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3, 2015

差派十二

經文:馬可福音 6:7 – 8:21

引言
馬可福音裏面,除了耶穌之外,還有另一個主要的人物,上兩次的講道他們已經開始出場,今次,我們要仔細認識一下。這一個人物就是耶穌的門徒。在馬可福音裏面,門徒的形象很鮮明。是怎樣的呢?
讓我先跟大家略略重溫馬可福音幾個大段落:

第一段 1:1-15,是福音的起頭。我們提到耶穌以受洗、受試探與我們認同,使我們過去的失敗可以改寫。我們也提到約翰作為耶穌的先鋒,他的際遇也將會是耶穌的際遇;而耶穌就以受苦僕人的服侍為跟隨祂的人開一條新的道路,讓人與神重建關係。

第二段 1:16 – 3:12,是耶穌呼召門徒:我們看見馬可記載耶穌先後呼召兩對打魚的兄弟和一個稅吏,他們立時作出正面的回應、重新選擇效忠的對象。然後耶穌示範了跟隨祂的人要做甚麼:他們要傳道、醫病、趕鬼,還要禱告,與神同在。

第三段 3:13 – 6:6,是耶穌選立十二個人。在跟隨耶穌的眾人裏面,有部分是真正跟隨的,耶穌將他們分別出來成為新的群體、新的家庭。這個家庭不可以自相分爭,否則就站立不住,而進入這個家庭的必須相信耶穌是至高神的兒子,以信靠神來戰勝心中的恐懼。

今日來到第四個大段落,也是馬可福音裏面三段關於門徒敘述的最後一段,6:7 – 8:21:耶穌差派門徒。

與以往幾次一樣,今次我也是從整個大段落的結構來看這一段的信息。

上次跟大家看過馬可福音其中一個寫作特色,兩個相似信息的段落夾着中間一個主要的信息,我稱之為「三文治結構」。在今次這個大段落它再次出現。我也像上次一樣標示了每段三文治結構的中間層。讓我們慢慢細看。

我們先看耶穌差派十二位門徒。

I. 差派十二(6: 12-30)
A. 差派門徒,工作有成效(6: 12-13)
在馬可福音3:14-15,馬可敘述耶穌「設立十二個人,要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來到今日這個段落,終於他們被差派出去了。

6:7-11:「7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污鬼;8並且囑咐他們:行路的時候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裏也不要帶錢,除了柺杖以外,甚麼都不要帶;9只要穿鞋,也不要穿兩件褂子;10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到何處,進了人的家,就住在那裏,直到離開那地方。11何處的人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你們離開那裏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跥下去,對他們作見證。」

在這幾節裏面,我們看見耶穌對門徒交帶得很仔細。要兩個兩個出去,這個吩咐可能是免得他們孤單,不過根據申命記19:15:「人無論犯甚麼罪……不可憑一個人的口作見證,總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才可定案。」所以兩個兩個出去的目的是使他們作的見證可以作實。

此外,耶穌也吩咐他們要輕裝上路,不要顧慮太多:吃甚麼、穿甚麼,路上自然有為他們供應的。得到人家的接待也不要嫌棄對方是否富裕,隨遇而安就好了。要是去到一個地方沒有任何人家願意接待他們,他們也無須勉強,轉去別的地方就好了。耶穌在這裏詳細地解說傳福音被拒絕時要怎樣回應。重點不是要預先安慰門徒被拒絕時不要灰心。不是。馬可要提醒我們,福音信息放在人面前,人們要自己作出選擇:接受或拒絕。要是他們拒絕,傳福音的人有責任向他們發出警告,就是「將腳上的塵土跥下去」;這樣做不是發脾氣頓足,而是告訴他們,拒絕福音就會好像這些塵土那樣被棄在神國以外。

然後門徒就出去了。他們的工作做得怎樣呢?在vv12-13這樣說:「12門徒就出去傳道,叫人悔改,13又趕出許多的鬼,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他們。」門徒工作的果效似乎還不錯。

C. 門徒滙報工作成效(6: 30)
然後讓我們看看三文治底層的信息,6:30:「30使徒聚集到耶穌那裏,將一切所做的事、所傳的道全告訴他。」

所以這段三文治結構,面層和底層的信息都是:門徒奉差遣出去傳道、醫病、趕鬼,效果理想。

而中間層,就是這段的主要信息,是甚麼呢?

