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7, 2006

耶穌是誰?

引言:耶穌是誰?
這三幅圖片正好代表我認識耶穌的三個時段:第一幅是我小學就讀一家天主教小學時,修女常常用來獎勵乖巧的同學的。第二幅是我初信時一齣名叫《耶穌傳》的電影的劇照。而第三幅,則是近期一齣很觸目的電影的海報。


不同的年代總有人對耶穌的生平發生興趣。究竟耶穌是誰?人們怎樣說呢?

我從茫茫網海裏面找到兩處有這樣的介紹:
《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耶穌:基督教的崇拜對象。被奉為上帝的兒子,……約於公元前7年至公元前4年間生於羅馬帝國的屬國猶太(後改為行省,在今巴勒斯坦)。公元30年左右被羅馬派駐猶太的總督本丟彼拉多判處極刑,釘死在十字架上。」

《維基百科》~~「耶穌(公元前8年至公元前2年至約29年/36年),古蘭經稱為爾薩,是基督教教義的中心人物,亦為伊斯蘭教先知。在基督教中,他被稱為耶穌基督。而在伊斯蘭教,他是六大聖之一,被稱為『真主的靈氣』。因為新約聖經都不是耶穌死後馬上寫的,而且只有極小部分文件,一些學者質疑耶穌在歷史上是否真正存在過。」

耶穌是否真正在歷史上存在過呢?換句話說:耶穌是否真有其人?

耶穌,歷史上確有其人
我又在網上找到兩位歷史人物的著作可以解答這個問題:
第一位是主後37年出生的猶太人約瑟夫(Josephus)。他是一位歷史家,在他其中一本著作
《猶太古史》裏面他提及:「當時有一位有智慧的人名叫耶穌(因為他行奇事多不勝數,堪稱為聖者。)他吸引了無數欣然接受真理的猶太人和外邦人跟隨他,……他是基督。當彼拉多……將耶穌判受十字架刑罰時,那些起初敬愛他的人並沒有放棄,因為他在第三天,在他們面前顯現為活人,……而從他得名的基督徒一黨,到今天仍然存在。」

另一位是主後56年出生的羅馬人,名叫塔西圖(Tacitus)。在他所著的
《編年史》裏面記載暴君尼羅(Nero)的時候有這樣的記載:「基督,其教派由此而得名的,於提庇留統治期間,在總督本丟彼拉多手下被處死。此種有害的迷信儘管一度受到遏制,後來不僅在其罪惡發源地猶大,而且也在天下萬惡匯集並流行的羅馬,又重新猖獗起來。」

雖然毀譽參半,不過這兩位距離耶穌時期不遠的人都見證耶穌確實在歷史上出現過。到今天已經沒有人懷疑耶穌是否真正在歷史出現過;他被認為是一個宗教的始創人、一位被敬拜的對象、一位聖人。可是,究竟耶穌是誰?與祂同時代的人又怎樣看呢?

聖經在馬太福音16:13-16這樣記載:「耶穌……問門徒說:人說我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浸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裏的一位。」與耶穌同時代的人看見祂的行為、聽見祂的教訓,都不能否認祂是與別不同,所以當時很多人以為祂是某一位先知「再世」。耶穌繼續問:「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祂的門徒很肯定地宣認耶穌是神、是基督。

耶穌不是普通人
耶穌確實是真有其人,但祂不是普通人。我們可以從祂的言行裏面看得見。

1. 耶穌的言行~~祂的教導
很多不相信耶穌的人都不能否認,耶穌的教訓導人向善。聖經四卷福音書裏面記載了耶穌許多教訓,常常被人用來當作座右銘、金石良言。譬如:
「要愛你的敵人,為那逼迫你的人禱告。」(太5:44)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太5:39)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7:12)

也許耶穌的教訓有時會讓人覺得很笨、會吃虧,但你必須承認,假如世人真的按照耶穌所說的去行,世界必定更美好。

2. 耶穌的言行~~祂的品格
而且耶穌不單以說話教導人,祂更身體力行自己的教導。

當耶穌的對頭要捉拿祂,將罪名加在祂身上時,聖經這樣說:「祭司長和全公會尋找假見證控告耶穌,要治死他。雖有好些人來作假見證,總得不著實據。」(太26:59-60)甚至當他們將耶穌押到彼拉多那裏,要他判耶穌死罪時,彼拉多也禁不住說:「為甚麼呢?這人作了甚麼惡事呢?我並沒有查出他有甚麼該死的罪來。」(路23:22)到最後,「彼拉多見說也無濟於事,反要生亂,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太27:24)而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祂仍然為陷害祂的人禱告:「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23:33-34)

