能我們自己也是這樣。你去尋求意見,好像很願意接受那樣,但其實你去尋求意見的對象是那些你知道他們會贊同你、附和你的,也許你知道他們不會說一些你不喜歡聽的說話。他們就算不贊同你,也會說一些貼心的話,讓你「偏行己路」得來還可以心安理得的。

那些老年人的意見是甚麼?「現在王若服事這民如僕人,用好話回答他們,他們就永遠作王的僕人。」自負的羅波安又怎會覺得「中聽」呢!

不過這些歷史因素、人為錯誤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屬靈的問題。我們又嘗試從遠,和近,兩個方面來看。

II. 南北決裂的屬靈問題
(a) 遠因 —— 所羅門得罪神
我們又先看看遠因。在列王紀上 12: 15 說:「王不肯依從百姓,這事乃出於耶和華,為要應驗他藉示羅人亞希雅對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說的話。」

亞希雅對耶羅波安傳遞神的話,記載了在列王紀上 11: 26-33。我們上一次看耶羅波安的時候,曾經看過這段經文。11: 30-33 這樣說:「亞希雅將自己穿的那件新衣撕成十二片,對耶羅波安說:你可以拿十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必將國從所羅門手裡奪回,十支派賜給你。因為他離棄我,敬拜西頓人的神亞斯她錄、摩押的神基抹,和亞捫人的神米勒公,沒有遵從我的道,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守我的律例典章,像他父親大衛一樣。」

以色列人這次的背叛羅波安,也許有眾多不同的背景因素,但聖經作者在列王紀上 12: 15 說,是因為所羅門離棄神,沒有效法大衛那樣尊重神。

記得我們都看過所羅門的事。在列王紀眾多的人物故事之中,所羅門離棄神這件事特別讓人覺得可惜的。他為甚麼會離棄神呢?他不是沒有經歷的啊!我們記得他從出生開始,神已經愛他,給了他一個名字,叫做「耶底底亞」,意思是「神愛他」。到他登上王位之後,神第一次向他顯現,應允賜給他智慧、財富和尊榮;然後當聖殿建成之後,神第二次向他顯現,應允要堅固他的國位,他的後裔要坐在以色列的國位上。條件是他要效法大衛存誠實正直的心行在神面前。(王上 9: 1-9)

神兩次向他顯現,這樣的信仰經歷絕對是不尋常的。神賜給他的尊榮、財富、智慧,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又如何呢?聖經說,到他晚年的時候,所羅門的心被他的妃嬪誘惑,去隨從別神。

當然,所羅門離棄神用不著等到晚年的時候。記得上一次跟大家看所羅門的故事,我們看到,在他的國勢日漸強盛,遠近各國的人都慕名前來,要看他的尊榮、要認識他的智慧的時候,他的生命已經變質。

在統治的初期,所羅門將神賜給他的智慧用來管治國家,為以色列帶來安定富足,用來教化眾民,令到天下列國在文化、在知識上得益。到後期,神賜給他的智慧,他只用來營商貿易、為自己加增財富。起初他為百姓謀福祉,後來就只為自己享受,百姓不再有機會分享他的財富。我們看見在他成功的時候,他開始變得自我中心。

大概離棄神的路徑會是這樣的:原本是敬畏神、倚靠神的;第一步先是將焦點移到自己身上,體貼自己的需要,為自己著想、為自己打算,繼而才是完全離棄神、敬拜偶像。我們看所羅門的生平,在經歷神那麼多恩典帶領之後,所羅門不但沒有越來越愛神,反而越行越遠,到最後完全離棄。我們看不到他的生命是從哪一個時候、哪一件事情開始變質。或者他從來沒有全心全意跟隨神、敬畏神、愛神。他是神所愛的,但他卻不是愛神的。他愛的是自己。

就在他晚年的時候,神宣告審判,列王紀上 11:11 「你既行了這事,不遵守我所吩咐你守的約和律例,我必將你的國奪回,賜給你的臣子」,就是先知亞希雅對耶羅波安所說的那一番話,將十個支派賜給耶羅波安,只剩下猶大一個支派給羅波安。來到羅波安做王的時候,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我們看見因為所羅門的犯錯,以色列國家分裂。但對於羅波安來說,這個後果卻不是他可以改變的。

(b) 近因 —— 羅波安忽略神
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可能因為前人犯錯,無可改變;種下惡果要後人承受。這樣看來,羅波安似乎很無辜。但看近一點,原來羅波安自己也是問題的根源。

經文列王紀上 12: 1-15 記載羅波安收到以色列人的抗議請願信之後,他分別詢問了兩批人的意見。第一批是所羅門的舊臣,另一批是同他自己一起長大的政壇新貴。兩批人兩種看法。剛才我們說過,羅波安本身是跟少年人那一夥的,他去問一班老臣子,可能只是做個姿態,假諮詢而已。不過,無論是老臣子或是政壇新貴,在這兩種意見背後,其實羅波安早已經有自己的想法。

但你可有留意,無論是老年人也好、少年人也好,在羅波安諮詢的過程之中,獨是欠缺了一把聲音?

經文從 v1 開始直到 v20,除了在 v15,列王紀作者用旁觀者的角度解釋了事情乃是「出於耶和華」之後,整件事情裡面,我們看不見神的名字有被提及過。那些所羅門的舊臣沒有提議他去尋求神的指引,那些同羅波安一起長大的少年人也沒有建議他去問一問先知。羅波安自己更是從來沒有這個考慮。

國家分裂這麼大的事情,整個朝廷竟然沒有一個人提醒羅波安要尋求神的旨意。

但是,這樣的事情也可以問上帝嗎?軍事調配安排,這些technical 的問題都跟上帝有關嗎?

甚麼事情要問上帝?甚麼事情不用問上帝呢?

我們從大衛的生平看見一個很好的例子。大衛逃避掃羅,有一次在亞杜蘭洞棲身。非利士人攻擊基伊拉這個地方,有人來向大衛求救。聖經記載,大衛求問耶和華「我去攻打那些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神回答他說可以,他再問,「我去攻打,能勝不能?」神保證必定讓他得勝;他就去了。

是否為某些事情求問神,在乎我們怎樣看神在我們生命中的位置。不是神有沒有能力管得著那些事情,而是你有否讓神介入其中。

我很欣賞一些弟兄姊妹。有時聽他們分享,現在的工作很辛苦、很大壓力、很不開心,我問他們怎麼不轉工,他們說:神沒有批準,神還未說可以走。

不過,也許轉工你也會問上帝,有一些其他的事情你卻不會求問神。譬如說:兒女要不要學彈琴、跳舞、畫畫。我們甚至會徵詢小朋友,喜不喜歡學這樣、喜不喜歡學那樣;但我們當中有多少家長會問上帝,女兒要不要學彈琴、孩子要不要學畫畫……。又或者問:考試了,孩子們要不要上教會去?不會!你不會問,因為你知道祂不會答應的!

又譬如你會不會問上帝:我應不應該買「匯控」、我好不好放歐羅。不會!這些你會諮詢專業顧問的嘛!

或者你會不會問上帝:我應不應該跟那個男生上街去、我可不可以讀那 MBA 課程。不會,這些你會問家人、問朋友,你會問自己,但你不會問上帝。

有甚麼事情你覺得與神有關,有甚麼事情你認為我自己就可以搞定?

羅波安面對一班以色列人向他請願,要求他減輕一直以來加在百姓身上的重軛,他假諮詢一群前朝舊臣,又聯同自己一黨的人決定了對策;從頭到尾,他完全沒有想到要問一問上帝的看法。

在面對來勢汹汹的以色列人,羅波安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的錯誤,不單在於他驕傲,偏聽;他決定錯誤,主要因為他沒有讓上帝參與,沒有請上帝帶領他。

或許南北分裂的肇始是所羅門所犯的錯誤,是所羅門離棄神的結果,但羅波安絕不可以置身事外。不讓神介入在他的決策過程之中、不讓神引導他如何應付困難,令到羅波安也有份導致南北分裂。

III. 破壞已經形成,神的心意已決?
(a) 破壞之中,神沒有忘記大衛的約
也許你會問:神因為所羅門所犯的罪已經決定了以色列要面臨分裂的局面,羅波安還可以問上帝甚麼呢?這個問題只有從神那裡才得到答案。

列王紀上 12: 16-20「以色列眾民見王不依從他們,就對王說:我們與大衛有甚麼分兒呢?與耶西的兒子並沒有關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衛家啊,自己顧自己吧!於是,以色列人都回自己家裡去了,惟獨住猶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羅波安仍作他們的王。羅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亞多蘭往以色列人那裡去,以色列人就用石頭打死他。羅波安王急忙上車,逃回耶路撒冷去了。這樣,以色列人背叛大衛家,直到今日。以色列眾人聽見耶羅波安回來了,就打發人去請他到會眾面前,立他作以色列眾人的王。除了猶大支派以外,沒有順從大衛家的。」

