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04, 2017

天國近了!

經文:馬太福音 4: 12 – 17

引言:
早前一齣電影《沉默》引起廣泛的討論。電影的背景是日本幕府時代的鎖國政策,所有外國神職人員都被驅逐離開日本,國內的信徒則受到逼迫。當權者甚至威逼一些天主教神父棄教來換取信徒免受逼害。故事引起爭議的是,神父和當時的信徒是應該至死忠心?抑或為救別人的性命而棄教或假裝棄教呢?

恰巧,我最近買了一齣電影的修復版DVD,也是以天主教神父傳教的遭遇作故事主線。電影的名稱是《戰火浮生》。故事講述天主教在南美洲傳教的過程中遇上殖民地政府以販賣原住民為奴隸得益。當時的神父有兩種意見,一種是與當地原住民並肩抵抗,甚至不惜以暴易暴。另一種意見是堅持和平,手無寸鐵地高舉着十字架向着軍隊前進。最後兩幫群眾都全被殺害。爭論點是:應該為公義流血抗爭?抑或和平地沉默抵抗呢?

兩齣電影的兩個選擇都有它合理的地方,同時也有令人覺得不滿意的地方。怎樣才是「對」呢?

讀書的時候有一科叫做「基督教倫理學」,討論在某些倫理議題上應該如何選擇。提到有三種主要的理論。第一種是「效益論」,重視那決定帶來的結果多有益(譬如常常聽到的「兩害取其輕」)。第二種是「義務論」,重視應該要遵守固有的規則。這樣聽,大家可能也發現,那兩齣電影都是「效益論」和「義務論」的爭議。

還有第三種,稱為「德性倫理」,是重視做決定的人的性情和他認為甚麼是「好」的美德。

長篇大論彷彿學術,其實在我們生活裏面每日都要做大大小小的決定:是不是要讓小朋友學這學那,應不應該唔做這份工做那份工…… 或者簡單一些:今晚去不去維園?我們如何決定,其實都是基於我們的性情和我們認為甚麼是「好」的價值觀。那麼作為主的門徒,我們的性情和看甚麼是「好」的價值觀又應該是怎樣的呢?

也許矛盾的是,我們知道應該是怎樣的,只是那與自己的想法不同,要順應作主門徒應該有的價值觀可能會令到我覺得難為了自己。於是就常常在一種拉扯之中:知道的、應該的,對比想的、舒服的,這一邊又不是、那一邊又不能。我完全明白這種感受,所以我很想與大家一齊讀馬太福音。期望從中可以看到怎樣做主的門徒做得輕鬆一點、喜樂一點。

那麼我們開始了。

I. 「天國近了!」
記得我曾經說過,四卷福音書有不少地方是不同的。最明顯是它們的開頭。另一個明顯的不同,是他們對耶穌開始傳道的時候的敘述。

大家剛才已經讀馬太福音4: 17敘述耶穌開始傳道的時候,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在路加和約翰那兩卷福音書都沒有這個記載;只有馬可比較接近。在馬可1:14-15:「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在馬可筆下,耶穌的呼籲很有逼切性:「日期滿了」。但馬太的焦點不同。馬太的焦點是「天國」。

在馬太福音裏面,「天國近了!」這個呼籲一共出現了三次。第一次在 3: 1-2:「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其他三卷福音書都沒有敘述施洗約翰有這樣的呼籲。第二次就是耶穌自己說的:「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4:17)只有馬可有類似的呼籲。第三次在10:5-7「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 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在其他三卷福音書,耶穌差派十二門徒時也是沒有這個吩咐的。所以,馬太福音出現三次的「天國近了」是很突出的。也可見,馬太將焦點放在「天國」之上。

我們未來會再有時間慢慢細讀。今次先跟大家看看天國的三個重要的元素。

II. 天國的王
任何國家要成為國家,有三件事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是要有統治者。天國有她的君王。在第一章,馬太已經引領讀者去盼待一個君王的出現。

打開馬太福音,一開始第一節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如果我們讀其他譯本,會讀到這三個名字原本的次序。其中一個譯本是這樣的:「耶穌基督是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後裔。這是他的家譜。」《新漢語譯本》從這個次序來看,馬太應該是想我們看見耶穌基督首先是大衛的子孫。

從接着的家譜,我們看見這一點的重要性。1:2-5從亞伯拉罕開始數,「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接着從猶大數下來,到v5「波阿斯…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然後v6:「耶西生大衛王」。你可能會說,大衛之前的祖先都不是王,馬太這樣註明大衛是王也沒有特別。可能是的。不過在大衛後面的十多個名字,幾乎全部都是登上了王位的,卻再沒有一個這被稱呼做王的。彷彿馬太只是想突顯大衛的君王身份,而大衛的子孫耶穌,自然也繼承了這個君王身份。

這一個重點,在家譜的結束再次看到(v17):「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大家可能也聽過了,希伯來文每一個字母代表一個數字,大衛這個名的字母加起來就是十四。十四、十四、十四,重複了三次。而且,整個家譜的結構也經過一番心思。「從亞伯拉罕到大衛… 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 從遷至巴比倫到基督」這三組名單,要重複數大衛兩次才組成三個十四代的。還有,當天使向約瑟顯現時,稱呼他做「大衛的子孫」。一而再、再而三地,馬太刻意突顯了耶穌與大衛的關係。

耶穌繼承君王的身份,還有一個證據是馬太對耶穌降生的敘述。在2:1-2「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裏?」然後希律問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說:「有先知記着,說: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裏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2:5-6)耶穌就是這一位降生來牧養以色列民的猶太人之王。

