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8, 2005

我是甚麼人

經文:出埃及記 3:1-15

我是誰?
記得幾年前有一齣電影,叫作「我是誰?」劇情是說一個人遇上意外、失去了記憶,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也忘記了自己的使命。他千方百計的要尋回自己,不斷的問「我是誰」。如果問「我是誰」就是問「我是哪一個」,那麼答案應該是你的名字,或者說你是誰的兒女、誰的妻子丈夫,你是哪一家學校的學生、哪一家公司的代表‥‥等等。

不過,今天我不是跟大家說「我是誰」,我們今天的題目是「我是甚麼人」。「我是甚麼人」,答案就不是「我名字叫甚麼」。「我是甚麼人」的答案應該是:我是甚麼身份地位、有甚麼權勢才能;所以要回答「我是甚麼人」不是那麼簡單。

今天的題目:「我是甚麼人」。問這個問題的人是摩西。在出埃及記3:11「摩西對神說: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摩西正是問神:「我有甚麼的身份地位、權勢才能,讓我能夠把以色列人從法老手上拯救出來?」

上帝怎樣回答摩西,我們暫且按下。讓我們先看摩西在甚麼情況之下問這一個問題。

一、壯志消磨?(vv1-6)
我們一起看出埃及記 3:1-6「摩西牧養他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的羊群;一日領羊群往野外去,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裏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摩西說:我要過去看這大異象,這荊棘為何沒有燒壞呢?耶和華神見他過去要看,就從荊棘裏呼叫說:摩西,摩西!他說:我在這裏。神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又說: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摩西蒙上臉,因為怕看神。」

如果大家不認識摩西,看第一節,可能你會以為他只是一個牧羊人。當然,假如你曾經讀過出埃及記第一、第二章,你會知道摩西從小被埃及法老的女兒收養,他也算是有身份地位、有一點家勢背景的。不過他因為殺了人,逃命來到米甸,而且娶了米甸祭司葉忒羅的女兒為妻,現在正在老婆的娘家生活。

摩西牧放的羊群是他岳父的。那麼他的呢?經文沒有說,大概除了妻兒之外,他可能已經身無長物了。摩西隨著米甸人過著遊牧的生活、每一天為他岳父的放羊,與昔日的生活比較,這無疑是簡樸單調,甚且是枯燥乏味的。不過,生活倒不成問題。

就這樣,過了四十年。然後有一天,他帶著羊群來到野外。這個野外是屬於何烈山的範圍,就是今天在埃及和沙地阿拉伯中間的西奈半島。在這裏摩西看見一個景象,令他產生了好奇心。他看見一些荊棘被火燒著。根據一些書的記載,當地氣候乾燥,野外的植物常常會因為高溫而無端的燃燒起來;就是今天,也常常有這種情況出現,這是很普遍的現像。叫摩西感到奇怪的是另外的一件事。

v3「摩西說:我要過去看這大異象,這荊棘為何沒有燒壞呢?」摩西感到奇怪是因為荊棘著火卻沒有被燒毀,於是摩西說:「我要過去看」。原來燒著的荊棘不是在摩西本來要走的路上,他要特地走過去才可以看清楚。

你有沒有留意自己的觸覺是否夠敏銳、是否有好奇的心呢?我們會不會因為工作過於忙碌、或者是生活過於單調乏味,以致我們對很多事情都沒有留意、不會動心,甚至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避開不理呢?摩西可不是這樣。在一件看來平常的事情裏面,他看見不平常的地方。四十年在曠野雖然過著簡樸單調、枯燥乏味的生活,摩西仍然保持著敏銳的觸覺,他仍然會為了一些事情而動心。

在v4,神看見他過去要看,就從荊棘裏呼叫摩西。很明顯,神是用燃燒的荊棘來吸引摩西的注意、令他動心。待摩西回應這個異象、要過去看的時候,神才開始對他說話。弟兄姊妹,在平常生活的運作之中,你有沒有保持著敏銳的觸覺?有哪些人、哪些事情,可以引起你的注意、牽動你的心,令你想要看清楚一點、想要用行動來回應呢?也許,神正要透過這些來引起你的注意,要跟你說話。