B. 施洗約翰之死(6:14-29)
中間層是馬可福音6:14-29,一段頗長的篇幅,敘述了施洗約翰的殉道。門徒的工作有很好的果效,甚至「耶穌的名聲傳揚出來」(v14),當希律王聽見,他馬上聯想到施洗約翰,因為他心虛。我們一起讀6:17-29「先是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差人去拿住約翰,鎖在監裏,因為希律已經娶了那婦人。約翰曾對希律說:你娶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理的。於是希羅底懷恨他,想要殺他,只是不能;因為希律知道約翰是義人,是聖人,所以敬畏他,保護他,聽他講論,就多照著行,並且樂意聽他。有一天,恰巧是希律的生日,希律擺設筵席,請了大臣和千夫長,並加利利作首領的。希羅底的女兒進來跳舞,使希律和同席的人都歡喜。王就對女子說:你隨意向我求甚麼,我必給你。又對她起誓說:隨你向我求甚麼,就是我國的一半,我也必給你。她就出去對她母親說:我可以求甚麼呢?她母親說:施洗約翰的頭。她就急忙進去見王,求他說:我願王立時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裏給我。王就甚憂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不肯推辭,隨即差一個護衛兵,吩咐拿約翰的頭來。護衛兵就去,在監裏斬了約翰,把頭放在盤子裏,拿來給女子,女子就給她母親。約翰的門徒聽見了,就來把他的屍首領去,葬在墳墓裏。」

馬可特意將約翰殉道的經過放在耶穌差遣門徒的記載中間,為了要突出約翰的死。約翰為甚麼招惹殺身之禍?因為他得罪女人?約翰本着真理責備希律不應該娶他兄弟妻子。雖然這樣,希律原本不是想殺約翰的,可惜由於他已經起誓,不想食言被人取笑,於是只好照辦。以一個無辜人的性命換取他要兌現自已說得過了頭的說話的虛榮。

小結:
記得在第一章,馬可敘述耶穌開始宣傳神的福音,也將它與約翰連上關係,1:14-15「14 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 15 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對比約翰與耶穌的職事,以及他們所宣講的信息,我們可以預見約翰所受的對待也將是耶穌所受的對待。
然而,在這裏,馬可進一步的讓我們看見,門徒的服侍與約翰和耶穌的職事有怎樣的關係。

門徒要承繼耶穌的工作:傳道、醫病、趕鬼。他們會有工作的果效。不過他們也要預備,因為約翰的殉道預示耶穌也要受同樣的對待。而門徒承繼耶穌的工作,同時也要一併承繼祂的下場。在後面第10章耶穌就更清楚說明:「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vv29-30)受逼迫與其他今世可以得着的祝福是同列的。這些今世的祝福究竟是甚麼,我們留待下一次才看。但這裏讓我們知道,對於跟從耶穌、承繼祂的職事的人,逼迫是一定存在的。就如彼得前書 4:12-13 所說:「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馬可福音對門徒的論述是:門徒跟隨主必然要跟隨耶穌的腳蹤,就是要遭遇逼迫。但我們可以放心,因為耶穌親身經歷過這些試驗,我們所走的路,祂一直都與我們同行。

但門徒是不是都預備好呢?他們是怎樣的呢?

II. 神的國近了(6:31 – 8:21)
馬可接着記載了兩件餅和魚的神蹟,其中夾着一段耶穌與法利賽人辯論的敘述,讓我們對當時的門徒有多一些認識。我們又以三文治結構來理解。在前後兩段餅和魚的神蹟裏面,我們會看見當時的門徒對主的認識其實很少。

