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0, 2013

生命的主

經文:約翰福音 11: 1-53

引言
這一段經文是一件熟悉的神蹟事件。是約翰福音神蹟事件裏面的第七件。

不知道我有沒有提過,約翰福音的作者在主耶穌在世眾多的神蹟之中刻意挑選了其中七件收錄在約翰福音裏面,目的是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20:31)。這件拉撒路復活的神蹟是最後一件,而且是最豐富的、指向的意義也是最大、最終極的。

除了神蹟事件是經過精心挑選之外,約翰福音的結構也是經過刻意鋪排的。每一次記載神蹟的發生,都會另外記載一段耶穌的講論來指明這件神蹟要啟示的真理。今次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之前六件神蹟所指向的真理是記載在神蹟之後;而這一次卻是在神蹟事件之前已經說出來了。

另一個特點是,之前的幾個神蹟接受耶穌幫助的人都無名無姓的,但這一次我們知道接受幫助的人是誰、住在哪裏、與耶穌有怎樣的關係。

接着下來,讓我們仔細的來看看這件事情。

I. 事先張揚的死亡事件(vv1-16)
(A) 拉撒路的死指向耶穌的死
首先我們看第一個段落,就是剛才讀的 vv1-16:「1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他姊姊馬大的村莊。2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3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4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5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6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7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8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裏去嗎?9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10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11耶穌說了這話,隨後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12門徒說: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13耶穌這話是指着他死說的,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14耶穌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15我沒有在那裏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裏去吧。16多馬,又稱為低土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

正如剛才所說,這一件神蹟與之前的神蹟不同。這一件神蹟在記載事情經過之前已經告訴我們神蹟所指向的真理。在這個vv1-16的段落裏面,我們可以看見約翰用了好些筆墨介紹這件事的背景,地點、人物、人物關係等等。就是在這些描述裏面讓我們看見約翰事先張揚耶穌的死。v2,當約翰介紹馬利亞的時候,他特地告訴讀者:這個馬利亞就是那個「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的那個馬利亞。約翰估計讀者一聽這個介紹就知道是哪一個。因為馬利亞這件事,在當時的基督徒圈子無人不知的。馬可記載,耶穌吩咐「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以為記念。」(可14:9)至於約翰怎樣記載這事呢?要翻到後面第12章才看見。12:1-8「1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之處。2 有人在那裏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3 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裏就滿了膏的香氣。4 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5 說:這香膏為甚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6 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7 耶穌說:由她吧!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8 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留意耶穌對馬利亞這個舉動的解釋:是為祂安葬所做的。約翰在事情一開頭就用馬利亞這個舉動來告訴我們,拉撒路復活這件神蹟所指向的是耶穌的死。

另外,在v8,當耶穌起程要去叫醒拉撒路的時候,門徒提醒耶穌:「猶太人要對你不利,你還要過去嗎?」耶穌的回答讓讀者有心理準備,v9-10「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10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耶穌是世上的光,在之前那一件神蹟已經提過了;耶穌是世上的光,但祂說白日只有十二小時;時間不多了。

還有是當他們起程去猶太的時候,多馬慷慨的說話,也透露着耶穌和門徒此行的危險。

我們看見,約翰有意用這些明示暗示來指向耶穌在不久之後就要面對死亡。而拉撒路復活這件神蹟,我說它指向的意義是最大、最終極的,正因為它就是指向耶穌的死,同時亦指向耶穌是「生命的主」這個真理。

(B) 耶穌的愛讓拉撒路死
除了約翰事先張揚耶穌的死,其實耶穌在事件的過程裏面也事先張揚拉撒路的死。首先我們知道,這一次神蹟所幫助的人是耶穌認識的,拉撒路和他的兩個姊妹是耶穌的朋友。所以當拉撒路病了,馬大和馬利亞兩姊妹就打發人去請耶穌來。但耶穌卻在祂所在的地方仍住了兩天才起行前去。祂不是不知道拉撒路的病有多重,祂知道的。不過祂說:「這病不至於死」,不至於死的意思是,「這病的目的不是為了要拉撒路死」,而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我們也許很難接受,為甚麼耶穌見死不救?約翰還告訴讀者「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愛一個人又怎會延遲不去救他呢?

我們不用懷疑耶穌對拉撒路和他兩位姊妹的愛,當耶穌去到拉撒路的墓前,約翰記載了一句讓我們印象深刻的說話,v35:「耶穌哭了」。耶穌的哭,不是因為祂來遲了、拉撒路死了;耶穌的哭,是因為祂看見馬利亞和其他人為拉撒路的死而難過,祂感受到死亡帶來的傷痛、祂明白死亡使到愛被隔絕的難過,耶穌「與哀哭的人同哭」。但那並不表示祂應該早些來,耶穌知道時候未到是不應該採取行動。延遲是必須的,為要帶來更好的結果。耶穌的延遲,正正因為祂的愛。拉撒路的死要顯出神的榮耀,要讓拉撒路、馬大、馬利亞,以及其他人都更深認識耶穌是生命的主,而且更深經歷耶穌的愛,就是祂將要走上死亡、為人捨命的愛。

II. 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vv17-44)
約翰福音裏面只記載七件神蹟,約翰認為夠了,他說:「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20:31),那麼這件神蹟帶來人們怎樣的相信呢?

(A) 門徒的信
我們先看看門徒。

在v16,當耶穌邀請門徒與祂一起進入猶太,去伯大尼的時候,門徒的反應很直接。他們先是提醒耶穌,「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裏去嗎?」(v8)然後當耶穌說清楚祂必定要去使拉撒路復活,好叫門徒能夠相信的時候,這一次是多馬代表門徒回應:「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既然耶穌必定要進入這個危險的地步,我們也一起去吧!」聽起來很慷慨就義。不過他們是否曉得耶穌的必須去是為甚麼呢?我想他們其實是不知道的。

多馬說的這一句說話,與彼得的行動可以說互相輝映。當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捉拿的時候,約翰記載了當時的情景:「西門彼得帶着一把刀,就拔出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僕人名叫馬勒古。耶穌就對彼得說: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18:10-11)從門徒的說話和行動,我們看見他們對耶穌是忠誠的,但亦同時看見他們是不明白的。多馬並沒有低估耶穌再進入猶太的危險,不錯,耶穌進入猶太是死路一條。但他,和彼得,卻不知道那個危險、那個死亡,正是耶穌來世上的目的,是祂不會避開、不會拒絕的。

從多馬(和彼得)的反應,也許讓我們更加明白,耶穌呼叫拉撒路復活的這件神蹟對門徒來說,就正如耶穌在v15所說,是叫門徒相信——相信祂是生命的主,相信生命在祂裏頭,相信祂能夠叫死人復活,相信祂不會被死亡拘禁。不過門徒的信心道路不容易走。這個多馬,當主耶穌復活向門徒顯現的時候,他因為不在場、沒有親見看見,所以不願意相信(20:24-25)。有一些人會輕易的判定多馬是小信,不過也許我們比他好不了多少。事實上,死人復活不是一件平常的事,我們已經信了耶穌的人,也只是憑信心來接受;一些未曾相信耶穌的人,未有這樣的信心來接受也是難怪的。

不過假如你就是這些未有信心相信耶穌的人,我很想跟你說,我們信仰裏面有一些事情雖然不是邏輯上合理、也不是可以驗證的事情,但復活的耶穌卻是可以藉着信心去經歷和信靠的。十一、十二世紀一位神學家說過一句著名的話:“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信仰尋求理解」,意思是從信心出發去尋求明白信仰。理性有盡,而上帝無涯,會不會這是適當時候放下理性,以信心前行了?

(B) 馬大的信
看過門徒的信,讓我們接着看馬大的信。

讓我們一起讀約翰福音11: 17–27節:「17耶穌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裏已經四天了。18伯大尼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六里路。19有好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為她們的兄弟安慰她們。20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裏。21馬大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22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甚麼,神也必賜給你。23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24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25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26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27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最尾這一節,馬大說,她相信耶穌是「是基督,是神的兒子」,是最符合約翰福音的標準答案(20:31)。讓我們看看耶穌與馬大的這段對話。

耶穌來到之後,有人通知馬大,於是她出去迎接耶穌。馬大跟耶穌說的第一句說話,不是禮貌的問安,而是抱怨耶穌:「如果你早些來,我的兄弟就不用死了」;意思是現在遲了。遲了也不要緊。馬大的信心其實不小,她說:遲了也不要緊,「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甚麼,神也必賜給你」(v22)。她的意思是:如果耶穌現在向神求,應該還來得及的。她想求甚麼呢?求拉撒路復活?

