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04, 2012

一個罪人悔改

經文: 列王紀下5: 1-27

引言——以利沙的故事
上一次跟大家看過列王紀2章、以利沙承接以利亞的職事。然後從列王紀下第3章開始就記載以利沙的工作。假如我們快速地看一看列王紀下 3–8 章的標題,我們會發現以利沙所做的肯定比以利亞為多。其實從第 2 章的後半已經開始是以利沙的故事:他醫好了一個水源、他幫助以色列王戰勝摩押人、他幫助一個窮寡婦、他救活書念婦人的兒子、他用二十個大麥餅給一百人吃飽。這些以利沙的事蹟,大大小小;有一些與以利亞的事蹟相似,有一些卻是連以利亞也沒有的。

在這些事件之中,我今日要跟大家看的一宗,是很獨特的。它既讓我們看見以利沙如何幫助一個人歸向耶和華,也讓我們思想作為服侍神的人有一些要留意的事情。
我們來看這個故事。

I. 一個醫治的故事(5: 1-19)
(a) 一個小女子的建議(5: 1-7)
「1亞蘭王的元帥乃縵在他主人面前為尊為大,因耶和華曾藉他使亞蘭人得勝;他又是大能的勇士,只是長了大痲瘋。2先前亞蘭人成群地出去,從以色列國擄了一個小女子,這女子就服事乃縵的妻。3她對主母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馬利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4乃縵進去,告訴他主人說,以色列國的女子如此如此說。5亞蘭王說:你可以去,我也達信於以色列王。於是乃縵帶銀子十他連得,金子六千舍客勒,衣裳十套,就去了;6且帶信給以色列王,信上說:我打發臣僕乃縵去見你,你接到這信,就要治好他的大痲瘋。7以色列王看了信就撕裂衣服,說:我豈是神,能使人死使人活呢?這人竟打發人來,叫我治好他的大痲瘋。你們看一看,這人何以尋隙攻擊我呢?」

在這一個故事裡面,總共有 10 個人物出現,其中有 3 個有名有姓,其餘 7 個都是「某某」的無名人士。如果按照我們一般來說,有名有姓的自然是比較重要的角色,連名字都沒有提及的,大概不會如何地重要。偏偏在這個故事卻不是這樣。在這個故事裡面那 7 個無名人士,只有 3 個是真的不重要的;其餘 4 個無名人士都是有台詞的,而且他們的台詞都很重要的。

在 v1-7 我們首先認識一位有頭有面的有名人士,就是亞蘭王的元帥乃縵。聖經花了不少的筆墨來介紹他,事實上他實在也不簡單。v1 他「在他主人面前為尊為大」,原因是「耶和華曾藉他使亞蘭人得勝」。不知道這句經文有沒有引起你的注意呢?這個乃縵,他是亞蘭人,是外邦人,但聖經說耶和華神藉著他使亞蘭人得勝。從這句經文至少我們知道兩件事:第一是亞蘭人得勝是神給他們的,就算是外邦人的國家,神也掌管他們的興衰成敗。第二是這個乃縵是神使用的人;可是乃縵原不是相信耶和華的啊。這個故事就是說他如何歸信耶和華的。但這讓我們知道,神要工作不一定要使用屬於祂的人。

經文繼續說,「他又是大能的勇士,只是長了大痲瘋。」前面幾句讓我們看見一位成功人物,工作做得好、得老闆賞識,在亞蘭國裡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惜啊!可惜他是一個大痲瘋。當時的醫學還未發展,痲瘋是不治之症,而且會傳染,所以患者的社交生活會大受影響。這位乃縵,無論多麼英明神武,他卻不能夠有健康,也不能夠有正常的社交生活。

不過大概這位乃縵也不是壞人。為甚麼這樣說?因為我們接著就看見他也得到人的同情和關心的。v2-3 說,乃縵有一次攻打以色列國的時候,擄了一個小女子作婢女;這個小女子覺得乃縵應該去找撒馬利亞的先知幫助,先知一定可以醫好他。不知你會不會奇怪,這個小女子被乃縵俘擄回來作奴僕,照理應該憎恨乃縵吧,為甚麼會為他得醫治這麼著緊,「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馬利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一個本應憎恨他的人竟然這麼關心他,可見這位乃縵至少對奴僕應該不太差的。