A. 第一次餅和魚神蹟(6:31-56)
第一段餅和魚的神蹟其實包含了兩件事蹟。第一件在馬可福音 6:34-44,耶穌用五個餅兩條魚餵飽五千人,還剩下十二籃子的碎餅和碎魚。相信大家都聽過了。

第二件神蹟在 6:47-52,我們一起來看看:「到了晚上,船在海中,耶穌獨自在岸上;看見門徒因風不順,搖櫓甚苦。夜裏約有四更天,就在海面上走,往他們那裏去,意思要走過他們去。但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以為是鬼怪,就喊叫起來;因為他們都看見了他,且甚驚慌。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於是到他們那裏,上了船,風就住了;他們心裏十分驚奇。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裏還是愚頑。」不知道大家對這件神蹟有沒有印象呢?讀的時候又有沒有一些令你疑惑的地方呢?我有啊。每一次讀這事蹟,我就奇怪,耶穌看見門徒搖櫓甚苦,為甚麼不是過去幫助他們,而只是要走過門徒。準備這篇講章的時候,我終於明白了。

「走過他們」意思不是擦身而過,而是在他們面前經過。而且不是普通的不期而遇地經過,而是一個在舊約十分熟悉的典故。有兩處經文記載。第一處是在出埃及記 33 章,當摩西請求神讓他看見祂的榮耀時,神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vv18-23)然後,神的榮耀經過讓摩西得見。另一處在列王紀上 19 章,當以利亞先知逃避王后耶洗別追殺,來到何烈山向神訴說他的境況時,「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裏經過」(v11)。在舊約,神「經過」目的是要顯出祂自己的榮耀和神性。

門徒在海中落入他們駕馭不了的困境,耶穌從海上走過去,意思是要向他們顯出祂的榮耀和神性,可惜門徒卻只是顧得害怕,沒有認出耶穌來。然後耶穌向他們宣告「是我!」「是我!」同樣不是一句普通的說話,這句話有時也翻譯做「我是」,是在出埃及記,神向摩西說出的自我宣告。門徒看見在海上向他們顯現的主,他們只顧得驚慌;當耶穌在船上向他們宣告「是我!」的時候,他們也只是「心裏十分驚奇」。門徒不能夠認出耶穌的神性和榮耀,馬可告訴我們:「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分餅的事,心裏還是愚頑。」(v52)

原來在餅和魚的神蹟裏面,神已經顯出自己的神性和榮耀來。祂怎樣顯出來呢?讓我們留意五餅二魚的神蹟在甚麼地方發生。6:31-33,當門徒回來向耶穌滙報他們工作果效之後,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32他們就坐船,暗暗地往曠野地方去。33眾人看見他們去,有許多認識他們的,就從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裏,比他們先趕到了。」五餅二魚神蹟在哪裏發生?是曠野!在曠野有從天而來的糧食讓那許多人吃飽。耶穌已經顯出祂是那位昔日在曠野賜下嗎哪的神!可惜門徒沒有看見。馬可福音的作者告訴我們,是因為他們「心裏還是愚頑」。他們的愚頑,是在於他們專注在自已的境況裏面,沒有看見耶穌一直都在。

C. 第二次餅和魚神蹟(8: 1-21)
然後,讓我跳到第8章,先看看第二次餅和魚的神蹟,看看門徒有沒有多少改變。大家可能對這個神蹟的印象不太深刻,讓我們看 8:1-9:「那時,又有許多人聚集,並沒有甚麼吃的。耶穌叫門徒來,說:我憐憫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裏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我若打發他們餓著回家,就必在路上困乏,因為其中有從遠處來的。門徒回答說:在這野地,從哪裏能得餅,叫這些人吃飽呢?耶穌問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七個。他吩咐眾人坐在地上,就拿著這七個餅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開,門徒就擺在眾人面前。又有幾條小魚;耶穌祝了福,就吩咐也擺在眾人面前。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有七筐子。人數約有四千。」

這一次不知道地點是哪裏,大概那並不重要。而這一次的情景與上一次五餅二魚差不多:有許多人聚集要聽耶穌的教導,這一次更嚴重是這些人已經聚集了三天,即或有帶來食物也都已經吃光了。耶穌還沒有說到有怎樣的想法,門徒已經「發難」,在 v4 他們說:「在這野地,從哪裏能得餅,叫這些人吃飽呢?」從哪裏呢?門徒似乎將五餅二魚的經歷忘得一乾二淨,張大嘴就說「沒有可能!」不知道我們會不會與門徒一樣,經歷了神的大能,見識過祂的豐盛之後,卻忘記了,再面對相似的困難時只懂得張口大叫,仍然沒有倚靠的心。耶穌也沒有理會門徒,再次施行神蹟,讓四千人吃飽。