耶穌是人生的倚靠
耶穌除了用說話教訓人、用自己的行為實踐祂的教導以外,祂也透過宣告自己的身份帶給人希望,使我們的生命更豐盛。福音書記載耶穌很多次的宣告,我只跟大家看其中三個:

1. 耶穌是生命的光~~「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耶穌又對眾人說,我就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1:4-5﹐8:12)

你可有經驗過完全黑暗?漆黑一片?我們處身香港可能不容易經驗完全黑暗,因為我們四周總有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光:街燈的光、霓虹燈的光、甚至是隔壁人家透過來的光。我們平常遇到的也只是不夠光、或是暗,尚不至於完全漆黑。完全漆黑是伸手不見五指,是你踏出腳步卻不知道會踏在甚麼之上,是你完全看不見前路和方向。

物質世界我們可能難以經驗完全黑暗,但在人生路途上你有沒有經驗過呢?耶穌是光,但祂不是普通的光,祂是生命的光。在人生的黑暗裏,祂能夠讓你看清楚。甚麼時候是人生的黑暗?就是當你來到一個境況,看不見前路、看不見四周、看不見如何走下去。這些境況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會出現,譬如會考放榜收到成績單,或是大專畢業但前路茫茫,或是與女朋友的戀情來到關卡看不見是應該繼續還是放手,又或是當你失去心愛的人的時候。

當來到這些境況,生命彷彿漆黑一片,不知道如何走下去的時候,許多人會想到自殺。但耶穌是生命的光,就是當我們不知道生命可以怎樣繼續的時候,耶穌讓我們看見出路、看見方向、看見盼望。

2. 耶穌是生命的糧~~「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5)

現代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分析,除了三餐一宿、衣食飽足之外,人還有很多方面的需要。他將人的需要分成六個層次。

最底層的是生理需要,包括空氣、水、食物、衣服、睡眠、性等。第二層是安全感的需要,就是人需要感到身體、心靈不受傷害、免於驚恐。第三層是愛與歸屬,人需要愛也需要被愛和被接納,除此之外,還需要感到自己屬於某一個群體,可能是你的工作群體、你的朋友圈子、你的教會肢體。第四層是受人尊重的需要,這一點也無須多說。第五層是自我實現,而最高的層次是心靈的超越。

你知道嗎?要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其實不難。是那些愛、尊重、安全、歸屬……才是使人最受折磨。肉體的需要你可以憑努力來獲得。然而其他方面的滿足卻不在你掌握之內。事實是,無論你如何努力,可能你總得不到老闆的賞識;無論你付出多少,你總是得不到愛和接納;你最信任的人最叫你感到不安全。

而在這些需要裏面,人最獨特之處在於人會渴求自我實現和心靈超越。自我實現是,人會問意義。人會問:人生存的意義是甚麼?讀書是為了甚麼?工作得那麼辛苦是為了甚麼?人也會用各種方法來尋求這方面的滿足。早前有報導,「股神」畢非德將自己公司股份的83%捐給一家慈善基金。總值約300億美元。他所捐的基金,是由蓋茨開立、以他自己命名的蓋茨慈善基金;而蓋茨也宣佈了,兩年後他將退出微軟,全身投入管理這個基金。我們中國人也有一句話「發財立品」,正是描述一些人,當他們在事業、財富上得到滿足之後,他們會尋求更高層次的滿足,將自己的財富捐助有需要的人,就是他們實現自我的方法。對於一些平凡的人來說,我們也許會將意義放在子女的身上、要培育他們成才。但這些是否真可以滿足人最深層的需要呢?

另一方面,我們會尋求滿足心靈的需要。人自古以來就追求超越現世、心靈的滿足。因此人喜歡追求靈界的經驗,對於物質世界以外的事物,我們心存畏懼但又好奇。特別是當人面對死亡的時候,這種超越現世的心靈滿足的追求就更明顯。這不是一般的好奇,而是人對永恆的探問。為甚麼人會出生?為甚麼人會死亡?既然要死,為何要生?人死是否一了百了?若不是,人生在世數十年,有些人只是十數年或數年,來去匆匆究竟又是為了甚麼?很多年前有一首歌叫做《為甚麼》,就道盡了人生裏面生老病死的無奈:「為甚麼生世間上?此間許多哀與傷。為甚麼爭鬥不絕?歡欣不永享……為甚麼齒髮俱落?一張怪模樣……為甚麼竟會生病?輾轉反側在床上……為甚麼淒冷孤寂?輕飄飄像無力。為甚麼不見光亮?飄渺沒形像。在目前如何風光,仍是泥中葬,沒法牽走一根線,那許依戀臭皮囊!」

