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1, 2010

以利亞的信心

經文:列王紀上 17:1-24

引言:信心三部曲?
記得上一次黃薰姑娘講道的時候提到,除了牧師之外,我們其餘三位同工在這個季度都不約而同的選了「信心」做我們講道的主題。我馬上想起「信心三部曲」。

信心首部曲之〈踐行之信〉:Conrad 藉著雅各書2章,提醒我們「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實踐信仰可以救自己、可以幫助別人,也可以澄清理念。有行為的信心可以激勵我們熱誠地生活。我們可以效法亞伯拉罕出於相信神而獻以撒,要叫神喜悅;我們可以效法喇合憑著信心接待兩個探子,敢於為所信的冒險。

信心二部曲之〈信心人生〉:黃薰用了希伯來書11章一段很長的經文,讓我們看見信心是一種新的、不一樣的視野,即使際遇不理想、環境不如意,憑信心尋求神的人,神必賞賜。她還引用了幾位先賢讓我們看見,信心的生活不是憑著眼見的事物,乃是憑著應許,並且因而跨越環境,成就奇蹟。「神能夠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 3:20)。我記得黃薰講到最尾說:「沒有信心的偉人,只有回應上帝的信徒」。

來到今日,「信心三部曲」之〈以利亞的信心〉。容我以雅各書一句經文來介紹以利亞出場。雅各書 5:17說:「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雅各書這裡說的是以利亞的禱告〔雅各書,留待 Conrad 跟大家分享〕。但我們還是可以在以利亞對神的相信,和他如何活出這份對神的信心這兩方面見到「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

就讓我們從以利亞身上學習如何走信心的路。

I. 以利亞的服侍(v1)
我們先看列主記上 17:1「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亞對亞哈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

先知這個宣告的前因後果,我們可以從上下文找到。上文是列王紀上 16:30-32,那裡記載「亞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犯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犯的罪;他還以為輕,又娶了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耶洗別為妻,去事奉敬拜巴力,在撒馬利亞建造巴力的廟,在廟裡為巴力築壇。」

下文在 18:17「亞哈見了以利亞,便說:使以色列遭災的是你嗎?,以利亞說: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原來,亞哈事奉敬拜巴力,引入巴力敬拜的制度,建廟宇、築祭壇,於是神的審判臨到。

以利亞奉神的差遣向亞哈宣告的那一句說話,簡潔有力。他首先宣告自己的身份:他是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的。在那個時候事奉耶和華的應該不止他一個。他有甚麼特別呢?以利亞的服事特別的地方是他的名字。「以利亞」這名字Eli-jah,意思是「耶和華是我的神」。

「耶和華是我的神」,每一次當以利亞出現在人的面前,就是宣告「耶和華是我的神」。每一次當以色列人看見以利亞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就彷彿有人對他說:「耶和華是我的神。你呢?誰是你的神?」

當時是一個怎樣的時期?當時是亞哈帶領著整個北國以色列進入巴力敬拜的全盛時期。或者首先要澄清一點,以色列人很早已經開始敬拜巴力;而且不單只北國以色列人這樣做,南國猶大的以色列人也一樣。基本上,自從約書亞帶領他們進入迦南,他們就習染了巴力敬拜的風俗。

不是亞哈帶領以色列開始敬拜巴力的,不過他所做的,聖經形容是更甚,更嚴重!因為在亞哈作王之前,以色列各家各戶可能都會敬拜巴力,但都只是小規模的,私人的活動,而且他們從來沒有因為巴力而放棄耶和華的。但亞哈卻是將巴力敬拜提升到國家層面、將它制度化;在後面的經文提到有巴力祭司的出現,而且不是一兩個,而是 450 個,是一支龐大的團隊。

