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31, 2008

謹慎——為自己、為全群

經文:使徒行傳20:17-35

引言:十個救火的少年
「從前有一條村,住著大概十戶人家。有一日,村裡面的火警鐘聲響起,於是志願救火隊的成員就各自趕到去河邊集合。

其中一個成員在途中忽然想起『每次救火訓練我都是遲到早退,有幾次更缺席。唔,訓練不足,危險呀,還是不好了。』又有一個,在等其他人的時候,想起『老婆煮好飯等我返去食喎,都係咪搞喇』,於是轉頭就回家去了。另外一個想起『阿媽教落,做人唔使走得太前』,於是靜悄悄地退到後邊,趁沒有人發覺,就掉頭走了。另外有三個,討論場火應該怎樣救,說著說著越說越激烈,竟然吵架了起來,收拾不了,終於轉頭就各自返家。

就這樣一個、一個的走著,最後只剩下四個。其中一個一直都在沉思,唔知想到了甚麼,只顧著想,完全沒有留意其他人的行動。如是者,只剩下三個。面對紅紅烈火,這三個人深呼吸了一陣子就衝入火場去搏鬥。」你知道個結果係點嗎?

十個救火的少年,你是七個的其中之一?抑或是剩下的那三個?

記得上一次我跟大家看過保羅的悔改,今日我們再看保羅的事奉。經文是使徒行傳20:17-35。

一、保羅的自白
v17 記載「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的回程中,在以弗所南面30里一個叫做米利都的港口停下來。由於時間緊逼,他決定不去以弗所,但又實在記掛這家教會的弟兄姊妹,於是派人去請教會的長老來與他見面。然後,保羅向他們臨別贈言。

(A)自從我到亞細亞以來……
我們看20:18-21:「他們來了,保羅就說:你們知道,自從我到亞細亞的日子以來,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又因猶太人的謀害,經歷試煉。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裡,我都教導你們;又對猶太人和希臘人證明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

與以弗所的長老見面,保羅一開始就好像為自己申辯;其實不是。保羅如此鄭重的說明自己從前在亞細亞的日子如何如何,無非為了讓以弗所的長老記起,他當日在他們中間是怎樣的行事為人。

讀使徒行傳20:18-21這幾節經文,我們可能看不出保羅從前在以弗所、亞細亞一帶傳福音時有甚麼困難。經文裡面具體提及的困難只有一樣,就是在v19下半節所說的「猶太人的謀害」。而使徒行傳18-19章先後兩次記載保羅到以弗所去,也沒有記載猶太人如何謀害保羅。

不過除了猶太人的謀害之外,保羅還面對另外一些困難。v20說他:「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從「眼中流淚」這句,可見保羅的服事是遇上不少困難。而且可能不是一些外在的困難,而是一些會牽動保羅情感的事情。保羅在哥林多後書曾經提及他在服事的過程中遇到過旅途的意外,有猶太人的壓逼、也有假信徒的奸詐,保羅說:「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輭弱我不輭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11:28-29)大概這些才是令到保羅眼中流淚的原因。

在這些困難裡面,保羅以甚麼態度來面對呢?聖經說他「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首先,保羅知道自己服事的對象。很多時在困難裡面,我們會容易感到灰心,覺得挫敗,甚至失去事奉的動力。那是因為我們不清晰事奉的對象,所以沒有果效就灰心,被人批評就挫敗,自己不開心就影響到事奉沒有動力。

保羅卻不是這樣。他一直認清自己服事的對象是神,不是那些猶太人,也不是以弗所教會的信徒或長老,更不是工作的成功感,或愉快的感覺。保羅確認自己是服事主,一切只向神交賬,所以面對困難,無論是外在的,抑或是內在的,他都能夠穩守在崗位上。

而且保羅知道自己工作的目標。在vv30-31保羅說,凡是對教會有益的,他都不會避諱不說;保羅的蒙召是要叫人認識神,所以無論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即或那些人要加害於他,保羅都向他們傳講得救的福音。保羅知道他服事的對象,也知道他服事的目標。

除了認清服事的對象和目標,經文也告訴我們,保羅以兩種態度來服事主。首先,保羅以謙卑來服事主。他的謙卑透過他對自己的評價表現出來。在哥林多前書3:5,當信徒比較哪一個教會領袖比較好的時候,保羅說:「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對著哥林多這家他親手建立的教會,保羅仍然能夠看得準自己只是為神工作的人,是按照神給他的恩賜執行神所託負的職事而已。

其次是,保羅的服事是帶著眼淚的服事。就正如剛才在哥林多後書11:28-29,保羅說自己是為教會的事掛心。他的眼淚是為教遇到因難、為信徒輭弱跌倒而流的。我相信我們都曾經流過眼淚,不知道你眼淚有多少是為教會而流的呢?也許你會為教會的一些事情而感到不公平、憤怒,覺得『有冇搞錯!』;又或者你會灰心、失望、氣餒,甚至因而後退。但你有沒有為到教會流淚呢?甚至為教會認罪呢?

保羅為教會的事掛心,以謙卑、眼淚來服事主。你呢?

