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5, 2006

當耶穌來到

經文:路加福音8:26~39

引言:耶穌來到
有一天,耶穌和門徒上了船,對門徒說: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他們就開了船。」(路8:22)然後,經歷了風浪之後,「他們到了格拉森人的地方,就是加利利的對面。」(路8:26)格拉森人的地方在加利利湖的東南面,是一個外邦人的地方,在那裏居住的大都是外邦人,只有少數是猶太人。

當耶穌來到這一個外邦人的地方,人們對祂有兩種不同的態度,耶穌也有兩種不同的回應。

一、接受
讓我們先看第一種。經文是路加福音8:27~29:「耶穌上了岸,就有城裏一個被鬼附著的人迎面而來。這個人許久不穿衣服,不住房子,只住在墳塋裏。他見了耶穌,就俯伏在他面前,大聲喊叫,說:至高神的兒子耶穌,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求你不要叫我受苦!是因為耶穌曾吩咐污鬼從那人身上出來。原來這鬼屢次抓住他;他常被人看守,又被鐵鍊和腳鐐捆鎖,他竟把鎖鍊掙斷,被鬼趕到曠野去。」

1. 無助無奈.尋求耶穌
當耶穌來到格拉森人的地方,有一個人迎面而來;經文毫不含糊地告訴我們,這是一個被鬼附著的人;甚至他的外表已經足以令人一眼就看出來。經文說他許久不穿衣服。他應該不是沒有衣服可以穿,大概是附在他身上的那鬼不讓他穿,穿上了可能也被他撕破。他去找耶穌的時候,應該也是沒有穿衣服的。

這個人還有甚麼特徵?原來這個人「不住房子,只住在墳塋裏」。當地人的墳地並不像我們今日那樣。我們是在地上挖開一個洞然後把死人埋進去。但是中東一帶的風俗習慣是將死人放在一些山洞裏面。這個人不住在房屋裏,卻住在一些可能未有人安葬的山洞裏面。

「許久不穿衣服,不住房子,只住在墳塋裏」,簡短的幾句就讓我們看見這個人的處境:終日衣不蔽體,離群獨居。可能因為所有人都怕了他,也可能因為他覺得自己連基本的尊嚴也沒有,不願意與其他人一起。

他不願意自己繼續這樣的生活,但是他身不由己。v29說:「這鬼屢次抓住他;他常被人看守,又被鐵鍊和腳鐐捆鎖,他竟把鎖鍊掙斷,被鬼趕到曠野去。」他身不由己,因為他根本逃不出污鬼的控制。就算人用鐵鍊和腳鐐也鎖不住他,他會掙斷這鎖鍊,然後在污鬼的控制下,去到曠野。馬可記載這件事的時候告訴我們:「他晝夜常在墳塋裏和山中喊叫,又用石頭砍自己」(可5:5)。當這人被污鬼控制的時候,他會在墳塋裏,在山中亂叫亂喊,甚至用石頭打自己,傷害自己。

他不願意自己繼續這樣的生活,但是他無能為力。當他有一刻清醒的時候,他心裏一定想要掙脫這污鬼的勢力,可惜他沒有能力;也沒有人可以幫助他。人們就只是看守著他、捆綁著他、制服他。而每當人們將他鎖著的時候,他只能夠在污鬼的控制底下掙斷鐵鍊,然後被污鬼趕到曠野去。

2. 讓耶穌作生命的主
當耶穌來到,他馬上從墳塋走出來,迎面見了耶穌,「就俯伏在耶穌面前,大聲喊叫,說:至高神的兒子耶穌,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求你不要叫我受苦!是因耶穌曾吩咐污鬼從那人身上出來」(vv28~29)。他不願意自己繼續這樣的生活,他身不由己,沒有人可以幫助他,除了耶穌。事實上,耶穌曾經吩咐污鬼從這人身上出來,但之後污鬼再回去、再抓住他、再控制他。

這人高聲喊叫「耶穌,我與你有甚麼相干」,他的意思不是說「我的事與你無關」,要是這樣,他根本就不需要從墳塋裏走出來迎接耶穌;如果他真的不要耶穌理會他的事,他根本就不需要俯伏在耶穌面前。「我與你有甚麼相干」,可能他只是表達心底的難過、歎息。他心裏害怕這一次與上一次一樣,耶穌離開之後那鬼再回來,他又繼續受苦。他不是不要耶穌理會他的事,剛好相反,他知道只有耶穌可以幫助他,他需要耶穌幫助他。他來求耶穌「不要叫我受苦」,不要再像上一次那樣了。

為甚麼耶穌吩咐了污鬼從那人身上出來之後,污鬼竟可以再回去?在路加福音11:24~26,耶穌曾經這樣說:「污鬼離了人身,就在無水之地過來過去,尋求安歇之處;既尋不著,便說:我要回到我所出來的屋裏去。到了,就看見裏面打掃乾淨,修飾好了,便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都進去住在那裏。那人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了。」也許格拉森這個人的景況正是這樣。上一次當耶穌為他吩咐了污鬼出來之後,他的生命就好像一間屋子打掃乾淨了,卻沒有人居住,於是污鬼可以乘虛而入。

當耶穌來到,他再次來尋求耶穌的幫助,耶穌的回應是怎樣呢?v30:「耶穌問他說:你名叫甚麼?他說:我名叫群;這是因為附著他的鬼多。」他原本的名字當然不是叫「群」;聖經的作者解釋是因為控制他的鬼很多,他把自己的名字改做「群」。任何人為自己取一個新名字,必然有原因。很多時我們會聽見一些人為自己改名,希望轉運;又或者一些人信了某個宗教,特意改了名字來表達他的信仰;當你為自己取一個英文名字,又可能會用某一個你喜歡的人物的名字,諸如 Kelly﹑Joey﹑Peter﹑Paul 等等。為自己取新的名字,必然想表達自己與這個新名字有某些關係。

這個人將自己的名字改成與污鬼有關,很明顯他感受到自己與污鬼的關係。也許他不是甘心情願的,也許他只是表達他的無可奈何。有一次我到一家教會的青少年崇拜講道,我問其中一位少年人叫甚麼名字。你猜他怎樣回答?「我叫肥仔,個個都這樣叫我。」這個少年人接受了別人加在他身上的渾名、接受了別人對他的評價,「我是肥仔」。就正如格拉森這個人;其實在經文v27和v36已經告訴我們,在眾人眼中,這個人是一個「被鬼附著的人」,他已經沒有名字,人們只知道他是「被鬼附著的人」,他叫自己做「群」,間接就表示他無奈地已經接受了這污鬼與他的生命扯上了關係。但他不願意自己繼續這樣生活,他來尋求耶穌,他俯伏在耶穌面前,求耶穌不要叫他受苦。

對於這一個來尋求祂的人,耶穌的反應是問他叫甚麼名字。當有人問你的名字,你知道那表示甚麼嗎?那表示對方想要認識你。耶穌正是想要認識這個人。耶穌不單願意為他趕走身上的污鬼,耶穌想要認識他。

當耶穌問過這人的名字之後,那些污鬼馬上作出回應。vv31~34「鬼就央求耶穌,不要吩咐他們到無底坑裏去。那裏有一大群豬在山上吃食。鬼就央求耶穌,准他們進入豬裏去。耶穌准了他們,鬼就從那人出來,進入豬裏去。於是那群豬闖下山崖,投在湖裏淹死了。放豬的看見這事就逃跑了,去告訴城裏和鄉下的人。

這些污鬼求耶穌准許們進入一群豬身上。他們怕耶穌將他們送到無底坑去。當耶穌來到,他們就知道不可以繼續留在這個人身上;但他們也知道不可以好像上一次那裏,有機會再回來這個人身上。為甚麼?因為耶穌要認識這個人。

耶穌要認識這個人,這個人就不再與這些污鬼有任何關係;耶穌要認識這個人,這個人的生命就好像打掃乾淨的房子,裏面有耶穌居住,污鬼再不可以乘虛而入。

3. 生命改變
然後我們看見這個人的生命有真真正正、徹徹底底的改變。路加福音8:35說:「鬼所離開的那人坐在耶穌腳前,穿著衣服,心裏明白過來。」vv38~39:「鬼所離開的那人懇求和耶穌同在;耶穌卻打發他回去,說:你回家去,傳說神為你作了何等大的事。他就去滿城裏傳揚耶穌為他作了何等大的事。」