建廟宇、築祭壇,引入巴力祭司制度,亞哈的行動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他在哪裡建巴力廟?在哪裡為巴力築壇?他在首都撒馬利亞建巴力廟,在廟裡為巴力築壇。這好比,以色列人從前只是在家裡放置一尊小小的神像,現在亞哈卻將它放到國家祭祠的天壇。這座廟、這座壇,又彷彿與耶路撒冷的聖殿和祭壇遙遙相對。亞哈所做的是,他帶領著以色列全然摒棄耶和華,不要祂做國家的神,以巴力取而代之。而以利亞的服侍就是,對亞哈,以致對整個北國以色列發出挑戰:「耶和華是我的神。我是事奉耶和華的。你呢?」

除此之外,以利亞的服侍還包括將這一份信仰踐行出來。記得「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啊。

那麼以利亞怎樣讓我們看見他的信心呢?我們會從兩件事例來看;記載在列王紀上 17:2-16。

II.兩件供應事例(v2-16)
不過我們先再看剛才讀的 v1,以利亞宣告「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我們說這是神對亞哈敬拜巴力的審判。可是為甚麼要用這種方式呢?為甚麼是旱災?不是降瘟疫,或者外敵入侵等等工具呢?

也許我們當中有一些弟兄姊妹有另一個疑惑:耶和華不是一直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度曠野、入迦南,詩歌都有得唱了(詩 136 篇);神那麼真實的與他們同在,他們為甚麼還要拜巴力呢?

你知道巴力是甚麼神嗎?在迦南的傳說裡面,巴力是負責風雷雨電的。為甚麼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之後就隨從迦南的風俗拜巴力?因為他們需要風雨。以色列人的祖先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是遊牧民族;入迦南之前他們又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在埃及做奴隸,他們不懂得農業社會的生活。來到迦南,自然會想:「人家世世代代住在這裡,必是有方法吧!要在這裡生活得好,自然要學習這裡的生活式了。」迦南人說:「要農作物收成好,就要有充足的雨水,就要拜巴力喇。」「那,好吧,拜吧!」「拜耶和華不可以嗎?」「不夠的喲!耶和華是戰神,出埃及、入迦南,祂為我們爭戰的嘛,農耕祂可能不認識的呀!」「那怎麼好呢?」「都拜吧,兩個都拜不妨的!」就這樣,以色列人也世世代代學效迦南人拜巴力。神就是特意降下旱災,讓以色列知道巴力不是真的可以降雨的,巴力不是他們應該相信的對象。

不知道我們會不會也是這樣呢?可能我們畢業之後,進入社會作事也會有類似的疑惑。離開學校,進入職場是完全不同的生態,人們都說不可以好像在學校時候那樣單純了。可是那究竟要怎樣呢?怎樣才可以在我的行業、在我的公司裡面生存呢?看看那些學兄姐唄,看看那些作了幾十年的唄,他們待得那麼久,他們那一套生存之道可能真的可以的喲。學一下會不會好一點呢?你有沒有也為了可以生存得容易些,寧願放低少少原則,把聖經的教導留在教會裡面用,在外面就有另一番想法呢?

以色列人以為真的可以幫助收成,怹們就跟迦南人一起拜巴力。亞哈還娶了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做王后,把巴力敬拜有系統地、制度化地,國家化。

在如此完全不利的環境之下,以利亞如何活出他的信心?我們來看這兩件事例。

(A) 基立溪旁的烏鴉(vv2-7)
第一件記載在列王記上 17:2-7「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離開這裡往東去,藏在約旦河東邊的基立溪旁。你要喝那溪裡的水,我已吩咐烏鴉在那裡供養你。於是以利亞照著耶和華的話,去住在約旦河東的基立溪旁。烏鴉早晚給他叼餅和肉來,他也喝那溪裡的水。過了些日子,溪水就乾了,因為雨沒有下在地上。」