二、熱心重燃?(vv7-10)
神引起了摩西的注意,祂要跟他說甚麼呢?我們看vv7-8「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

vv7-8用了幾個動詞來刻劃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情:看見、聽見、知道、下來。以色列人的困苦,上帝不是不聞不問,祂看見、祂聽見,祂也知道,而且上帝用行動用回應,祂下來、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

創世記48:27記載,自從約瑟作埃及宰相的時候,以色列人就進入埃及寄居。你可知道他們這樣寄居了多久?出埃及記12:40這樣說:「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共有四百三十年。」從創世記四十八章到出埃及記第三章,我們讀聖經的時候只是翻過幾頁,但原來那實際上相隔了四百多年的時間。而在這四百多年裏面,大部分的日子以色列都是不好過的;出埃及記1:8說「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這個新的埃及王感到以色列人過於強盛、人數太多了,對他的國家構成了威脅,於是想出各種的計謀來苦待以色列人。

就這樣,以色列人在埃及渡過了幾百年被奴役、被苦待的生活,他們的心裏會怎樣想呢?他們是仍然知道神的;當神向摩西顯現的時候,祂介紹自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3:6),可以知道在這幾百年裏面,在以色列人中間仍然流傳著他們祖先的信仰,他們知道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跟神的關係。可是幾百年來,這個神好像對他們的苦況不聞不問、似乎只讓他們自生自滅;是不是這個神已經忘記他們、不再理會他們了?

是嗎?我們知道不是的。出埃及記1:5記載,雅各的後裔進入埃及寄居的有七十人;而出埃及記12:37告訴我們,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共有六十萬。聖經說,埃及人「越發苦害他們,他們就越發多起來、越發蔓延」(出1:12)。由此可知,神從來沒有忘記以色列人。在他們感到困難的日子,上帝使他們人數加增。

四百年,為甚麼不早一點把以色列人帶到應許地?為甚麼要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四百年呢?這可能是以色列人心中的埋怨,也可能是我們心中的疑問。但神早已經預言了,神對亞伯拉罕說:「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此地,因為亞摩利人的罪孽還沒有滿盈。」(創15:16)以色列人要等到這個時候才進入應許之地,是因為時候未到;不是因為上帝忘記或者不理會,上帝只是等待時機。

神從來沒有忘記祂的子民。v9神說:「現在以色列人的哀聲達到我耳中,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欺壓他們。」神一再肯定,祂聽見、祂看見以色列人的境況,祂以行動來回應。v8神說:「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v10神對摩西說:「所以現在你來,我要派你到法老那裏去,使你可以把我的人民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新譯本)在這個適當的時機,上帝「下來」,對摩西說「你來」,「與我一同把以色列人從埃及地帶領出來。」

為甚麼是摩西呢?為甚麼不從以色列人中間興起一個,譬如亞倫,作帶領的呢?摩西有甚麼特別之處?讓我們翻到前面,看出埃及記2:11-12「後來,摩西長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裏,看他們的重擔,見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的一個弟兄,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裏。」

為甚麼摩西會被神選上、差派他去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應許之地?是因為摩西看見神所看見的。摩西從小被法老女兒收養,他長大以後,有一天去看以色列人所受的苦役,他因為看見自己的弟兄被埃及人欺負,於是出手把那個弟兄拯救。摩西有甚麼特別?就是他跟神一樣,他看見以色列人所受的困苦、他聽見以色列人因受轄制所發的哀聲、他也希望把以色列人拯救出來。上帝選上摩西,正是選上摩西這一份熱心、選上摩西對以色列人的這一份激情。

但是摩西在米甸人中間生活了四十年,這一份熱心、這一份激情有沒有改變呢?沒有。我們看見平淡的生活沒有叫摩西失去敏銳的觸覺,不尋常的異象仍然能夠叫摩西動心。當我們一直讀出埃及記,我們就會發現,摩西對以色列人的熱心和激情一直沒有改變。

弟兄姊妹,有沒有一些事情能夠激發你的熱心、可以叫你動情呢?有沒有一些人的需要是叫你感動,要想用行動來回應的呢?上帝就是要使用你這一份熱心和感動。祂向你發出同樣的呼召:「所以現在你來,我要派你去」,你會不會答應呢?