首先我們看見他的身份立時有了改變。他從一個「被鬼附著的人」變成了一個「鬼所離開的人」。他以前在污鬼的控制底下,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生活,現在他心裏明白過來,成了一個自由的人。然後我們看見,他從前只能夠無奈地接受污鬼與他的生命扯上關係,現在他卻能夠為神而活,將耶穌為他所作的向滿城裏傳揚。

這些改變,不單止因為污鬼離開了他;這些改變,也因為耶穌已經住在他生命裏面、成為他生命的主。他「懇求和耶穌同在」是表示他甘心情願將自己的自由獻給耶穌,耶穌去那裏,他就那裏,耶穌要他做甚麼,他就做甚麼。

弟兄姊妹,我們每一個人來尋求耶穌都帶著自己的問題想耶穌幫助我們。也許,我們不致於好像這個人那樣被污鬼附身;我們的問題可能只是懶散、不專心,可能只是不能夠控制自己的脾氣。我們的問題或許嚴重一些,可能是不能夠戒除一些壞習慣、明知不對也改不了,也可能你長時間不斷犯某一些罪,明知神不喜悅也不能自拔。你不願意自己繼續這樣生活,你來尋求耶穌,相信祂有能力幫助你。然而,問題卻在乎你是否願意與這些壞習慣、這些纏累你的罪斷絕關係?你是否願意讓耶穌認識你、成為你生命的主?你是否願意將你的自由獻給祂,任由祂差遣、隨得祂打發?

不過,在你做決定之前,你要記得,房子打掃乾淨、修飾好了,若沒有神成為裏面的主人,那壞習慣、那些曾經纏累你的罪就會變本加厲,你末後的景況可能比先前更不好。

二、拒絕
當然,每一個人都有自由作不同的選擇。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接受的,耶穌遇到的第二種態度就是拒絕。

路加福音8:35~37:「眾人出來要看是甚麼事;到了耶穌那裏,看見鬼所離開的那人坐在耶穌腳前,穿著衣服,心裏明白過來,他們就害怕。看見這事的,便將被鬼附著的人怎樣得救告訴他們。格拉森四圍的人,因為害怕得很,都求耶穌離開他們;耶穌就上船回去了。」

我記得曾經與大家分享,我家裏有一個小姪兒,差不多四歲了。每一次當他的玩具車壞了、爛了,就會拿來給我,因為我曾經替他修理過一些爛了的玩具車,他知道我可以替他修理好。也許你也試過,如果你病了,你會去找一個曾經治好你的醫生,因為你知道他可以治好你。但是當耶穌來到格拉森,那裏的人見祂使那個被鬼附著的人清醒過來,他們不但沒有爭先恐後求耶穌為他們醫病趕鬼,相反的,格拉森四圍的人都一起請求耶穌離開他們。為甚麼?聖經說他們害怕,而且「害怕得很」。他們究竟害怕甚麼呢?

1. 害怕不可掌握
v35說:「眾人出來要看是甚麼事;到了耶穌那裏看見鬼所離開的那人坐在耶穌腳前,穿著衣服,心裏明白過來,他們就害怕。」他們還未知道發生了甚麼事,看見事情發生的人還沒有將經過告訴他們,他們只是看見眼前的景象已經害怕。

這個他們一直認識、被鬼附著的人,忽然間變得完全不同。這個「晝夜常在墳塋裏和山中喊叫,又用石頭砍自己」的人,現在竟然乖乖的「坐在耶穌腳前」;他們見慣了這個人「不穿衣服,不住房子、只住在墳塋裏」,現在見他竟然「穿著衣服,心裏明白過來」。他們害怕,可能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人是否真是完全沒事了。他會不會忽然發作?他會甚麼時候發作呢?這個人忽然清醒過來,竟然成為這個地區一個隱藏的危機。

一直以來,人們知道要怎樣對待這個被鬼附著的人,因為一切都已經在他們掌握之中。他們只需要找人看守著他,用鐵鍊和腳鐐捆鎖著他;儘管他掙斷這些鎖鍊,走到曠野,在山中大叫大喊、用石頭打自己,都不要緊,只要避開他、隔離他,由得他住在墳塋裏就可以了。對著一個被鬼附著的人,他們也不感到害怕,因為他們知道怎樣處置他;他們可以掌握。