這位小女子也不簡單,說她不簡單,是說她的信心不簡單。自己被俘擄離開了家園,甚至成為了奴僕,她對神的信心竟然沒有動搖,她相信先知一定可以做得到。她的信心不單止沒有動搖,她的信心很大,大到她可以肯定就算一個外邦人去找撒馬利亞的先知,神都一定會醫治他。

這個小女子這麼大的信心,讓這一位元帥心裡也想去試一試。於是乃縵去向亞蘭王請假,請假的同時,也向上級申報,免得以為他通敵。我們看見亞蘭王也愛惜這位元帥,不但准許他的請求,而且親自寫信給以色列的王,將事情提升到外交層面去幫助乃縵。

不過這位亞蘭王就甩甩漏漏了一點。你看他的信怎麼說?「我打發臣僕乃縵去見你,你接到這信,就要治好他的大痲瘋。」哎呀,他寫漏了幾個字。他應該說“你接到這信,就要「找先知」醫好他的大痲瘋”,他漏了「找先知」這幾個字!

於是,我們看見以色列王的反應是這麼強烈。以色列王「看了信就撕裂衣服,說:我豈是神,能使人死使人活呢?這人竟打發人來,叫我治好他的大痲瘋。你們看一看,這人何以尋隙攻擊我呢?」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是另外兩個沒有名字的重要角色。亞蘭王是重要的,因為他寫的信漏了最要重要的那個信息:「要找先知」。而以色列王的重要,是他說出了最重要的一句說:「唯有神能使人死使人活!」那個小女子說「巴不得」乃縵去搵先知幫手,正是因為她相信:「只有神能使人死使人活」。

(b) 神人的插手干預(5: 8-14)
但是以色列王沒有想到要找先知幫助。他的反應是撕裂衣服,表示哀慟、表示憤慨,「敵人挑釁到面前,要預備開戰了」,他就是沒有想到要找先知。可以想像,他對於神的認識和相信還及不上那位被擄為奴僕的小女子。

不過不要緊。神看管著事情的發展。v8「神人以利沙聽見以色列王撕裂衣服,就打發人去見王,說:你為甚麼撕了衣服呢?可使那人到我這裡來,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以利沙聽見以色列王撕裂衣服,大概有人向以利沙講了這件事了,於是以利沙派人去向以色列王說,「你為甚麼撕了衣服呢」,意思是“有甚麼大不了呢?叫那個人來找我就是了”,「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他就知道以色列的神多麼有大能了”。如果純粹從故事來看,來到這裡都算是黑色幽默的。只是因為亞蘭王封信寫漏了「找先知」這幾個字,於是令到以色列王以為亞蘭有心想開戰;繼而令到以利沙插手這件事,似乎要向這個人還以顏色。但其實,我們記得乃縵只是一心想來尋求醫治而已,他還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和禮物去酬謝。

我們繼續看事情的發展,v9-14:「9於是,乃縵帶著車馬到了以利沙的家,站在門前。10以利沙打發一個使者,對乃縵說:你去在約旦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11乃縵卻發怒走了,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著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12大馬士革的河亞罷拿和法珥法豈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嗎?我在那裡沐浴不得潔淨嗎?於是氣忿忿地轉身去了。13他的僕人進前來,對他說: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14於是乃縵下去,照著神人的話,在約旦河裡沐浴七回;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

上帝看顧著事情的發展。無論怎樣,乃縵終於來到見先知了。由於我剛才所說的那個小小的誤會,乃縵沒有得到善待,說得白一點,乃縵是被冷待。不過也難怪的,乃縵來到以利沙的家,他是帶著車馬,他不是坐著馬車,的嗒的嗒的來,而是「帶著」他的戰車和戰馬來。我們也不知道這個是不是乃縵出外的排場,反正作為元帥,他當然是乘坐戰車,而且不止一輛;可能他有不少隨從。一隊人浩浩蕩蕩來到以利沙的家門口。以利沙連見也不見他,只派一個人出來叫他去約旦河沐浴七次。

這樣的對待,當然使這一位堂堂大元帥悖然大怒。從乃縵的說話,我們看見他憤怒的原因。他說:「11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著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12大馬士革的河 亞罷拿和法珥法豈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嗎?我在那裡沐浴不得潔淨嗎?」用今天的術語來說,我們看見乃縵在兩方面受到傷害。第一是,一個病患者的自我中心被傷害了。也不難理解,乃縵必然覺得自己的病患是很嚴重的事情,但竟然受到這樣的待慢,自尊心受到傷害。另一方面,以利沙叫他去約旦河沐浴七次,“約旦河有甚麼特別!大馬士革的亞罷拿,和法珥法兩條河不是更好嗎!”大馬士革是亞蘭的首都,就是說,“我國家不是比你以色列更好嗎?”民族感情也受到傷害。

