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8, 2011

見證那將要來的

經文:約翰福音 1:19-34

引言——將臨期
大家有沒有留意前面這幾支蠟燭?今日是將臨期第四個主日。

將臨期是甚麼呢?將臨期是聖誕節前的四個星期。教會傳統每一個星期燃點一支蠟燭,提醒會眾預備自己。今日是將臨期最後一個主日,下個星期就是聖誕節了,你預備好沒有呢?

今日與大家看一個人物,是一個預備人的心去迎接聖誕的人物——施洗約翰。施洗約翰在四卷福音書都有記載。我們從其他福音書知道約翰的家庭背景、他與耶穌的關係。不過,這些在約翰福音都沒有提及。約翰福音介紹施洗約翰,是這樣說的:「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1:6-7)

就是這樣了;在約翰福音裡面,施洗約翰就只是「神所差來的」,是「見證,叫眾人可以信」。所以我今日就跟大家看看約翰的見證。

I. 施洗約翰的見證——我不是……
(A) 我不是……
讓我們先看 1章 19-21 節:「19約翰所作的見證記在下面:猶太人從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約翰那裡,問他說:你是誰?20他就明說,並不隱瞞,明說:我不是基督。21他們又問他說:這樣,你是誰呢?是以利亞嗎?他說:我不是。是那先知嗎?他回答說:不是。」

約翰在約旦河外施洗,很多人到他那裡去,接受他的洗禮。不過在約翰福音卻沒有多記載約翰的施洗,反而記載了猶太人對約翰的施洗有很大的疑惑。v19 說:猶太人從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約翰那裡。

猶太人是一個統稱,在約翰福音是指到那些質疑耶穌、甚至反對耶穌的人。在這裡我們看見,他們也質疑約翰。這些從耶路撒冷來的祭司、利未人,來到問約翰:「你是誰?」

為甚麼他們會這樣問呢?原來在猶太教的規例裡面,洗禮是有潔淨、赦罪的意義。在馬太和路加福音分別記載約翰指責當時的人,要有行為配合真實的悔改。這些猶太人來問約翰「你是誰?」意思是,「你有甚麼資格?」

很明顯約翰明白他們想問甚麼。約翰首先回答說:「我不是基督」。聖經說他「明說,並不隱瞞,明說」。約翰清楚明白告訴他們,自己不是基督。當時的以色列人確實是引頸盼待基督的來到。但我們要知道,他們所等待的基督是一個軍事領袖,來帶領他們革命復國的。事實上,在耶穌出現之前,已經有不少人曾經自稱是基督,是神膏立的彌賽亞(使徒行傳5:36-37 有提及)。所以猶太人想搞清楚約翰是不是這樣的一個人物。我們也可以理解為甚麼他們有這個疑惑,因為施洗約翰在當時是很受百姓尊重的,不少人也這樣以為的。不過,約翰很清楚明白的說:我不是基督。

這些人繼續問:「這樣,你是以利亞嗎?」為甚麼忽然問他是不是以利亞的?原來在舊約瑪拉基書 4:5-6 說:「5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6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按照預言,在末後的日子,神將要差遣一個好像以利亞先知那樣的人來預備人的心,好叫百姓在審判的日子避過神的震怒。

約翰是不是這位以利亞呢?在其他福音書裡面,耶穌曾經告訴門徒,約翰「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太 11:14)。但是在這裡,約翰自己卻否認。他也是很簡單的回答「我不是。」為甚麼他要否認呢?路加福音記載,當天使向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預告約翰出生的時候,曾經說:「他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難道阿爸沒有告訴阿仔他的真正身份嗎?大概都不是。我們先看下去再說。

約翰說他不是基督,又不是以利亞。這些祭司、利未人繼續問:「是那先知嗎?」哪個先知呢?原來在申命記 18:18-19記載,當摩西將要離開人世的時候,神應許摩西說:「18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19誰不聽他奉我名所說的話,我必討誰的罪。」所以以色列人一直都在等待那先知。後來,當耶穌出來傳道的時候,也有人認為祂就是這先知(約 6:14; 7:40)。對於這個問題,約翰又回答:「不是。」

當這些人來問約翰「你是誰?」的時候,我們猜測他們是要挑戰約翰的權柄:他憑甚麼施洗,誰給他權柄施洗。約翰回答他們說:「這三個重要的人物都不是我。我甚麼都不是。」

(B) 我是……
那麼,他是甚麼呢?他是誰呢?我們讀約翰福音 1:22-28「22於是他們說:你到底是誰,叫我們好回覆差我們來的人。你自己說,你是誰?23他說:我就是那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的。24那些人是法利賽人差來的;25他們就問他說:你既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也不是那先知,為甚麼施洗呢?26約翰回答說: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27就是那在我以後來的,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28這是在約旦河外伯大尼,約翰施洗的地方作的見證。」

那些人說「你自己說,你是誰?」v23我們手上的譯本可能表達得不夠清楚,另一個譯本是這樣翻譯的:「他說:我就是以賽亞先知所說的、在荒野裡呼喊『修直主的路』的那聲音。」約翰說他自己是誰?約翰說:「我不是甚麼重要人物,我只是一把聲音,呼籲人要修直主的路。」約翰是不是真是甚麼都不是呢?當然不是!耶穌就曾經說過:「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太 11:11),但約翰在這裡卻是將一切的榮耀、一切的地位,都留給那位在他以後來的。約翰說:「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意思是,「做祂的奴隸我也不配」。約翰說:我一點也不重要,我只是一把聲音,呼叫人預備迎見神。

但這些祭司、利未人並不滿意。他們繼續問:「既然你又不是基督、又不是以利亞、又不是那先知,你怎麼施洗啊!你憑甚麼這樣做?」我們留意約翰的答案。他說:「我是用水施洗」,按照其他幾卷福音書,這句說話接續下去應該是!「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太 3:11)。不過這句說話在這裡卻懸空了沒有說。

約翰說了另一句,他說:「但有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為甚麼說他們不認識呢?或者,祭司、利未人,以致猶太人不是不知道有一個人叫做耶穌,只是在他們眼裡面,根本不認為這個人有甚麼重要。就連祂的門徒拿但業,在沒有跟從祂之前也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東西?」(約 1:46《新漢語譯本》)

約翰說:我一點也不重要,在我以後來的那個才重要,不過你們看祂不上眼。

在約翰以後來的那一位,有甚麼重要呢?約翰繼續說他的見證。

II. 施洗約翰的見證——他是……
(A) 祂是……
請弟兄讀約翰福音 1:29-30「29次日,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30這就是我曾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

在申明了自己不是甚麼重要人物,只是一把聲音之後,約翰繼續為他以後來的那一位做見證,他說:祂是「神的羔羊」。假如我們翻查聖經,我們會發現「羔羊」可以有很多的喻意。在其他福音書我們會有一個鮮明的印象以為羔羊是指逾越節的羔羊;逾越節羔羊的喻意是祂的寶血遮蓋,以致天使越過,不施行審判。

不過約翰福音連逾越節晚餐也沒有記載,這裡可能不是這個意思。約翰特意告訴我們另一項重點,就是這位神的羔羊來到,有一個特定的使命,祂是「除去世人罪孽的」。所以「神的羔羊」所喻表的,是與要處理罪的問題。舊約有哪裡提到「與罪有關的羔羊」呢?我們可以在以賽亞書53章找到。以賽亞書53:7這樣形容:「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v5「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這一位在約翰以後來的「神的羔羊」,以受苦、受刑罰來除去世人的罪孽。

(B) 祂是……
然後請姊妹讀約翰福音 1:31-34「31我先前不認識他,如今我來用水施洗,為要叫他顯明給以色列人。32約翰又作見證說:我曾看見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33我先前不認識他,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34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

在前面的段落,約翰只告訴我們「他來用水施洗」,經文來到這裡,懸空了的那後半句說話終於說出來了。

約翰說「我先前不認識他」,不是說他不認識耶穌這個人,約翰的意思是:之前他不知道這一個人就是那個「在他以後來,反成了在他以前」的那一位。是幾時知道的呢?等到記號出現的時候才知道。這個記號就是「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這個記號是差派約翰來施洗的上帝告訴他的。這個記號何時出現呢?就是當約翰用水施洗的時候。我們從其他福音書又知道,約翰為耶穌施洗,「16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太 3:16)

約翰福音的記載特別的地方是,施洗約翰起初也不知道耶穌的真正身份,直到他見證著聖靈降下、住在這個人身上,將祂顯明出來的;這樣,約翰知道了,於是他見證「這是神的兒子」。

在這裡,約翰清晰的告訴我們,聖靈降下、住在耶穌身上。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聖靈降下住在耶穌身上代表一個新時代將要開始。在約翰福音 7:37-39 記載:「37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38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39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這個新時代的標記是聖靈內住在人的裡面,與人同在。這一位在約翰以後來的,其實是在他之前存在的,被稱為「神的兒子」,因為祂將要賜下聖靈。

對比之下,在其他福音書裡面,是來自天上的聲音宣告耶穌是神的兒子的。但在這裡,卻是由約翰見證出來的。而約翰也不是一早知道的,他是看見記號、知道,然後說出來。這就正是一開始介紹約翰的時候說:「他要為光作見證,叫人因他可以信」。於是約翰將他所看見的、所知道的,見證出來。

除了見證自己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不是那先知,又見證了耶穌是神的羔羊、是神的兒子之外,約翰的見證還有第三方面——他見證神的榮耀。

III. 施洗約翰的見證——神的榮耀
(A) 人要看見神的榮耀
我們回去看 v23,當約翰說他只是在曠野呼喊的一把聲音時,他引用了以賽亞書 40 章的經文,我們看 v3, 5「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當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

約翰作為一把聲音,他宣告神的榮耀要顯現出來,凡有血氣的都會看見,人要預備自己迎見神。

神的榮耀在那裡顯出來?以賽亞先知的信息是,神的榮耀要在曠野、在沙漠顯現出來;就是在人最想像不到的地方,在人最以為沒有可能的地方。

(B) 神的榮耀:一個嬰孩
神的榮耀以怎樣的形式彰顯出來?約翰福音 1: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1:18 也說「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神的榮耀彰顯在祂兒子身上,在人最想像不到的地方,也以人最想像不到的方式顯現出來。以賽亞書 9:6 這樣說:「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當那些祭司、利未人來問約翰是不是基督的時候,他們心裡面想要的是在軍事上帶領他們復國的領袖。然而耶穌卻降生成為一個嬰孩。

有一首詩歌叫做:《誰會差派嬰孩?》詩歌裡面不斷的問:誰會差派一個小嬰孩來解決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問題?——為這個痛苦的世界承擔罪債、為這個黑暗的世界帶來關愛、為這個動盪的世界帶來平安?當這個世界渴望一個拯救者的時候,誰會差派一個嬰孩來?誰會需要一個嬰孩?一個看來軟弱不堪、自己也需要被保護的嬰孩,祂可以做甚麼呢?

前面,當我們看約翰的時候,他一再否認自己是任何重要的人物,他說自己甚至為神的兒子做奴隸也不配;我們卻看見他所見證的這一位神的兒子,同樣以一個卑微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眼前。他只是一個嬰孩。以賽亞先知說,這個嬰孩要被稱為「奇妙的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祂是施行拯救的,祂的智慧是人無法測度的;祂有改變生命的大能,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的;祂永恆可靠,是創造、承持和保養萬有的,等候祂的必要重新得力;祂以人想像不到的方法為人帶來和平,叫人與神、與人、與自己和好。但祂只是一個嬰孩。

人不容易看見這個卑微的小嬰孩,「有一位站在我們中間,是我們不認識的」。我們還是傾向強者,我們還是仰慕成功,我們不甘心軟弱,不甘心無作為。然而,約翰卻見證說:「從他豐滿的恩典裡,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約 1:16)神的恩典是豐滿的,不過神以一個沒有人會用的方法、祂以軟弱、卑微來賜下。誰會差派一個嬰孩來為這個痛苦、黑暗、動盪的世界解決問題?

(C) 神的榮耀:十字架
這個是甚麼嬰孩,他可以怎樣解決世界的問題?神的榮耀以一個嬰孩來彰顯,神的榮耀也透過這個嬰孩走上十字架來成就。

在約翰福音12章,當耶穌知道祂的時候到了,祂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12:23-24)神的羔羊、神的兒子所得的榮耀就是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結出許多子粒來的榮耀。是透過失敗、軟弱、卑微、無助得到的榮耀。

然而神的兒子也不是為自己得榮耀。在約翰福音 13:31-32,當猶大出了去找法利賽人要出賣耶穌之後,耶穌又說:「如今人子得了榮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神要因自己榮耀人子,並且要快快地榮耀他。」耶穌當然知道猶大出去是要去將祂賣到猶太人手裡。耶穌說這個正是祂得了榮耀,並且最重要是,神在祂的身上、在祂順服地走上十字架得了榮耀。

對於我們來說,就算我們是已經得救了,我們也不容易明白。我們根本想像不到:被出賣,以致後來受凌辱怎會是榮耀?這完全與我們現代人,今日的價值觀背道而馳。失敗的事,沒有人會有興趣去做。明知效果不明顯的也不會有人有興趣。
然而究竟誰判定怎樣是成功、怎樣是失敗?

當然耶穌作為基督,祂的十字架是成功。

但回來看施洗約翰,作為見證人,他又如何呢?作為見證人,約翰只是叫人因他可以信。我們在約翰福音後面看到了。約翰的生命彷彿就只為了見證而存在。

結語——「將臨」的等候
今日是將臨期最後一個主日。將臨期不是單單等候聖誕節的來到。將臨期是紀念基督第一次來臨,也是等候祂的再來。在基督「將要來臨」的時候,我們做甚麼呢?

在之前幾個星期的程序表,我們都有寫了:「將臨期是喚醒弟兄姊妹的心靈,反省生命中的罪惡過犯,思想神的愛、憐憫、拯救,並且心存盼望,預備迎接主的再來。」大家的心靈是否已經被喚醒呢?有沒有反省呢?有沒有預備好呢?

唯有當我們認定:我們的一切希望只有在基督身上才得到滿全,我們才會渴望祂的來臨,並且調校我們的生活、存在,我們所做的一切,都為基督的再來作準備。

猶太人差派祭司和利未人來,三次問約翰「你是誰?」約翰說,「我誰人都不是,我只是一把聲音,為光作見證,叫人因我可以信」。約翰因為他見證的耶穌來到而喜樂滿足。

今日,這個問題同樣向你發出:「你是誰?」你會不會知道,你其實不是甚麼人,你只是見證,叫人因你可以信呢?你的生活動作存留是叫人可以信嗎?抑或你不甘於一事無成,以為自己可以有甚麼成就?