(B)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
說完了過去如何在以弗所服事神之後,保羅講到他當時的處境,仍然是一個艱苦奮進的處境。我們看20:22-24「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甚麼事;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裡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

保羅當時正是回耶路撒冷的途中,他在這裡說到自己的心情,以及外在的環境。首先是他的心甚迫切。保羅沒有詳細講解他感到逼切的原因。不過在19:21提到,保羅有意回到耶路撒冷之後就到羅馬去看看。我們知道保羅一直希望到羅馬去探訪當地的教會,保羅自己在羅馬書就曾經說他「切切的想見羅馬教會的信徒,要將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他們,使他們可以堅固」(羅1:11);他又屢次定意往他們那裡去……只是一直都有阻隔(羅1:13)。保羅的心甚迫切,可能因為他希望可以早日啟程去羅馬。

然而在這樣的心情底下,保羅卻遇上了困難。聖靈在各城裡向他指證,說有捆鎖等待著他。意思是,聖靈透過不同的人預言,保羅回到耶路撒冷之後就會被捉拿坐監。使徒行傳21:10-11也記載,當保羅來到巴勒斯坦的凱撒利亞,還有很短的距離就回到耶路撒冷的時候,一位名叫亞迦布的先知特地從猶太地來到他們那裡,預言保羅回到耶路撒冷之後,猶太人要將他捆綁、交在外邦人手裡。當時與保羅一起的人都苦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保羅卻回答說「你們為甚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

保羅是不是應該等風聲沒有那麼緊的時候才回去呢?那大概沒有可能的。因為當我們回顧保羅的事奉就會發現,他無時無刻不是在患難之中。猶太人一直的追著要設計陷害他,要阻止他傳耶穌;外邦人中間不信的也一直抵制他,認為他擾亂了他們的信仰生活;甚至連信徒中間也有人與他唱對台的。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1:23-27數算他的患難,說這些與他唱對台的人:「他們是基督的僕人麼?我說句狂話,我更是。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裡。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真是不簡單。患難似乎是保羅服事神所必須面對的。

有一些人讀到先知亞迦布預言保羅回到耶路撒冷就會被捆綁的時候,不明白為甚麼保羅要那麼一意孤行。不過我們留心一下就會發現,聖靈雖然預言保羅要受捆綁,聖靈卻沒有叫保羅不上耶路撒冷去,只是旁邊的人苦勸他而已。而保羅對他們的回答才是值得我們思想。保羅說「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這句說話也回應了他在使徒行傳20:24所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

保羅是不是低估了他在耶路撒冷的患難呢?我相信不是的。然而讓保羅更著緊的是他有否完成他所領受的職事。我們讀保羅寫的腓立比書時都知道,保羅對於生死的看法與一般人很不同。在腓立比書1:23,他說,他「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到後來他再一次面對死亡的威脅,寫提摩太後書的時候,他說「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3:6=7)。我們看見在死亡的面前,保羅心裡面只是想著「基督交付的職事,有沒有完成」。

不知道當你思想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上帝和祂交付你的職事,佔一個怎樣的位置呢?可能死亡與我們距離太遠了,我們從來不需要在信仰與死亡之間作抉擇,所以我們也不容易知道自己對上帝夠不夠真心、夠不夠專心、夠不夠忠心。是嗎?不是的。其實你自己知道的。你會為了某些原因與上帝保持一段安全的距離,為了兒女、為了工作,或者只是為了要多些私人時間。甚至你會為了多睡一刻,連最基本的崇拜事奉也遲到。

保羅以他自己面對困難、患難的態度來勸勉我們:所有的一切,即使是生死這樣重要的事情,都是次要的;他說「我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

不知道你看甚麼為寶貴呢?

二、保羅的勸勉
當然保羅派人請了以弗所教會的長老來並不是單單訴說自己的遭遇,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對他們說。
讓我們看使徒行傳20:28-30:「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

(A)我去之後……
保羅在勸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要謹慎的時候,預告了教會將來的前景也會是艱難的;而且與保羅的遭遇相似,教會也會遭受內外夾攻。外有豺狼進入教會,不愛惜羊群;內有傳假信息的人起來,引誘門徒。

假若我們稍微回顧教會歷史就會發現,教會從來都是困難重重的。初期教會遇到的,是猶太人的逼迫、羅馬政權的壓制。當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外來的逼迫消失了,教會裡面卻充斥著靈命質素下降、信仰不純正的掛名信徒。後來修道主義興起意圖撥亂反正,發展下去卻變成了教條主義令到信徒生命窒礙。然後宗教改革導致基督新教出現,為的正是抗衡羅馬教廷的腐敗,但又帶來宗派林立,未能合一。在悠長的二千年,在這些形形式式的變動之中,教會裡面還穿梭著各色各樣的異端,引誘著信徒;而教會以外則受著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異教信仰所衝擊。一切一切,其實都離不開保羅在這裡所說的內外交煎。