以利亞宣告了神的說話之後,神吩咐他去藏在約旦河東邊的基立溪旁。約旦河東邊是甚麼地方呢?約旦河東邊是超過了亞哈的勢力範圍的地方。

記得以利亞是哪裡的人嗎? v1 告訴我們,以利亞是提斯比人,在基列地寄居。提斯比在哪裡現在已經難以考究,但我們知道基列地在哪裡。基列地就正是在約旦河東邊。神叫以利亞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在那裡生活,在那裡活出他對神的信心。熟悉的地方可能是家裡,可能是工作了很久的地方,可能是你很熟悉的行業。

v4 上帝說:「你要喝那溪裡的水,我已吩咐烏鴉在那裡供養你。」喝溪裡的水,正常啊;但烏鴉的供養就似乎難以接受了。你知道烏鴉吃甚麼的嗎?基本上,烏鴉是雜食動物,任何方便得到的東西牠都吃,穀類、果實,動物屍體;有時候牠們還會聯同狼群合作一起覓食。聖經說烏鴉叼來餅和肉,可以想像那些是甚麼肉。但是以利亞沒有我們那麼多顧慮。v5「於是以利亞照著耶和華的話,去住在約旦河東的基立溪旁。」沒有問溪水可以喝多久,沒有問烏鴉畏帶來甚麼給他吃,以利亞的回應是:「照著耶和華的話」,就「去」。

然後聖經讓我們看見神怎樣回應以利亞的回應。v6「烏鴉早晚給他叼餅和肉來,他也喝那溪裡的水。」神對以利亞的回應就是叫烏鴉按時候供養他:一日兩餐,有肉有飯。當時是旱災,食物短缺,以利亞有兩餐飽食,比當時許多人豐富得多了。

那麼,是不是以利亞為神工作,他就不受旱災的影響呢?是不是信耶穌的人,就不會失業呢?當然不是喇。v7 這樣說:「過了些日子,溪水就乾了,因為雨沒有下在地上。」終於連基立溪都乾了!神命他去基立溪旁,怎麼不讓這條溪繼續有水流呢?神當然可以只降雨在這條溪上,不降在其他地方;我們記得基甸向神求印證,要這裡有水那裡沒水,那裡沒水這裡有水,神都做得到。神當然有能力這樣做。可是神沒有這樣做;聖經沒有解釋。我自己想:要是神真的這樣做,可能有人以為以利亞偷偷地拜巴力所以有水。〔記得那時的人以為雨水是巴力掌管的喲!〕唯有當以利亞在同樣的缺乏裡面經歷神的供應,人們才可以看見耶和華是供應者,不在乎有沒有雨水。

全世界的經濟都不景氣,只有你信耶穌的可以免受災殃,當然那可以見證神的保守。但是,唯有當我們也在艱難困境之中真實地、緊絀地生活,人們才可以看見我們相信的耶穌有不同——我們所相信的神在多麼艱難的環境之下,仍然可以供應。

可能你現在正處身一個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工作、熟習的行業,相對地比較安全,但在整體大環境都不容易的職場生態之下,你的日子也不好過。神沒有改變你的環境,但祂仍然供養你。請你堅守對神的信心,相信在多麼艱難的環境之下,神仍然可以供應你。

這一點,我們從第二件的供應事件可以看見以利亞的經歷。

(B)撒勒法的寡婦(vv8-16)
我們看 17:8-9:「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你起身往西頓的撒勒法去,住在那裡;我已吩咐那裡的一個寡婦供養你。」

當基立溪的水也都乾了,神就為以利亞開一條出路。神吩咐以利亞去撒勒法。撒勒法是甚麼地方?經文說撒勒法在西頓。西頓是甚麼地方?

剛才提過了,西頓是亞哈的王后耶洗別的故鄉。神竟然吩咐以利亞去西頓,無異是「送羊入虎口」!還不止呢!看清楚神怎樣說:「我已吩咐那裡的一個寡婦供養你。」不單叫他去敵人的大本營,而且神今次是吩咐一個寡婦來供應以利亞。大概比烏鴉好不了多少。烏鴉呢,你不要問牠的餅和肉從哪裡叼來,牠總有方法。你憑著信心,謝飯祈禱之後就感謝著領受。可是一個寡婦可以供應甚麼呢?寡婦在當時的社會是無地位的群體,所有經濟活動都由男人來主理,女性要嗎就是倚靠著父親、要嗎就是倚靠著丈夫。一個沒有了男人的家庭,就等於失去了經濟能力,必須等待社會救濟。舊約就有不少律法吩咐人要善待孤兒寡婦。我們記得路得和拿俄米也是靠拾麥穗來維生;但在這個旱災時期,收成都沒有,哪有得拾呢?一個似乎連自己也沒有能力照顧的人,神卻叫以利亞去投靠她。

這一次以利亞又怎樣回應呢?v10「以利亞就起身往撒勒法去。」跟上一次一樣,以利亞也是二話不說,起身行動。他是不是忘記了撒勒法在西頓喇?他是不是不知道寡婦沒有多少糧食呀?聖經說他「就起身往撒勒法去」。我記起黃薰上次說:儘管際遇不理想,憑著信心尋求神的人,神必賞賜。以利亞就是這樣,甚麼也沒有問,一刻也沒有猶疑,憑著信心就起身,去!

事實上,接著的經文讓我們看見情況真的很不利。vv10-12「以利亞就起身往撒勒法去。到了城門,見有一個寡婦在那裡撿柴,以利亞呼叫她說:求你用器皿取點水來給我喝。她去取水的時候,以利亞又呼叫她說:也求你拿點餅來給我!她說: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神起誓,我沒有餅,罈內只有一把麵,瓶裡只有一點油;我現在找兩根柴,回家要為我和我兒子做餅;我們吃了,死就死吧!」

神吩咐以利亞去基立溪旁,有烏鴉供養他,神果然吩咐烏鴉每日兩次供應餅和肉。然後神吩咐以利亞去撒勒法,有寡婦供養他;以利亞憑著信心也去了。但是,情況完全不一樣。這個寡婦說:「我也沒有吃的!現在拾兩枝柴回去煮最後晚餐,我跟兒子吃過以後就等餓死的喇。」聽到寡婦這樣說,以利亞怎樣呢?是不是轉頭就走,或是質問上帝呢?

沒有,以利亞沒有這樣做。我們看見他再次使出他的信心。vv13-14「以利亞對她說:不要懼怕!可以照你所說的去做吧!只要先為我做一個小餅拿來給我,然後為你和你的兒子做餅。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罈內的麵必不減少,瓶裡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

我一直都覺得這一個故事是以利亞幾個故事之中最有趣的。缺乏的以利亞向缺乏的寡婦求助,然後缺乏的以利亞倒過來幫助缺乏的寡婦。缺乏的幫助缺乏的,結果是兩個都沒有缺乏。0 + 0 = 1,這數怎樣都計不來。

幸好,神做事的方式從來也不是用數學方法計算出來的。信心的挑戰需要用信心來回應。以利亞發出一個信心的挑戰:「你先為我做一個小的餅,然後再做給自己」,這個寡婦也用信心來回應。v15「婦人就照以利亞的話去行。」之後她就經歷神對她和對以利亞的信心的回應:耶和華說「罈內的麵必不減少,瓶裡的油必不缺短」,結果是v26「罈內的麵果不減少,瓶裡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

這個故事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寡婦和她的家人,還有以利亞,「吃了許多日子,罈內的麵果不減少,瓶裡的油也不缺短」,不減少、不缺短,但也沒有增添。我想像那種感覺,她每一次打開米筒都只有一天的飯量;下一次打開還是只有一天的飯量;第三天也是這樣。那心情會是怎樣的呢?焦慮、擔心:這耶和華是真的不是?也許,儘管已經相信了,不過「可以多一點,讓我不用那麼擔心嗎?」

這個仰賴神的信心功課,我們經歷過許多。我相信大家不止一次聽到財政報告說我們的常費奉獻不足。我們的缺乏是真的;我們的財政很透明,每個禮拜都刊出上周的奉獻數字。但我們的經歷是,雖然遷到嘉運大廈我們的開支大了,不過我們的赤字沒有增加。就是說,需要是大了,神的供應也多了,儘管赤字還在。未來我們要面對加租,我們的支出肯定會增加,不過按照神的信實,我相信神仍然會供應;大概赤字還是會在的。「上帝,可以多給一點,讓我們不用那麼擔心嗎?」我自己仍然在學習這個功課。相信不少弟兄姊妹也在學類似的功課,不單是經濟方面,缺乏的也在人際關係方面,們的關心不夠,我們不懂得彼此相愛;在婚姻方面,我們的愛不夠,一個罪人向另外一個罪人要求全然付出的愛,那是沒有可能的。讓我們互相勉勵,相信「神能夠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小結:這兩件事,讓我們看見以利亞對神的信心。兩次他都是二話不說就「去」。神沒有改變以利亞的環境,讓他容易遵從神的吩咐,神卻是在極不利的條件之下,信實地供應以利亞。

另一點,我們也可以看見,外在環境與神的供應是沒有關係的。無論以利亞是在自己的地方、還是在敵人的領土,神照樣按時候供應。也不管環境有多壞,沒有雨水、糧食短缺、饑荒,但神的供應超越外在環境;也不管缺乏有多大,似乎眼下就要餓死,但神的供應就是超越我們的缺乏。

III.死亡的威脅(v17-24)
然而,是不是有了食物就保證生存呢?

這個寡婦說,「罈內只有一把麵,瓶裡只有一點油;我現在找兩根柴,回家要為我和我兒子做餅;我們吃了,死就死吧!」她打算吃過最後一餐就等死了,神卻透過以利亞供應她。可是,糧食的危機解決了,死亡卻忽然間臨到。

vv17-18:「這事以後,作那家主母的婦人,她兒子病了;病得甚重,以致身無氣息。婦人對以利亞說:神人哪,我與你何干?你竟到我這裡來,使神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兒子死呢?」

聖經不是說這個寡婦的兒子死了,只是說他「身無氣息」大概是離死不遠。發生甚麼事呢?聖經說他「病了,病得甚重」;但是為甚麼忽然之間有這樣的事情臨到呢?聖經沒有解釋;有一些事情要發生就是要發生。死亡,不管因為甚麼原因,都是不應該出現的。但它總是突然之間就來臨。死亡也是以多種面貌出現的,婚姻失敗、一段關係的結束。

對於兒子突然之間病得甚重,接近死亡邊緣,這個寡婦將事情歸咎到以利亞身上。是會這樣的,當不好的事情臨到的時候,我們會搜索枯腸,找出原因以求讓自己可以接受。不單死亡事件是這樣,一些讓我們感到難過的事情、一些我們自覺失敗的經歷、一些連我們自也接受不了的事,我們會努力找原因,企圖讓自己可以接受到,或是自怨自艾、或是歸咎別人。

這個寡婦就是這樣將事情歸咎到以利亞身上:「我與你何干?你竟到我這裡來,使神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兒子死呢?」以前的人有一個觀念,認為飛來橫禍,或者無故死亡是神明降罪。以利亞怎樣回應呢? vv19-20 這樣說:「以利亞對她說:把你兒子交給我。以利亞就從婦人懷中將孩子接過來,抱到他所住的樓中,放在自己的床上,就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我的神啊,我寄居在這寡婦的家裡,你就降禍與她,使她的兒子死了嗎?」是不是以利亞也有這種疑惑,所以他這樣發問呢?神沒有回答他。聖經作者也沒有告訴我們。但是我們卻可以看到一件事,人的生命不在乎是否有物質供應,有食物也不一定保證能夠生存。主耶穌也曾經說過,「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 12:15)。也許值得我們思想,我們追求的究竟是怎樣的生命呢?只是物質的供應?抑或是耶穌所說的,祂為人所帶來的、更豐盛的生命呢?

對於以利亞的提問,神怎樣回應?vv21-23「以利亞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我的神啊,求你使這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耶和華應允以利亞的話,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他就活了。以利亞將孩子從樓上抱下來,進屋子交給他母親,說:看哪,你的兒子活了!」

這一次以利亞的服侍是一個禱告的服侍。剛才說以前的人認為禍患臨到是神明降災。這個寡婦是這樣的想。以利亞的疑問卻是,難道神臨在人中間就只帶來審判嗎?當時的環境似乎是的,因為他們仍然在旱災的刑罰之中。但是,難道神只是懲罰,沒有赦罪的嗎?以利亞知道他所事奉的神不是這樣的,所以他呼求神。他的禱告很簡單直接:「使這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但他的禱告卻不是容易的。三次他伏在孩子的身上,三次求告耶和華。可能,這個孩子的死本來是鐵定的,但是神卻應允以利亞的禱告,「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

除了讓這個寡婦得回兒子之外,以利亞的服侍還有怎樣的果效呢?v24「婦人對以利亞說:現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華藉你口所說的話是真的。」以利亞再次在人面前活出他的信仰。這個寡婦說「我知道你是神人」,不是說她剛剛知道以利亞的身份,在v18她埋怨以利亞的時候已經稱呼他做「神人」的了。不過,當以利亞將她的兒子活活地交給她的時候,她就真實地、具體地經驗以利亞所事奉的神真的是賜人生命的神。。

是不是因為寡婦的兒子活過來,聖經才會這樣記載?要是這孩活不過來,耶和華還是不是真的神?在這裡我不想誤導你。對於患病的,神有時醫治,有時不醫治。我們不知道祂在哪一個時刻做哪一個決定。

上一次黃薰分享的希伯來書,有幾節我很想跟大家再看。希伯來書 11:35-40:「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煉,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

這段經文所描述的,就是希伯來書寫作的那段時期,初期教會的遭遇。不錯,是有人得拯救免於死亡,但也有人最終被逼迫折磨至死,有被追趕至流離失所、放逐天涯。他們是「不肯苟且得釋放」,為了對所信的神忠心,他們甚至忍受那一切逼害。原因是甚麼?為的是要得著神為他們、為我們預備了的、將來要完滿的、更美的事,就是歷世歷代的信徒在天家相聚。

剛才我們唱的一首詩歌《因著信》最後的一句歌詞是很好的提醒:「憑信能夠發現在世間只是寄居,朝更美家鄉走回去。」要是我們捉不緊這個應許,要是我們不用信心抓緊神,在患難裡面、在生活的壓逼之中,我們會失去方向、失去目標,最後失去盼望。

VI. 今日的服侍
今日我們看見以利亞用他的生命活出他對神的信仰。今日,我們同樣要思想我們的生命如何活出我們對神的信仰。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不是信心的偉人,他是一個願意回應神的信徒。今日你是不是也願意回應神,在你熟悉的地方、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下、在艱難之中,甚至在死亡的威脅之下,活出你對神的信心?

也許首先要思想我們所信的是一位怎樣的神。
你所相信的,是不是那一位不受環境限制,就算在人看來完全無可能突破的困境裡面仍然能夠獨行奇事的神?
你所相信的,是不是那一位叫缺乏的幫助缺乏的,以致人能夠經歷祂是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神?
你所相信的,是不是那一位能夠施恩醫治,也為人預備更美的家鄉,叫人能夠存著盼望離世的神?

你相信的神是怎樣的一位神,你就會怎樣活:
你相信神能夠獨行奇事,那麼儘管心裡懼怕,你仍然可以勇敢面對困境。
你相信神信實地回應你的缺乏,那麼你就可以放開憂慮,不怕「搵朝唔得晚」。
你相信神透過死亡將人帶領到更美的家鄉,那麼你就不會執著於今生的事物和人情。

結語–信心三部曲最終回之未完
信心的學習未完,未來的日子,雅各書還會有信心的學習。
以利亞生命的學習未完,未來的日子,在列王紀上還有更發人深省的部分。
活出所信的學習未完,未來的日子,在你生活的各個範疇,還有待你自己來演繹你的部分。

唯願我們憑著信心,知道所信的是誰,就勇往前行。

回應詩歌:【我知所信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