三、「我是自有永有的」(vv11-15)
神對摩西說:「所以現在你來,我要派你到法老那裏去,使你可以把我的人民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3:10新譯本)於是摩西就問神:「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

上帝怎樣回答摩西呢?3:12「神說: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摩西說:我憑甚麼把以色列人從法老手上拯救出來。神說:就憑我;是我打發你去的。上帝這一個答案對摩西來說夠嗎?

我們看vv13-15「摩西對神說:我到以色列人那裏,對他們說:你們祖宗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他們若問我說:祂叫甚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甚麼呢?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神又對摩西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記念,直到萬代。」

摩西問神叫甚麼名字,不是說他不認識這一位神。神在3:6表明自己就是以色列人祖先一直相信的那一位,摩西並沒有疑問。摩西這樣詢問神的名字,我們首先要知道,原來神的名字跟祂的能力、祂的屬性有很大的關係。

在創世記神曾經以不同的名字介紹自己。創世記14:18麥基洗德被稱為至高神的祭司,這個「至高神」(El-Elyon)就是神的其中一個名字,意思是:「神是超越萬有的,祂創造、擁有、統治一切」。另外,在創世記17:1和35:11,神分別向亞伯拉罕和雅各顯現,自稱是「全能的神」(El-Shaddai),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神是豐盛的、超越的,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和賜予者」。

所以當摩西問神的名字的時候,他的意思是問:「你是甚麼神,你有甚麼本事、有甚麼能力,可以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法老的手?」

神怎樣回答呢?在出埃及記3:14-15,神用了三個名詞來回答摩西,首先在v.14祂說:「我是自有永有的」,然後又自稱做「自有的」,之後在v15祂又用了「耶和華」這個稱號。大家千萬不要感到混淆,因為這三個名字其實是同一個稱號。簡單來說,「耶和華」是中文讀音,「自有永有」是這個稱號的意思,而「自有的」就是一個簡稱。無論怎樣表達,神在這裏是要向摩西啟示祂的屬性:「祂是自始已經存在,而且到永遠也將會存在的。」

可是,這一個稱號、說神「自有永有」的屬性,對於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有甚麼幫助呢?摩西問神有甚麼本事、有甚麼能力,神回答說祂自始至終存在,是答非所問罷!不是。神向摩西啟示祂是從始至終地存在。神的存在,不單單說祂「坐在那裏」。神的存在,意思是說祂是行動的神。祂自始至終都是行動的神;祂不會袖手旁觀。

神怎樣證明祂是行動的神?v15「神又對摩西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神一再復述祂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祂沒有將祂的子民置之不理。人或許會忘記、或許會忽略,但神從沒有忘記神的子民。祂一再復述祂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就是一再表明祂沒有忘記祂與以色列先祖所立的約、祂沒有忘記祂向以色列先祖所許下的諾言,過往祂如何恩待列祖、如何與他們同在,現在祂同樣要恩待以色列人,與他們同在。祂「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

當摩西問:「我憑甚麼把以色列人從法老手上拯救出來」的時候,神回答說:「就憑我。我必與你同在」。當摩西問:「我是甚麼人」的時候,神回答:「我是自有永有的神。你是甚麼人不重要,我是甚麼神才重要。」

結論
四十年在米甸的生活,摩西的性情有很大的改變,他看見自己不是甚麼人,他明白自己能力有限。然而,四十年在米甸的生活,摩西有一種特質卻沒有改變,他仍然保持敏銳的觸覺、仍然會對一些事情動心。正是這一種特質,讓他能夠聽到神的說話。

不但如此。摩西對以色列的同胞有著一份與神一樣的激情。他也看見以色列人的苦況、他也聽見以色列人的哀聲、他也希望把以色列人從這個困苦之中拯救出來。就是這一份熱心,讓他被神選上。可是當初摩西失敗了,因為祂只憑著自己。

當神吩咐摩西:「所以現在你來,我要派你到法老那裏去,使你可以把我的人民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的時候,摩西感到自己沒有能力,他只能夠問「我是甚麼人」。然後神說:「你是甚麼人不重要,我是甚麼神才重要。」

神自有永有。從太初到永恆,神以行動來見證祂從不忘記祂的子民。神要差派與祂有同一份感動的人去完成祂的心意。你會不會是其中之一?