【祂的一生】
星:夜冷星疏,靜悄出生,捨天上尊貴,
降:神願降世,貧賤馬廄,倍感冷落,
身:道化身軀,歷遍艱辛,實踐祂使命,
祂:渡過一生,飄泊人間,受盡苦痛。

聲:力竭聲嘶,跋涉山川,講天上真理,
世:神在世界,流浪濟世,反招妒忌,
鞭:毒咒鞭傷,十架釘身,罪惡得赦宥,
祂:奉獻一生,捨命人間,受盡欺侮。

三:墓裡三天,越過陰間,顯生命真諦,
降:來日降世,迎候信眾,我深盼望,
今:讓我今天,效法基督,步履祂使命,
願:盡我一生,請命人間,莫問賞賜。

Sunday, October 09, 2011

忠心的神與祂忠心的僕人

經文:列王紀上 19章

引言:以利亞的事蹟
弟兄姊妹,我們今日再回來看以利亞的故事。聖經裡面對以利亞事跡的記載都在列王紀,其中列王紀上17-19章可算是最主要的經文。我們也曾經用了幾次的機會來看17-18章。今日來到第19章。

19章一開頭說:「1亞哈將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和他用刀殺眾先知的事都告訴耶洗別。」「以利亞一切所行的」,是甚麼呢?

原來第19章是承接著第18章。「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就是第18章裡面,在迦密山頂以利亞獨自與450個巴力先知鬥法,神從天降火燒盡燔祭,證明耶和華是神那件事。亞哈也將以利亞殺了巴力先知的事告訴耶洗別。

你可有印象,耶洗別是怎樣的人?耶洗別的性格可以用「強橫」來形容,她認為對的事,她會用盡各種方法達到。最重要的是,耶洗別是在亞哈背後全力推動巴力敬拜的主事者,所以在亞哈時代,巴力敬拜在以色列達到顛峰。因此我們也明白,耶洗別知道了巴力先知被殺之後,她當然會追殺以利亞了。

I. 僕人的軟弱(v1-8)
既然第19章是承接著18章的迦密山事件,讓我們稍稍回顧一下。

迦密山事件的背景是,神差派先知以利亞向亞哈宣佈,神要降下旱災。經過了一段日子,神吩咐以利亞去讓亞哈王遇見。被亞哈遇見之後,以利亞就向巴力先知下戰書。他也招聚了百姓到迦密山頂觀戰。以利亞與巴力先知比試,各人向自己的神祈求天火焚燒祭牲,降火的就是神。巴力的先知祈禱了一整日都沒有動靜。到了獻晚祭時候,以利亞祈禱,神降了火燒盡祭壇上的祭牲。當時「眾民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然後他們就照以利亞吩咐,將巴力的先知都殺了。

之後,以利亞叫亞哈放心上去吃喝,他自己就上迦密山頂去祈禱。然後神降下大雨。亞哈坐車往耶斯列去。而以利亞則「束上腰,奔在亞哈前頭,直到耶斯列的城門」。

然後,來到我們今日要看的第19章。

(A) 外面的光景(v1-4)
我們先看19章1-4節:「1亞哈將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和他用刀殺眾先知的事都告訴耶洗別。2耶洗別就差遣人去見以利亞,告訴他說:明日約在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地降罰與我。3以利亞見這光景就起來逃命,到了猶大的別是巴,將僕人留在那裡,4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就坐在那裡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

大概我們可以想像,亞哈將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告訴耶洗別,不一定是有惡意的。也許亞哈心裡面都與百姓一樣感到震撼,覺得「耶和華是神!」;至少他應該可以肯定巴力不是神!不過當他回到家中將這件事告訴他那個忠心於巴力的皇后耶洗別的時候,太太的反應與亞哈一點也不同。

耶洗別派人去向以利亞口吐惡言。於是以利亞起來逃命。有一些人覺得以利亞之前「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魄唔知去咗邊,不明白他為甚麼忽然間那麼怕死。試問有誰不怕死呢?明知道被人追殺,當然要走了。

而且他逃命的路線很合理。他向南走,直走到別是巴。別是巴是以色列南北整片國土的最南端。是當時南國猶大的國境。逃命離開北國,離開耶洗別的勢力範圍是很合理的。接著下來,就有點不太合理了。v4說,以利亞將僕人留在別是巴,自己再多走一日進入曠野。如果單是為了保存性命,以利亞可以在南國猶大落腳,豈不是更好嗎?他為甚麼要走入曠野呢?他走入曠野做了甚麼?他來到一棵羅騰樹下求死。他向神說:「夠了!神啊,你不如殺了我吧,我冇用!我不勝於我的列祖。」

為甚麼以利亞覺得自己「不勝於列祖」?v3說,以利亞起來逃命,是他「見這光景」。他見到甚麼光景呢?他見到自己被追殺。他見到迦密山頂一場大比試之後,自己竟然還被追殺。百姓不是呼喊「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嗎?為甚麼不但耶和華沒有被尊崇,以利亞連性命也不保?他「見這光景」,是他見到仍然是耶洗別控制著大局,亞哈沒有因為神降火、降雨而對神有多點點的敬畏,他仍然任憑皇后追殺他。以利亞「見這光景」,是他見到儘管上帝大有能力的出現、顯出奇事神蹟,人的心仍然不願意回轉歸向上帝。

於是他覺得自己所做的沒有價值,他覺得就連自己的存在也沒有價值。不如死咗去啦!不如放棄啦!但這些只是外在的光景,其實在以利亞的內裡有另一番境況。

(B) 內裡的實況(v5-8)
我們看vv5-8「5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有一個天使拍他,說:起來吃吧!6他觀看,見頭旁有一瓶水與炭火燒的餅,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7耶和華的使者第二次來拍他,說:起來吃吧!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8他就起來吃了喝了,仗著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

儘管被追殺,似乎性命危在旦夕,但實際上這些外面的危險,遠不及以利亞裡面的境況嚴重。我們看見以利亞其實落在一個他自己也不知道的疲累之中。他向神求死,還未等上帝回答,他已經睡著了。肉體的疲累,與心靈的疲累是分不開的;兩者互相影響。

以利亞是真的累了。你記得他進入這個曠野之前,他經歷過那些事情嗎?他行了一日進入曠野,之前他與僕人從耶斯列逃到別是巴,那距離大概是150公里。再之前呢?再之前就是以利亞「束上腰,奔在亞哈前頭」從迦密山走到耶斯列。再之前是迦密山上他與巴力先知大戰了一整日。一連串的事情接連發生,以利亞竭力的迎戰,我們看見他沒有停下來休息。

不但這樣,他可能連停下來吃喝的機會也沒有。記得在18章,他叫亞哈可以上去吃喝了,他自己卻沒有機會,他要禱告求神降雨。於是肉體的疲累,加上饑餓,讓以利亞心靈也軟弱了下來。

以利亞心靈的軟弱、疲乏,也令到他失去了方向。他為甚麼要走進曠野呢?若是要求死,哪裡都可以,何用走這麼遠呢!為甚麼走進曠野呢?是有另一個目的地嗎?要是真的有另一個目的地,為甚麼躺臥在羅騰樹下呢?吃了喝了還不繼續起程?他離別了僕人,自己一個人走進曠野,沒有糧、沒有水,是打算自己死在曠野嗎?這樣為甚麼要逃避耶洗別的追殺呢?一連串問題,其實顯示以利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怎樣。

也許你曾經有過類似的感覺,當然我們不會向神求死,(容乜易神真的聽架!)但我們可能會好似以利亞那樣想到要放棄,撇下所有的人收埋自己,又或者在疲累、困逼當中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要怎樣。

但神不會看著不顧的。上帝沒有容讓以利亞這樣躺在曠野等死,祂更加沒有任憑以利亞失去方向。祂差派天使為以利亞帶來餅和水,先讓他恢復體力;然後,天使提示他繼續向前行。

天使沒有說明以利亞要去哪裡。順著他所走的路線繼續向南,以利亞來到何烈山,聖經特意告訴我們說這是「神的山」。何烈山是神與摩西相遇、呼召摩西的地方,何烈山也是神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地方。來到何烈山,以利亞要怎樣呢?上帝又如何回應他呢?

II. 上帝的忠心(v9-18)
(A) 一問「你在這裡做甚麼?」(v9-12)
我們先看vv9-12「9他在那裡進了一個洞,就住在洞中。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甚麼?10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11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12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

如果你曾經讀過這一章經文,你必然會留意到神兩次問以利亞同一個問題,而以利亞也兩次給同一樣的答案。上帝問「你在這裡做甚麼?」這一個問題要是以不同的語氣問出來就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是不是神質問以利亞「你為甚麼擅離職守走到這裡來」呢?但不要忘記,是神的使者提示他來何烈山的,也是神的使者給他吃喝以致他有力氣再行四十晝夜的。所以我覺得神不是責備他,神讓他有機會抒發一下情緒。

神當然聽得出以利亞在羅騰樹下求死的真正意思,祂不會輕看祂僕人的軟弱的。「你在這裡做甚麼?」然後以利亞回答:「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對於以利亞這個回答,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有一些人認為以利亞自我中心,短短一句經文出現了三個我:「我為神大發熱心…只剩下我一個,他們要尋索我的命」。另一個看法,是認為以利亞為神感到不值,經文也出現了三個你:「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力殺了你的先知」。

我認為這兩個看法有可能同時並存,事實上兩者也很難分得清楚。固然一個人被追殺、身心疲累,變得自我中心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那並不表示他必然是沒有想到神的。畢竟,迦密山的事情仍然印象鮮明、歷歷在目,獨行奇事的神應該被尊崇的;但耶洗別的勢力絲毫無損又是那麼真實。所以以利亞為神不值也是有可能的。他的情緒可能就真的是如此混雜,既為自己,也為神。

對於以利亞的激憤,神怎樣回應呢?v11「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我們記得,以利亞走了四十晝夜來到何烈山,但他「進了一個洞,就住在洞中」。本來向神求死的他,來到神的山卻將自己藏在山洞裡面。而且經文用上「住」這個字,顯示他在山洞裡應該生活了一段日子,不是一日兩日那麼短的時間。

無疑,當落在身心疲乏之中,以利亞(或者我們當中任何一個)要將自己藏起來,也是無可厚非的。有時也許是需要的,休息可以讓身體恢復體力,讓心靈回復憩靜。但是要休息多久呢?以利亞休息了多久呢?我們不知道。只知道,這一天,神認為夠了,於是向他發出這個問題,同時呼喚他從山洞裡面出來,站在神面前。是時候要面對神了。

然後,我們看見神向以利亞顯示祂自己。v11b-12a「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12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烈風、地震、火,很多時是神顯現時的情景。然而經文這裡清楚告訴我們,儘管這些現象出現,「神不在其中」。我們會記起前一章經文,以利亞祈禱,神降火燒盡壇上的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和水,神可以使用這些自然現象,或是超自然現象。烈風、地震、火都只是神的僕役,要完成神所吩咐的工作;但這些現象不是神。甚至神不在其中。神在哪裡?神在不在這裡?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神,祢在哪裡?祢在不在這裡?

(B) 再問「你在這裡做甚麼?」(v13-16)
然後神第二次問同一條問題,在v13-16,我們看:「13以利亞聽見,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有聲音向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甚麼?14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15耶和華對他說: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士革去。到了那裡,就要膏哈薛作亞蘭王,16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

神向以利亞再發問同一個問題:「你在這裡做甚麼?」如果前面第一次問的時候不是責備,這一次也不會是。那麼神為甚麼要多問一次呢?今次的目的又是甚麼呢?

以利亞的答案與之前的一樣。但今次的情景卻不相同。以利亞今次的回答是在那些烈風、地震、火之後。有怎樣的不同呢?v12後半節說:「火後有微小的聲音」。這個微小的聲音,聖經沒有說神在,抑或不在。不過v13說,以利亞聽到這聲音,「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以利亞知道神已經在了。神在哪裡?神在祂自己的話裡面。外在的景象無論有多大的震懾能力、有多偉大,都不是神。神的話,就是祂自己。作為先知,傳遞神話語的僕人,以利亞不應該忘記這一點。神也在此提醒他。

神再問「你在這裡做甚麼?」是讓以利亞有機會問自己:「我在這裡做甚麼?」「我為甚麼會在這裡?」「我為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那又如何?如果真的只剩下以利亞一個人,那麼他這樣子藏身在何烈山的一個山洞裡面,還有誰為神發言?假如以利亞真的為神大發熱心,為以色列人背棄神的約、毀壞神的壇、殺神的先知而憤慨,那麼他這刻在這裡又有甚麼幫助?

讓我們看清楚以利亞的答案,他說「我為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其實以利亞還有說話未說出口。接著的一句是:「神祢不顧嗎?」儘管他沒有說出口,神也知道。上帝接著下來就回應他。

在v15-17「15耶和華對他說: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士革去。到了那裡,就要膏哈薛作亞蘭王,16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

神的回應是再差派以利亞,祂對以利亞說:「你回去」,因為還有工作未完成。神再差派以利亞去做的是甚麼呢?神要他去膏立三個人物:亞蘭王、以色列王,和一個先知。神要以利亞去膏立這三個人物,因為儘管以色列人背棄神的約,毀壞神的壇,殺害神的先知,神的工作不會因此而停下來。

神吩咐以利亞去膏立的三個人物,以色列王和先知,我們不會感到有甚麼問題。但神要膏立亞蘭王卻令我們覺得奇怪。亞蘭並不是神的子民,一個外邦人的王都要由神來膏立嗎?神這個吩咐是要讓以利亞知道,以利亞為神大發熱心的事情,在神眼中並不是小事。就是「以色列人背棄神的約、毀壞神的壇、殺害神的先知」,上帝不會任憑他們不理。這三個人物正是神要使用的工具。

(C) 「我…為自己」(v17-18)
v17「17將來躲避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戶所殺;躲避耶戶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殺。」

回應以利亞的控訴,神說:我膏立哈薛、耶戶,和以利沙。將來以色列人要在這三個人手中接受我的審判。逃得過哈薛的,也逃不過耶戶,逃得過哈薛和耶戶的,也逃不過以利沙。

不單這樣,v18,神說「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

以利沙的憤慨既因為以色列人的背約,也可能因為自己服事的孤單感。在迦密山上他一個人面對幾百個巴力先知,自然地他會覺得其他人都退縮,只有我獨力應付。

但神在這裡除了宣告要審判背約的以色列人之外,神也宣佈,祂「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未曾與巴力親咀的」。神會保守屬於祂的子民,神為自己的緣故,會留下一個純正的群體。

