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5, 2018

憐憫與跟隨

經文:馬可福音 10:46-52

引言
大家好!好久不見了!感恩仍然有機會與大家一起敬拜!能夠一起敬拜實在是神莫大的恩典。

更加感恩神仍然讓我有機會分享祂的話語。當思想與大家分享甚麼信息的時候,自然地想起對我很大激勵的一段經文。剛才大家讀經的時候也已經知道這是一個醫治的神蹟。雖然大家身體健康、無病無痛,但我仍深信這個信息對大家也有提醒。

I. 一宗簡單的醫治神蹟
(A) 欠缺醫治神蹟的元素
大家剛才讀的經文很明顯是一件醫治的神蹟。一個失明的人,原本在路邊討飯,聽見耶穌來到,於是把握機會爭取得到耶穌的醫治,最終如願以償。

但若說這是一段關乎醫治神蹟的經文,那麼它與其他醫治神蹟的經文有頗多的分別。舉例,我們看馬可福音7:31-37,另一段醫治神蹟的經文。我讀給你聽:「有人帶着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求他按手在他身上。耶穌領他離開眾人,到一邊去,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頭,望天歎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他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這宗神蹟的最後是「眾人分外希奇,說:他所做的事都好,他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巴也叫他們說話。」

這段經文描述醫治的過程,耶穌有很多動作:用指頭探入他的耳朵、吐唾沫抺他的舌頭,還用說話吩咐「開了吧」,然後那人的耳朵就打開了、舌頭也解開了。最重要是這醫治的結果是眾人能夠看出耶穌的身份與別不同。神蹟的結果是眾人能夠看得出耶穌是神,不是普通的人。

反觀10: 46-52醫巴底買的經文,敘述醫治的部分很少,只有兩問兩答:「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要我為你做甚麼?」「我要能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很簡單,甚至沒有動作,那人就醫好了。最明顯是巴底買恢復視力之後並沒有使人認出耶穌的神性。所以這段經文的重點可以說不是關乎醫治神蹟的。

那麼,它是關乎甚麼呢?

(B) 大段落的佈局
要明白它關乎甚麼,我們就要從更大的段落來看。整卷馬可福音只記述了兩個醫治瞎子的事蹟。另一次在馬可福音8:22-26,敘述耶穌醫治伯賽大的一個瞎子。而這兩個醫治瞎子的事蹟又剛好是一個大段落的開始和結束。這個大段落是8:22 – 10:52。
(A) 醫治伯賽大的瞎子(8:22-26)
(B) 耶穌預告祂的受苦(8:27–10:45)
(A') 醫治瞎子巴底買(10:46-52)

兩個醫治瞎子的故事中間夾着的,是耶穌向門徒三次預告祂將要受苦,和門徒三次的反應。我將這三次預告和門徒的反應簡單表列出來:


我們看見耶穌三次預告受苦,一次比一次講得仔細和清晰,而門徒的反應卻是顯出他們的不知所措;而且一次又一次顯示他們還未明白耶穌所預告的是甚麼事情。

而這兩宗醫治瞎子的事件放在這三次預告的前面和後面是有特別喻意的。我們也看看第一件醫治瞎子的事件。馬可福音8:22-26:「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甚麼了?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我們看見這次的醫治,耶穌也是有很多動作,但過程不十分順利,第一次醫好了卻看不清楚,第二次才成功。

但是當耶穌醫治瞎子巴底買就很簡單,沒有甚麼動作,耶穌只說了一句話,他就「立刻看見了」。
兩個故事的喻意是,門徒起初不明白耶穌所說的,就好像第一個瞎子起初得了醫治還是看不清楚,但他們應該漸漸地明白過來,到最後「立刻看見了」。

聖經中提到失明或者看見,很多時不是談論眼睛的健康問題,常常是用來比喻屬靈的觸覺。就好像在約翰福音耶穌責備那些法利賽人,他們說自己看得見的,但他們不承認耶穌的神性,所以耶穌說他們的罪還在。(約9:39-41)

那麼耶穌期望門徒看見、明白耶穌受苦的意義,之後要有怎樣的反應呢?就好像巴底買看見之後,就「就在路上跟隨耶穌」,耶穌期望門徒明白了祂的受苦之後,就在路上跟隨祂。

所以這個醫治故事不是一宗神蹟事件叫人認識耶穌的神性。它是一宗呼召事件,叫人立志跟隨耶穌。

II. 一個不簡單的瞎子
明白了這個故事的性質之後,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

首先我們看看這個瞎子。馬可介紹他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這是他的名字了,是嗎?不是的。「底買的兒子」本身是希臘文,是寫新約聖經的文字,而「巴底買」則是亞蘭文,是當時的人口講的語文,意思一樣是「底買的兒子」。所以從頭至尾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究竟是甚麼。他只是在路邊乞食的「底買的兒子」。

一個沒有名字的人,一個每天坐在路旁討飯的瞎子,他心裏最大的渴望是甚麼呢?