可是現在,這個人看上去好像清醒了,明白過來了,但事實是否這樣呢?不知道。究竟要怎樣處置他呢?也不知道。就是這些不知道,叫那些人害怕。你可有試過因為不知道所以害怕嗎?我認識一位姊妹,她常常要到外地公幹、一個人住進酒店裏。她很怕鬼。我問她是否因為見過鬼所以怕?她說不是,就是怕。我再問她怕甚麼?她說,怕他不知道甚麼時候出現,怕他不知道甚麼樣出現。就是這些不知道叫她害怕。你會不會也是一樣呢?事情不在自己掌握之內、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就害怕。

今天其實很多人也落在這樣的害怕之中。根據報道,2005年香港的出生率只有百分之0.9,連特首也公開呼籲叫人多生幾個。為甚麼出生率這樣低?一些社會學家認為是因為香港人對未來沒有信心,害怕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特別是前幾年,許多人都害怕忽然間會失業、害怕政制出現倒退、害怕教育制度混亂等等。其實一句話說到底,人最害怕的就是事情不在掌握之中、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

格拉森的人害怕,因為這個被鬼附著的人已經不在他們的掌握之中,他們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

2. 害怕付出太多
他們還害怕甚麼呢?v36說:「看見這事的人,便將被鬼附著的人怎樣得救告訴他們。」然後在v37就說格拉森四圍的人「害怕得很」。

這些人起初看見那個被鬼附著的人心裏明白過來、發現事情不再在他們掌握之中、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們也只是害怕而已。可是當他們知道了那個人是怎樣得到拯救的,他們就變得「害怕得很」。剛才是因為不知道所以害怕,現在知道了,就害怕得很。這一次他們害怕的又是甚麼呢?

馬可記載這件事說:「看見這事的,便將鬼附之人所遇見的,和那群豬的事都告訴了眾人。」(可5:16)我們不忘記,整件事除了那個被鬼附著的人之外,還有一群豬。看見這件事的人,將那群豬的遭遇也告訴了其他人。那群豬有甚麼事?馬可這樣說:「耶穌准了他們,污鬼就出來,進入豬裏去。於是那群豬闖下山崖,投在海裏,淹死了。豬的數目約有二千。」(可5:13)

看來,這個人得救的代價實在不小。二千頭豬無論在哪一個時代肯定都價值不菲。這個被鬼附著的人,本來只不過是一個衣不蔽體、離群獨居,甚至可能是舉目無親的人,為了救他竟犧牲了二千頭豬,代價是太大了罷。但那些格拉森人知道了之後並不是感到憤怒、捨不得那些價銀;他們害怕得很。

那個人被污鬼附著的時候,人們要付出的只是派人看守著他、買些鐵鍊腳鐐來鎖著他,不用花費多少,但耶穌來到,一次出手已經損失了二千頭豬。他們害怕的是,不知道耶穌在這個群體裏面還要做甚麼,下一次祂要救第二個人時,不知道要付出多少。比較之下,得救的代價太大了,他們不願意付出。

或者,他們最大的害怕也不在金錢上要付出多少。

這些格拉森人知道附在那個人身上的污鬼有很大的能力,能夠控制那個人,而且使他力大無窮;不過他們可能從那群豬的遭遇才知道這群污鬼的能力原來真是如此大。但最令他們害怕的是,現在來了這個耶穌比那群污鬼的能力更大。令到這些格拉森人害怕得很的是,這一位大能的耶穌究竟想要怎樣呢?祂會向他們有甚麼要求呢?

你可能也聽過一些人不願意相信耶穌的原因,他們不是不相信耶穌是神,他們不是不知道信耶穌得永生,但他們不願意付出太多,不願意將自己生命的主權交給耶穌。

於是格拉林四圍的人同心合意請求耶穌離開。耶穌的反應是怎樣呢?v37:「耶穌就上船回去了」。耶穌沒有多費唇舌企圖說服他們,更加沒有做任何工夫來吸引他們、或勉強他們。這些人既然決定請耶穌離開、不讓祂接觸他們的生命,耶穌亦尊重他們的決定;於是這一帶地方就只有那個被鬼附的人得救。福音書裏面也沒有記載耶穌有沒有再去格拉森,那裏的人究竟有沒有第二次機會再選擇,也沒有人知道。

結語:你的選擇
當耶穌來到,每一個人都要決定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耶穌,或是拒絕,或是接受。