然後有一些法利賽人來「盤問耶穌,求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想要試探他」(v11)。接着是一段可能我們與門徒一樣都是不明白的說話。8:13-21,耶穌離開了那些法利賽人:「又上船往海那邊去了。門徒忘了帶餅;在船上除了一個餅,沒有別的食物。耶穌囑咐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他們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餅吧。耶穌看出來,就說:你們為甚麼因為沒有餅就議論呢?你們還不省悟,還不明白嗎?你們的心還是愚頑嗎?你們有眼睛,看不見嗎?有耳朵,聽不見嗎?也不記得嗎?我擘開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你們收拾的零碎裝滿了多少籃子呢?他們說:十二個。又擘開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你們收拾的零碎裝滿了多少筐子呢?他們說:七個。耶穌說:你們還是不明白嗎?」

讀這一段對話,不知你有甚麼感覺呢?我倒覺得門徒有點無辜。門徒要明白甚麼呢?耶穌說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那又是甚麼呢,我們稍後來看看。

讓我們先看看耶穌那一連串關乎兩次餅和魚神蹟的問題。在 vv19-20,我們看見門徒對兩次神蹟的記憶都很清楚。可是他們只記得一些表面的資料,卻沒有記着耶穌要藉着神蹟所顯示的。耶穌責備他們「還不省悟,還不明白…,[他]們的心還是愚頑…,[他]們有眼睛,看不見…有耳朵,聽不見…」。還記得上一次我們在 4:12 看過,是哪些人「有眼睛,看不見…有耳朵,聽不見」?就是不願意接受先知的信息、不願意回轉歸向神的那些人。耶穌在這裏責備門徒執着地只看見眼前的困乏,沒有用心領受一次又一次經歷過的神蹟,心裏面仍然愚頑。不知道我們又會不會也是這樣呢?

第一次餅和魚的神蹟,門徒不明白;耶穌再在海上走過去,宣告「是我!」,門徒心裏還是愚頑。然後他們再一次經歷餅和魚神蹟,但他們還不省悟、還不明白。

而他們的不省悟、不明白,就正是耶穌提醒他們要防避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的原因。

然後讓我們看看「法利賽人的酵」是甚麼意思。就是在這段三文治結構的中間部分:7:1-37。

B. 耶穌回應法利賽人的質問(7: 1-37)
第七章一開始是法利賽人和耶穌辯論關於潔淨的問題。門徒用沒有洗過的手吃飯,法利賽人質詢耶穌。首先,這個不是現代人所想的衛生問題;這是一個敬拜禮儀的問題。馬可解釋給我們聽(7:3-4):「原來法利賽人和猶太人都拘守古人的遺傳,若不仔細洗手就不吃飯;4從市上來,若不洗浴也不吃飯;還有好些別的規矩,他們歷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銅器等物。」

耶穌卻指出他們拘泥於這些古人的遺傳,其實是沒有真正遵守神話語的心。

然後馬可用兩件醫治的事件來解釋,怎樣是潔淨。

第一件在 7:24-30「耶穌從那裏起身,往推羅、西頓的境內去,進了一家,不願意人知道,卻隱藏不住。當下,有一個婦人,她的小女兒被污鬼附着,聽見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他腳前。這婦人是希臘人,屬敘利腓尼基族。她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她的女兒。耶穌對她說: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婦人回答說:主啊,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耶穌對她說:因這句話,你回去吧;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她就回家去,見小孩子躺在床上,鬼已經出去了。」

這一件醫治事件,馬可特別強調了來尋求耶穌幫助的婦人的身份。他敘述耶穌去到推羅、西頓這個外邦人的地區,還不夠,在 v26 還特地再詳細交代這個婦人是「希臘人,屬敘利腓尼基族」,一個住在外邦地區的外邦人。在猶太律法來說,是徹頭徹尾不潔淨的族群。對於她的請求,耶穌的回答看似不近人情:「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但明顯地,祂是要試驗這個婦人如何回應。「婦人回答說:主啊,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耶穌對她說:因這句話,你回去吧;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vv28-29)