III. 天國的百姓
耶穌基督是大衛王的子孫,要來承繼他作君王。但如果耶穌只是猶太人的王,祂與我們沒有甚麼關係!

當天使向約瑟預告耶穌的出生的時候,吩咐他「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2:21)。耶穌是天國的君王,凡是祂從罪惡裏拯救出來的就是祂的百姓。而且馬太福音結束時,主吩咐祂的門徒「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28:19)。所以耶穌不只是猶太人的王,祂是萬民的王,所有「奉父、子、聖靈的名」受洗歸在祂名下的都是祂所拯救的、天國的百姓。

此外,馬太也藉着敘述耶穌的出生,更新了神的子民、「以色列人」的定義。2:13-16:「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着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裏,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 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裏並四境所有的男孩… 凡兩歲以裏的,都殺盡了。」這一段經文敘述耶穌與以色列人的經歷有兩點相似:就是男孩被殺,和出埃及。

還有一個經歷是耶穌與以色列人相似的。在4:1-11,馬太敘述:「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他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我們記得舊約出埃及記和民數記敘述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在曠野漂流四十年,是因為他們沒有順服神,最後甚至大部分人都死在曠野。主耶穌雖然同樣有「在曠野」的經歷,祂卻超越了以色列人,以順服神的話來勝過撒但的試探。馬太用這一點來定義:順服神話語的,才是真正的以色列人。

主耶穌同時也為跟隨祂的人開了順服的道路,跟隨祂的都可以聽從神的說話、活出順服神的生命。

所以天國的百姓就是那些被耶穌祂從罪惡裏拯救出來的、那些受洗歸在祂名下的,和那些聽從神的說話、活出順服神的生命的人。

IV. 天國的領域
組成天國的三個元素,除了天國的君王和天國的百姓之外,還有天國的領域。我不說領土,因為天國的範疇比土地更大。

天國的領域在哪裏呢?主耶穌教導門徒的禱文可以給我們一點啟廸。在6:10,主吩咐門徒要禱告天上的父說:「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天國降臨就是神的旨意被實行出來。剛才也說過,耶穌已經為我們行出了一條順服的路,我們跟隨祂就有能力遵行神的意旨。

當然,這不是說說就成的;如果真的那麼容易,以色列人在曠野就不會招致神的憤怒了。但主耶穌在人的身份能夠堅持順服神,確實示範了:人是有可能順服神、勝過試探的。關鍵是甚麼呢?

主耶穌和施洗約翰傳道的時候都宣告:「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我相信關鍵是「悔改」。

說到悔改,我們很容易就想到信耶穌、做決志禱告的那一刻,又或是犯罪向神認罪的時候。可是,「天國」與「悔改」其實是怎樣的關係呢?

當施洗約翰在猶太的曠野傳道的時候,許多人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約旦河外一帶去他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3:6)。但約翰不認為是那麼簡單。當時的猶太人普遍以為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就一定是神的子民,約翰糾正他們這種想法,警告他們「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3:10)。當他看見許多只有敬虔外表、沒有敬虔生命的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認罪受洗,他指出他們的偽善,呼籲他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3:7-8)。

所以,我們明白,要成為天國的子民,需要有真誠的「悔改」,要有「結出好果子」的生命。但是,怎樣才能夠「結出好果子」「與悔改的心相稱」呢?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作者是致力推動教會回歸門徒訓練根本的曾金發牧師。他在文章裏分享到,作門徒必須有心念的轉變。他說:救贖計劃最基本的並非上天堂。神看重的並非將我們轉移到某地方,而是將我們轉化成某類人。所以救恩的重點是信徒生命持續地轉化,到最後好像基督一樣。文章指出:很多人認為,救恩就是接受基督,然後上天堂。這種想法,將救恩計劃削弱到只是得救的靈魂從地上轉移到天上。完全忽略了神的心意是要我們「效法他兒子的模樣」,甚至很多基督徒的生活裏面都找不到基督的樣式。事實上,基督看重的是我們是怎樣的人,多於我們做了甚麼事。

所以,天國的領域就是我們將神的旨意實行出來的範疇。我們讓神的旨意實行出來的範疇少,天國的領域也少;我們讓神的旨意實行出來的範疇多,天國的領域也多。我們有沒有讓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做王,有沒有持續地效法基督、遵行神旨意就成為關鍵。

結語
主耶穌已經被確認是天國的君王了。我們是不是天國的百姓呢?我們有沒有從罪裏面被拯救出來?抑或我們仍然在享受罪中之樂?我們有沒有受洗歸入主的名下?抑或我們不能夠對主全然委身,仍然想有退路?我們是不是聽從神的說話,又在生活的每一個範疇實行出來呢?

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或者是猶豫不決的,那麼我們必然不會很喜樂地做一個門徒應該做的抉擇。

馬太跟隨基督一段時間之後,他領受到福音最重要的焦點是「天國」。讓我們繼續領受天國的重要,好叫我們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願意效法基督的樣式、轉化成為某類人。

但這是一個過程,一個需要聖靈幫助我們的過程。讓我們以這首詩歌,作為禱告,求主幫助......

回應詩
【陶造我生命】
神願祢來陶造我,使我在靈裏果子更多,
奇妙聖靈,請將心窩潔淨,剔出污穢願能成聖。
恩主我求能像祢,心內柔和與謙卑,
憑慹愛熱誠,感染萬千生命,彰顯美善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