III. 僕人的忠心(v19-21)
(A) 呼召以利沙(v19-21)
對於神的再差遣,以利亞怎樣回應?我們看v19-21「19於是,以利亞離開那裡走了,遇見沙法的兒子以利沙耕地;在他前頭有十二對牛,自己趕著第十二對。以利亞到他那裡去,將自己的外衣搭在他身上。20以利沙就離開牛,跑到以利亞那裡,說:求你容我先與父母親嘴,然後我便跟隨你。以利亞對他說:你回去吧,我向你做了甚麼呢?21以利沙就離開他回去,宰了一對牛,用套牛的器具煮肉給民吃,隨後就起身跟隨以利亞,服事他。」

以利亞怎樣回應神的再差遣?不再有任何疑或、不再有任何問題,以利亞就起程。其實以利亞一向都是這樣的。他去基立溪旁接受烏鴉的供養,他去撒勒法接受寡婦的供應,他去被亞哈遇見,以利亞一直都是對神的吩咐,二話不說就去。在這裡,我們看見忠心的以利亞再次二話不說就回應神的吩咐,「離開那裡走了」,遇見以利沙,向他發出邀請。

以利亞是神重用的僕人,他勇於面對與神為敵的人,無論是亞哈,抑或巴力的先知。他以無比的忠心回應神的差遣和吩咐。但是,在他軟弱、退縮的時候,我們卻看見,神對以利亞顯出忠誠。上帝忠於祂對以利亞的呼召,在以利亞軟弱、退後的時候,上帝沒有放棄以利亞,祂堅持對以利亞的呼召,祂等候以利亞,再次差遣他。

我們看見忠心的神與祂忠心的僕人的關係。作為神所呼召的僕人,以利亞顯出他對神的忠心,重新得力之後再被神差遣。作為呼召人的神,神也顯出祂的忠心,耐性等候祂的僕人。並且神再次差遣以利,讓以利亞有機會再顯出他的忠心。

(B) 未完‧待續
假如我們繼續讀以利亞的事跡,我們會發現以利亞並沒有膏哈薛,也沒有膏耶戶;那是由以利沙辦成的事情。

神吩咐他要膏立三個人,以利亞只做到三分一。是不是以利亞完成不到神的工作?是的。但我們知道並不是以利亞不願意做神的工作;問題是時間不許可。

因為不多久之後,以利亞離別的時候來到,但是神所預定的事情還未有發生。那怎樣呢?不用擔心,神已經選召了以利沙來繼承了。以利亞可以放心,神不會留下自己的工作不顧。做事的不是以利亞、不是以利沙,做事的是神,祂使一切事情成就。

結語:使命承傳
也許我們會問,以利亞完成不了神的吩咐。那麼,為甚麼神要這樣差遣他呢?為甚麼神不單單吩咐他膏立以利沙就可以呢?

一方面,我認為,神是希望以利亞知道祂對以色列的審判將會如何進行。神真誠地回應以利亞的熱心,讓他知道他為神的事情著緊,神也為自己的事情著緊。

另一方面是,神要顯示,祂的心意並不受人的限制所限制。因為作事的不是人,是神自己。以利亞的時代過去之後,未完成的工作有以利沙來承接,以利沙的時代也會過去,那時未完成的工作,神還會興起後來的人承接。

祂的旨意、神的工作並不受人的限制所限制。

是的,我們是有限制的。人是軟弱的。我們會受著外在環境的影響,我們的家庭背景、我們的成長、教育、際遇;還有我們自己裡面的軟弱,性格的缺點、個人的頑梗、偏執、任性、自卑、懦弱…等等等等。

然而,我們最大的限制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時間都有限。神為我們限定了我們的年日和疆界,忠心如以利亞,就算他如何的為神作大事,到最後,他都有離去的一天。神的工作卻不會因而中斷,神自己興起另外的僕人來接續他的工作。同樣地,我們只是在我們的世代服侍,我們過去之後,神自然會興起另一個世代來承接。重要的是,在我們有限的時日裡面,我們如何回應神。

上帝會忠於祂對我們的呼召。祂呼召我們來得救恩、來作祂的門徒。上帝會忠於祂對我們的呼召,等待我們忠心的回應祂。

讓我們重新得力,在們一生的年日裡面,回應的呼召。


回應詩歌
【薪火永傳】
忘世塵我已跟主走上在窄路,眾信徒常互勉並肩同步,
堅守方向志高,憑信念不怕跌倒,
同證父神完美創造,全宇宙恩滿鋪。

看信徒毋懼逼迫忠信歷世代,盼我們也可奔走天路,
越過得失福氣困災,能發現父神期待,
承繼信念,延往萬年,同唱頌讚奏凱。

願當基督精兵常行在窄路,喚發接棒信眾繼續同步,
從而薪火永傳,心志總不老,成為真實門徒知順服神好,
令每一世代同心將福音宣佈。

我們有一天都要永別世上,而後世仍靠主恩學祂模樣,
上帝國度繼續擴張,人人恩光得到永享,
同發現父神救贖,完美妙法憲章。

願當基督精兵常行在窄路,喚發接棒信眾繼續同步,
從而薪火永傳,心志總不老,成為真實門徒知順服神好,
令每一世代同心讚頌神恩高,鴻恩滔滔。

Sunday, August 21, 2011

以利亞的得力:信心的禱告

經文:列王紀上 17: 17-24, 18: 17-45

引言
還記得去年,我們幾位同工分別講了三次關於信心的信息。不知你還記不記得。在那次的信心三部曲裡面,我是第三個。當時我講到以利亞以信心實踐他的信仰。

我記得那一次我借了雅各書半句經文做開頭的引言。在思考今日要繼續講以利亞先知事蹟的時候,我仍然是不期然地想到雅各書那半句經文,形容以利亞「是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如果你翻開列王紀,大概你不會找到多少個人物的性格比以利亞的性格更鮮明、更剛烈(可能只有一個耶洗別可能比得上他,不過),一定沒有誰比得上以利亞為神大發熱心所行的神蹟奇事。但雅各卻說他是與我們一樣性情的人,也就是說,以利亞有一些特質是我們也會有的,或者說,是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習的。

而今次當我再看以利亞事蹟的時候,我留意到他屬靈生命裡面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一件事情的出現是多樣化的,有著不同形式的,而且也與雅各書的經文互相呼應的。

是甚麼事情呢?請先看雅各書 5: 13-18:「13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有喜樂的呢,他就該歌頌。 14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 15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16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17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 18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

是的,我留意到以利亞屬靈生命裡面那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禱告。當雅各要教導禱告的時候,他提到在各種處境裡面都要禱告,受苦的時候要禱告、喜樂的時候要禱告、為患病的肢體要禱告,為得罪神的肢體要禱告,為整個群體得醫治要禱告。然後他引用以利亞的事蹟做例子。

雅各提到的這些處境,有一些在以利亞的事蹟裡面也有。讓我們嘗試從他的經歷學習。

I. 不知道仍然禱告(17: 17-24)
我們看列王紀上 17: 17-24:「17這事以後,作那家主母的婦人,她兒子病了;病得甚重,以致身無氣息。 18婦人對以利亞說:神人哪,我與你何干?你竟到我這裡來,使神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兒子死呢? 19以利亞對她說:把你兒子交給我。以利亞就從婦人懷中將孩子接過來,抱到他所住的樓中,放在自己的床上, 20就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我的神啊,我寄居在這寡婦的家裡,你就降禍與她,使她的兒子死了嗎? 21以利亞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我的神啊,求你使這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 22耶和華應允以利亞的話,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他就活了。 23以利亞將孩子從樓上抱下來,進屋子交給他母親,說:看哪,你的兒子活了! 24婦人對以利亞說:現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華藉你口所說的話是真的。」

這件事,其實我們之前也看過。今次讓我們讀得仔細一點。

經文開首說:「這事以後」。當時以色列旱災,神叫以利亞去西頓的撒勒法,說吩咐了一個寡婦供應他。其實那個寡婦也落在饑荒之中,以利亞的出現是讓她一家同時得到神的供應。「這事以後」,就是在以利亞投靠這個寡婦之後。這事以後,不好的事情出現了。

這個寡婦的兒子,可能是她唯一的兒子,得了重病,病得甚重,聖經形容是「身無氣息」,不是氣若游絲、奄奄一息,而是沒有了氣息。婦人承受著喪子之傷,馬上想到這個禍患臨到一定是因為以利亞。這個我們都很明白、很容易理解,當苦難臨到的時候,人們總是會找原因,想要有一個解釋的:「一定是吃錯了甚麼」、「一定是平時沒有運動」、「一定是沒有聽醫生囑咐」、「一定是人為出錯」、「一定是……」

在古老的時代,更加容易的就是歸咎鬼神,「一定是得罪了神明」。這個婦人,當她的兒子彷彿是無緣無故病死之後,她馬上想到:「一定是那個以利亞。他無端端的來投靠我,讓他的神留意了我的罪,降禍給我的兒子。」在古老的時代,另一個普遍的想法是,疾病、禍患一定與罪有關。好人一定會得到神的祝福;得罪神的人才會遭遇疾病和禍患的。這個婦人就是在這樣的想法之下來向以利亞說出那一番說話。

是不是呢?事情的發生一定因為這個婦人犯罪嗎?事情的發生一定有一個原因嗎?有一些人說,知道事情的原因,會容易一點去承受痛苦;不知道原因總是讓我們的心不能安定下來。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定有原因的呢?沒有原因可以嗎?或者,就算是有原因,但你永遠都不知道,可以嗎?不知道原因會妨礙你相信神嗎?會令你不能夠為這件事祈禱嗎?

以利亞同樣不明白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當這個寡婦將她的兒子交給以利亞之後,我們看見以利亞發出同樣的問題:「耶和華我的神啊,我寄居在這寡婦的家裡,你就降禍與她,使她的兒子死了嗎?」似乎以利亞有相同的疑惑:「是因為我寄居在這裡,你就尋察追究她的罪孽嗎?」不過,我從其他聖經翻譯本看見,這句說話有另外一個翻譯、另外一個解釋:「有我寄居在這裡,你也使禍患臨到這婦人嗎?」背後的意思是:「難道祢不可以因為我的緣故,對她們網開一面嗎?」

我們不知這個兒子的死是甚麼原因,聖經一直沒有說。不過,以利亞已經不是要追問原因究竟,無論是甚麼原因,這個兒子的死大概是已經定了的事,以利亞只是問:「難道祢不可以因為我的緣故,對她們網開一面嗎?」我信了耶穌,熱心事奉,難道祢不可以對我所愛的人網開一面嗎?

以利亞得不到答案,神彷彿沒有回應。然而,是不是我們不知道為甚麼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就沒有甚麼可以做呢?是不是彷彿已成定局,就沒有甚麼可以做呢?我們看見以利亞並不是這樣。

以利亞伏在孩子身上三次,向神呼求:「求你使這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其實,這個孩子已經沒有氣息的了,不過以利亞卻沒有放棄。他三次情辭逼切的呼求,最終神垂聽了他,「耶和華應允以利亞的話,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他就活了」。我們手上的中文聖經在這裡翻譯得很好。聖經特地將以利亞的禱告內容一字一句的再寫出來,讓我們看見,神按著以利亞的呼求,一字一句的應允他:「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

儘管在人看來是沒有指望的了,「身無氣息」了,儘管在人看來不知道神會不會應允,以利亞卻沒有放棄禱告。我們也許會疑惑,不知道神是不是會聽以利亞這個禱告。也許,我們更大的疑惑是,就算神聽了以利亞的禱告,我不知道祂是不是也會聽我的禱告。假如我落在這樣在人看來已經沒有指望的處境,如果我向神禱告,祂會不會也聽我的禱告,好像他聽以利亞那樣?我們不知道。因為我們不知道,所以有時我們會不禱告,不將那些事情擺在禱告裡面。即或就算禱告,我們其實不一定真的相信神會垂聽。

以利亞不是這樣,他不知道事情的原因,他不知道神會不會應允,他只是知道唯有神可以救活這個孩子,所以他情辭逼切的禱告。然後我們看見他經歷神按著他的禱告一字一句的使事情成就。讓我們也學習以利亞,在不知道原因的時候,在不知道神會不會成就的時候,仍然堅持相信只有神是唯一的幫助,仍然堅持來到神面前禱告。

II. 為神的榮耀禱告(18: 17-40)
雅各勉勵讀者在各種處境都要禱告之後,就引用了以利亞求雨的事來做例子。這一件事記載在列王記上 18: 17-40。讓我們來看。我們先看 vv17-24:「17亞哈見了以利亞,便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 18以利亞說: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 19現在你當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事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個先知,並耶洗別所供養事奉亞舍拉的那四百個先知,使他們都上迦密山去見我。 20亞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 21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眾民一言不答。 22以利亞對眾民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個人。 23當給我們兩隻牛犢,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選一隻,切成塊子,放在柴上,不要點火;我也預備一隻牛犢放在柴上,也不點火。 24你們求告你們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華的名。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眾民回答說:這話甚好。」

讀到迦密山這件事,我們很多時會將焦點放了在以利亞怎樣使火從天降,焚燒了祭牲,又殺了巴力先知……等等的情節上。今次我讀的時候卻留意到以色列人的反應。在 vv17-24 的經文,先知向以色列人發問:「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眾民一言不答。」

為甚麼他們一言不答?以利亞問甚麼?「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你以為以色列人真的不知道究竟耶和華是神,還是巴力是神嗎?他們知道!以利亞問:「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問題不是他們不知道耶和華是神,問題是他們心持兩意。他們以為可以兩個都拜。他們心持兩意,因為他們以為這樣就可以同時擁有所有的祝福,既有耶和華的看顧,也有巴力供應的風雷雨電。他們沒有理會神不喜悅這種做法,當然他們也沒有想過巴力究竟是不是可以供應他們任何東西。

你以為今日的人不會拜巴力嗎?有一些人很有智慧地看見,當日在西乃山腳下的金牛,今日被人搬了去華爾街,金牛一直都在。同樣地,巴力一直都在;當日在迦南,今日已滲透在各個層面。那些能夠幫助你事業成功、幫助你上位,能夠讓你生活安定,但卻是不屬於神的、甚至是得罪神的人事物,都是巴力。可能你的工作、你的老闆、你的上司、你的下屬;或者你的顧客;也可能是你的存款、你的股票、你的債券、你那層樓;甚至是你的學歷、你的進修、你的外表、你的儀容。那些你以為可以與神並存,你看為同樣重要的東西。

可能你不是這樣,你身邊的朋友是這樣,他們曾經跟隨神,但是因著生活各種的需要放棄了。可能你以為自己不是這樣,其實骨子裡你有許多的疑慮,神是不是真的有大能?可能你也是心持兩意:要是選擇單單跟從耶穌,會不會損失了一些重要的東西?選擇跟從上帝會不會妨礙我發達、妨礙我享受人生、妨礙我發展自己的才能、妨礙我追尋自己的幸福…… 今日要你作出選擇,你會不會也「一言不答」。

作為耶和華的先知,以利亞不容許以色列人繼續心持兩意。他向巴力先知下戰書,「24你們求告你們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華的名。」他同時向以色列人宣告:「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於是接著下來就是那一場著名的「迦密山大戰」。

大戰開始,以利亞讓巴力先知先向他們的神求告。當中詳情我不打算在這裡跟大家看,聖經記載的很生動,大家可以慢慢細味。我只跟大家看以利亞。我們讀vv30-35:「30以利亞對眾民說:你們到我這裡來。眾民就到他那裡。他便重修已經毀壞耶和華的壇。 31以利亞照雅各子孫支派的數目,取了十二塊石頭,(耶和華的話曾臨到雅各說:你的名要叫以色列) 32用這些石頭為耶和華的名築一座壇,在壇的四圍挖溝,可容榖種二細亞, 33又在壇上擺好了柴,把牛犢切成塊子放在柴上,對眾人說:你們用四個桶盛滿水,倒在燔祭和柴上; 34又說:倒第二次。他們就倒第二次;又說:倒第三次。他們就倒第三次。 35水流在壇的四圍,溝裡也滿了水。」

雙方陣營先後求告自己的神。巴力的先知用盡他們能夠用的方法,v26, v29 兩次告訴我們「沒有應允的」。然後輪到以利亞。我們好容易又會將眼光集中了在以利亞怎樣將事情的難度大大地提高,他叫人在祭壇挖坑、倒滿幾桶水。但我想大家將眼睛引向那個重修的祭壇,那個一直被以色列人,也被我們忽略的祭壇。vv30-32 說以利亞「重修已經毀壞耶和華的壇。 31以利亞照雅各子孫支派的數目,取了十二塊石頭(耶和華的話曾臨到雅各說:你的名要叫以色列), 32用這些石頭為耶和華的名築一座壇」。

這個祭壇,在以利亞的時代已經毀壞了。雖然舊約沒有其他經文提及,很明顯迦密山曾經是敬拜的地方,那裡曾經有耶和華的祭壇,但是經過亞哈和耶洗別的打壓、殺害,不單止耶和華的僕人所餘無幾,神的祭壇也被破壞。以利亞拿了十二塊石頭來重修耶和華的祭壇。十二,是雅各子孫支派的數目,這個祭壇代表著神的子民。而且經文特意解釋,耶和華賜給雅各新的名字叫以色列,提醒讀者神與以色列之間存在著一份密切的關係,是以色列人與巴力之間沒有的。在後面v36,以利亞求告耶和華的時候,是向「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呼求,再一次向以色列人強調他們與神的這一份密切的關係。一個本來屬於耶和華的祭壇,毀壞了,現在重修,一群本來屬於耶和華的子民,偏離了,現在是不是可以重新歸回呢?

輪到以利亞獻祭了。當然以利亞用不著好像巴力先知那樣,搞那麼多神神化化的工夫。他只是向神呼求(v36)「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這個稱呼本身已經包含了多重意義。包括,神對他們列祖的應許、這個應許的實現,他們民族與神之間立約的關係,而這種一種獨特的、排他的關係,是不容許任何偶像介入,更加不容許心持兩意的。
我們看以利亞怎樣的呼求神。我們讀 vv36-37:「36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先知以利亞近前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 37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

以利亞這個呼求的內容是甚麼?他求神回答他、應允他。目的並不是要勝過巴力先知、更加不是要自己被尊崇。我們看見,他的呼求只有一個目的:讓神被認識、讓神得榮耀。使人知道耶和華是以色列的神,首先讓外邦的人知道耶和華與以色列之間獨特的關係。然後是使人知道以利亞是耶和華的僕人,並且是奉耶和華的名叫火從天降下來的,不是為了以利亞自己,而是使人知道神不會放棄祂的子民(事實上整件迦密山事件正正顯出神不會放棄祂的子民)。第三是使以色列人自己知道耶和華是他們的神;提醒他們與神之間是獨特、排他的關係,最後,使以色列人的心回轉;不再心持兩意,乃是一心一意的尊崇他們的神,全心全意的珍惜他們與神之間的關係。

v28 說「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神應允了他。我們記得比試的開頭,以利亞說:「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經文 v26 和 v29 兩次的告訴我們,巴力先知的呼叫,是「沒有應允的」。而以利亞呼求耶和華,耶和華就降下火來。我們看見,神藉著應允以利亞的禱告,彰顯祂自己的榮耀。

以利亞憑著信心禱告,求神應允,降下火來,使人知道祂是神。今日我們以怎樣的禱告來使人知道神是神呢?或者我會問:今日神要怎樣顯明祂自己是神呢?

當然我們不敢想像自己會禱告從天上降火證明我們的神是真神。事實上今日神要彰顯祂自己的榮耀,不一定要用超自然的神蹟奇事。今日神怎樣使人認識祂是神?今日神差派我們去使人認識祂,透過我們的群體生活、透過我們去活出信仰,讓人看見耶和華是神、是真神、是活神,是會回應、會應允禱告的神。最近一位弟兄姊妹分享神在他身上的工作,如何感動他看見自己的軟弱,怎樣帶領他走過生命成長的過程。我回覆他的時候說:看見弟兄姊妹生命的經歷,看見他們被神陶造,正正是表示神愛他們(神所愛的祂必定管教、陶造他們),也表示我們的神是活神,而且祂活在這個群體裡面。

我們是不是敢禱告神透過我們的生命、透過我們的生活來叫人知道祂是神呢?我們是不是好像當時的以色列人一樣,在世界和在神之間心持兩意呢?抑或原來我們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在世界的誘惑裡面泥足深陷而不自知呢?我們敢不敢求神在我們身上,在我們教會的群體裡面顯出祂的作為,叫人知道祂是神?不是虛假的虔誠,而是真實的生活。可能我們會害怕,真實的我是不是可以榮耀神?抑或會羞辱祂?但讓我們禱告︳呼求神臨在,臨在我們的生命、臨在我們的教會,帶來火的煉淨,使人知道我們的神是神,是活神。

III. 按神的心意禱告(18: 41-45)
前面的兩件事,我們都看見神聽以利亞的禱告。可能我們自覺沒有以利亞的信心。或許你曾經也有過這樣的想法:「萬一事情不是按照我們的禱告那樣發生,怎辦?」於是我們的禱告,和我們的相信有時會有一點點的保留。

其實,事情不按照我所祈求的那樣發生並不表示神沒有聽我們的禱告。神必定垂聽屬於祂的人的祈禱,但祂會叫事情按著它應該發生的那樣發生。有時,需要多一些等候。

我們看 18: 41-45:「41以利亞對亞哈說: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 42亞哈就上去吃喝。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 43對僕人說:你上去,向海觀看。僕人就上去觀看,說:沒有甚麼。他說:你再去觀看。如此七次。 44第七次僕人說:我看見有一小片雲從海裡上來,不過如人手那樣大。以利亞說:你上去告訴亞哈,當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 45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亞哈就坐車往耶斯列去了。」

這一段經文才是雅各書所引用的事蹟。而在引用這件事蹟之前,雅各書 5: 16 下半節說:「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這句經文可能令一些人卻步。有多少人敢說自己是義人呢?當然我們都會知道「因信稱義」的道理。不過,有誰敢說「 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感謝神,在其他聖經譯本我看見這句說話也是可以有另一個翻譯、另一個解釋:「一個義人有效的禱告是帶有能力的。」

然後雅各說:「17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18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就讓我們從以利亞求雨的事看看怎樣是「一個義人有效的禱告」。

回來列王紀上 18: 41-45 的經文。以利亞叫亞哈「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意思是,可以放心了,因為旱災要過去了,大雨來著了。然後,以利亞自己就再上到迦密山頂去禱告。

以利亞這一次的禱告,聖經只記載了他的姿勢,「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這並不是一個平常的姿勢,這樣可能是表示他高度集中精神、專心一志地禱告。他禱告的內容是甚麼我們不知道。上兩段經文都有記載他禱告的內容,這一段卻沒有。

v41,當以利亞對亞哈說:「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我們會以為很快就下雨的了,因為以利亞說有響聲了,甚至是多雨的響聲,是傾盆大雨的形容。但是接著下來的經文卻又不是這樣。以利亞上到迦密山頂,專心一志地祈禱,然後他叫僕人去向海觀看,看看有沒有下雨的跡象。僕人回來說:甚麼也沒有。然後他叫僕人再去。僕人再回來說:沒有。再去;沒有。再去…… 再去…… 如是者到第七次,僕人才見到一小片雲。

我們會問,為甚麼要那麼多次呢?竟然是比他求神救回那個寡婦的兒子還要多一倍的禱告。是以利亞求神降雨,懇切地要將神的心意扭轉回來嗎?。但我們在 18: 1 看見,明明是神吩咐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既然要降雨在地上是神的心意,為甚麼還要以利亞這樣懇切地禱告這麼欠呢?究竟神的心意,與人的禱告之間是如何地運作的呢?可惜,正正是這一次的禱告,神並沒有將以利亞的禱文留下來給我們參考。當然,我們還是可以肯定,他必然是為了降雨來禱告;而且他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要專心一志,到一個地步他不想自己去觀察是不是有雨雲出現,他吩咐僕人代勞。

僕人上上落落的跑了六次,都沒有任何發現。我們不知道這究竟花了多長的時間。也許我們更關心的是:「這麼多次都沒有,以利亞心裡難道沒有半點疑惑嗎?明明是神說要降雨,為甚麼拖延這許久呢?會不會以利亞搞錯了、聽錯了神的說話?」換了是我們,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不過假如你好像以利亞那樣,得到清晰、確定的信息,你肯定那是神的心意,或者你就不會懷疑;最多只是問要「多久」而己。也許這正是以利亞的禱告,求神按著祂的心意,在祂所定的時間,使事情成就。

神說,祂要降雨在地上,但祂沒有說降雨之前要等候多久,祂沒有說降雨之前要處理甚麼事情、祂沒有說降雨之前要怎樣將人的心挽回。沒有。如果神講明要等多久,甚至告訴我們因為甚麼原因所以要等這麼久,我們當然是歡喜得不得了。不過神並不是這樣認為。祂不一定要讓我們知道的;甚至有時是我們不知道會比知道的好的。我們是不是願意單單知道是神的心意就憑信心堅持禱告呢?

我相信以利亞不知道他要禱告多久才會下雨,我也相信以利亞不知道為甚麼要等這許久,但我們卻看見他沒有絲毫動搖,就是那樣「屈身在地,將臉伏在雨膝之中」,向神禱告,求神降雨在地上。

雅各書的作者說:「17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 18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其實三年零六個月不下雨,也不是因為以利亞的祈禱,而是因為神定意如此。以利亞無論是求不下雨,或者求下雨,都只是按照神的心意來祈求。

我們要回來看看,「一個義人有效的禱告」究竟是怎樣的禱告,為甚麼會帶有能力?從以利亞禱告求下雨這件事,很明顯我們看見,義人有效的禱告是「知道神的心意、按著神的心意來禱告」。而這個義人,他必然是知道神心意的人;他必然是常常聆聽神的心意、又遵行神的心意,以致懂得分辨神心意的人,這樣的人才會知道、才會按照著神的心意禱告。而這樣的人,他一旦確認是神的心意之後,就會堅持相信神會使祂的心意成就。這樣,他的禱告,就是求神的心意成就。你說這樣的禱告怎會沒有能力呢?

結語:
當要思想今日的講章的時候,我很自然地想到一些弟兄姊妹的禱告。我們當中許多人都害怕禱告。是的,我們害怕禱告;我們害怕很具體地向神祈禱。就算們會禱告,也會將內容說得很闊、很模糊;時不時還會加上一句,「神,祢有祢的主權」之類的說話,彷彿說「要是事情不能成就也不打緊,我不會失望的,上帝祢用不著介意。」

我留意了很久,也思想了很久,為甚麼那麼多弟兄姊妹對於將一些事情,特別是將自己的事情放在禱告裡是那麼遲疑?就算為別人的事情禱告,有時我們的禱告也是那麼不肯定?我們會預先找定下台階,為上帝不聽禱告先作解釋。究竟我們害怕甚麼呢?

我嘗試估計。可能我們覺得,禱告是求神做一些事情,當我們禱告求神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如果那些事情沒有發生,我們會覺得:要不,就是神不聽我的禱告。或者我們會覺得自己求錯了。求錯了,就是沒有按照神的心意祈求,於是可能會引起一些內咎。

但到底禱告是甚麼呢?

我們看見以利亞。他的禱告首先是將自己的心意向神表達。他盼望神拯救那個寡婦的兒子,他不知道神會不會應允,但是他依然敢向神表達。

我們看見他求神顯出自己的榮耀,叫人知道祂是神。他的焦點是神,讓人看見神。讓我們也將焦點放在神身上。求神改變我們的生命,求神改變我們的群體,叫人看見我們所信的神是真神,是活神。我們為自己祈求的時候,焦點仍然可以是神,因為我們生命的改變正正是彰顯神榮耀的渠道。

我們也看見,以利亞如何按照神的心意禱告。是的,禱告有時確實是求神做一些事情,不過在求的過程,神會讓我們知道祂的心意。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我們在其中不斷調節自己,將自己的意思與神的心意配合,就能夠按照神的意禱告。

不過在這一切之上,最重要的是,禱告。

葛培理牧師曾經勉勉:Pray as if everything depends on prayer.(禱告到好似所有東西都要倚靠禱告。)

不是 as if,不是「好像」。而是確實地,我們所有一切都需要倚靠禱告。禱告,因為我們所有一切都是要倚靠禱告!

Sunday, June 12, 2011

都是服侍

經文:列王紀上 18: 1-24

引言 — 以利亞的故事
弟兄姊妹早晨,今日跟大家回到來列王紀的故事。翻看記錄,原來上一次跟大家讀列王紀已經是去十一月中的事了,因著各種需要,竟然跟列王紀闊別了半年有多。今天回來,請容許我長氣一點,跟大家重拾一些記憶。

上一次我們剛剛開始讀以利亞的故事。

以利亞可以說是在舊約、新約都十分重要的一位先知。主耶穌登山變像的時候,在耶穌旁邊就只有摩西和以利亞;如果摩西是律法的代表,那麼以利亞就是先知的代表。另一方面,以利亞也是新約雅各書引用來作為信心禱告的典範,彷彿下雨不下雨都憑他的禱告;這件事蹟我們遲一些才看。至於舊約呢?舊約裡面只記載了兩個人物是沒有經歷死亡,以利亞是其中之一。

可看以利亞是多麼特別的一位先知。

不過大家或許也發現,以利亞自己並沒有甚麼著作,也沒有人將他的任何言說筆錄下來;譬如聖經裡面有以賽亞書,有何西亞書,但就是沒有「以利亞書」。事實上,記載以利亞事蹟的經文就只是列王紀上 17-19 章;其他提及他的經文,他都不是主要人物。我們要認識以利亞這一位這麼特別的先知,就只有在這幾章經文裡面來細讀。

無可置疑,列王紀上 17-19 章記載的以利亞事蹟可謂精彩絕倫,也讓我們看見以利亞這個人物鮮明的性格。記得上一次跟大家讀過 17 章的兩個事例,讓我們學習以利亞的信心。那其實只是以利亞服侍的其中一點。以利亞的服事也是多姿多采的。

我們簡單概括的講少少。

I. 以利亞的服侍(17-18 章)
(A) 宣告審判(17: 1)
在列王紀 17: 1 記載了以利亞先知第一次出現在聖經裡面:「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亞對亞哈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經文只是簡單交代了他來自提斯比,當時住在基列;他的出身、父系家族一概沒有提及。

我們看見以利亞先知第一個服侍是:宣告神的審判臨到。這一份絕對不是容易的差事。17: 2 記載,他宣告了這個審判之後,神馬上吩咐他要逃回約旦河東,去避開亞哈的搜捕。原來以利亞也不是不怕死的!他向以色列的君王宣告神的審判要臨到,王帝怎會放過他?就算預言的旱災未發生,以利亞這樣做也已經是「擾亂公眾秩序」,「引發動亂」,管治當局怎會放過他?但我們看見他沒有因此而退縮,神吩咐他要去宣告這個信息,他就將個人安危放置諸道外,首先完成神的使命。

(B) 信心禱告(17: 3-24)
神吩咐他逃到約旦河東的基立溪旁,在那裡我們看見神吩咐烏鴉來養活他。之後神又吩咐以利亞要到西頓的撒勒法去接受一個寡婦的供養。這兩件信心的事蹟我們上一次詳細看過的了。還記得基立溪旁和西頓的撒勒法是甚麼地方嗎?不錯,西頓正是王后耶洗別的家鄉;也是一個巴力敬拜的大本營。而基立溪則是在基列的境內,是以利亞熟悉的地方。神先後吩咐以利亞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和去到敵人的大本營去以經歷神的供應;以利亞就憑著信,二話不說、起來就回應神。

記得上一次講這兩件信心事例的時候,我用了教會的財政狀況來做例子,當時我們仍然經歷著恆常的赤字。但去年財政年度的結果,是我們又再次真真實實的經歷上帝的信實,上帝使我們的赤字回到黑色。

除了以信心經歷神的供應,17: 3-24 也讓我們看見以利憑信心為寡婦的兒子祈求,神垂聽了他的禱告,讓寡婦的兒子再活過來。我們也看見以利亞信心的服侍。

(C) 與王對質(18: 17-19)
然後,我們來到今日的經文。讓我們一起讀列王紀上 18:17-19:「亞哈見了以利亞,便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以利亞說: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現在你當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事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個先知,並耶洗別所供養事奉亞舍拉的那四百個先知,使他們都上迦密山去見我。」

這段經文我們看見以利亞先知與亞哈王的對話。這是一段怎樣的對話?你會怎樣形容這一段對話?針鋒雙對。你會不會這樣與一位君王對話?不要說到「君王」那麼遙遠了,連你的上司你也不會這樣跟他說話吧。但以利亞卻按著神的指示,與亞哈這樣對質。

以利亞這樣的服侍,當然需要勇氣,但更重要的是他對上帝的忠誠。

以利亞第一次向亞哈宣告旱災的審判,已經需要不怕死的勇氣,這一次更緊要。因為上一次宣告了之後,上帝保護他逃命。但這一次,神卻是要求他從安全的避難所走出來,到敵人面前去面對面質詢、責備他。要是亞哈發難,隨時可以抓著以利亞問罪。

但以利亞並沒有理會這些,他仍然是將自己的安危置諸道外,首先完成神的吩咐。

(D) 挑戰百姓(18: 20-24)
剛才讀 18:19 已經讀到,以利亞先知叫亞哈招聚以色列眾人,還要將那 450 個巴力先知,和 400 個亞舍拉的先知都聚集到迦密山。叫這些人來做甚麼呢?

我們又一起讀 18: 20-24:「亞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眾民一言不答。以利亞對眾民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個人。當給我們兩隻牛犢,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選一隻,切成塊子,放在柴上,不要點火;我也預備一隻牛犢放在柴上,也不點火。你們求告你們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華的名。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眾民回答說:這話甚好。」

叫這些人來做甚麼呢?我們讀迦密山那段事蹟,很容易將焦點錯置了在以利亞與巴力先知鬥法的事情之上。原來這件事的重點不是在以利亞使火從天上降下來將燔祭燒在壇上。這件事的重點在 v21:「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眾民一言不答。」因為眾民不答一言,所以以利亞才與巴力先知鬥法,目的是要顯出耶和華是神。在 v24 以利亞說,我與巴力先知鬥法,「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眾民回答說:這話甚好。」

這件事我們下一次才詳細看。但是剛才讀的這幾句經文,讓我們看見的是,以利亞另一種服侍,他代表神向百姓發出挑戰,「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以色列人要選定他們所要事奉的是巴力呢,抑或是耶和華。

(E) 施行神蹟(18: 25-40)
然後,我們在接著的經文就讀到迦密山的神蹟。列王紀上 18: 25-40 記載了以利亞先知以一敵 450 的經過。我們今次不會看這段經文,不過稍微提一提。

前面 v22,以利亞「對眾民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個人。」很有一種氣魄、風骨。然後在 18: 36-39 記載:「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先知以利亞近前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眾民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

大家都可能聽過這個故事。那 450 個巴力先知,無論他們怎樣向他們的神祈求,又跳又叫,甚至自殘身體,巴力都沒有回應。但以利亞只是幾句禱告,就有火從天而降,燒盡祭壇上的一切。

我們看見以利亞服侍的其中一個高峰;他以神蹟證明耶和華是神。

(F) 宣告神諭(18: 41-46)
以利亞服侍的另一個高峰,記載在 18: 41:「以利亞對亞哈說: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

讀這段經文我們可能覺得以利亞先知誇張了。他告訴亞哈說:「有多雨的響聲」,但實際上他們等了一段時間才真真正正有雨落下來。還是以利亞祈禱了一段時間,他的僕人第七次去觀看才看見一小片雨雲出現。

當然以利亞並不是欺騙亞哈。我們看 18: 1-2:「過了許久,到第三年,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亞就去,要使亞哈得見他。」是神告訴以利亞,祂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亞只是做信差,將神的說話傳遞給亞哈。但這個「信差」的工作,正是以利亞作為先知服侍的最終極。「先知」這個字的意思,正是神的口、代神發言說話的人。

小結
很簡單的將以利亞先知幾個不同的服侍形態扼要的說了一遍。他宣告神的審判、信心的禱告、與亞哈王對質、向以色列百姓發出挑戰、施行神蹟證明耶和華是神,和宣告神的諭旨。不知道你對這位先知有怎樣的印象。

在聖經記載的這幾個時刻,以利亞表現出來的是勇氣承擔、對主忠誠;為了完成神的託付,可以置個人安危於不顧。

還有沒有?你對以利亞有怎樣的印象?很明顯的,以利亞的服侍是要走在人前的。他應該不是一個領袖,我們每一次看見他都是獨自一人的服侍。但他肯定是一個剛強壯膽的人物,甚至有一種懾人的氣勢(否則也很難以一敵 450)。

不過好像以利亞這樣的事奉人物一定不會多、不需要多,也不可以多。

II. 俄巴底的服侍(18: 1-16)
然後讓我們來看另一個事奉人物。記載在今日的經文列王紀上 18: 3-16。

剛才我一開始的時候說,以利亞的事蹟實際上只是記載在列王紀上17-19章。不過當我們細心讀這幾章經文的時候我們又會發現,這麼短的經文裡面有接近六分之一的經文是關於一個叫做俄巴底的人。更有趣的是,這位俄巴底就只在這十幾節經文的記載之中出現;之前和之後的經文都沒有提及他的。很明顯,雖然他所佔的篇幅不多,但是上帝認為他是不可或缺的,必定要將他記載下來。

我嘗試從經文裡面,將俄巴底與亞哈和以利亞做對比,來認識這一位俄巴底,他的事奉又有哪些特點。

(A) 俄巴底 Vs 亞哈(18: 1-6)
讓我們讀列王紀上 18: 1-6:「過了許久,到第三年,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亞就去,要使亞哈得見他。那時,撒馬利亞有大饑荒;亞哈將他的家宰俄巴底召了來。(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華,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俄巴底將一百個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裡,拿餅和水供養他們。)亞哈對俄巴底說:我們走遍這地,到一切水泉旁和一切溪邊,或者找得著青草,可以救活騾馬,免得絕了牲畜。於是二人分地遊行,亞哈獨走一路,俄巴底獨走一路。」

俄巴底是誰呢?首先我們知道俄巴底是朝中的重臣;v3 說他是亞哈的家宰,家宰的地位其實是僅次於王帝,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慢著!」我們知道亞哈的王朝是北國以色列歷代以來巴力敬拜最鼎盛的時期;亞哈甚至在首都撒瑪利亞裡面建築巴力神廟,將巴力敬拜推向高峰。這個俄巴底在一個這樣的政府裡面做高官,他豈不是好人有限嗎?

但是經文 v3 下半節卻馬上告訴我們:「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華」。我們可能會更加疑惑,既然是敬畏神,好應該與巴力敬拜劃清界線,不應該為亞哈王朝賣力。是不是這個俄巴底根本是貪愛世界、只想在名利場打滾呢?聖經為了讓我們知道他如何地敬畏耶和華,在 v4 具體地記載他所做的事情。

v4 說「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俄巴底將一百個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裡,拿餅和水供養他們。」在此,我們看見俄巴底與亞哈的第一個對比是,亞哈縱容耶洗別殺害神的先知,俄巴底卻是救助神的先知。

看見這個記載讓我想到一齣電影——【舒特拉的名單】。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是講述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的時候,一個德國人特意開設一家工廠來聘請幾百個猶太人,讓他們不用被送到集中營處決的真人真事。我們可以說,舒特拉是憑自己的財力物力,在當時的法例容許之下拯救猶太人;就算是損失,也不致於危害自己的性命。

但俄巴底卻不同。俄巴底將耶和華的一百個先知藏在洞裡,每五十人在一處;因為他要小心謹慎,恐防被人發現。被發現的結果是,不但這一百個先知會被耶洗別殺害,俄巴底自己也性命不保。

聖經說俄巴底供養神的先知,並不是一次、幾次。經文的意思是指,在一段長時間之內、恆常地供應。讀這段經文的時候,也讓我想起以利亞;神差派烏鴉和撒勒法的寡婦供養以利亞,神卻差派俄巴底供養那一百個先知。當然這樣比較不是很合情理的,因為烏鴉和撒勒法寡婦供養以利亞不會有生命危險;但俄巴底卻冒著生命危險來供應那些先知。從這個角度我們認識到,俄巴底因為敬畏神,也是將自己的安危置諸度外的。

我們看見的第二個對比在v5:「亞哈對俄巴底說:我們走遍這地,到一切水泉旁和一切溪邊,或者找得著青草,可以救活騾馬,免得絕了牲畜。」

旱災的災情越來越嚴重,連皇家御用的騾馬也開始有缺糧缺草的危機。當時亞哈吩咐俄巴底與他一起尋找青草,亞哈的心裡面是顧念騾馬,「免得絕了牲畜」,俄巴底卻是顧念耶和華的僕人,所以他救活的是先知。顧念生財工具、記掛經濟物質,這一個無疑是當權者的心態。但我們又不要一廂情願以為俄巴底既然被稱為「甚是敬畏耶和華」一定很清高,不吃人間煙火。我相信在平常時候,俄巴底也會是為亞哈王室的好處著想,否則他是沒有可能被亞哈重用為家宰的。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見,儘管俄巴底平時會為僱主的利益著想,但一說到大是大非,牽涉到神的事情,他是會選擇秉行真理的。

(B) 俄巴底 Vs 以利亞(18: 7-16)
然後在後面的一段經文,18: 7-16,我們從俄巴底和以利亞的對比來認識俄巴底。讓我們一起讀:「俄巴底在路上恰與以利亞相遇,俄巴底認出他來,就俯伏在地,說:你是我主以利亞不是?回答說:是。你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俄巴底說:僕人有甚麼罪,你竟要將我交在亞哈手裡,使他殺我呢?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神起誓,無論哪一邦哪一國,我主都打發人去找你。若說你沒有在那裡,就必使那邦那國的人起誓說,實在是找不著你。現在你說,要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恐怕我一離開你,耶和華的靈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這樣,我去告訴亞哈,他若找不著你,就必殺我;僕人卻是自幼敬畏耶和華的。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我將耶和華的一百個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裡,拿餅和水供養他們,豈沒有人將這事告訴我主嗎?現在你說,要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他必殺我。以利亞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之耶和華起誓,我今日必使亞哈得見我。於是俄巴底去迎著亞哈,告訴他;亞哈就去迎著以利亞。」

經文的 v7 說「俄巴底在路上恰與以利亞相遇」,彷彿很巧合,很意外,其實絕對不是。v1 神對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神不是叫以利亞去見亞哈,而是叫以利亞去被亞哈見到他,於是以利亞透過俄巴底去叫亞哈來見自己。所以以利亞與俄巴底的相遇絕對不是恰巧,而是神知道亞哈與俄巴底出來尋找青草,這個是最好時機讓亞哈來見以利亞。俄巴底也是最合適人選負責這個工作。

我們看看俄巴底與以利亞之間的對話。v7-16 這一段所謂對話,其實幾乎是俄巴底的獨白。以利亞只是在開頭和結尾說了兩句;中間的篇幅就是俄巴底的說話,而且可以看得出俄巴底的陳辭逼切。

以利亞說了甚麼以致俄巴底這麼陳辭逼切呢?

v7-8 是描述他們兩個人的相遇,俄巴底認得這是以利亞。以利亞於是吩咐他去告訴亞哈,說「以利亞在這裡」。就是這句吩咐,讓俄巴底陳辭逼切。

v9-14 俄巴底的一番說話裡面,頭中尾段分別說了三次,他恐怕亞哈會殺他。為甚麼俄巴底會這樣覺得?

v10 告訴我們,原來亞哈上天下地要找到以利亞,當然我們猜到會是因為以利亞預言的旱災真的發生了,而且越來越嚴重,亞哈逼切想要找以利亞出來停止這場旱災。

就是因為亞哈是這麼逼切的想要找到以利亞,萬一俄巴底通知了亞哈,亞哈來到卻見不到以利亞,俄巴底一定不會有好下場的。這就是俄巴底在 v12 所說的顧慮。看清楚這節經文,其實我們應該很欣賞俄巴底對神的信心和倚靠。v12 俄巴底說:「恐怕我一離開你,耶和華的靈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俄巴底很肯定,神會拯救祂自己的僕人;俄巴底甚至相信神會用奇妙的方法救助以利亞。所以以利亞叫他去找亞哈來,無疑是害他被亞哈追究,惹上殺身之禍。

然後俄巴底接著就提出自己敬畏耶和華的證據來向以利亞求情,v13 他複述了自己如何在耶洗別手下救了一百個耶和華的先知,並且供養他們的事情。我自己讀這段經文時覺得有趣的是,假如俄巴底真的害怕他一離開以利亞就會被提到不知哪裡去,他不告訴亞哈不就可以了嗎?他不說誰知道呢?反正都已經救了一百個,何妨多救一個呢?這讓我看見俄巴底另一點值得欣賞的地方,就是,他是會按著以利亞的說話去行的,因為先知的吩咐就是神的吩咐,他不能不聽從的。他提出申訴可能只是希望以利亞改變主意而已。但假如以利亞堅持的話,那無論他有多害怕,他還是會按照神的吩咐去做的。

我們可以肯定,俄巴底沒有以利亞那種「捨我其誰」的氣魄;我們甚至可以想像他可能害怕得想躲藏,恨不得自己沒有認出以利亞來。但是儘管如此,他還是會按著神的吩咐去行的。

小結
這樣的對比之下,我們看見俄巴底的服事也是性命悠關的,但因著對神的敬畏,他也是將自己的安危置諸度外。而儘管他在平常日子需要在自己的工作上盡忠職守,一旦牽涉到神的事情,他是會選擇秉行真理的。最後,我們又看見,雖然俄巴底的性格並不是剛強的一類,也許他有許多的恐懼疑慮,但一旦知道是神的吩咐,他也會照著去行。害怕不能夠攔阻他遵行神的旨意。

結語
(A) 俄巴底與以利亞的服侍
我們看見俄巴底與以利亞都是服侍神的人,但是他們兩人有不同的性格,也以不同的形式服侍神。從他們的名字,大致上也可以看得出。

記得上一次講過,以利亞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我的神」,這是一句宣告。以利亞的服侍就正好像一個宣告。以利亞的服侍大部分都是公開的、宣告性質的,帶著權威的,甚至是令人懾服的。

相對地,俄巴底卻是低調的,隱藏的,甚至是怯懦的、恐懼的。但我們卻不能夠否認他同樣是對主忠誠的,他的敬畏也是無庸置疑的。這就正是他的名字的意思。俄巴底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的僕人」。作為僕人,垂首站立、等候差遣,按著吩咐去辦事,完成了之後回到崗位等候另一次差遣。

在神的國度裡面,我們需要有為神發出宣告呼籲的人,我們也需要有低調、安靜等候的僕人,缺一不可。

(B) 你的服侍
在新約裡面也有類似的教導。聖經提醒我們,「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林前12: 4-6)並且「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 10)

俄巴底和以利亞兩人的服侍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我們無論是怎樣的性格,讓我們知道在神的眼中我們都是不可或缺的。以利亞的服侍是走在前頭、外顯的;俄巴底的服事是留在後面、隱藏的。

而我們無論是哪一種性格、哪一種服侍類型,聖經的教導是:對主忠誠,心存敬畏。

或許我們有一些性格需要改變,以致我們服侍得更有果效。又或者,那些性格就是我們的特質,即或別人看來是缺點,在神眼中仍然是祂可以接納的。

而無論我們是哪一種性格、哪一種服侍類型,我們都需要把握每一天有的機會,好好過活。對主忠誠,心存敬畏。


【獻上今天】
掌握今天,讓這天作奉獻,
為那永活國度快將再臨這地面,
要珍貴這一天,盡心思意志,
努力承擔主所告知。

掌握今天,盡發揮作奉獻,
懷著畏懼戰慄意專心誠無雜念,
人熱誠心志堅,主必施愛眷,
且賞賜天上大榮冕。

將身心相獻,態度純一真摰,
應堅守信心愛心不敷衍,
天天皆相獻,困倦毫不抱怨,
要竭盡全力付上永不變。

Sunday, February 27, 2011

我與祢

經文:詩篇 139 篇

引言:“I-Thou”不是哲學命題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過今日的講題這幾個字呢?這是一個有名的哲學命題“I-Thou(I-You)”。牧師看見這個講題,都忍不住問我是否講某位哲學家的思想。

這位哲學家叫做Martin Buber,他提出溝通對話可以分為「我與(物件)它」和「我與你」兩個層面。這個說法後來發展成三個層次,分別是「我與(物件)它」、「我與(人的)他」,和「我與你」。

「我與(物件)它」,意思是,我是主體,物件是物件,不存在互相交流,是沒有溝通的。第二個層面,「我與(人的)他」呢?就是:我是主體、他是客體,雖然有某程度的溝通和認識,但只是間接的,也不算是有交流。

第三個層次是「我與你」。很明顯大家都知道箇中的分別。我與你,就是我是主體,你也是主體,是互相的交流,達到溝通的效果。有趣是,我們不一定懂得,而且很多時是不習慣這種溝通模式。我試過跟弟兄姊妹做一些溝通練習,我請他向對方表示讚賞,很自然地他們會向著我說:「我覺得佢……」,我要提醒他們要將個「佢」字變回做「你」,然後他們才會改口說:「我覺得你……」。

這個「我與它」、「我與他」、「我與你」的層次,不單止用來描述溝通的模式,它也是有效地形容人際之間的關係。如果我們的關係只是「我與(物件)它」,就是我們將對方物件化來建立關係,只在乎他的功用和果效;關係建立在他是否「做到嘢」,「幫到手」。我們很容易會不自覺地落在這種實用主義裡面。

其次是「我與(人的)他」,是一種間接的關係,是認識但沒有直接的交流。這種的關係有兩種現象,一種是我們沒有真實地認識對方,只是道聽途說,或是想當然的以為對方是怎樣怎樣的人;另一種現象是,我沒有將整個真實的自己擺在人面前,只是讓人認識一個「我想別人認識的我」。譬如,我認為一個女傳道應該要斯斯文文、說話溫柔,於是我就以這樣的形象與人建立關係,要自己先進入了這個「傳道人」角色來與人交往;但這個不是真實的我,只是一個我自己想像出來的「他」。

第三是「我與你」,是直接的面對一個真實的你,也是讓你面對一個真實的我。

今日的經文,詩篇139篇,就是一篇「我與你」的說話,一段「我與你」的關係。

詩篇139篇,很多時讓人聯想到幾個常常被人掛在咀邊的哲學詞彙。也許你都有聽過,就是:神是無所不知、無所不在、全能創造。有一些聖經也用這幾個詞彙來做分段標題。驟眼看來,經文似乎是描述神的這些特性。然而當我們仔細來讀,就會發現詩篇139篇並不是要向我們解釋這三個偉大的哲學命題,而是向我們展示一段關係;一段很親密、很不尋常,但又不難建立的關係,就是人與神的關係。

I. 祢與我
(A) 祢認識我(v1-6)
我們先讀經文的vv1-6:「1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2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3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4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5你在我前後環繞我,按手在我身上。6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

經文用了很多比喻的手法。v2詩人用「坐下、起來、行路、躺臥」來表示一切的動作、行為;意思是無論他做甚麼,神都知道。v4「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另一個翻譯是:「我的舌頭還沒有發言,你已經完全知道了」;我的說話還未說出口,可能還只是一個想法、一個意念的時候,神已經完全知道。人的意念是怎樣的呢?人的說話是怎樣的呢?耶利米書9:8說,人「的舌頭是毒箭,說話詭詐」;17:9又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假如我們誠實面對自己,就知道自己裡面就算有一點點的良善,對於神來說也是污穢的;詩篇14:3說世人「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沒有行義的,連一個也沒有。」

神既然是這樣徹底知道人的敗壞軟弱,祂的反應是怎樣呢?v5詩人說,「你在我前後環繞他,按手在我身上」。「按手在我身上」我們明白是祝福的意思;「前後環繞」也有保護的意思。

對於詩人來說,雖然神知道他一切的動作、行為,甚至讀穿他的心思意念,他內裡的想法完全逃不過神的鑒察和搜查,神卻是要保護他、賜福給他。

詩人讚嘆神這樣的知識太奇妙、太高超,是他想像不到、理解不到、觸摸不到;完全超出了他的範圍。是的,神這種心腸實在是我們不能夠想像、不能理解的。假如讓你發現一個人真實的本相原來是充滿了污穢、罪惡、軟弱、敗壞,你會怎樣?我們會疏遠他、不與他做朋友。神卻不是這樣。神要保護他、賜福他。不等於神贊成他這樣,但神的手仍然張開等待他回轉、要擁抱他。

這是一份怎樣的愛?這是一種怎樣的關係?認識一位弟兄,有一次他做了一個很任性的決定,雖不致於罪大惡極,但已經令到他的家人與他反對,甚至一些弟兄姊妹也覺得不可以接受。雖然這樣,小組裡面一位組員跟他說,「雖然我們不贊成你做這個決定,但耶穌仍然愛你,我們仍然錫你」。神愛愛就是這樣,在我們走錯路的時候,他仍然愛我們,等待我們回轉,因為祂認識我們,知道我們的軟弱,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

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過這樣的遭遇。可能你也曾經因為被人認識真實的你,而被嫌棄、被疏遠;不要緊的。要緊的是,你要記得神仍然在你前後環繞你,按手在你身上,祂要保護你、賜福你。我們的罪再污穢,我們的心思再詭詐,神都知道,祂早已經知道。祂認識你,比你認識自己更透徹清楚,但祂仍然願意接納你,愛你,祂要環繞你、擁抱你、保護你、賜福你。

但我們是否願意接受神這樣的愛呢?

(B) 祢扶持我(v7-12)
讓我們讀vv7-12「7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8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裡。9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10就是在那裡,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11我若說: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圍的亮光必成為黑夜;12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黑夜卻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

神認識我們的本相,祂仍然願意接納我們。不過這種愛並不是容易領受的;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很想與神很熟的。在v7我們甚至看見詩人描寫一種彷彿亡命天涯式的躲避。事實是,有一些人對於被神透徹地認識可能會感到抗拒的。在今日這個鼓吹尊重個人私隱的世代,甚至會覺得被侵犯。至少也會覺得沒有安全感。這種感覺大概在人與人的相處也會出現,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很容易與人交往;可能因為性格、也可能曾經吃過虧、受過傷害,所以有保留。就算遇上真正認識我們、了解我們的人,也不一定很容易接受;有時,有一些人甚至會更謹慎、更保留,甚至逃避。

不錯,v7這裡形容的是一種逃避的態度。為甚麼要逃避呢?被神認識、被神接納,為甚麼要逃避呢?是害怕嗎?有一些人認為,讓神知道了我內心深處的罪,可能連神也接受不到,所以害怕。又或者有一些人害怕神會加重對他的刑罰。但其實,我們在經文看不到這種害怕,反而v6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對神的讚嘆。這種讚嘆帶來的不是害怕,而是叫人更深刻看見自己的卑微。

神知道我一無是處,祂仍然願意接納和保護、賜福;這種愛是詩人想像不到、理解不到的,他想到的只是:「不配啊!」詩人描寫的逃走、躲避,是他覺得自己不配,覺得回報不了神這份深情厚愛;寧願避開。就好像彼得,當他認清主耶穌的身份時,他跪下來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5:8)

不過當詩人想要避開的時候,他卻發現,沒有哪裡是神不在的。

v8提到「陰間」不是真的指地獄,「天上、陰間」是指最高最高的高處,和最深最深的深處。v9「清晨的翅膀」是日出的東方,「海極」是日落的西邊,「從東到西」整個世界,從最高到最深,詩人想要避開神的愛,卻發現沒有哪裡是神不在的。

不單止沒有哪裡是神不在的,也沒有甚麼景況是神看不見的。v11-12詩人說「就算我說:願黑暗遮蓋我,願我周圍的亮光變成黑夜」也沒有用,因為對於神來說,黑夜白晝都是一樣;在神的眼中,光明黑暗根本無分別。

不知道你有沒有試過逃避神。逃避神的方法有很多。有一些人會放逐自己離開教會、離開信仰生活;又有一些人會流放自己去到他以為距離神最遠最遠的地方。還有一些人把自己收埋在最黑最黑的黑暗裡面,或是任憑自己落在最深最深的幽谷之中。

不過,你以為不返教會就可以避得開神嗎?你以為幫自己找多些興趣、令自己忙碌於各種活動裡面,神就(dou)不到你嗎?你以為你不去觸摸自己的內心,上帝就不會理會你心裡的黑暗嗎?你以為你(tan)在最深的深處,賴死不肯起來,上帝就會「由得你」嗎?沒有用的!詩人告訴我們「沒有用的」;無論我們上山下海,去到天腳底,無論我們如何發脾氣收埋自己,或者逃避面對自己,上帝就是堅持要穩定地行在你身邊、坐在你隔離。點解啊?為甚麼神不肯放過我啊?v10說,「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在我們還未知道自己的拒絕和逃避是甚麼一回事的時候,神已經決定要引導我們、扶持我們。沒有哪裡是神不在的,沒有哪些景況是神看不見的。

(C) 祢塑造我(v13-18)
你以為你不配與神建立那麼親密的關係,你以為你不配得到神的愛,你以為你可以避開,免得神發現你最真實的內心會嫌棄你?不會的!因為神已經認識你!祂認識你最深處的心思意念,連你自己不知道的,祂也知道。為甚麼祂會認識我們那麼清楚?