不過,綜合來說,兩者只是一件事,就是以利沙的冷待令到乃縵的驕傲受挫。我們記得他的排場,不知多少戰車戰馬,列隊而來;還有他那十他連得的銀子、六千舍客勒金子、十套衣裳。以他的地位、他的財力,還加上亞蘭王的信函,就是要來「看看你的神耶和華是不是真有能力醫治?」

以利沙卻沒有回應他這一切。不管你有多少人馬,以利沙只派了一個僕人帶來一句說話,「去在約旦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是不是以利沙有意冷待他,可能是的;但那並不表示以利沙敷衍他。以利沙叫他去約旦河沐浴七次,首先我們知道「七」在聖經中是一個表示完全的數字。而沐浴也不是胡亂說的;在舊約的獻祭禮儀裡面,沐浴是潔淨的動作;利未記記載,若有人沾染了不潔淨,經過沐浴就回復潔淨,意思是可以再次獻祭、與神恢復關係。但是乃縵當然沒有這個概念,他心裡面想著的只是醫病,他口中的「潔淨」也只是在衛生方面來說的;於是憤怒的乃縵打算離開。如果真是這樣,那實在太可惜了。

還好,乃縵有另一個僕人也是為他著緊的,對他說:「13……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這位僕人是另一位重要的無名人物,他這句說話何等重要!“如果先知吩咐你去做一件大事,多大多難你都會去做,何況只是叫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於是乃縵回心轉意,到約旦河去浸七次。於是他的皮肉復原到好像小孩子那樣;更重要的是,他潔淨了。

聖經作者不單止說乃縵「復原了」,還要特意說「他潔淨了」。因為乃縵得醫治並不在於皮肉之上,更深的醫治在他的生命最深層之中。

(c) 一個罪人的悔改(5: 15-19)
我們看v15-16「15乃縵帶著一切跟隨他的人,回到神人那裡,站在他面前,說: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神。現在求你收點僕人的禮物。16以利沙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不受。乃縵再三地求他,他卻不受。」

潔淨了的乃縵再次出現,今次以利沙與他見面了。而今次的乃縵也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先是乃縵的姿態,從之前的驕傲、戰車戰馬的「戰鬥格」變成現在以「僕人」自稱的自卑。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了。

起初當以利沙叫乃縵來搵他時,說「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結果乃縵知道甚麼呢?「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神。」乃縵從這個醫治結果,看得更深一層是,他看見真正帶來醫治的是先知所相信的神,以致他看見普天下,除了以色列這一位耶和華之外,沒有神。是不是說,他就認定其他神是假神是偶像呢?也不一定,但經文要講的不是這一點。經文要讓我們看見乃縵得到的潔淨,不單是他的肉復原,而且是生命的潔淨。

乃縵要送禮物給以利沙表達感謝,這也是平常的。但以利沙不肯接受。堅決不肯。為甚麼不肯?按照以色列人的誡命,痲瘋病患者得到潔淨之後,是要向祭司展示他的痊癒,並且獻上祭牲,祭司要代表神接受,表示這位病患者已經與神恢復關係。這樣,我們就明白以利沙不接受乃縵的禮物的原因。因為如果以利沙接受乃縵的禮物,是代表神來接受。但是乃縵到這一刻仍然只是肉體得潔淨,他的生命還沒有潔淨,他與神的關係還沒有恢復。而乃縵要恢復與神的關係,並不是靠他送上甚麼禮物。

我們看v17-19「17乃縵說:你若不肯受,請將兩騾子馱的土賜給僕人。從今以後,僕人必不再將燔祭或平安祭獻與別神,只獻給耶和華。18惟有一件事,願耶和華饒恕你僕人:我主人進臨門廟叩拜的時候,我用手攙他在臨門廟,我也屈身。我在臨門廟屈身的這事,願耶和華饒恕我。19以利沙對他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乃縵就離開他去了;走了不遠,」