有甚麼會燃起你的熱心、有甚麼會激起你的情感,以致你會用行動來回應?可能神就是要呼召你投入在那個範疇去事奉祂,你會怎樣回應?你會不會也問:「我是甚麼人」?神說:「你是甚麼人不重要,我是甚麼神才重要。」

Monday, August 15, 2005

從心

經文:馬太福音15:10-20

事情的背景: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經文在馬太福音。讓我們首先讀15:1「那時,有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說:你的門徒為甚麼犯古人的遺傳呢?因為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洗手。」大家有沒有試過沒有洗手就吃飯?結果是怎樣呢?事實是沒有大不了的,即便是病從口進、要拉肚子,也可能是甚麼也沒有發生,因為我們身體有天然的抗疫能力。

耶穌的門徒沒有洗手就吃飯,這一群法利賽人卻特地從耶路撒冷來找耶穌投訴。耶穌當時在革尼撒勒,是在加利利海邊,跟耶路撒冷的距離大概是120公里。當時沒有車子,人們都是步行的。這些法利賽人徒步走這麼遠的距離,就只是為了投訴門徒不洗手吃飯,彷彿很嚴重的。那究竟是為甚麼呢?

原來,法利賽人說的「洗手吃飯」不是我們今天提倡的個人衛生,而是一種宗教禮儀;洗手是表示在神面前洗去污穢、潔淨自己,期望神悅納。所以法利賽人發現門徒吃飯沒有洗手,就以為抓住了把柄,要來責備耶穌把門徒教導得不守規矩。耶穌就在 vv10-20 向眾人解釋究竟是甚麼使人污穢;在v20下半節,祂更明說:「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祂怎樣說呢?

一、從心而發
我們先看vv10-11「耶穌就叫了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耶穌用了一個入口和出口的比喻來解釋。我們先來明白這個比喻的意思。

1. 入口 Vs出口(vv17-18)
vv17-18耶穌說:「豈不知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裏,又落在茅廁裏麼?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裏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

耶穌所說的污穢,不是我們今天說的不洗澡、不搞個人衛生的「不乾淨」。聖經裏面提到的污穢全都是關於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的。聖經記載,污穢的人要被隔離,不可以跟其他人一同敬拜。利未記記載那些潔淨禮儀就是讓人可以從污穢之中得到潔淨,重新與神建立和好的關係。

耶穌在這裏要說的是,沒有洗手就吃飯不會破壞人與神的關係。道理很簡單,沒有洗手就吃飯,入口的只是進入肚腹、經過消化系統之後,就落在廁所裏去,拉一拉水就乾淨俐落,對人的心靈沒有影響,所以不會使人污穢。惟有從口裏出來的,是從人的心發出來的,那才是污穢的。那人的心裏究竟有些甚麼呢?

2. 污穢的表現(v19)
v19「因為從心裏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

如果我們聽見耶穌在v11說「出口的乃能污穢人」,就以為祂單單說我們在言語上的過失,那就錯了。在v19祂提到的不是言語,而是一些從心而發的思想、會引起不好的行為。就是這些隱藏在心裏面的思想使人污穢、使人得罪神、使人與神的關係產生隔膜。

a. 惡念
首先祂提到「惡念」。惡念,是指一些邪惡的意圖,是神不喜歡的。有時候我們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原來是邪惡的。譬如在學校裏,我們可能跟其他人聯在一起要杯葛某一個人,也許是沒有原因的,「就是不喜歡他」。或者是某人開罪了我,我要作一些事情存心讓他難受。這些都是惡念。讓我們小心,如果我們不好好的管束自己負面的情緒,譬如憤怒、驕傲、不滿……,惡念就會在我們心裏慢慢地形成,甚至會控制我們的行為。

b. 兇殺
耶穌提到的第二點是兇殺;十誡裏也有說「不可殺人」。當然,殺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有膽量、有力氣,還得要有動機,和機會。事實上,大部分的人是不會殺人的。不過當我們看清楚聖經教導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可能我們每一天都在觸犯「不可殺人」這一條誡命。