讓我們讀vv13-18:「13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14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15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16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17神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何等眾多!18我若數點,比海沙更多;我睡醒的時候,仍和你同在。」

詩人與神親密的關係,不單因為神認識他,扶持他,更重要是因為神塑造他。神對我們深切認識,因為我們是祂所造的。
人的生命究竟是怎樣成形?儘管今日科學發達,我們可以用各種方法探索生命成長的過程和階段;甚至發展出各種生物科技讓人以為可以控制生命。實際上,對於生命的奧妙,我們一點也掌握不到。問一問媽媽就知道。她們可以告訴你,BB在她的肚裡面有怎樣的活動,但她沒有可能告訴你點解會這樣。傳道書11:5「風的路向」和「骨頭如何在孕婦胎中形成」,都是人不知道的。

我們的受造不單是我們的骨頭、肌肉,v13說「我的肺腑是你所造」,我們心靈最深的深處,都是神塑造的。生命的出現,是「奇妙可畏」的,又是超出我們理解的範圍。「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連絡」,彷彿是那麼隱秘,沒有人知道事情是如何地發生,但是「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在沒有人知道的時候,神已經認識我們。

v13的「覆庇」也可以翻譯做「塑造」。我們的生命又好像器皿那樣,在神的手中被塑造成長。而且我們被神塑造,也不單單在我們胚胎成形的時候,我們整個人生,神都參與其中。v15說「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神為我們定下日子年期,祂的眼目時常看顧,祂的手從不離棄。

被神塑造卻不是舒服的事情。耶利米書18:1-11記載先知到一個窰匠的家去看窰匠如何做。v4說「陶匠用他手中的泥所做的器皿壞了,他就用這泥再做別的器皿,照著自己的意思去作。」(聖經新譯本)然後神對祂自己的子民說:「看哪!泥在陶匠的手中怎樣,以色列家啊!你們在我的手中也必怎樣。」(v6–聖經新譯本)

神為我們定下日子年期,祂塑造我們,而且祂容許祂所造的器皿有壞的可能。壞了的器皿,有兩個方法處理,一是拋棄了不要,一是打碎它再造。在塑造我們生命的過程當中,我們有可能變壞,我們會有軟弱跌倒、使神失望、叫聖靈擔憂的時候。神會將我們打碎,重新塑造;祂不會放棄。而且神應許:「他撕裂我們,也必醫治,他打傷我們,也必纏裹。過兩天他必使我們甦醒,第三天他必使我們興起」。(何6:1-2)在被神塑造的過程,會有拆毀、會有撕裂、會有痛的時候,會有難過的日子,但我們知道神撕裂是為了醫治、拆毀是為了重新栽植。

v17-18詩人感恩讚嘆說「神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何等眾多!我若數點,比海沙更多」。這首詩第一節,提到神鑒察、認識,知道我們的心思意念。在這裡,詩人反過來讚嘆神的意念何等寶貴、何等眾多。原來在一個「我與祢」的關係裡面,這一種認識並不是單向的,詩人也可以明白神的意念。不錯,我們對神的認識,必然比不上神對我們的認識。我只能夠知道祂對我的意念,祂對其他人如何,我是不會知道的,而且我只是會知道一部分,不會是全部,但是只知道一部分就已經讓詩人覺得寶貴,覺得眾多了。

詩人想到自己的受造,從成形之前,到成長的過程,他讚嘆神對他的意念何等寶貴。不知道你想到自己的出生、成長到現在,會不會也發出同樣的讚嘆呢?抑或我們只是想到許多的遺憾、許多的不完美、許多的缺欠、許多的難過?神塑造我們,從我們的生命成形之前,到我們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祂的手從沒有離開。即或我們曾經變壞、曾經軟弱跌倒,神對我們仍然有寶貴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我們末後有盼望和未來。一直到我們走過死亡、睡醒的時候,神仍然同在。

在詩人與神這段親密的關係裡面,我們看見神認識他、扶持他、塑造他。詩人怎樣回應呢?

II. 我與祢
(A) 我認同祢(vv19-22)
我們讀vv19-22:「19神啊,你必要殺戮惡人;所以,你們好流人血的,離開我去罷!20因為他們說惡言頂撞你;你的仇敵也妄稱你的名。21耶和華啊,恨惡你的,我豈不恨惡他們麼?攻擊你的,我豈不憎嫌他們麼?22我切切地恨惡他們,以他們為仇敵。」

在人與人的關係裡面,我留意到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會受朋友影響。關係越親密,受影響的層面越深,兩個人越來越多共通點,喜歡或者不喜歡的事情會越來越接近。

在詩人與神這段親密的關係裡面,我們看見類似的情況。就是那些神不喜歡的事情,詩人說「我也不喜歡」。v19,詩人說「你們好流人血的,離開我去吧!」他與這些惡人劃清界線;不是因為神會殺戮他們,免得自己惹禍上身;而是因為神不喜悅他們。更甚的,對於那些得罪神的人,詩人在v21-22說「恨惡你的,我豈不恨惡他們麼?……我切切地恨惡他們,以他們為仇敵」。不單止與他們劃清界線,而且以他們為敵,因為他們得罪神。

這些惡人如何得罪神呢?v20-21說,他們頂撞神、妄稱神的名、恨惡祂、起來攻擊祂。這些惡人不單止不喜歡神,而且惡意對神。詩人說,「神啊,那些不喜歡祢的人,我怎會喜歡他們啊?我不會與他們一起的。」

這個情況,我們也可以在人的關係裡面嘗試理解。你有兩個朋友A與B,A不喜歡B,你會選擇與A或是B較親近(friend啲)呢?當然視乎你與A抑或B的關係較親密。如A是你的男女朋友或是配偶,B只是朋友,那我相信你會選擇跟B疏遠。不過假如,A是你男女朋友,而B是上帝呢?那麼你如何選擇呢?那就視乎你與神的關係有多親密了。

當然,詩人也不只是說選擇跟甚麼人交往,或者不跟甚麼人做朋友。詩人想說的是,因為神的緣故,他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和選擇。他會選擇神喜悅的事情,即使因此要放棄一些朋友,或者要放棄一些自己很鍾意的事情也願意。

我當然不是說我們要與所有不相信神的人為敵。我是問,我們有沒有這種心理準備,為了神的緣故改變自己?抑或相反,你會為了喜歡的人或者事而放棄神呢?放棄神也不一定是說你不再相信神,可能你只是為了自己喜歡,明知上帝不喜悅你都照做。

詩人就是這麼願意因為神的緣故改變自己,因為他珍惜與神之間這段親密的關係。

那麼,詩人是不是就完全正直,以致他可以對惡人這麼理直氣壯呢?不是。

(B) 我懇求祢(vv23-24)
我們讀vv23-24「23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24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回應v1,詩人在這裡懇求:「神啊,祢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求你繼續鑒察我」。鑒察這個字本身有「搜查、尋找」的意思。詩人懇求神搜查他的內心,他願意讓神找出自己裡面是不是有神不喜歡的心思意念。然後,他求神「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詩人絕對不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好。我們要小心。在與神建立親密關係的時候,我們很容易不自覺地產生驕傲自義的心態,以為自己比別人優勝。詩人不是這樣。相反,他更加清楚明白,自己裡面會有一些惡行,一些神不喜悅的心思意念,需要神繼續鑒察、需要被煉淨;所以他祈求。

「永生的道路」也不是我們傳福音時說的上天堂,而是「讓他可以永遠行在神面前的道路」,是一種神喜悅的,神讚許的生活方式。

信仰不是單單「信耶穌得永生」那麼簡單。真正的信仰是我們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在這段關係裡面,我越來越願意因為神的緣故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和選擇。因為愛上帝,上帝不喜歡的事情你也不喜歡,與神為敵的人,你也不會與他做朋友。神成為你生命的重點,神成為你生活的中心。

結語
回到我在開頭所說那三種關係模式。你與神的關係是哪一種呢?

你會不會只是與神建立一個「我與(物件)它」的關係?就將上帝物件化,信耶穌的目的只是要有用、有果效?有幫助?

你又會不會只是與神建立一個「我與(神的)祂」的關係?你將上帝規限了在某個形象的框框之中、沒有與神面對面真實的相交?或者你將自己包裝成某一個「他」,不敢向神展露你真實的個性,害怕被神嫌棄、害怕神不鍾意你呢?不會的!也不用的。神深知我們的本相,祂接納啊!祂只要我們放下心裡面的枷鎖,以完全真實的我與祂相愛。

這樣你就可以與神建立「我與祢」的關係,不再害怕、不再自卑;是完全的釋放,這樣才有真正的喜樂。

我不會跟你說神的無所不知、無所不在、全能創造。不過我願意我們彼此提醒。我們是活在一個被神充滿的空間和時間裡面。在我們的生命裡面,沒有哪些事情是神不知道的、沒有哪裡是神不在的、沒有哪種景況是神看不見的,神塑造我們生命的大能遠超過我們所能夠理解和想像的。沒有甚麼能夠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

不要再逃避了!不用再躲藏了!張開雙手來擁抱神吧。讓神擁抱你,讓祂得著你!祂要在你前後環繞你,按手在你身上;祂要一生帶領你,引導你走永遠的道路。

詩人與神這段非比尋常的親密關係,我們也可以得到的,只要你願意讓神成為你生命的重點,讓祂成為你生活的中心。

我是祢所造
我的肺腑是祢所造,在母腹中祢已覆庇我。
我的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為我心深知道。
我在暗中受造被聯絡,未成形的體質祢已看見。
我的日子是祢所定,尚未度一日已寫在祢的冊上。
※ 祢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比海沙更多。
 求祢鑒察我、試煉我,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youtube

Sunday, February 06, 2011

恩典為年歲的冠冕

經文:詩篇65篇

引言:新年
弟兄姊妹早晨。轉眼之間已經是年初四了,在這裡首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經歷新的恩典。

每逢農曆新年,我特別覺得神給我們很大的恩典,因為很多人都仍然覺得農曆新年是新一年的開始。神的恩典是,祂每一年都給我們兩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如果你錯過了 1月 1日的新年,你還可以有農曆年初一的新年。如果連農曆年初一也錯過了,可能因為睡過了頭,或是年卅晚通宵達旦了,也不要緊的,今天也可以。每一天都是新開始。

不過新年總是有一些唔同。新年總是令我們特別想有一個新開始。尤其是我們的傳統習俗特別鼓勵我們有這樣的想法。譬如過年之前,年廿八,我們會洗邋遢,洗乾淨,可以從頭再來。上兩個星期,我經過新蒲崗就忽然間記起以前在工廠裡面工作,每到過年的時候,我們都會大清潔,將機頭洗乾淨然後用布蓋著,直到過年之後開工才會再開機;平日亂放的雜物、衫辦、毛料也會執拾整齊,開工之後再亂過才算。

你可知道這種收拾整齊來過年的傳統,很有可能源自以前農業社會的節奏。在農業社會,一年裡面其實沒有多少日子是空閒的,鬆土、播種、施肥、插秧、灌溉、收割、打穀,再鬆土…… 兩三造就已經是一整年的工夫。唯有到了冬季,雨水稀少不適宜耕作才有機會停下來。今天大部分的人已經用不著等到年尾才放假,但是在古代農業社會,新年真的是他們一年一度的休息,所以很多平常沒有時間、沒有機會做的事情都會留到新年來做。完成了整整一年的忙碌,自然也少不免會利用這個時間來結算一下,回顧一下。

同樣屬於農業社會的以色列,在結束一年農忙的時候也有機會結算一下、回顧一下。我們今日讀的經文,詩篇65篇,就正是在這樣的時候讀的。

經文v1提到錫安,v4又提到聖殿,很明顯就是一篇在聖殿敬拜的時候唱誦的詩歌。而詩篇後半段vv9-13,又很明顯地是關於農作物收成的。所以不少人認為這篇詩篇的背景是以色列人慶祝住棚節的情景。

在申命記16:13,神吩咐以色列人:「你把禾場的穀,酒醡的酒收藏以後,就要守住棚節七日。」住棚節正是一年農忙過去,所有的農作物都收藏好之後過的節日。以這個節日為背景,讓我們看看詩篇65篇的信息。

I. 神是感恩的對象
我們一起讀vv1-4:「1神啊,錫安的人都等候讚美你;所許的願也要向你償還。2聽禱告的主啊,凡有血氣的,都要來就你。3罪孽勝了我;至於我們的過犯,你都要赦免。4你所揀選、使他親近你、住在你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我們必因你居所、你聖殿的美福知足了。」

我們說這篇詩篇的背景是一年過去,以色列人在聖殿裡面慶祝住棚節。我們也知道,住棚節是其中一個以色列人必須上耶路撒冷慶祝的節期。也就是說,這首詩篇的背景是所有以色列人都在聖殿裡面一同守節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他們誦讀或者唱出這篇詩篇。

經文vv1-2,詩人首先將眾人的目光集中在神身上。v1提到錫安、v4提到聖殿,提醒以色列人,他們來慶祝收成,不要搞錯感恩的對象,賜給他們收成的不是巴力、不是其他,而是那位揀選他們、與他們親近、使他們能夠站在聖殿裡面敬拜的神。

不單只這樣,經文vv1-2開首的幾句,原文是以「你」來開始的,就是:「向你,人要靜默讚美」,「向你,所許的願要償還」,「向你,凡有血氣的要來」。意思是,他們的注意點也不應該放在收成之上,而應該專注在神身上。儘管他們來慶祝是為了收成、為了恩典,但是他們應該認清楚,要感謝、敬拜,不是因為他們得到的收成和恩典,而是因為這一位賜恩典的神。

除此之外,vv1-2也讓我們看見,神配得他們讚美,原因是神聽了他們的禱告。

II. 神聽禱告
(1) 向神許願
雖然經文沒有仔細記述神如何聽他們的禱告,但從上下文我們可以看到兩方面:第一是v1後半節說,「所許的願也要向你償還」;也就是說,神應允了他們的許願。很有可能他們曾經許願,如果神賜給他們豐足的收成,他們就要如何如何,這刻他們來還願。

也許我們可以在這方面效法以色列人。這幾年年底的感恩會,我們都有弟兄姊妹出來分享神的恩典,我記憶之中卻沒有多少位弟兄姊妹分享他們向神許願得到神應允的。不知是否我們沒有向神許願的經歷,抑或神沒有應允我們的許願呢?