與神復和的唯一途徑是歸回在神的名下,成為祂的子民。乃縵向以利沙要兩騾子馱的以色列泥土,是表示他以後只尊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為他的神,他只向耶和華獻祭。這樣才是真真正正的與神恢復關係。儘管作為亞蘭王身邊的重臣,乃縵可以預見自己不能避免地要進入臨門神的廟宇,但他確認他只是因為工作需要,而他歸信耶和華的決定是不會動搖的。我們看見以沙利對於他這種困難是通融的。v19,以利沙是說:平安(Shalom)。

得到醫治、得到潔淨、知道感恩、認識真神、願意歸在主名下——這是一個罪人得救的基本過程。

如果這個故事在這裡完結,那實在是一篇完美的得救見證。可惜,經文還有下面的部分。而且根據經文的內容,我們不能不將 vv 20-27 包含在這個故事之中。於是我們要思想這個故事究竟要說甚麼信息呢?

讓我們先看完故事的下半部分。

II. 一個得病的故事(5: 20-27)
我們先看 vv20-25「20神人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心裡說:我主人不願從這亞蘭人乃縵手裡受他帶來的禮物,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21於是基哈西追趕乃縵。乃縵看見有人追趕,就急忙下車迎著他,說:都平安嗎?22說:都平安。我主人打發我來說:剛才有兩個少年人,是先知門徒,從以法蓮山地來見我,請你賜他們一他連得銀子,兩套衣裳。23乃縵說:請受二他連得;再三地請受,便將二他連得銀子裝在兩個口袋裡,又將兩套衣裳交給兩個僕人;他們就在基哈西前頭抬著走。24到了山岡,基哈西從他們手中接過來,放在屋裡,打發他們回去。25基哈西進去,站在他主人面前。以利沙問他說:基哈西你從哪裡來?回答說:僕人沒有往哪裡去。」

我們從這個僕人基哈西的一個決定開始看。

(a) 一個決定
v20「神人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心裡說:我主人不願從這亞蘭人乃縵手裡受他帶來的禮物,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

這個決定很簡單「我主人不受……我必跑去向他要些」,而且很堅決「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經文沒有提及任何背景,是不是作為以利沙的僕人其實入息低微,不夠維持生計?抑或有任何的原因。明顯地,對於作者來說,任何原因都不重要;或者說,任何原因都不成為原因。

(b) 兩個謊話
為了得到他想要得到的,基哈西說了兩個謊話。在v21,他首先編做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向乃縵要一些銀子和衣裳,還假借以利沙之名。但我們從基哈西與乃縵這一段對話裡面,卻看見真正歸信神的人有怎樣的生命。

在經文 v21-23 形容的乃縵,跟在 v9-12 的乃縵完全不同,v21「...乃縵看見有人追趕,就急忙下車迎著他」,一國的元帥為了迎接一個僕人,急忙下車,他的驕傲已經不復存在;v23,基哈西要求一他連得銀子,但乃縵卻慷慨地對基哈西說:「請受二他連得;再三地請受,便將二他連得銀子裝在兩個口袋裡」。

相反地,我們看見的基哈西是怎樣的呢?在 v23-24 說,乃縵將銀子和衣裳「交給兩個僕人;他們就在基哈西前頭抬著走。24到了山岡,基哈西從他們手中接過來,放在屋裡,打發他們回去。」作為僕人的基哈西,讓乃縵的僕人為他服務,而且安排得妥貼。v24 的一連串動作,乾淨俐落,不留痕跡。大概他以為沒有誰知道。

於是他說了第二個謊話,v25「基哈西進去,站在他主人面前。以利沙問他說:基哈西你從哪裡來?回答說:僕人沒有往哪裡去。」

但是我想你留意的是,基哈西的問題不是他說謊話。說謊當然有問題,但基哈西的問題是,他以為沒有人知道他的所作所為。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軟弱犯罪的時候,當然我也有,任何人都有。最重要的是,你不要以為沒有人知道你犯罪,而且還當作沒有事發生。

基哈西的問題是他以為沒有人知道他的事,而他最大的問題是,他沒有想過上帝知道他的事。「講大話唔眨眼、以為無人知、自己當冇事,就以為可以瞞天過海」,這是甚麼心態?這是沒有神的心態,是不知道原來真是有上帝存在的心態。