讓我們翻到馬太福音第五章,看耶穌對殺人有怎樣的定義。馬太福音5:21-22「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難免受審判。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

一般人都以為叫一個人斷了氣、沒了性命才算是殺人。但耶穌說不單如此。原來我們向一個人動怒就已經要受審判;這裏說的審判是從神而來的審判。留意動怒只是一種情緒,但這種情緒是會帶來我們一些行為的。譬如說你惱怒一個人,當然就不會跟他交往、也不管他的感受。在神的眼中這已經算是殺人了。還有,聖經也說:「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 從怒氣發展出來的行為,還有咀咒和辱罵。拉加和魔利是當時罵人的名詞,跟我們今天罵人「白痴、愚笨、沒腦」差不多。

當然,我們用這些名詞來罵人可能不因為惱怒,而是看不起他;也有可能我們只是隨便說說。但聖經也禁止我們這樣做。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按照神的形像所造,要是我們說一個「白痴、愚笨、沒腦」,我們就是貶低了他擁有的神的形像,這就是得罪神的行為。耶穌說,要用地獄的心來審判這些人。

c. 姦淫
耶穌提到的第三項是:姦淫。十誡裏面也有一條是說:「不可姦淫」。同樣的,耶穌也有另外一番深入的解釋。我們看馬太福音5:27-28「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裏已經與她犯姦淫了。」在一般人的想法,一個人在自己的婚姻配偶之外與另外一個人發生性關係,才算是姦淫。但耶穌說不單如此。只要是有這樣的念頭,就已經是犯了姦淫了。

耶穌這個標準,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說實在是太大的挑戰。我們今天處身的社會,正在灌輸給我們另外一套想法,讓我們男女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也令我們越來越容易犯上姦淫的罪。最近有兩個廣告,分別從男的和女的角度作出發點,無獨有偶地都鼓吹一個意識:「為了看見異性的身體,不管用甚麼的方法都可以。」我們難免被這些廣告影響,沒想到看的時候可能算是犯了姦淫了。

在今天的社會,人們對於姦淫的定義已經越來越放寬,他們不單看見異性就動淫念,甚至在有意無意之間作出引誘、挑逗的行為。譬如,說話的時候把身子靠著對方、藉故接觸對方的身體:把手放在對方的肩頭上、拉著對方的手等等,這些行為讓男女之間身體接觸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也叫人分不清楚彼此的友情究竟是在那一個階段,令大家的關係不清不楚。也有一些心故意的在言語、行為上發出錯誤的信息,讓對方想入非非,但其實只是他喜歡被人家喜歡的感覺。這些行為都是因為在心裏面有姦淫的念頭。

還有「苟合、偷盜、妄證、謗讟」,今天沒有時間,下一次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不過,剛才所說的,不知道你有怎樣的想法?你覺得可以接受嗎?可以聽進耳朵去麼?

二、有人不服
當耶穌說:「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的時候,有一些人聽不進耳朵去。v12「當時,門徒進前來對祂說:法利賽人聽見這話,不服,你知道嗎?」

1. 不服:聽不進耳朵去
說「法利賽人不服」,意思是說耶穌這句說話「引起他們的反感」、「惹怒了他們」。他們反感、被惹怒,是因為耶穌教導人背棄他們的傳統。原來以色列人為了避免誤犯舊約的律法,於是在聖經之外加上許多的規矩,形成許多傳統做法,「吃飯之前洗手」就是其中之一。本來這不失是保險的做法,可惜以色列人重視遵守這些傳統到一個地步,反而將聖經教導的真正意思也放下了。所以耶穌的說話他們聽不進耳朵去。

對於這些硬著脖子的法利賽人,耶穌有怎樣的看法呢?馬太福音15:7-9「假冒為善的人啊,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他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耶穌說的直接、清楚。這些法利賽人雖然參與敬拜的活動,但他們的心卻不是向著上帝;他們雖然有敬虔的外貌,卻只是假裝虔誠;他們將人的傳統看得比神更重要,所以他們的敬拜活動是徒然的、得不著神的喜悅。

今天你回到教會參與崇拜、團契、主日,即便我們出席了所有的聚會,究竟我們是否蒙神悅納呢?我們是否也好像這些法利賽人一樣,只是參與活動、神的話語卻聽不進耳朵去呢?