許願是說:「神啊,如果祢成就我所求的,我就怎樣怎樣回報祢。」許願所求的必然是我們心底最真實想得到的,可能是物質方面的,也可能是心靈或是其他方面的。但無論是哪一方面,許願就是我們敢將心底深處的需要向神陳明,又相信神會回應,而且願意報答神。不知你心底裡面有沒有一些事情,是你很想神答應的呢?我鼓勵你今年嘗試向神許願,我不是說神一定會答應你所求;不過至少你可以憑信心求,無論得到或得不到,都有神的帶領、都是神的恩典。

(2)罪得赦免
v2說神聽禱告,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神赦免他們的罪。v3說:「罪孽勝了我;至於我們的過犯,你都要赦免。」

我們也許會奇怪,詩篇的作者帶領以色列人在這個節期慶祝,不單只帶來各種農作物,他也將罪孽和過犯帶來。他們為農業收成感恩,也為罪得赦免感恩。

我們會奇怪,是因為我們過年總是要將不開心、不吉利的事情隱藏起來,提一提都不可。但詩人卻將罪孽和過犯帶到聖殿、帶到敬拜之中;是他喜歡破壞氣氛嗎?不是。原來在住棚節之前幾日,以色列人有另一個節期,叫做贖罪日。利未記23:27記載:「七月初十是贖罪日;你們要守為聖會,並要刻苦己心,也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 (v29)當這日,凡不刻苦己心的,必從民中剪除。…… (v32)你們要守這日為聖安息日,並刻苦己心。」住棚節是七月十五,之前的七月初十是贖罪日。

根據舊約記載,贖罪日與其他節期有幾點不同,其中一點是,神吩咐以色列人在贖罪日要刻苦己心,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他們,若不遵守,是要被剪除的。神這麼嚴厲,目的是要他們回想、省察,在過去整整一年裡面得罪神的地方。不但省察個人的罪孽,也要省察整個群體的過犯。刻苦己心的意思是要謙卑虛己。在贖罪日,以色列人要謙卑虛己,省察自己。

贖罪日的另一個特點是,在眾多節期的獻祭之中,只有贖罪日祭牲的血要被帶到至聖所裡面的施恩座前獻上(利16:15),那裡是聖殿/會幕最深入的地方,喻表與神最接近的距離。在贖罪日刻苦己心,就是要謙卑下來,認清自己的驕傲、自滿和自負,這些是最深層、最容易被隱藏的罪,很多時甚至被最虔誠的外貌掩飾著,沒有人看得出,連自己也欺騙了。神吩咐以色列人,在贖罪日要刻苦己心,要省察、要謙卑、要虛己,要認清自己的罪孽,也要承認群體的過犯。讓我們也省察,在我們自己裡面、在我們的群體裡面,會不會有一些罪一直被隱藏,在敬虔的外表底下,有一些連自己也不察覺的驕傲、自滿需要我們認真的對付。

詩人想到他們在贖罪日刻苦己心,就帶領會眾獻上感恩,因為儘管我們會被罪孽所勝,我們的群體也會落在過犯之中,但只要我們願意謙卑虛己,「神都要赦免」。

這裡所說的赦免,也不是單單說「饒恕、原諒」那麼簡單。這個字原本的意思是「遮蓋」,神赦免我們的罪孽和過犯是祂將我們遮蓋。我們今日很明白這種赦免。主耶穌的寶血正是有這樣的功效,祂遮蓋我們好叫神不看我們的罪孽,祂遮蓋我們也使仇敵魔鬼不能夠攻擊我們;主的寶血遮蓋,也是對付驕傲、自滿和自負這些隱藏的罪最好的方法,因為要讓神「遮蓋」,就表示我們要完全隱藏自我,讓神彰顯。

今年裡面,讓我們除了憑信心向神許願之外,也憑信心在神面前刻苦己心、謙卑虛己、省察自己的罪孽和群體的過犯,而且相信神必然施恩赦免。

III. 神施拯救
讚美神赦免的恩典之後,在詩篇的第二個段落,詩人繼續帶領會眾、帶領我們想到神拯救的大能。

我們又一起讀vv5-8「5拯救我們的神啊,你必以威嚴秉公義應允我們;你本是一切地極和海上遠處的人所倚靠的。6他既以大能束腰,就用力量安定諸山,7使諸海的響聲和其中波浪的響聲,並萬民的喧嘩,都平靜了。8住在地極的人,因你的神蹟懼怕;你使日出日落之地都歡呼。」

(1) 被遠處的人看見
在詩人的筆下,神的拯救是怎樣的拯救呢?這幾節經文的開首和結尾也是互相呼應。神以使人懼怕的威嚴應允我們,祂是一切地極和海上遠處的人所倚靠的;住在地極的人,要因祂的神蹟懼怕,日出日落之地都要歡呼。

v5詩人提到神應允他們。很明顯他們曾經落在一些困難之中,他們呼求神的拯救,神答應了,拯救了他們。而且神的拯救是讓近處、遠處的人都看得見,是令人敬畏、懼怕的。

說到拯救,我們很自然的想到救恩。當然的,沒有甚麼比主耶穌十字架的拯救更大、更寶貴。這就正是前面v4所說:「你所揀選、使他親近你、住在你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我們必因你居所、你聖殿的美福知足了。」我們蒙揀選、因著十字架的拯救得以與神親近,來敬拜;詩人說:這是何等的有福!是甚麼福呢?就是被神揀選、能夠與神親近,在聖殿敬拜的福。我相信在座的你是懂得珍惜這份福氣的,否則你可能選擇了其他的活動。

事實上,唯有當我們真的體會,蒙揀選、能夠與神親近、能夠回來與弟兄姊妹一起敬拜原來是一份莫大的福氣,我們才會懂得珍惜這些機會。不單只珍惜,詩人說,我們並且可以因此而知足。知足,就是讚:「好!」

「返到來敬拜真是好!」不管詩歌是不是好聽,帶領的人水準有多高,你總可以投入其中歌頌讚美。不管嗰堂道講得好不好,宣講的人是不是你喜歡的,你總可以在其中聽見神向你說的話。「返到來敬拜就是好!」

詩人看見的遠象是,神的選民因蒙神揀選、與神親近,在敬拜裡面知足,就叫地極的和海上遠處的人看見神是值得他們倚靠的。

因著這幾節經文,有一些人認為這首詩篇有宣教的意義。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地極的、海上遠處的人,要因為神對我們的拯救而認識這位神是值得他們信靠的;住在地極的人,要因為神拯救我們的神蹟而懼怕。

若是這樣,經文在此就向我們發出一個挑戰:我們是不是可以成為這樣的見證呢?我們有沒有為到能夠與神親近、與弟兄姊妹一起敬拜而知足?好叫地極的、海上遠處的人都羡慕呢?

(2) 混亂無序中的拯救
經文在此還有第二個挑戰,就是:我們有沒有活出神拯救的神蹟?

我們再看vv6-8:「6他既以大能束腰,就用力量安定諸山,7使諸海的響聲和其中波浪的響聲,並萬民的喧嘩,
都平靜了。8住在地極的人,因你的神蹟懼怕;你使日出日落之地都歡呼。」

在這幾節經文裡面,詩人帶領我們回到創世時候那個混亂、無秩序的境況。「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吩咐「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就將深淵圈住了在它所屬的範圍。「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就「定了界限,使水不能過去,不再轉回遮蓋地面。」(詩104:9)神憑自己的能力平定混亂,使受造萬物按照祂所定的秩序生活。

當我們以神的創造來理解這兩節經文的時候,我們也許以為那已經是過去了的事情。然而經文提醒我們,神用力量安定諸山,祂不但在太初的時候創造諸山,不單為大海劃定界線,以致諸山不被淹埋,神到今日仍然維持諸山的安定。祂的力量彰顯在創造之上,祂的力量也彰顯在維持萬有的秩序之上。

海,在聖經裡面常常被用來形容混亂、失去秩序的境況。詩篇許多時都以海來比喻我們生活上挫折、失控的遭遇。譬如詩篇29:10說「洪水氾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又譬如詩篇46:1-2說「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為甚麼不害怕?

海水翻騰、漲溢,令我們會想起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的經過,當時「摩西向海伸杖,耶和華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海就成了乾地。以色列人下海中走乾地,水在他們的左右作了牆垣。」(出14: 21-22)諸海的響聲、其中波浪的響聲,都不足以令我們懼怕,因為神使這一切平靜了。神甚至使用海來作為拯救的工具。有時祂也使用海來作為磨練我們信心的地方,我們記得主耶穌平靜風浪的事蹟,祂「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又向恐懼中的門徒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可4:39-40)

當約翰預見將來新天新地的景象時,他也以「海也不再有了!」(啟21:1)來喻表神要得勝一切邪惡,最終使一切回復祂所命定的秩序。

不知道對於你來說,過去的一年是怎樣的一年。會不會也是驚濤駭浪、失去秩序、充滿混亂的一年?記得去年12尾,我與職青牧區的弟兄姊妹一起回顧的時候,我請大家形容一下自己的2010年。在這裡我也請你形容一下自己過去的一年。過去的虎年,是不是真的「苦」的一年呢?

我們記得過去的一年,無論在教會的層面,或者在一些弟兄姊妹個人的層面,都經歷了許多的失落和危險。有一些我們到現在還不明白,有一些我們體會到是神的教導;有一些我們到現在都還未曾放低,也有一些我們存著感恩來坦然面對。無論幾多風浪,也無論你有沒有留意,過去的一年神始終保守著我們,保守著我們的教會,也保守著我們每一個人,即或有艱難,神始終以祂的大能、以神蹟拯救我們。

詩篇65篇向我們發出的第二個挑戰是,我們的生命能不能夠叫人看得見我們經歷了拯救的神蹟,以致人向神歡呼呢?

前面,我們又有新的挑戰,我相信神仍然會用神蹟來拯救我們。讓我們一起以信心來經歷,並且活出,好叫人看見可以向神歡呼。

小結
剛才一開始,我們說這篇詩篇很可能是以色列人慶祝住棚節的時候讀的,來到vv9-13就提到收成了。

不過,我們看見在提到收成之前,詩人首先帶領會眾認清楚他們感恩的對象是神,然後他們為到神答允他們的許願、神赦免他們的罪孽過犯而感恩。之後詩人又帶領他們回顧神的拯救,期許選民因為與神親近、敬拜而知足,並且活出得救的生活,使近處遠處的人稱頌神。

來到詩篇的後半篇才提及收成。這一個編排已經足以讓我們看見,甚麼是「因神的居所,和聖殿的美福知足」。「知足」不是因為神所賜的收成,而是因為神自己。得著神的赦罪、有了神的拯救,才會為收成感恩;否則再豐富都不會叫人知足。

III. 神眷顧地
來到vv9-13,讓我們看看詩人如何看神所賜的收成。

我們再一起讀vv9-13:「9你眷顧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神的河滿了水;你這樣澆灌了地,好為人預備五穀。10你澆透地的犂溝,潤平犂脊,降甘霖,使地輭和;其中發長的,蒙你賜福。11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12滴在曠野的草場上。小山以歡樂束腰;13草場以羊群為衣;谷中也長滿了五穀。這一切都歡呼歌唱。」

這段經文有兩個很明顯的主題:一是水,第二是地。

(1) 水
問一問大家,vv9-13我們先後讀了兩次,你有沒有留意這段經文怎樣提到水:透雨、澆灌、澆透、潤平、甘霖。這幾個形容給你一個怎樣的感覺呢?

這幾個詞語給我們一個印象,就是很濕、很多水;甚至v9中間說:「神的河滿了水」。我們一般想到河滿了水就會氾濫。但神的河卻不是這樣。神的河滿了水,沒有帶來氾濫的危險,相反的,聖經常常用神的河來比喻祂的供應,譬如在詩篇105:41描述神在曠野將水賜給以色列人:「他打開磐石,水就湧出;在乾旱之處,水流成河。」

還有詩篇36:7-9說:「7神啊,你的慈愛何其寶貴!世人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8他們必因你殿裡的肥甘得以飽足;你也必叫他們喝你樂河的水。9因為,在你那裡有生命的源頭;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神樂河的水,就是生命的源頭。主耶穌也用河水來形容聖靈在人裡頭的豐足,祂宣告說:「人若喝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在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7:37-38)

神的河滿了水,就是沒有限制地滋潤大地,帶來豐足、賜人生命。祂自己要成為我們的豐富,在我們裡頭成為活水的泉源。

(2) 地
除了水之外,在這段經文,我們看見第二個主題是地。這個段落的開頭很有趣。我不斷說,這篇詩篇是以色列人慶祝住棚節、是為了神賜給人有收成來感恩的,我們自然會想到詩人會數算神如何賜福給人,那知在v9詩人卻告訴我們:「神眷顧地」。

那麼,神眷顧地與神賜福人有怎樣的關係呢?我們再來看看神在土地上做了甚麼工作。v9首先說神「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感覺好像將一把泥土捉在手裡,感受到其中的水份,幾乎扭得出水;v10說神「澆透土的犂溝,潤平犂脊」,還有,神「降甘霖,使地輭和」,聽到己經覺得腳底下軟綿綿的,就好像赤著雙腳走在濕潤的田間。詩篇的作者說,神這樣眷顧地,是為人預備五穀,是賜福田裡發長的。

假如我們仍然是農業社會的運作,神這樣眷顧地,絕對是我們能夠一同感恩的。詩篇的作者從這個角度描寫神的賜福,當時的人必定能夠認同是神的恩典。但是,今日我們已不是農耕的生活,詩篇作者所說的對我們又是怎樣的祝福呢?

讀了幾次這幾節經文之後,我發現原來神眷顧地對我們很重要。我想到我們與地的關係。我們與地有怎樣的關係呢?當然我們很直接想到,土地為我們提供食物;經文似乎也是這樣說的,v9說神「澆灌地,好為人預備五穀」。除了這樣,還有沒有呢?

有的。除了想到土地為人提供食物之外,我想到土地因為人犯罪受到咒詛。讓我們回到創世記3:17-18看看。當人犯罪之後,神對亞當說:「17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18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

地因為人的罪受到咒詛,耕種土地所要面對的那一切難處都是因為人犯了罪。然而神眷顧地,祂賜下雨水,使土地變得肥美,地不是長出荊棘和蒺藜,而是預備好要為人結出五穀。神澆透地的犂溝、潤平犂脊,降甘霖,使地輭和,使人減少啲勞苦,容易啲耕種。神眷顧地,是祂主動為人修補犯罪帶來的惡果。

回到我們今日的處景。很多時聽弟兄姊妹分享他們的工作,一個很明顯的印象是「受咒詛」: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上司或者客人的逼迫。就算這些都不是問題,個人在工作上得不到滿足,營營役役卻看不見意義……等等,都成為今日在職的弟兄姊妹的咒詛。

詩篇的作者說神要眷顧地,神要滋潤我們的工作環境,減輕我們工作的困難,神要讓我們經歷祂修補人犯罪帶來的後果。事實是,我們不會免於工作,但在工作裡面,我們能夠得著神的恩典,神要眷顧我們工作的地方,要賜福我們。

結語
我之所以選上這篇詩篇來在農曆新年與大家分享,因為我自己很喜歡v11這句:「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途都滴下脂油」。

每一年年都有它的難處,每一年都可以靠著神的恩典過去了。年年難過,還是年年過。明年也有新的挑戰、各種的艱難等著我們去面對,我相信賜恩典的神仍然是會與我們一起度過。

但是我們先要把目光集中在神身上,在祂面前刻苦己心、謙卑承認我們的罪,接受神的赦免,活出蒙神拯救的生命。

新的一年已經開展,你會盼望這一年是怎樣的一年呢?

新年來臨 《頌主新歌》596首
舊歲已過新年臨,懇切祈求父神;
不論工作或等候,新年偕主同行;
新年又是成長年,充滿讚美頌聲;
新年更得到明證,每天與主偕行。

新年又是恩典年,充滿信心恩惠;
新年又是快樂年,常見聖顏光輝;
新年又是倚靠年,緊靠恩主愛懷;
新年成為信託年,賴主憩息愉快。

新年又是事奉年,見證主愛豐寵;
新年又是訓練年,準備天上聖工;
舊歲已過新年臨,懇切祈求父神;
不論天上或人間,新年全都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