這位婦人說了甚麼,以致得到耶穌即時的肯定呢?我們從馬太福音記載耶穌稱讚說她的「信心是大的!」(太 15:28)可以知道這位婦人顯示出對耶穌的能力和慈愛有極大的信心。不過馬可並沒有這樣說。在馬可筆下,耶穌只是說:「因這句話」,她的女兒就得到醫治了。婦人的這句話,既是承認耶穌所說的,外邦人在猶太人眼中好像狗那樣,身份低下,但同時表明她不認為這樣會妨礙耶穌答允她的請求;無論是否神的子民,上帝的能力和恩慈都足足有餘。而馬可更進一步地讓我們看見,耶穌醫治婦人的女兒,是表示神的救恩已經臨到外邦人,就如先知以賽亞預告,神宣告將來的彌賽亞臨到,「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賽 49:6)這希臘婦人的女兒得醫治就是最好的證據。

第二件醫治事件在 7:31-35:「耶穌又離了推羅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低加坡里境內來到加利利海。有人帶着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求他按手在他身上。耶穌領他離開眾人,到一邊去,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頭,望天歎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35他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

這個耳聾舌結的人是否外邦人,經文沒有太多資料讓我們知道。但是,也是根據猶太律法,身體有殘疾的,在禮儀上也算為不潔。所謂不潔,就是凡觸摸他的都被沾染成為不潔;所以法利賽人才建立起一個強大的潔淨傳統,要勤洗手,從街外回家更要洗浴才算為潔淨。

但我們看見耶穌毫不忌諱地與這人作身體的接觸。耶穌要醫治這人不一定要作這些接觸的,祂可以只說一句話就成,但祂卻花了那一頓工夫,以實際行動打破古人遺傳對於潔淨的堅持。

小結:
然而這兩件醫治事件除了回應潔淨的問題外,有一點更為重要。7:37:「眾人分外希奇,說:他所做的事都好,他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巴也叫他們說話。」

聾子聽見,啞巴說話當然不是一件普通的事,它的不普通並不在於這是一件神蹟,而是它透露了神的國已經來臨!因為在先知以賽亞曾經預告:「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那時,瘸子必跳躍像鹿;啞巴的舌頭必能歌唱。在曠野必有水發出;在沙漠必有河湧流。」(賽 35:5-6)那時,就是當神再來施行拯救的時候。

兩件醫治事件都宣告,先知以賽亞預告彌賽亞來臨時要發生的事,在耶穌的工作裏都發生了。更直接的說法是:從耶穌所作的我們可以看見:神的國已經來到了!

結語
「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1:15)神的國已經來到了。我們看見耶穌差派祂的門徒出去傳道、賜給他們權柄醫病、趕鬼。

但門徒是怎樣的呢?他們彷彿分擔着耶穌的服侍,也分享着服侍有果效的那份喜樂,但他們卻是一知半解的。有不少時候,他們甚至與當時的法利賽人一樣是愚頑、不明白的。然而耶穌仍然差派他們去工作。可見,神並不需要等到我們知道所有、明白所有,甚至能夠做得到所有才差派我們。聖靈的同在、加力,足能夠使我們沒有缺乏。

另一方面,耶穌提醒要防避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意思是要警醒,免得好像法利賽人那樣,免得好像希律那樣。法利賽人強調了人的傳統卻忘記了救恩真正的意思,將真理排拒在自己的框框之外,以致心裏愚頑、不能夠明白。門徒更加不可以像希律那樣。在約翰殉道的事情上,雖然希律知道約翰是聖人,是傳講神話語的先知,他卻為了自己的面子,難以落台而枉殺了無辜。

不過,歸根究底,若門徒對耶穌的認識是正確的,自然就不會落在法利賽人和希律的這些錯誤之中。

所以我們也要反省,自己會不會好像門徒那樣「心仍是愚頑」,和「還是不明白」呢?我們會不會也是「有眼睛,看不見,有耳朵,聽不見」呢?

回應詩
開我雙眼
主,開我雙眼,讓我們見耶穌,伸出手觸摸祂,並說我們愛祂。
主,開我雙耳,助我們得聽見;主,開我雙眼,讓我們見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