2. 他們不服的原因(v13)
法利賽人對耶穌所說的聽不進耳朵去,耶穌有怎樣的看法?馬太福音15:13這樣說:「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反過來說,若是天父所栽種的,就必定會生長。

聖經常常用植物來比喻基督徒屬靈的生命。詩篇1:3「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女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在哥林多前書3:6,保羅也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耶穌認為法利賽人不能接受祂的教導,是因為他們不是天父所栽種的。事實上,在約翰福音6:37,耶穌曾經說過:「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

那些法利賽人以為自己遵守了傳統、已經夠虔誠了;那知他們對耶穌的教導聽不進耳朵去,正好證明他們只是虛有其表;他們不願意接受耶穌的批評、不願意到耶穌這裏來,正好自己證明他們不屬於神。

3. 他們不服的後果(v14)
這些法利賽人不接受耶穌所說的,耶穌怎樣處置他們呢?v14耶穌說:「任憑他們吧!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裏。」

耶穌說「任憑他們」;神不一定馬上懲罰他們,因為他們自然會自食其果。耶穌在這裏用了一個瞎子的比喻來說明這些法利賽人的處境。這些法利賽人對耶穌的說話聽不進耳朵去,就好像瞎眼領路一樣,走在錯誤的路上仍不自知,還要領別人跟他一起走在錯誤的路上。為甚麼瞎子不知道自己走在錯誤的路上?你可能也聽過「瞎子摸象」的故事,他們各人堅時己見是因為他們都自以為是。為甚麼瞎子會領路,因為他自以為是。從這個比喻,耶穌責備這些法利賽人不能夠將耶穌所說的聽進耳朵去,是因為他們自以為是、驕傲。

而那些跟隨他們的,假如他們不是瞎眼的,當然不會跟隨。這些人所以跟隨瞎子,正因為他們一樣也是瞎眼的,而且也是不能夠把耶穌的話聽進耳朵去的。他們的結果都是一樣,都要掉在坑裏、一同滅亡。

法利賽人和其他人這種「瞎子領瞎子」的做法是不是沒有辦法可以避免的呢?當然不是!只要他們願意放下自己的驕傲、不再自以為是,他們就可以看見自己的無知、也可以將耶穌話聽進耳朵去,不用走向滅亡。

結論

1. 選擇跟隨真理
如果耶穌說這一番說話的時候,你也在場,你要怎樣選擇呢?你會不會像這些法利賽人一樣,對耶穌的批評聽不進耳朵去、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呢?或是你願意接受真理的教導、看清楚聖經的要求,不會當一個盲目跟隨瞎子的瞎子呢?

其實,我們每一天也要作這樣的選擇。在學校裏,你要選擇跟哪些同學接近,在團契裏你也要選擇跟哪些團友多熟絡。你是選那些受歡迎的、還是選那些表現突出優秀的呢?還是,你會選一個對聖經認真追求、對神的教導可以聽進耳朵去的呢?聖經在這裏給我們一個提醒:不要「盲盲的」跟從一些不肯接受真理教導的瞎子,免得與他們一起滅亡。

2. 脫去污穢
要懂得分辨,當然我們先要自己願意對神的話語聽進耳朵去,就如雅各書1:21說:「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要脫去污穢,我們要知道神對於污穢和潔淨有不同的定義。耶穌教訓當時的人:「從心裏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我們要誠實面對自己心裏所想的,知道哪些思想是污穢的、會引發出神不喜悅的行為的。

最重要的是:對於真理的教導,我們要聽進耳朵裏去、要願意接受批評,這樣我們才有機會脫去污穢、信仰生命才能夠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