你可以決定請耶穌離開。或者你計過算過,覺得代價太大,又或者你覺得一切不在自己掌握之內、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令你感到害怕,暫時未能夠接受。如果你真是這樣,耶穌會尊重你的決定,祂不會勉強你。不過,是否有第二次機會讓你再作決定,卻沒有人知道。

而假如你是決定接受,就像那個被鬼附著的人那樣,來尋求耶穌,求祂幫助你,那你要知道,耶穌不單為你解決問題,祂要認識你。你是否願意與你的壞習慣、與那些纏累你的罪斷絕關係?你是否願意讓耶穌認識你,成為你生命的主呢?你是否願意將你的自由獻給耶穌,任由祂差遣、由得祂打發呢?你還要記得,打掃乾淨了、修飾好了,若不是讓耶穌成為你生命的主,你末後的景況可能比先前更不好。你是否願意徹底的接受耶穌呢?

無論如何,當耶穌來到,每一個人都必須作出選擇。

Sunday, June 11, 2006

在怕與信之間

經文:路加福音8:40~56

引言
今天與大家分享兩個怕和信的故事。而這兩個故事又似乎巧合地相遇在一起,使得故事主角的怕與信之更加複雜、糾纏。故事記載在路加福音8:40~56。我們先看經文的前半部分,第一個故事。

故事的開始
我們先來看看事情是怎樣開始的。路加福音8:40~42這樣說:「耶穌回來的時候,眾人迎接他,因為他們都等候他,有一個管會堂的,名叫睚魯,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求耶穌到他家裏去;因他有一個獨生女兒,約有十二歲,快要死了。耶穌去的時候,眾人擁擠他。」

耶穌剛剛從加利利湖的另一邊回過來,人群很快聚集在祂的四周圍。當中有一個人,名叫睚魯,他來求耶穌去他家裏醫治他那病重的女兒。不過,在耶穌起程去睚魯家的時候,祂遇到一些阻滯。

患血漏的女人
經文vv43~48繼續說:「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醫生手裏花盡了一切養生的,並沒有一人能醫好她。她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

睚魯的女兒十二歲,剛巧這個女人患血漏病也是十二年。可以說,當睚魯的女兒出生、孩提到成長為睚魯兩夫婦帶來安慰和歡樂的整整十二年裏面,在另一個角落卻有另一個人正經歷疾病的纏磨。

對於這個女人來說,十二年患病帶來的不單止肉體的痛苦,她的病也使她與人疏離。在利未記記載,凡是患上漏症的、無論男女都成為不潔淨的,而任何人與這些患漏症的人接觸也要變成不潔淨,需要做一番禮儀才可以再得潔淨。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她的家、朋友可能為免麻煩,都避免與她有太多的接觸。

除了肉體的痛苦、家人朋友疏離之外,還有經濟的困逼。經文說:她「在醫生手裏花盡了她一切養生的」,可能她已經落在借貸渡日的光景,或者她要倚靠別人賙濟才可以維持生活。這還不止,最難過的是,她花盡了一切養生的,「並沒有一人能醫好她」。不但肉體受到折磨、經濟陷入困境,就連痊癒的機會也好像沒有。

「沒有一人能醫好她」,除了耶穌。馬可記載同一件事情的時候,這樣說:「她聽見耶穌的事,就從後頭來,雜在眾人中間,摸耶穌的衣裳」(可5:27)。她聽見耶穌的事,她聽見耶穌醫好彼得的岳母,她聽見耶穌醫好許多其他人,她聽見耶穌潔淨長大痲瘋的,她聽見耶穌叫癱子起來行走、醫好右手枯乾的人,又叫百夫長的僕人康復。她聽見耶穌的這些事,認定耶穌可以醫好她。於是她混入人群之中,靜悄悄「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似乎她覺得事情不要張揚,不要讓任何人知道。但耶穌的看法不一樣。

vv45~47「耶穌說:摸我的是誰?眾人都不承認,彼得和同行的人都說:夫子,眾人擁擁擠擠緊靠著你。耶穌說:總有人摸我,因我覺得有能力從我身上出去。那女人知道不能隱藏,就戰戰兢兢的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把摸他的緣故和怎樣立刻得好了,當著眾人都說出來。」