(c) 一個質問
可是,上帝真的存在的啊!。而且祂知道一切,包括我們舌頭上的每一句話,和我們沒有說出來的心思、意念。上帝沒有放過基哈西。當然因為上帝的聖潔,所以不可以容許他的褻瀆。還有另一個原因。

v26「以利沙對他說:那人下車轉回迎你的時候,我的心豈沒有去呢?這豈是受銀子、衣裳、買橄欖園、葡萄園、牛羊、僕婢的時候呢?」

我們看清楚,以利沙並不是責備基哈西貪心,貪圖金錢、衣裳。以利沙反問他:「這豈是受銀子、衣裳、橄欖園、葡萄園、牛羊、僕婢的時候呢?」基哈西只是接受了兩他連得銀子、兩套衣裳而已,那有甚麼橄欖園、葡萄園、牛羊、僕婢?以利沙會不會過份的誇張,小題大做呢?但以利沙這句說話的重點不是在接受了甚麼,而是在時候:這個不是接受禮物的時候。

在前面,v16 乃縵再三請以利沙接受禮物,以利沙就是不肯接受。究竟這是甚麼時候,以致不可以、不應該接受禮物呢?我們稍後才回答這一個問題。

我們綜合一下這個故事,發現,雖然這個故事說乃縵如何經歷醫治然後歸信上帝、說基哈西如何以為上帝不知,自己可以瞞天過海,其實這是上帝的故事。

III. 上帝的故事
(a) 知道…
對比乃縵和基哈西,我們看見乃縵是從不知道,進到知道。開始的時候,那個以色列小女子說巴不得乃縵去找撒馬利亞的先知,就得醫治。乃縵本來不知道有先知可以醫治他的。

到以利沙叫他來找自己,目的是「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結果是乃縵不但知道有先知,上帝更讓他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神」。這還不止,乃縵從這一份認知進深到生命的深層,認信這一位神,而且決定「從今以後,不再將燔祭或平安祭獻與別神,只獻給耶和華」。是一個生命的決定。

相比之下,基哈西呢?他也是做了一個決定,但他的決定卻是相反的。作為以利沙的僕人,我們會猜測他應該是敬拜神的,然而他卻做了一個沒有神的決定。正如剛才所說,事情的嚴重性不在乎他向乃縵要了多少金銀衣裳,而是他那種以為沒有人知、以為可以瞞天過海、完全不知道有上帝的心態。他所作的,其實是表現了他一直以來並不是真正的屬於神。他不知道神在工作,他只知道自己想要乃縵的禮物;也許是由於需要,或其他原因。但無論甚麼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知道有神。

(b) 這是…的時候
其實也不是說基哈西貪心,我相信當時先知收受禮物是可以的。以利沙責備基哈西也不是責備他貪心,只是責備他的時候不當而已。

這是甚麼時候呢?這個是上帝要得著乃縵的時候。以利沙很清楚,乃縵的肉復原並不足夠,他與神的關係也需要復和。這個是神工作的時候。

神一直在工作。整個故事都是神自己推動,祂使用各個人物使乃縵得潔淨,有名字或者沒有名字,那個小女子、那個僕人,亞蘭王、以色列王、以利沙。

唯獨這個基哈西,卻不知道神在工作,仍然以眼前自己的需要為重。

結語
我們會是故事中哪一個人物呢?
你會是以利沙,負責執行的?是那個小女子、那個僕人,說出信心的說話?
即或是好像亞蘭王,甩甩漏漏,他也是想幫助乃縵的。即或好像以色列王,至少他知道「上帝使人死使人活」。

我們千萬不要好像基哈西那樣,只顧自己的需要,沒有看見神的工作。
願主憐憫我們。


回應詩:
慈悲仁愛上帝
1.慈悲仁愛上帝,祢悉察一切事,
 我常犯罪,違背祢心意,
 未盡心跟從祢,只隨私心妄為,
 並未切盼彰顯祢榮美。

2.慈悲仁愛上帝,我心輕忽真道,
 拒絕引導,常漠視真理,
 自創虛謊暗晦,生活空虛暗昧,
 未在光中遵行祢旨意。

3.慈悲仁愛上帝,我觸犯祢律法,
 行為未能符合祢規範;
 徒作高超夢想,心所思皆未償,
 能行善,卻空論不實踐。

4.慈悲仁愛上帝,耶穌犧牲性命,
 為人類完成赦罪恩典:
 求祢開恩赦免,施救恩、頒聖言,
 使我生活靠聖靈行善。

5.慈悲仁愛上帝,我今屈膝主前,
 願聽命,能昂首跑天路;
 願我心今回轉,享平安、得赦免,
 蒙祢改變,得力跟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