要滿足心靈的需要,有一些追尋真、善、美的事物,譬如追求藝術的表達。也有一些人追尋宗教的經驗,企圖觸摸永恆;譬如近年流行的瑜伽,不要以為它是一項運動,瑜伽其實是印度教一種通靈的行為,透過各種形態將注意力集中,達至出神的宗教經驗,所以不要胡亂嘗試。

耶穌是生命的糧。祂不是普通的糧食,只叫人得到肉體的滿足。祂是生命的糧,是叫人生命裏各方面的需要都得到滿足。世界不同的宗教都嘗試解答三個終極的問題:我從哪裏來?我生存為了甚麼?我死後往哪裏去?這正是人所追尋的自我實現和超越現世的心靈需要。除了耶穌以外,沒有其他的人、事、物可以使我們得著滿足。聖經傳道書3:11這樣記載:「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裏。」探求永恆、尋求自我實現和心靈超越現世,是神安放在我們心裏的需要,惟有神自己、惟有耶穌才可以使我們得到滿足。耶穌是生命的糧,祂能夠使我們得到真正的滿足。

耶穌不是普通人,祂是生命的光,使我們在黑暗之中看見出路、看見方向、看見盼望;祂也是生命的糧,當我們探求永恆、尋求自我實現、追求心靈滿足的時候,祂就使我們得到飽足。

不單這樣,耶穌就是生命;透過祂的死和復活,耶穌成為我們永恆的歸屬。

3. 耶穌是生命~~「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14:6)「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11:25-26)

也許不是每一個人對死亡都有很強烈的感覺,你可能感到它距離你很遙遠。然而我們多多少少忌諱提及死亡,人們習慣用另外一些說法來表達:「走了」、「去了很遠的地方」……等等;我們就是不會真接了當地說「死了」。死亡總是神秘莫測、難以捉摸。

有一些經驗過死亡邊緣的人說他們看見一道強光,但強光的後面是甚麼卻沒有人知道。也有人說彷如在半空看見自己躺在床上被急救……諸如此類,但就是沒有人可以明明白白告訴我們,死亡之後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因此也使許多人對死亡有一份說不出的恐懼。

你可有留意,人因為害怕死亡會有怎樣的行徑?有一些人寧願相信有輪迴、死後會轉世,從而減低死亡的神秘感;也有一些宗教勸人行善積德,以求在死後的生活可以過得好一點。中國人特別在意拜祭祖先,正是以為祖先死後需要在生的人供應,也期望自己死後有人供奉。

有一些積極地用各式各樣的方法留芳百世,作為生命的延續。譬如剛才說,以自己的名義開立慈善基金,或者捐助興建一座建築物,然後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有人著書立說;也有人轟轟烈烈做一些事情……諸如此類,不過期望自己死後,名字得以繼續存留。

更有一些人用許多方法努力留住自己的性命。譬如近年廣泛討論的複製人,最終就是想留起自己的細胞,好在死亡臨到時能夠複製另一個我,延續生命。又有一些人憑先進的醫學科技以為可以爭取生存,譬如器官移殖、幹細胞培植等等,都是人以為可以拒絕死亡的方法。然而,人無論如何掙扎、努力,死亡總會來到,或遲或早。

聖經希伯來書這樣說:「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意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來2:14-15)

耶穌本來是神,卻親自成為血肉之體,就只是為了與我們一樣經歷死亡,然後藉著復活,將我們從死亡的恐懼之中釋放出來。祂真真實實地死過,也真真實實地復活了。從此,我們不需要再害怕死亡,因為知道死亡之後就是永遠與主同在一處。

耶穌應許:「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約14:2-3)

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祂經歷死亡然後從死亡中復活,將我們從死亡的恐懼中釋放出來。我們不需要再懼怕,因為當我們離開世界的時候,祂就帶領我們回到永恆的天家。

結語:你要選擇
耶穌是誰?歷史上確有耶穌這個人物,但祂不是一個普通的歷史人物。耶穌是生命的光,祂是生命的糧,祂就是生命。藉著祂,我們能夠在黑暗的人生裏有指望,我們能夠得著真正的滿足,我們能夠不懼死亡。但這一切的關鍵在於你的選擇。

耶穌說:「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你要選擇是否跟從祂。
耶穌說:「凡活著信我的,必永遠不死。」你要選擇是否相信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