讀這5 節經文不知你可有留意,在短短 5 節經文裡面,我們讀到 9 次提到以色列、只有 2 次提到猶大;突出了以色列十個支派與猶大羅波安之間的懸殊,也顯出了決裂的無可改變。在 v19 再一次強調「以色列人背叛大衛家,直到今日」。「直到今日」—— 人犯錯帶來的破壞是鐵定的事實,無可改變。

然而上帝卻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在同一段經文,我們也可以讀到有 4 次提及大衛。

提及大衛,自然是要提醒我們神與大衛所立的約。回到先知亞希雅向耶羅波安所說的話,列王紀上 11: 32,神對耶羅波安說:「我因僕人大衛和我在以色列眾支派中所選擇的耶路撒冷城的緣故,仍給所羅門留一個支派。」
儘管人失信於神,神卻不會忘記自己所答應過的事。儘管人不斷離棄神,神也不會收回祂的慈愛和信實。大衛的約正讓我們看到這一點。在撒母耳記上 7 章記載神與大衛立約,應許讓大衛家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寶座。所羅門的背逆雖然讓神的計劃有變,卻沒有推翻神對大衛的承諾。人的過犯可以讓神的計劃受阻,但不會動搖神的旨意。大衛的約仍然會繼續,從大衛後裔要興起救贖仍然是神的救恩計劃。

也許有一點要一再澄清的是,雖然聖經總是告訴我,神因為大衛的緣故保留猶大支派給大衛的後裔,但絕對不是因為大衛完全沒有過犯。聖經稱呼大衛做「合神心意的人」,不過我們知道大衛所犯的過錯何等嚴重。列王紀裡提到大衛,也毫不避諱地說:「大衛除了赫人烏利亞那件事,都是行耶和華眼中正的事。」(王上 15: 5)每一個人總會犯錯,然而「耶和華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詩 103: 8)。

就是在大衛軟弱犯錯的事情上,我們也可以看見神的憐憫。撒母耳記下 12 章記載,先知拿單奉神的命令去責備大衛,並且宣告他與拔示巴姦淫所生的兒子將要死。大衛在神的面前禁食哭泣禱告,期望神憐恤,使孩子不死。雖然最終神沒有應允他這個禱告,但我們看見神真的憐恤他,神賜給他們另一個兒子,就是所羅門,而且神稱這個兒子是「神所愛的」。不錯,我們需要承擔犯錯的結果,但神的恩慈和憐憫始終是我們可以倚靠的。

儘管所羅門和羅波安先後的過失導致以色列南北分裂,神對大衛的約仍然有效。不是因為大衛的緣故,不是因為大衛有多好。神持守祂的應許是因為神自己,是因為神說過的話。你聽清楚列王紀上 12:15 是怎樣說的:「這事乃出於耶和華,為要應驗他藉示羅人亞希雅對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說的話。」事情這樣發生,是因為神說過的說話要應驗。大衛的約能夠成就,因為那是神說過的說話,神自己會負責令到他成就。以賽亞書55: 11,神說:「我口所出的話……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

神信守承諾,是因為祂自己,那是不受任何事情影響,不因任何原故動搖的。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神的施恩寶座前,因為我們能不能夠來,不是在乎我還有沒有犯罪得罪神、不是在乎我們過往的所犯的錯是否可以修正,更不是在乎我是否守得住祂的律法誡命;而是單單因為主自己。

不錯,人的過失會帶來破壞,甚至這些破壞是無可改變,有時甚至是無法彌補的,但神的恩典始終不改變。而我們要做的,就只是回轉。

(b) 破壞之後,回轉歸向神至為首要
(i) 回轉遵從神的命令(vv21-24)
列王紀上 12: 21-24「羅波安來到耶路撒冷,招聚猶大全家和便雅憫支派的人共十八萬,都是挑選的戰士,要與以色列家爭戰,好將國奪回,再歸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但神的話臨到神人示瑪雅,說:你去告訴所羅門的兒子猶大王羅波安和猶大、便雅憫全家,並其餘的民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以色列人爭戰。各歸各家去吧!因為這事出於我。眾人就聽從耶和華的話,遵著耶和華的命回去了。」