接着下來,耶穌與馬大展開了一段關於復活的對話。討論的焦點是:復活究竟是幾時的事?耶穌說,拉撒路必定會復活;馬大卻回答說:我知道末日他必定復活。明顯地,馬大相信人死後是會復活的,但要到最終末的時候。從她這句說話,我們可以明白兩點:首先我們明白她打發人去請耶穌來的目的。經文v3告訴我們,當拉撒路病的時候,她們姊妹二人「就打發人去見耶穌」,告訴祂「你所愛的人病了」,目的當然是希望耶穌可以及時趕到、醫好拉撒路,「可以不用死就最好不用死了。」第二點我們明白到,要等到末日拉撒路才復活,她覺得不足夠。也許我們都明白她的心情:「如果可以,現在就與所愛的人團聚就最好」。不是不相信復活,而是心裏實在不捨和難過。就在這裏,耶穌說出約翰福音裏面最重要的信息,祂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這句說話的重要性在哪裏?與馬大所信的有怎樣的不同?

在此我們又可以看見兩點。首先我們看見耶穌將馬大信心的對象從神轉向耶穌自己。不是說耶穌要與上帝爭,而是馬大有必要認識清楚耶穌究竟是誰。馬大一直將信心放在上帝那裏,她埋怨耶穌來遲了,趕不及在拉撒路未死的時候醫好他,她又要求耶穌向神求,叫拉撒路可以復活。馬大不知道耶穌與上帝一樣、耶穌就是神,祂同樣可以不受時間、環境所限制的;耶穌不會趕不及的。主耶穌宣告「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馬大要看清楚,耶穌就是生命,就是賜人生命的主。這個真理,約翰從開始就告訴我們:「生命在他裏頭」(1:4)、「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來、賜生命給世界的……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6:33, 35, 48)、「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10:10)。馬大是否可以相信呢?

第二點是,我們看見主耶穌要將馬大對於復活的觀念糾正過來,祂要將馬大的信心提昇。主耶穌說:「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前半句我相信就是馬大所相信的:「信耶穌的人死了,末日的時候必定復活」。後半句卻是挑戰:「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就是說,這一刻如果你是已經相信耶穌的,你永遠不死。耶穌將馬大對復活的觀念提昇了:復活不用等到將來,現在已經發生了。這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從8:51明白:「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遠不見死。」已死的人沒有可能遵守祂的道,所以這句說話是說現在的。由此可以明白,在11:26耶穌說「活着信我的人」,應該是指到那些現在相信耶穌,而且願意遵行祂心意來生活的人,已經是復活的生命,永遠不死了。

當然,我們不可以否認,現在擁有的復活生命與將來終末之後的生命是有不同的。我們今日仍然活在肉體之內、受着許多的限制:有一日當我們離開軀體就要與現在的世界隔離,與所愛的人暫別,直到大家在永恆裏面重聚。這就是我們的盼望。認識清楚我們今日有的已經是復活的生命,我們的生活應該有不同,我們生命的焦點應該不一樣。

馬大是否相信呢?耶穌問馬大:「你信這話嗎?」馬大就答出那句標準的答案了:「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馬大是否相信呢?當耶穌去到拉撒路的墓前,祂吩咐人將墓門的石頭移開,馬大回應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v39)。似乎她可以說出一句標準的認信,但她所信的實際上與她所說的不吻合。
我們會不會也是這樣?也許我們可以說出許多基督教術語,可以背許多聖經金句,甚至識得背信經、信條,可以講許多彷彿符合基督教信仰的道理,但實際上我們所信的是不是那樣?尤其當我們返教會得一段年日,我們會知道許多「標準答案」,但我們是不是真的有那樣的信心?我們知道要信靠神,但我們會先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解決不了就「祈禱吧」。我們知道要仰望神的供應,但我們會挪用那些應該屬於神的,譬如我們的時間、心思、才幹、甚至金錢,來滿足自己。我們知道要等候神的帶領,但實際上我們總是等不及、總是行動得比上帝快。

你對神的信,是怎樣的?會不會好像馬大這樣?

(C) 馬利亞的信
抑或你對神的信可能好像馬利亞那樣?我們從其他福音書認識這兩姊妹,知道她們的性情很不相同。馬利亞的信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讀約翰福音11:28-34「28馬大說了這話,就回去暗暗地叫她妹子馬利亞,說:夫子來了,叫你。29馬利亞聽見了,就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裏去。30那時,耶穌還沒有進村子,仍在馬大迎接他的地方。31那些同馬利亞在家裏安慰她的猶太人,見她急忙起來出去,就跟着她,以為她要往墳墓那裏去哭。32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裏,看見他,就俯伏在他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33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34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裏?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