這一日,當他聽見人群的聲音,出於好奇,他打聽發生了甚麼事。當人們告訴他,是拿撒勒人耶穌經過,他馬上把握着這個機會。他向着人群高叫「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旁邊的人不讓他發聲,也許覺得他妨礙了耶穌的行程,更大的可能是覺得他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乞兒!但是他知道不能夠錯失這個機會,他不理會四周的人的阻撓,他更加大聲地高叫「大衛的子孫啊!可憐我吧!」然後耶穌聽見了。

(A) 認識耶穌
巴底買雖然被人輕看,被人禁聲,但他卻不是一個簡單的瞎子。他雖然看不見,但他對耶穌的認識可能不遜於門徒。經文描述他對耶穌有三方面的認識。

首先在v47,「他聽見是拿撒勒人耶穌,就喊…」。「拿撒勒人耶穌」是當時的人對耶穌最基本的認識。大家要知道「耶穌」這個名字在當時是很普遍的。然而「拿撒勒人耶穌」就只有一個。巴底買肯定已經聽過耶穌的事蹟,但苦無機會去見耶穌。為甚麼呢?巴底買身在耶利哥,耶穌平常出入的是加利利附近,在北面。兩個地方之間的一段距離,大概是當時一個討飯的瞎子不可能跨越的。所以縱然他聽過耶穌有醫治大能,也沒有機會見祂一面。

巴底買對耶穌第二方面的認識是「大衛的子孫」。當巴底買知道耶穌經過,他要令耶穌注意到他的存在,所以他大聲呼叫。大家試想像當時巴底買的心情。他應該很心急,不可以錯失這個機會。他心裏也害怕,會不會耶穌也像那些「許多人」那樣不理會他的存在。在這樣的情急之下,他呼叫的必然是最直接的,他認為最重要的。

留意,他不是呼叫「拿撒勒的耶穌」,雖然他知道是這位耶穌經過。他呼叫「大衛的子孫」,而且兩次他都是這樣高聲稱呼耶穌。與「底買的兒子」不同,「大衛的子孫」這個稱呼,對於當時的人來說與「基督」的意思是一樣的。所以巴底買呼叫耶穌做大衛的子孫,與彼得宣認耶穌是基督(可8:29)可以說是一樣的。

瞎子巴底買對耶穌第三方面的認識,可以在他對耶穌直接的稱呼得知。在v51,當耶穌問他有甚麼要求的時候,他回答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他稱呼耶穌做「拉波尼」。這個稱呼在全本聖經只出現了兩次。一次在這裏。另一次在約翰福音,當抹大拉馬利亞遇見復活的主,她就是這樣稱呼耶穌(約20:16)。根擄約翰福音所說,這句是希伯來話。我們參考其他譯本就知道「拉波尼」的意思不單是「夫子」,而是「我的夫子」。門徒跟隨了耶穌幾年都只是稱呼耶穌做「夫子」(可10:35)巴底買卻稱呼耶穌做「我的夫子」,表示了他對耶穌格外的尊敬,同時也顯示他願意與耶穌有更深入的關係。

弟兄姊妹,不知道你信主多久。但不管我們信主多久,不管我們返教會多少年、信主多少年,更重要的是我們與耶穌的關係有多深。假如我們只是返來聚會,將聖經當是道理來聽聽,卻沒有與耶穌建立關係,沒有讓神的說話改變我們的生命,那麼瞎子巴底買就比我們更看得清楚了。

(B) 認識自己
除了對耶穌有不簡單的認識,巴底買對自己也有深切的認識。

首先,巴底買認識到自己的微不足道。巴底買是一個坐在耶利哥路旁討飯的瞎子。耶利哥是在耶路撒冷以西,靠近約旦河的一個地方。在耶穌時代,很多猶太人要去耶路撒冷敬拜,又不想踏足撒馬利亞,他們會繞道約旦河,從耶利哥進入耶路撒冷。所以耶利哥是到耶路撒冷必經之路,途人不會少;可以想像討飯的也不會只有一個。在人群之中,在眾多討飯的人之中,為了叫耶穌注意到他存在,巴底買盡力的高聲喊叫。

其次,巴底買認識到自己的需要。他在人群中高呼,卻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但他知道自己的需要必須得到耶穌的幫助,所以即便是許多人責備都不能把他攔住。一個失明的人最渴望得到的當然是恢復視力。所以當耶穌問他:「要我為你做甚麼?」他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簡單而清晰。

但是除了恢復視力之外,巴底買還需要甚麼呢?

(C) 尋求耶穌的憐憫
我們再看看巴底買對耶穌的呼求。第一次他呼叫:「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被許多人責備之後,他再呼叫:「大衛的子孫啊!可憐我吧!」然後耶穌問他:「要我為你作甚麼?」

耶穌這一句說話,在不久之前也問過祂的門徒。就是當耶穌第三次預告祂將要受苦,雅各、約翰來跟耶穌說:「夫子,我們無論求你甚麼,願你給我們做。」然後耶穌問:「要我給你們做甚麼?」他們的回答是要在耶穌的榮耀裏,一個坐在祂的左邊、一個坐在祂的右邊。
我們看見門徒來有求於耶穌,他們以為自己有資格與耶穌同享榮耀。巴底買也來有求於耶穌,他求的是耶穌的憐憫。對比之下,我們看見巴底買比門徒認識耶穌更深。

耶穌到世間來,不是帶來榮耀財富。祂自己也出身寒微。聖誕節期將到,我們很快就會記念主降生的事蹟。祂在一個木匠的家庭出生和成長,祂出生時甚至沒有任何舒適的地方,只可以用馬槽為睡床。門徒跟隨耶穌幾年,可惜他們仍然未明白耶穌到世間來的這個奧秘。但巴底買卻知道耶穌是神所差派來的,他認識神是憐憫的神,他認識到自己需要神的憐憫。

弟兄姊妹,假如你不只是將聖經當作道聽聽就算,假如你是認真地讀經、切實地想跟隨耶穌,我們仍然要問一問自己,我們認識的神是怎樣的神?我們跟隨的主是怎樣的主?很多時候我們會被人生經驗影響我們對主的認識。譬如,我們知道無論父母或老師總是對乖的孩子特別喜愛。我們很容易以為天父也是這樣,於是努力表現乖巧,不敢讓人看見我們的缺點,甚至我們不想上帝知道我們內心的黑暗,深怕祂會嫌棄我們。又譬如,許多上司、老闆總是對工作能力高的下屬特別器重,我們會不會也以為自己努力事奉、表現得卓越,自然應該得到神的賞識?雅各和約翰可能就是這樣以為。

其實天父比我們更了解我們,我們信耶穌之前是怎樣的罪人,祂就是按着我們的本相來接納我們。正因為祂的憐憫,知道我們在罪中,祂從高天伸手將我們救拔出來。所以我們不是努力爭取上帝的愛和賞識,而是要竭力倚賴祂的憐憫渡過每一日。

III. 一個不簡單的決定
巴底買就十分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呼求主耶穌的憐憫,然後他做了一個跟隨主的決定。

(A) 從認識到跟隨
一開始時,我說這個醫治故事是關乎呼召的,叫人跟隨耶穌,但這宗呼召事件又與其他呼召事件不大相同。譬如耶穌呼召四個門徒:「耶穌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裏撒網;就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耶穌稍往前走,又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祂隨即招呼他們,他們就跟從耶穌去了。」(可1:16-20)又譬如耶穌呼召利未:「耶穌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可2:14)兩段呼召經文都是耶穌招呼人來跟從祂,被呼召的人就起來回應。但巴底買卻很不一樣。

讓我們再讀一次經文:10:46-52「到了耶利哥;耶穌同門徒並許多人出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討飯的瞎子,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着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吧!耶穌就站住,說:叫過他來。他們就叫那瞎子,對他說:放心,起來!他叫你啦。瞎子就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裏。耶穌說:要我為你做甚麼?瞎子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耶穌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

巴底買跟隨耶穌的過程與其他呼召事件最不同的是,耶穌沒有叫他來跟從。甚至整個過程是巴底買自己採取主動。他高聲叫喊、他不顧旁人的阻撓,當耶穌說「叫他過來」的時候,他迅速地「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裏」。而當他看得見之後,就在路上跟隨耶穌。

讓我們注意巴底買的轉變。起初他是「坐在路旁」的,經文結束的時候,他是「在路上跟隨耶穌」了。巴底買是從一個旁觀者成為一個跟隨者。大家可有聽過類似的見證?我讀過不少弟兄姊妹見證,說他們起初是到教會去看看,或者陪伴信了耶穌的丈夫或者妻子返教會;坐着坐着、聽着聽着,漸漸地對耶穌認識多了。有一日當他們也認識到自己的需要、認識到神的憐憫,他們就接受耶穌了。

或者,今日可能你也是在這裏坐着、聽着而已;或者你仍然不太肯定,也許有一些事情你還沒有想通,未能夠做那決定。那麼我邀請你不要只是坐着聽,試試好像巴底買那樣主動認識耶穌多一些。除了返來聽道,我鼓勵你讀一些屬靈書籍,留意一些你看見他生命有不同的基督徒,問問他們,了解一下他們是怎樣經歷神的,看看耶穌是如何改變他們的。我更加建議你自己讀聖經,不明白的可以與其他基督徒討論,讓聖經的教導挑戰你的生活,我深信你也可以經歷神。

(B) 醫好才跟隨?
回來看巴底買的故事。巴底買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一個跟隨者,是在他經歷了耶穌的醫治之後。也許這也是我們許多人的想法。事實上我也聽過不少類似的見證,因為經歷了神的醫治就信耶穌了。甚至有一些人會跟耶穌說,「如果醫得好我,我就信你了!」

問題是,跟隨耶穌就是為了病得醫治嗎?是為了解決我的難題嗎?我在病假期間聽了不少講道,其中有一位牧者說得好,如果我們有病就一定要神醫好,那麼我們應該人人都好像瑪土撒拉那樣,個個都九百幾歲。但事實是,總有一次是醫不好的。我們認識的人中間也有患重病得不着醫治,但仍然忠心跟隨耶穌的。

我今日介紹一位姊妹給大家認識。她同樣是瞎眼,但她卻得不着醫治。縱然如此,她一生始終都忠心跟隨主。她的名字是 Fanny Crosby (1820-1915),許多人都聽過她的名字。簡單介紹她的生平。她六個月的時候因為眼睛發炎,錯誤醫治以致終生失明。父親更在她一歲的時候去世;家境貧窮,她是由母親和祖母教養成人。15歲的時候入讀紐約盲人學校,學習鋼琴和唱歌。

她從8歲開始已經學習寫詩。從43歲開始寫第一首聖詩歌詞,到她95歲離世,總共創作了至少8000首詩歌。其中不少被翻譯成中文,有一些可能大家都會熟悉,包括:榮耀歸於真神、有福的確據、主凡事引導、安穩在耶穌手中……等等。她寫的歌詞全都是讚美、感恩的詩歌。從來沒有人聽到她抱怨生命。

她其中一首詩歌,英文歌名是“Pass Me Not”(《生命聖詩》206首,中文【求主施恩】)。歌詞重複的一句是:“While on others You are calling, Do not pass me by”意思直譯大概是:「許多人都蒙祢的呼召,不要遺下我」。我覺得就好像巴底買那樣,她積極的呼求主,不要讓她落在救恩之外。除了因為她從小就由媽媽和祖母以基督教的信仰教導,我相信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也不斷經歷神的憐憫和恩典;從她所寫的詩歌歌詞全都是這樣的意思。

當然,誰不想身體健康、無病無痛!然而,是否跟隨主,與身體是否健康、病患是否得到醫治,可以說是沒有直接關係的。我們是不是願意跟隨主,關係到我們是否看見自己需要主的憐憫。

結語
馬可刻意將耶穌醫治巴底買這件事,放在雅各、約翰要求坐在耶穌左右的敘述之後,成為一個鮮明的對比。

同一句說話,耶穌問「要我為你做甚麼?」雅各、約翰覺得自己值得耶穌的賞識、值得坐在耶穌的左右,巴底買卻是看見他需要耶穌的憐憫、讓他看見。

今日你是在哪一種狀況呢?
你是不是仍然只是路上旁觀者?假如耶穌今日來問你「要我為你做甚麼?」你會不會求祂開你的眼睛,能夠認識祂更深,好叫你能夠決定跟隨祂呢?

抑或你已經走在跟隨主的路上了,但原來你是靠自己的努力、想要爭取上帝的愛和賞識。假如耶穌今日問你「要我為你做甚麼?」你會不會好像雅各、約翰那樣,覺得自己值得神的器重、配得坐在耶穌的左右?抑或你會求主開你的眼睛,讓你看見主的憐憫是我們唯一的倚靠和仰望呢?

或者你覺得自己兩樣都不是。那麼假如耶穌今日問你「要我為你做甚麼?」你會怎樣回答呢?你要耶穌滿足你心所想的?抑或你會求主開你的眼睛,讓你看見自己真實的需要是甚麼、讓你認識主更深、讓你看見自己需要祂的憐憫呢?

回應詩:
【為何揀選我】
為何祢竟揀選我為我捨身,為何要拯救如此罪人?
為何十架的愛是如此高深?完全猜不透何原因!
為何高天之主會為我犧牲,為何以真愛塗抹淚痕?
為何讓我一信便獲得新生?何等的不配被憐憫。
但我確信神話語的應許,讓我深知所信的是誰!
容我以後順從主,而不後退,來報答祢為我奉上身軀。
自耶穌的真光照亮我的心,便決心要離棄舊人;
唯求奉獻所有並付出一生,傳揚主的恩惠及憐憫。
唯求奉獻所有並隨主一生,傳揚主的恩惠及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