很明顯羅波安在以色列人決裂之後,還想用自己的方法來彌補過錯。他這樣做是可以諒解的;沒有人願意背上一個歷史的污名,「在你的手上國家分裂了」。他以為迅速糾集精良部隊有可能將分裂的國家搶奪回來。然而上帝不讓他這樣做。先知示瑪雅傳遞的信息是,「他們不可以上去與以色列爭戰,因為這事出於神」。

「眾人就聽從耶和華的話,遵著耶和華的命回去了。」老實說,這一個結果叫我感到頗是意外的。按照羅波安之前的表現,他沒有理由這麼「聽命」的。也許羅波安終於學了功課。儘管他仍然是沒有尋問神,自己就決意出兵,但當神主動介入、阻止的時候,他終於放下自己的想法,願意聽從神的話。我們看見,假如能夠及時回轉遵行神的話,過失也可以是被轉化成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假如仍然執迷要靠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或者不肯放開因犯錯帶來的罪咎和自責,我們就平白浪費了神給我們更新、改變的機會。

耶利米哀歌 3: 22-23 說:「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這兩節經文,這麼大的安慰和應許,不是詩人無端端寫出來的。耶利米哀歌的寫作背景是以色列分裂了的南北兩國都完全亡國之後。在一個在人看來完全沒有指望的景況之下,詩人發出信心的呼聲,呼籲百姓仍然持守對神的信靠和仰望。

(ii) 遵行神的道帶來國家強盛(代下 11: 13-17)
不但止這樣。當羅波安願意遵守神的話,不再按自己的想法來補救的時候,神自己就為他帶來祝福和恩典。

在歷代志下 11: 13-17 記載了分裂之後的一些發展。讓我們一齊讀:「以色列全地的祭司和利未人都從四方來歸羅波安。利未人撇下他們的郊野和產業,來到猶大與耶路撒冷,是因耶羅波安和他的兒子拒絕他們,不許他們供祭司職分事奉耶和華。耶羅波安為邱壇、為鬼魔、為自己所鑄造的牛犢設立祭司。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都隨從利未人,來到耶路撒冷祭祀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這樣,就堅固猶大國,使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強盛三年,因為他們三年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

我們講耶羅波安的時候提過,南北分裂之後,耶羅波安帶領著以色列十個支派。他恐怕以色列人回去耶路撒冷聖殿去敬拜會令到百姓終於回歸大衛家的統治,為免百姓與耶路撒冷還有甚麼關連,於是在但和伯特利放置了金牛犢,告訴以色列人不用麻煩,拜那金牛犢就如同敬拜耶和華了。他本來蒙神特別的賜福可以媲美大衛,這件事反而令到他的家被神咒詛。這裡不說了。

但因為這件事,神卻為猶大羅波安王帶來祝福。耶羅波安為了完全杜絕聖殿的影響,他連正統的祭司和利未人也不要。於是祭司和利未人只好回到耶路撒冷、投靠猶大。歷代志這段經文說:「凡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都隨從利未人來到耶路撒冷祭祀耶和華」;就是那些不願意與耶羅波安一起得罪神的人,那些一心一意要倚靠神的人都來投靠猶大。當人願意專心倚靠神,自然會吸引同樣是專心尋求神的人,聚在一起。願意專心尋求神、跟隨神的人聚在一起,神就在其中。

「這樣,就堅固猶大國,使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強盛三年,因為他們三年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不是說有這些立定心志尋求神的人加盟,猶大國就強盛。聖經清楚告訴我們,是因為他們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何時我們願意放下自己的想法、跟從神的道,就會強盛。

結語:
羅波安作為以色列國大衛王朝第三任統治者,在也手上國家分裂成南北,他責無旁貸。他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沒有用好言來回應那些要求寬減徭役的以色列人,終於導致十個支派背棄大衛家。但我們又知道,儘管事情在他手上發生,但背後有著其他因素,歷史的因由,甚至是前人的過錯。

然而歸根究底,問題的關鍵是,作為帶領者,所羅門和羅波安二人信仰上的問題;所羅門離棄神在先、羅波安忽略神在後。

回到我們自己,我們也一樣。不要以為做一個決定是你自己做的決定;其實裡面包含了各種因素,我們的性格、成長、家庭的塑造、教育。有時,正是這些因素導致我們會做某些決定。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將生命,和生活的各個範疇都開放給上帝,讓祂參與、讓祂帶領呢?

神知道一切,我們過往所犯的過失、我們現在的處境、我們將來要走的路祂都知道。我們不用回到從前去再作決定,我們只需要從這一刻開始將自己交給神,我們未來的命運就有祂為我們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