馬大與耶穌對話之後,就去告訴馬利亞耶穌來了,叫她出去見耶穌。這一段記載馬利亞與耶穌見面的段落,特別的地方是它完全沒有提到相信,馬利亞自己沒有說、耶穌沒有說,連旁述的約翰也沒有說。那麼馬利亞的相信是怎樣的呢?經文裏面,我們看見馬利亞與馬大一樣,說出同樣的說話:「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不過我們知道她所說的與馬大所說的是不同的。馬利亞說這句說話的時候,她是俯伏在耶穌腳前、哭着說的。明顯地,馬利亞的心情與馬大的很不同。可能她們二人是同樣地傷心難過,不過馬利亞的內心深處肯定不是埋怨。你有沒有留意耶穌怎樣回應馬利亞的說話?v33約翰告訴我們,「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裏悲歎,又甚憂愁」然後v35「耶穌哭了」。馬利亞的哭,牽動了耶穌的心腸,令到耶穌用祂的眼淚來回應。耶穌心裏的「悲歎,憂愁」,也可以譯做「激動」。耶穌為甚麼悲歎、憂愁呢?為甚麼激動呢?馬利亞的哭代表甚麼?

馬利亞哭,因為她的兄弟死了,她為到生與死之間的分離而哭。這種哭的真摯,令耶穌也被激動,悲歎、憂愁。耶穌悲歎、憂愁,因為祂也感受到生離死別的痛苦;耶穌激動,因為死亡帶來痛苦。也許我們會想,耶穌很快就要叫拉撒路復活,祂大可以安慰馬利亞「不用哭」,但祂不是這樣。祂選擇與人一同感受痛苦、與人一同經過憂傷。祂願意這樣,因為祂愛。拉撒路、馬大、馬利亞都是祂所愛的;所愛的人難過、悲傷,祂又豈會無動於衷?

馬利亞的信是怎樣的信?她有沒有好像馬大那樣曾經質疑耶穌為甚麼不早來?與馬利亞一起的那些猶太人說:「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嗎?」(v37)會不會這也是馬利亞的想法?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看見馬利亞俯伏在耶穌腳前哭。在這樣的傷痛、失落裏面,她沒有誰可以去投靠,她只有來尋求主、她唯一的安慰。

也許,你也曾經有這樣的經歷。當悲傷難過的時候,當我們對於事情為甚麼會發生感到不明所以的時候,當我們不知所措、甚至已經沒有甚麼可以做了,事情已經定局、無可挽回的時候,你是不是好像馬利亞這樣?馬利亞的信讓我們看見,當遇到這樣的難過傷痛,我們可以誠實面對,無需要勉強抑壓我們的感受。確實有一些事情是信仰解釋不到的,我們不必找標準的答案,我們可以單單的來到主的腳前,將心底最深處的感受向祂哭訴;祂不會輕看我們的眼淚。

(D) 猶太人的信/不信
約翰福音裏面記載的每一件神蹟都是為了叫人「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20:31)。不過並不是每一個看見神蹟、經歷神蹟的人都相信。事實上,在約翰筆下,總是有一些人相信,有一些人不信。

耶穌行這一件神蹟,是特地讓周圍的人知道。v41記載祂禱告神,不是因為上帝要聽見祂的禱告才工作,而是讓四周站着的人知道、相信耶穌是上帝差來的。結果呢?當拉撒路從墳墓裏出來,v45-46說「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做的事,就多有信他的;但其中也有去見法利賽人的,將耶穌所做的事告訴他們」。人們再次分成兩批,有相信的,也有去向法利賽人告發耶穌的。

信的猶太人是怎樣的信呢?v45清楚的讓我們看見,他們是見了耶穌所做的,約翰在12:11也告訴我們「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就正是耶穌在v4所說,拉撒路的病是叫神得榮耀、叫耶穌得榮耀。

III. 生死的吊詭(vv45-53)
除了叫人認識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之外,約翰福音的目的是叫人「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生命也是約翰福音裏面一個很重要的題目。
而生與死,在這個神蹟裏面有着微妙的關係。

(A) 耶穌與死與信祂的人的生
在vv8-10,當耶穌決定要回到猶去的時候,祂的門徒提醒祂:「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裏去嗎?」但耶穌是不會因為這樣的威脅而不去行這個神蹟的。為了拉撒路的復活,耶穌是願意迎向死亡的危機的。

事實上,神正是藉着耶穌的死,讓人得生。讓我們讀約翰福音11:45-53「45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做的事,就多有信他的;46但其中也有去見法利賽人的,將耶穌所做的事告訴他們。47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公會,說:這人行好些神蹟,我們怎麼辦呢?48若這樣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羅馬人也要來奪我們的地土和我們的百姓。49內中有一個人,名叫該亞法,本年作大祭司,對他們說:你們不知道甚麼。50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51他這話不是出於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預言耶穌將要替這一國死;52也不但替這一國死,並要將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53從那日起,他們就商議要殺耶穌。」

正當這些法利賽人、宗教領袖在商議要怎樣加害於耶穌的時候,神的靈感動當時的大祭司該亞法,說出一句說話;約翰說,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這句說話是出於神,只是借他的口說出來。這句說話的意思是,耶穌一個人的死,會讓神的子民得着生命,重新歸回到神的羊圈裏面。

事實上,為願意相信祂的人死,正是耶穌來世上的目的。10:11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在10:18又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

耶穌的死不是無可奈何、不是罪惡得逞,而是祂自己甘心為我們的緣故捨棄的。祂既然是自己將自己的性命捨棄,祂有權柄取回來。祂是生命的主,祂能夠叫拉撒路復活,祂自己也從死裏復活;祂也能夠將復活的生命賜給我們,凡活着信祂的人,必永遠不死。

(B) 拉撒路的生與耶穌的死
除了耶穌要面對死亡,我們看見拉撒路同樣要面對死亡。事情的開頭是拉撒路面對死亡的威脅,耶穌冒死來救他。到事情完結的時候呢?拉撒路復活之後,死亡的威脅並沒有解除。在約翰福音12:9-11這樣記載:「9有許多猶太人知道耶穌在那裏,就來了,不但是為耶穌的緣故,也是要看他從死裏所復活的拉撒路。10但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11因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 就是這樣,被耶穌復活過來的拉撒路,重新面對死亡的威脅。但拉撒路這一次面對死亡與之前他病得要死的時候完全不同,這一次他是分嚐了耶穌的苦難。

在12:24-26主耶穌說:「24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25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26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主耶穌自己是那一粒落在地裏死了的麥子,跟隨祂的人同樣要落在地裏死去,好叫更多子粒結出來。願意為上帝的緣故死亡的才是真正的生命。v26主耶穌應許:「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耶穌在哪裏?耶穌正是面對着死亡的威脅,祂正是走向十字架;服事祂的人不能夠不跟隨。而願意跟隨的人,主說:上帝必定尊重這人。

約翰福音的目的是「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20:31)。我們看過門徒的信,看過馬大、馬利亞的信,也看過猶太人的信,在這裏我們看見拉撒路的信。

12:1-2說:「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之處。2有人在那裏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很明顯,宴客做東的不是拉撒路,他只是座上客,但是他知不知道與耶穌走得這麼近,是怎樣的後果呢?他知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經登上了法利賽人的暗殺名單呢?

我們之前看過約翰福音其餘那六個神蹟了,我們看見在每個神蹟之後總是有人相信、有人抗拒。我們也看見猶太人、法利賽人、宗教領袖對耶穌的態度:當耶穌醫好那病了三十八年的人之後,「猶太人逼迫耶穌,因為他在安息日做了這事」(5:16);五餅二魚神蹟之後,「猶太人因為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就私下議論他」(6:41),「法利賽人聽見眾人為耶穌這樣紛紛議論,就打發差役去捉拿他」(7:32);「58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59於是他們拿石頭要打他;耶穌卻躲藏,從殿裏出去了」(8:58-59);還有,當法利賽人逼耶穌證明自己身份時,耶穌說:「我與父原為一。猶太人又拿起石來要打他。」(10:30-31)。然後到這裏,拉撒路復活,法利賽人「從那日起,他們就商議要殺耶穌」(11:53)。拉撒路又怎會不知道耶穌的處境,又怎會不知道與耶穌同行也是將自己放在死亡威脅之中?然而,他就是這樣表達他的信,以復活的生命見證耶穌、分嚐耶穌的苦難。

結語
無獨有偶,今日是受苦節前三個星期,大概與拉撒路復活的日子差不多。我們今日來看這個神蹟也特別有意義。

這個神蹟已經是約翰福音的七個神蹟裏面最後一個,你有決定沒有呢?你願意相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嗎?

你可能已經信了。那麼你的信是怎樣的信呢?
會是好像門徒那樣、忠誠有餘卻不明白神的心意?
會是好像馬大那樣,有標準答案卻未能夠進深?
會是好像馬利亞那樣,誠實面對生活的艱難痛苦、尋求神的安慰來度過?
又會不會好像拉撒路那樣,成為復活的見證、讓人看見神的榮耀?

在生與死之間,死亡並不重要,如何生存、如何生活才是值得我們思索、考慮的。主耶穌應許:「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12:26)

今日我們已經是復活的人了,我們的生命是怎樣的生命呢?我們今日的生活是為甚麼而活呢?在約翰福音10:10,主耶穌應許:「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們是不是仍然將眼目注視今日,而沒有得着神為我們預備更豐盛的生命?不願意跟從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