當耶穌詢問是甚麼人摸祂的時候,起初沒有人承認。這個女人也沒有馬上承認。她心裏面想:也許除了我以外還有其他人摸過耶穌罷;也許多等一會兒,耶穌就不會追問下去罷。直到她看出耶穌似乎不會不了了之,直到她知道避無可避的時候,她才承認。「那女人知道不能隱藏」,她本來想將事情隱藏,她心中不但不想群體知道,就連耶穌她也不想祂知道;她只想靜靜地痊癒,靜靜地離開。

這女人與其他來尋求耶穌醫治的人很不同。那些人若相信耶穌能夠醫好他們,大多是來到耶穌跟前,直接請求祂醫治,或是那些人的家人、朋友來求耶穌醫治。而且,當他們痊癒之後,他們大多會讓四周的人知道自己已經痊癒了。假如你曾經患病一段時間,或是你認識一些長期患病的人,你也會知道,病了那許久,終於康復了,自然會歡歡喜喜地告訴別人。這個女人病了十二年,眨眼間全完康復過來,按道理她應該很高興、很快樂、很歡欣;甚至她應該馬上向耶穌說出一切,然後向祂道謝。然而,她卻想靜悄悄地離開;她不想直接面對耶穌。

我們看這個女人,她不是沒有信心;相反,她的信心是大的,根據馬可的記載,她相信「只摸耶穌的衣裳,就必痊癒」(可5:28)。她雖然有信心,但她不敢讓耶穌知道她來尋求醫治,她也不想其他人知道。她心裏害怕。v47她「戰戰兢兢的來俯伏在耶穌腳前」,馬可形容她「恐懼戰兢」(可5:33)。

她恐懼甚麼?她怕甚麼呢?她是否害怕眾人不放過她——畢竟那許多的人因為被她接觸過都變成不潔淨了。也許她也害怕耶穌不接納她——說不定耶穌也不想被她沾污成為不潔淨。可能她最害怕的是,耶穌見著她之後可能會收回祂的醫治,她會一場歡喜一場空。她怕甚麼呢?

也許,十二年患血漏病已經使她受盡折磨,肉體的軟弱令她精神萎靡不振;經濟長期陷入困境,使她連基本的衣食住行也缺乏,更使她自慚形穢。家人朋友的離棄、長時間被拒絕,令她自己也不能夠接納自己,只要躲起來、把自己隱藏。儘管她有信心得著醫治,她卻沒有信心被耶穌接納。

可能我們各人心裏也有一些事情想要隱藏,害怕被人知道,也害怕面對神。也許我們也落到與這個女人類似的處境:長期患病,家人朋友的關心有時也很難維持很長的時間;經濟缺乏,物質短缺會叫我們有一種無助和無奈的感覺,甚至覺得自己比別人卑下。也許你曾經感到被拒絕,可能是你的家人、朋友、你所親愛的人讓你有這種感覺,以致在心底裏你也對自己說:是啊,是我不夠乖巧所以爸爸媽媽不痛惜我;是啊,是我不夠聰明所以老闆不賞識我;是啊,是我不夠好所以沒有人喜歡我、所以我們分手、離婚。

我們都相信耶穌,我們都相信自己有永生,但我們沒有信神要接納我們,因為我們自己也不能夠接納自己。我們怕再次被拒絕、怕再次受傷害。

那女人想靜悄悄地得著醫治、靜悄悄地離開,耶穌卻公開的問:「摸我的是誰?」眾人都不承認,甚至彼得和其他人都說:只是人多擠著你罷!但我們看見耶穌堅持要找出這個人來。馬可記載得更清楚,他說:「耶穌周圍觀看,要見作這事的女人。」(可5:32)那女人知道不能隱藏,只好將自己的病和得痊癒的經過「當著眾人都說出來」(v47)。耶穌的堅持直接逼使這個女人出來面對群眾、面對祂。

為甚麼耶穌不讓這個女人偷偷地得到醫治、然後靜靜地離去?為甚麼耶穌必得要她面對眾人、面對祂呢?我們看耶穌怎樣說,路加福音8:48「耶穌對她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去罷!」當這個女人來到摸耶穌的衣裳要得醫治的時候,她只相信耶穌能夠醫治她。但是唯有當她能夠面對眾、面對耶穌的時候,她才能得著耶穌所賜的平安。

其實這個女人最需要面對的是她自己。是的,她的容貌不再美麗、她的衣衫也許破舊;是的,四周的人也許還未能立刻很樂意接近她,她的處境不一定會改變,但是當她得著耶穌所賜的平安就不需要再隱藏,不需要再自慚形穢。因為耶穌所賜的平安不像世人所賜的,世人以我們的外表、樣貌、能力、表現來評價,但耶穌卻就是接納我們。

在耶穌裏面,我們每一個都有這一份平安,我們無須因為病患、或者經濟缺乏、或者被人拒絕、或者受到傷害而將自己隱藏,我們站在耶穌面對就完完整整地,得著祂所賜的平安。

睚魯的女兒
正當耶穌處理這個女人的事情的時候,我們不會忘記睚魯仍然在等候要與耶穌到他家裏去。睚魯那個十二歲女兒正在病重、快要死了。睚魯正等候耶穌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得到痊癒。

睚魯是甚麼人?經文介紹睚魯是管會堂的,他不是堂役工友;他是當時猶太人的宗教領袖,負責會堂的事務。作為一個宗教領袖,在猶太人中間有身份、有地位,他「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求他……」,我們大概可以知道睚魯心裏是何等焦急和著緊,相信他十分痛愛這個女兒。

但在他這樣焦急、著緊的等候裏面,耶穌卻因為這個女人的事情而糾纏。也許,當耶穌堅持要找出是誰摸祂的時候,除了那個女人感到害怕以外,同樣感到害怕的還有睚魯。v50耶穌要睚魯「不要怕、只要信」,有另外一個聖經版本翻譯做:「不要再害怕下去」。耶穌知道他一直在害怕。

他來找耶穌之前已經在害怕。我們知道睚魯的焦急和著緊,我們也明白他害怕的原因,因為他的女兒快要死了。自己所痛惜、所愛的人遇上重病、危難,我們心裏自然會害怕。怎能夠不害怕呢?

睚魯害怕是很自然的。可是在他害怕的時候,耶穌卻「浪費」了那許多的時間要找出那個摸祂的人,那花去了多少時間哪?十分鐘、二十分鐘?還要聽她戰戰兢兢的說出她的遭遇,可能也有半個小時罷!當耶穌處理好了那個女人的事情,一切都解決了以後,可以動身起行了。那知「還說話的時候,有人從管會堂的家裏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不要勞動夫子了。」(v49)睚魯所害怕的事情終於出現了。

耶穌堅持要找出那個摸祂的人,結果竟然是趕不及去救自己的女兒,如果你是睚魯,你心裏會怎樣想?你會不會埋怨:耶穌,你為甚麼如此執著?為甚麼你不肯稍遲才回來處理這個女人的事情?耶穌,我不是已經告訴你我女兒病得要死了,為甚麼你不救她?我滿有信心來找你、等候你,你為甚麼不理會我的需要?

睚魯對耶穌本來是滿有信心的,馬可告訴我們,睚魯「來見耶穌,俯伏在他腳前,再三的求他,說:我的小女兒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癒,得以活了」(可5:22~23)。睚魯相信耶穌只要按手在他女兒身上,她就必定會痊癒。然而,當那些人來報訊,說:「你的女兒死了,不要勞動夫子了」,彷彿就告訴睚魯:人死了,耶穌就是去到也沒有用了。報訊的人似乎判定了,死亡已經來到,沒有辦法了,耶穌也無能為力了。

vv51~53說:「耶穌到了他的家,除了彼得、約翰、雅各,和女兒的父母,不許別人同他進去。眾人都為這女兒哀哭捶胸。耶穌說:不要哭!她不是死了,是睡著了。他們曉得女兒已經死了,就嗤笑耶穌。」

在睚魯家裏已經有一批哀哭的人。在當時的社會,喪家通常會僱請一些專人來哭喪。這些專人以他們的經驗,一眼就看出這個小女孩已經死了。聖經說:「他們曉得女兒已經死了」,他們憑著專業知識肯定這一點,彷彿再一次宣告:即使耶穌來到也於事無補,事情已經沒有轉圜的餘地。

你會否也遇過這種處境,客觀環境已經成為定局,沒有辦法改變。在我們的經歷裏面,這些定局可能不像死亡那樣嚴重。我們所遇到的定局也許只是失業而已,政府說香港正在轉型為知識型經濟,學歷不夠的是不容易找到工作的;社會調查說,中年人失業之後就很難再進入就業市場,我們面對的定局也許只是長期失業而已。我們面對的定局也許只是公司越來越忙碌,每一天都要加班,不能夠返團契;我們面對的定局也許只是找到了作,但卻要常常上大陸,來不了崇拜。我們面對的定局也許只是家庭狀況出現問題,父母子女之間充滿張力,夫妻之間感情出現裂痕。我們遇上的可能沒有死亡那樣嚴重,可是同樣是成了定局,沒有轉圜的餘地,沒有辦法。

是不是沒有辦法呢?主耶穌沒有給機會讓睚魯懷疑。當報訊的人來說「你的女兒已經死了,不用勞動夫子了」耶穌馬上接著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不要再怕下去,只需要相信,你的女兒就會好了』。死亡彷彿是一個定局,耶穌卻有另一個看法。睚魯只需要將信心堅持下去。睚魯曾經相信耶穌可以醫好他的女兒,雖然帶著害怕,主耶穌這一刻提醒他不要再害怕下去,只需要將信心堅持,他的女兒就會好了。在人看來,客觀環境是沒有希望的,專業人士也告訴你沒有辦法了,一切都似乎已經成了定局。但是耶穌卻有另一個辦法。

v54~56說「耶穌拉著她的手,呼叫說:女兒,起來吧!她的靈魂便回來,她就立刻起來了。耶穌吩咐給她東西吃。她的父母驚奇得很」。對於耶穌來說,沒有任何定局是祂無能為力的。當人以為死亡已經臨到,沒有轉圜餘地的時候,祂卻叫死亡失去效力。睚魯和他的妻子看見耶穌將自己的女兒從死亡中呼喚回來,他們的反應是「驚奇得很」;他們沒有想過耶穌可以這樣做,耶穌的行動超出他們的預計。

當然我們都知道主耶穌是生命的主,我們都相信祂能夠叫死人復活。然而,當面對我們生活的現實、面對一些似乎已成定局的處境,我們是否都相信神能夠有外的辦法?我們是否能夠堅持相信,而不再害怕呢?

結語:怕與信共存
當我們看睚魯和那個患血漏病的女人的故事,我們看見他們二人對耶穌有同樣的信心;但他們也各自有害怕。

信心與害怕原來是並存的,不過它們卻是此消彼長。耶穌要睚魯「不要再害怕下去,只需要相信」。害怕是免不了的,不過當信心增長的時候,害怕就會消減;相反地,當害怕增長的時候,我們對神的信心就會減弱。

怎樣使害怕消減?怎樣使信心增加呢?

睚魯與那個患血漏病的女人都同樣相信耶穌能夠醫治,但他們的害怕卻不同。睚魯害怕,因為他看見客觀環境已經成了定局,似乎已經沒有辦法改變;他沒有看見耶穌可以有另外的方法。耶穌的辦法是超出我們所想像的,叫我們感到驚奇。

那個患血漏病的女人害怕,因為她只看見自己的景況,她只看見自己精神萎靡、形容枯槁,她只看見自己的缺乏、不足、軟弱和限制,甚至她自覺一無是處、孤單潦倒;她只看見這個連她自己也不喜歡的自己,她卻沒有看見耶穌願意接納完完全全的整個她,包括她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包括她的外表和內心。

怎樣可以使害怕消減、使信心增長?就是將我們的目光從外在的環境轉向神,從那些在人看來是定局的處境轉向賜給我們出人意外平安的這一位耶穌身上。

怎樣可以使害怕消減、使信心增長?就是不要再注目在我們自己的軟弱、失敗、自卑、自憐之中,轉而定睛在這一位願意赦免我們一切過犯、接納我們一切軟弱,又願意成為我們所倚靠的主身上。

當我們定睛去看神的愛,我們就會看見神的應許:「五個麻雀不是賣二分銀子麼?但在神面前,一個也不忘記;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路12:6~7)

麻雀的價錢是那麼便宜,但神不會忘記牠們任何一個。當我們落在睚魯的境處境裏面,當一切都成了定局,當等待的結果似乎是失望、落空的時候,讓我們不要懼怕,我們比許多麻雀還要貴重,神不會忘記我們任何一個。

當我們落在那個患血漏病的女人的處境,當我們想要從人群之中、從神面前隱藏,當我們連自己也不願意接納自己的時候,讓我們不要懼怕,我們的每一根頭髮都被數過,神了解我們比我們自己更清楚,神願意按照我們的本相接納我們。讓我們不要再害怕下去,只需要堅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