我一下子將視野拋得那麼遠,可能令你覺得在這樣大的格局裡面,小小的一個個人,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當保羅勸勉以弗所教會的長老時,他顯然不是這樣想。以弗所教會這幾位長老,聖經連他們的名字也沒有記載,彷彿只是普普通通的「某某」,但是保羅卻語重心長的告誡他們:「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教會面對內外的衝擊,保羅勸勉他們要為自己、為教會謹慎,好叫他們能夠牧養教會。

保羅再一次以自己為榜樣。在20:25-27他說:「我素常在你們中間來往,傳講神國的道;如今我曉得,你們以後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所以我今日向你們證明,你們中間無論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因為神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同樣的說話,在前面v20保羅也曾說過:「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裡,我都教導你們」。

保羅以身作則的牧養是:凡是對教會有益的,他都說,凡是神的心意,他都說。保羅勸勉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要為自己、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謹慎」在另一些譯本有守望的意思。「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就是守望著自己,也守望著教會。

不過你可能會說:「這與我有甚麼關係呢?保羅這番說話不是對教會的長老說的嗎?應用到今日,就算不是牧師傳道人,那至少要是教會的領袖才要聽啊。」不是的。服事神,並不在乎我們的身份、職位。保羅「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並不是因為他是使徒,也不是因為他在教會裡面有甚麼職銜,只因為他從主領受了一份職事,只因為他愛上帝,也愛上帝的教會。這份領受、這一份愛就一直激勵著他,雖有萬千的艱難,也穩守在崗位之上。

今日,教會仍然是落在內外交煎的困境。感謝主,我們暫時沒有兇暴的豺狼進來傷害羊群,我們中間也沒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引誘弟兄姊妹。但我們的艱難也是不容忽視的。上帝差派我們來到大角咀,又將羊群交給我們牧養,但在領受這個職事的過程裡面,我們有些「論盡」。有些弟兄姊妹已經筋疲力竭,但另一些還沒有熱身。十個救火的少年,我們剩得三個。還有的七個,各有原因,未曾加入救火的行列。

保羅勸勉我們「要為自己謹慎,也要為全群謹慎」,以謙卑、以眼淚來為自己守望,也為全群守望。假如你是那七個的其中之一,你會不會考慮轉投到這一邊呢?

(B)如今……
最後,保羅將教會交託給神。v32他說:「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

教會本來就屬於神的。在哥林多前書3:5-7,保羅講完了「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這句話之後,他接著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得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教會是屬於神的,服事的人不需要擔心她的生長。服事的人只需要留意自己是不是已經「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別人來相信。

保羅這樣的交託很重要。因為這就表明他仍然知道自己的身份只是為神工作的執事。此外,憑著這個交託,他引導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去倚靠神。

一開始的時候,我說這一段是臨別贈言。而且不是一段尋常的臨別贈言。在v25保羅說「如今我曉得,你們以後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保羅不知道自己這一次到耶路撒冷會有怎樣的遭遇,他卻作了最壞的打算。假如這一次他回到耶路撒冷真的遭遇死亡,那麼這一群他所愛的信徒將會怎樣呢?沒有了保羅這位教師,教會將要怎樣呢?但保羅知道最終必定有這樣的分離。故此,他在這裡鄭重的將教會交託給神和祂的道。因為教會的建立、承持都是靠賴上帝。

保羅的交託同樣成為我們的提醒。教會本來就是屬於神的。祂自然會照管著教會的成長。又再說回教會的發展,二千年裡面曾經出現過好幾次重大的逼迫和困難,都蒙神一一保守,今日教會能夠仍然在初期教會、十二使徒的傳統底下繼續成長,是藉著神恩惠的道,不是任何一個人的努力,而是神自己叫教會生長。

我們又從二千年教會這一個大格局回到自己生命的小圈子來。保羅將教會交託給神和祂恩惠的道,你又會不會考慮將自己交託給神和祂恩惠的道,讓祂建立你,叫你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呢?

結語
也許你會說:陳姑娘,你嚕嚕唆唆的,不過想說事奉人手不夠、叫人起來事奉吧。是的。我是的。

正如我剛才說,上帝差派我們來到大角咀,又將羊群交給我們牧養,但在領受這個職事的過程裡面,我們有些弟兄姊妹已經疲乏了,但另一些還未曾熱身。

十個救火的少年,我們剩得三個。你是這三個,抑或是那七個呢?保羅勉勵以弗所教會的長老「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他自己「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來作我們的榜樣。不過服事神卻是不容易的。從保羅的經歷,從教會的歷史,我們看見服事神必然是困難重重、荊棘滿途的。不過只要我們看得準自己服事的對象和目標,休息過後就可以重新得力,再度為神展翅。

然而保羅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這樣的生命激勵我們,服事神不是還債,而是愛的回應。

我今日帶了另一首回應詩來,盼望它真的成為你對神的回應:

【我服事祢】
我服事祢,因我深愛祢,祢將生命賜給我,
前我失喪,今被祢尋回,祢將生命賜給我。
憂傷、破碎心靈,為此祢被釘死加略山上,
祢愛,是我所渴慕,祢將生命賜給我。

No comments: